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树若荠
- 格式:doc
- 大小:1.26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秋天的古诗词40⾸ ⽆论在学习、⼯作或是⽣活中,⼤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四⾔、五⾔、七⾔、杂⾔等多种形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秋天的古诗词20⾸,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古诗词1 1、《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桥流⽔⼈家。
古道西风瘦马,⼣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临发⼜开封。
3、《⼭⾏》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4、《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翠萝。
残萤栖⽟露,早雁拂⾦河。
⾼树晓还密,远⼭晴更多。
淮南⼀叶下,⾃觉洞庭波。
5、《枫桥夜泊》 唐·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商⼭早⾏》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悲故乡。
鸡声茅店⽉,⼈迹板桥霜。
槲叶落⼭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8、《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花。
过江千尺浪,⼊⽵万竿斜。
9、《秋词⼆⾸》 唐·刘禹锡 (其⼀)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 ⼭明⽔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楼清⼊⾻,岂如春⾊嗾⼈狂。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 江城如画⾥,⼭晓望晴空。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烟寒橘柚,秋⾊⽼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居秋暝》 唐·王维 空⼭新⾬后,天⽓晚来秋。
小学生必背秋天古诗词小学生必背秋天古诗词大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必背秋天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必背秋天古诗词篇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小学生必背秋天古诗词篇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孟浩然名句“江畔洲如月”赏析“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孟浩然诗的名句,历来为人们讽诵不已。
此句出自《秋登万山寄张五》,如下云: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一在孟浩然诗集各种传世版本和唐诗选集、诗话中,“洲如月”出现的次数远比“舟如月”多。
其中宋蜀刻本、宋刘辰翁评点本、明凌初刻套印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唐百家诗选》《唐诗三百首》《唐诗品汇》《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唐百家诗选》《御选唐诗》《唐贤三昧集》《射鹰楼诗话》《升庵集》《养一斋诗话》,等等,皆作“洲如月”,仅有明活字本、《文苑英华》《丽泽论说集录》等寥寥几本作“舟如月”,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舟如月”之非,而认为诗人原诗就是“洲如月”呢?颜之推《家训》云:《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嵩诗云“长安树如荠”,有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皆耳学之过也。
余因读孟浩然《秋登方山》诗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乃知孟真得嵩诗意。
《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自是俊语。
梁戴诗“长安树如荠”,用其语也,后人翻益工,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孟浩然诗“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明人周子文《艺薮谈宗》{6}和陈全之《蓬窗日录》同样也有此类记载。
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源自其诗《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孟浩然据此化用,自是不疑。
况且“远水舟如叶”之格式韵律和“江畔舟如月”神似,以“舟如月”为正确范本也很好理解了。
孟浩然喜舟行游赏山水名胜,“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送张祥之房陵》),乘舟游赏对他来说是习常且喜乐之事,舟在他心目中的意义重大,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了。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
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九日龙沙作,寄刘大虚》),舟船是其享受山水之乐、抒发隐逸豪情的载体。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全诗翻译注释赏析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文解释】北山笼罩在缭绕的白云里,隐士自得其乐地生活。
为了与你相望才登上了兰山,心情随着飞雁到了远方。
哀愁由于暮色引起,兴致却因为清秋而激发。
随时看见村里人归来,有的在沙滩走,有的在渡口歇着。
放眼望去,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一样,江边的小舟像一弯新月。
你何时带着酒来?与我一起畅饮共度重阳节。
【词语解释】北山:湖北襄阳的万山。
隐者:诗人自称。
兴:秋兴。
发:激发。
荠:荠菜。
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木的细小。
洲:水中沙洲。
形容远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
何当:何时能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这两句是在思念友人,切望重聚——你什么时候再载酒来,我俩在重阳佳节一醉方休。
明点出“秋”字,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显示出友情的深厚。
【诗文赏析】这是一篇怀念友人之作。
诗人登山怀友,久久远望心生忧愁。
全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而那山村,大雁、村人、渡船、远树,都描写得清新自然,与诗人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诗中有画,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
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关于天边的61个诗句1.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2.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3.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4.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
