1948年~1978年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 格式:pdf
- 大小:190.47 KB
- 文档页数:2
进入21世纪后郑州城区的扩展和变化调查报告改革开放40年,郑州发生了哪些变化?城市面貌换新颜改革开放40年来,郑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6倍多,达到456.6平方公里。
郑州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口从1978年的437.9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988.1万人,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32.4%增加至2017年的72.2%,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4.7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056.67亿元。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发展迈入新台阶。
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40年来郑州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的态势。
1978年郑州市GDP为20.3亿元,到2017年已增加至9130.2亿元。
1978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6元,2017年为36050元,近40年增加35744元,增长116.8倍。
从铁路“心脏”到大枢纽2016年,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和底气便是“天下之中”的“区位+交通”。
现在,郑州已晋级为高铁枢纽,强化了作为中国铁路“心脏”的地位。
早在2012年,郑州东站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铁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高铁“米”字形枢纽。
2013年,“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河南境内里程2032公里建成投用1196公里。
2016年10月29日,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点”落笔,标志着这一战略全面落地。
到2020年,“米”字形高铁全部开通后,从郑州出发,2小时可达石家庄、太原、西安、济南、武汉、合肥;3小时可达北京、南京、长沙、重庆;4小时可达上海。
在空中交通方面,2016年1月7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启用,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双航站楼双跑道的机场,是实现公路、地铁、城际铁路、高铁等5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中国体量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201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429.91万人次,同比增长17.0%;货邮吞吐量50.27万吨,同比增长10.1%;起降架次19.57万次,同比增长9.9%;分别位居中国第13位、第7位、第12位。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以郑州市为例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向南北方向蔓延。
郑州市历史悠久.但其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大致可以划分为停滞.起步、扩张和加速四个阶段:1.1停滞阶段(1948年以前)位于目前郑州市中心建于3600年前的商城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近7000m长的夯土城垣)。
汉代以后.郑州逐渐衰落 1 9世纪末期郑州成为面积仅2.23km 的小县城。
民国初年郑州曾被建市.历经行政建制的沿革.到1 91 6年.郑州仍被称为郑县县城仅包括商城遗址附近部分地区(图1 a)。
但当时汴洛铁路(今陇海铁路)和京汉铁路已经建成郑州的区位优势已初步显现,这带动了郑县城区和火车站之间地区的发展。
1 g30年,郑州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包括商城遗址及火车站周边地区,也即现在的郑'Jt、l城市核心区(图1b)。
由于火车站出口向东+建成区基本上位于京汉铁路东侧。
但当时郑州市的发展仍然缓慢1 948年解放前面积仅5.23 km1.2起步阶段(1949 1978年)建国初年+郑州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随着1 954年省量会迁郑,郑州工业发展迅速+郑州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在西郊和东北分别建成了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人口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按照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图1 c) 大多沿铁路一侧布置+职工居住用地与工厂带状平行布局构成了郑州市工业区沿铁路线一侧带状布置的基本格局。
而-tLt省级文化、商业体育等公共设施围绕行政中心相继建成。
1 961年以后直至”文革期间+因政治原因+郑州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扩张阶段(1978 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郑州市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摊大饼”式扩张在建国初年城市核心区西区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基础上,向外围不断扩展(图2) 建成区面积从1 g85年的70 2kin 发展到2000年的1 33km ,增加了近一倍[ 。
(2)市区道路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郑州地处中原、黄河从北部穿越而过,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自这里,并在此地进行建都。
原始社会时期的地图夏朝早期,帝舜分封禹建都于阳城(登封王城岗遗址)称为夏伯,后来夏朝迁都于阳翟(许昌禹州)。
夏朝时期的地图商朝时期,在3600年前,商在此建都,称为隞(即嚣),现在仍然保留有商代城墙遗址。
商朝时期的地图西周时期,周武王灭了殷后,将其弟叔鲜分封于管,建立了管国,当时周朝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
西周时期的地图春秋时期,诸侯相互争霸,互相兼并,郑在乱世中兴起,都邑称为当时郑国政治中心,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
春秋时期的地图战国时期,在公元前375年,韩国韩哀侯灭了郑国,将国都从阳翟迁至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战国时期的地图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有500多年,一直到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为止。
公元前350年,当时诸侯称雄的形势图秦朝时期,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派秦军攻入韩国,设三川郡,郡治在洛阳,不久后迁至荥阳。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时,又设置了颍川郡,辖领新郑、苑陵、阳城等10个县。
秦朝时期的地图西汉时期,公元前205年,刘邦占领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中牟等县,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置崇高县,后来又置纶氏县(登封颖阳镇),皆属于颍川郡管辖。
西汉时期,归司隶部所管辖东汉时期,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
东汉时期的地图三国时期,属于魏国,被河南尹所管辖。
三国时期的地图西晋时期,隶属于司州,归荥阳管辖。
西晋时期的地图南北朝时期,经过东晋十六国的相互频繁战争,政权更迭,此地区的城邑、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日趋凋敝。
后来,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设置了北豫州,州治武牢(荥阳汜水镇),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荥阳老城)。
近代郑州的城市规划方案及其比较【摘要】1906年京汉铁路修通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颓败的小县城。
1906--1908年,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汴洛段先后竣工通车交汇于郑州,使其一跃成为中原交通的枢纽。
1922年郑州被正式开辟为商埠,并由此带动了新市区的兴起,促使郑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形成。
1927-1928年的商埠和新市区的规划体现以商业为主的城市发展定位。
后因内战和抗日战争,城市的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新的规划被搁浅。
随后针对战后城市恢复和社会稳定,1947年又开始了城市规划的复兴,但最终因为战争的缘故再度被搁浅。
1948年郑州解放,国民政府在郑州的统治结束。
可以说近代郑州的城市规划是短暂前进中的夭折,却体现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近代;郑州;城市规划;比较引言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内陆的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紧连黄淮平原,素以黄河文明的发祥地著称,自古便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衙的说法。
地势的险要也使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郑州地区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矿藏资源丰富、适于人类聚居和城镇的形成,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郑州登封的“禹都阳城”及郑州多处遗址中的二里头文化和中国早期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商代城池的发现表明这里也曾成为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其中郑州商城遗址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近7000m长的夯土城垣。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铁路的作用日益显著。
1906--1908年,贯通中国东西、联络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汴洛段先后竣工通车。
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这就使郑州一跃成为中原交通的枢纽。
同时铁路又带动了沿线地区煤矿、机械工厂的兴建,促进了郑州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同时在老城和城西的火车站之间,逐渐形成一片新的繁华街市,虽无统一城市规划,但城区进行了少量的市政建设。
1913年郑州商务会成立,1922年北洋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开辟郑州为商埠。
郑州都市圈的发展历程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 郭勇军 ■ Guo Yongjun[摘 要] 对城市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得出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州作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别是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在中原崛起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郑州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带动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都市圈 总体规划 进程 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ity can draw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ity and factors impact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city planning. Zhengzhou is an important central city, especially the metropolitan area taking Zhengzhou as the center, in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 anning,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sustainable de- velopment of Zhengzhou city circle will directly benefi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plain city group.[Keywords] metropolitan area, the overall planning, develop- 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郑州在1927年制定了近代以来第一幅比较准确的城市规划图。
空间结构分析【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以郑州市为例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 [1**********]5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 __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1、试分析你最熟悉的城市最近二十年的空间演变状况、原因及趋势;郑州市一.郑州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特征:1.总体特征城市结构具有明显的平原地区城市特征,道路骨架基本延用网格状加放射状结构,区域平面形态规整,城市机理均质化较强,与平原的地形地貌相一致。
土要道路呈东西和南比走向,仅在靠近京广、陇海铁路的周边地区,沿铁路方向优先发展,呈现出与铁路走向相一致的形态特征。
2.用地特征以京广、陇海两人铁路自然划分为界,城市逐步形成双“V”字形产业带的用地特征,其内侧为城市工业及铁路发展用地,外侧为城市生活发展用地。
由于铁路长期阻隔带来的交通不便,造成双“V”字形内侧的产业带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郑州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南部小李庄组团组成,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插入,河流、铁路等自然分割。
3.空间特征呈斜向切入城市中心的双“V”字形铁路骨架奠定了郑州市特有的空间特征,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片区”的空间格局。
即以火车站、二七广场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和以铁路自然分割形成的西南、东北两个片区。
即以二七广场为城市中心,以紫荆山和绿城广场为片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状多组团的圈层式空间特征。
郑州市城市结构是围绕中心组团,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组团。
从影响城市的因素分析,郑州北依黄河,东南为国际机场,西南地形复杂且有城市备用水源一常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二程(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从城市南部通过。
纵观几种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因素,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张轴应以东西为主方向,而以南、北向为次要伸展方向。
4. 交通特征铁路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屏障,多年来形成了东西两片区交通自成体系,路网较为密集,空间相对独立,而两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相对薄弱的城市道路胃架系统。
铁路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两个片区空间的同步发展。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组团间联系道路与城市对外交通结合,以放射性交通干道和快速环路将五个组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五环(一五环快速路)九放射(九条放射干道)的格局。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162-05 收稿日期 2023-07-14摘 要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强调遗产是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且呈现层积演变和动态变化的特征。
基于这一理念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城镇的层积演变,从共时性角度识别遗产的特征和价值。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及以前、周至明清、民国以及建国后四个阶段。
该文基于这一阶段划分解译其层积特征,并从郑州商城遗址、各遗产之间及遗产与城市的关系三方面总结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共时性特征。
关键词 历史性城镇景观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 层积演变 特征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emphasizes that herit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ifica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 change. Based on this concept,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tratification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and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heritage from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rea of capital site of Shang Dynasty in Zhengzhou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Shang Dynasty and before, Zhou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sed on this stage, we interpret its stra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 its synchron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uins of historical area of capital site of Shang Dynasty in Zhengzho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heritag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itage and city.Keywords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istorical area of capital site of Shang Dynasty in Zhengzhou,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层积演变及特征解析——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的启示Analysis of the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a nd Cultural Area of Capital Site of Sha ng Dynasty in Zhengzhou: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Urban Landscape宋亚亭 | Song Yating整体保护在业界讨论已经很多,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保护理念(汤羽扬,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