——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八月十五中秋节》5.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6.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李白《广陵赠别》7.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8.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杜甫《彭衙行》9.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
——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10.花外神仙路,天边处士星,月下醉翁亭,听一曲何人玉筝。
——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11.别来十二月,去到漏天边。
——李频《游蜀回简友人》12.雁横昨天边历,人静漏迢迢。
——司马光《冬夜》13.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吕洞宾《绝句》14.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范成大《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15.天边风月空四时,眼底江山自千古。
——黄庚《题东山玩月图》16.天边梅柳应相笑,两度东风不在家。
——强至《人日立春辇下作》17.天边无书来,相思泪成海。
——李群玉《感兴四首》18.洞里赏花者,天边泛月人。
——邵雍《室吟》19.天边日出园葵觉,地底云生柱础知。
——刘基《夏日杂兴(四首)·菱叶荷花渐满池》20.忽逢天边五色书,万里翩翩向西域。
——曾棨《陈员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别长句》21.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
——老舍《奈良三笠山》22.台端象贤重耳目,天边北斗司喉舌。
——吴克恭《送曹德昭入掾中台》23.时花无语不胜情,天边雁叫添愁绝。
——唐寅《踏莎行·闺情》24.天边落日见孤雁,海上秋风吹二毛。
重阳节最佳诗句十首重阳节诗词1、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7、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9、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0、九日作(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重阳节共有7种叫法1、重九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
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
重阳节最惊艳十首诗嘿,朋友们!重阳节可是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呢。
这一天,秋高气爽,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插茱萸,赏菊花。
而诗人们呢,更是用他们的生花妙笔,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今天呀,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心目中重阳节最惊艳的十首诗。
先来说说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就想啊,王维当时一个人在外地,那种孤独感就像一片孤零零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荡。
佳节来临,别人都热热闹闹地团聚,他却只能在心里想念自己的兄弟。
咱们都有过这种感觉吧,离开家的时候,特别是过节,心里空落落的。
这“倍思亲”三个字,真的是把那种思念的情绪一下子就推到了顶点。
就像我们平时想念家人,那感觉就像小蚂蚁在心里爬来爬去,痒痒的,难受得很。
你说王维当时得多难过呀?他想象着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欢乐场景,可自己却不能参与,这就好比一群小伙伴在吃美味的蛋糕,而你只能在外面看着,那滋味可不好受啊。
还有孟浩然的。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这诗写得可真妙。
他自己登高,看着远处的景色,心里想着朋友。
那“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的景色描写,就好像一幅画在我们眼前展开了。
他在山上看到归村的人,自己却在思念远方的朋友,这种对比啊,就像一杯热咖啡旁边放着一杯凉白开,一热一冷。
他盼着朋友能带着酒来,一起在重阳节醉一场,这是多美好的愿望啊。
咱们要是有这样一个朋友,能在重阳节一起喝酒赏景,那得多惬意啊。
我就特别向往这种朋友之间纯粹的情谊,你呢?毛泽东的也不得不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主席这词写得大气磅礴啊。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能写出这样充满豪情的重阳词。
一般人可能觉得重阳就是个思念、伤感的节日,可毛主席看到的是战场上的黄花,觉得它特别香。
秋天的古诗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的古诗1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意思|赏析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万山寄张五/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者:佚名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
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
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
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
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
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周末回家,与爸妈一起到野外春游,顺便挖些正当时令的荠菜,飨口腹,清肠胃。
春分时节,风已经不那么冷硬了,在通往日照的省道边,下了车,站在田头看隔着黄岭南头水库的小山,再过些天,那里就应该桃花满山了。
记得在日照工作期间,春天来往于老家和市里,多次赶上春雨霏霏,透过车窗,雨中的桃园粉黛朦胧,像一幅不小心被打湿了的山水画卷,殷湿了纸张,化开了桃红。
此刻的山,还不够妩媚,时下的风,还少些温润,但是,春天已在和我将遇未遇之际。
天时不违,人心不移,我站立的土地,终将会是繁花似锦。
记得有首古诗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古之隐者,遇时则动,不遇则静。
静也不馁,心自怡悦。
生有其乐,乐在自得。
当生活需要你静下来,不要着急,有很多审美对象,可以让你安心性,调情趣。
等生活需要你动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旷达和坚韧的品格,早已伴随你多时了,而这些品格,恰恰是你的稳健和执着的由来。
当时在日照,我没有忽略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人、物,包括这片田野和小山,山上的桃花和田里的荠菜,都成了我审美的对象和怀抱的寄托。
今天,我站在这里,仍可以悠闲地吟诵“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懂得美,欣赏美的人,可以随心随性改天换地,完全依赖于精神世界,而不取决于外物的左右,此非逃避,更不是孤寒、清高,却是最纯粹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阳明心学不是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