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的黏温特性研究_胡琪琪
- 格式:pdf
- 大小:49.55 KB
- 文档页数:1
型号46# 品牌长城火炬昆仑特性抗磨液压油比重0.85闪点160(℃)40℃运动粘度98(cSt)粘度指数47 倾点-12(℃)项目L-HL 32 L-HL 46L L-HL 68 试验方法运动粘度mm2/s 40℃30.69 45.61 62.25 GB/T 265粘度指数103 101 100 GB/T 2541闪点(开口),℃221 236 254 GB/T3536倾点,℃19 11 10 GB/T3535空气释放值(50℃),min 2.5 3.2 11.4 SH/T 0308密封适应性指数 6 6 4 SH/T 0305抗乳化度(40-37-3) min 54℃15 14 14 GB/T 7305液压油用于流体静压(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称为液压油,而用作流体动压(液力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则称为液力传动油,通常将二者统称为液压油。
液压油与发动机油相比较,液压油除具有发动机油的基本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抗磨性、水解安定性、可滤性、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
液压油的粘度分级液压油粘度新的分级方法是用40 ℃运动粘度的第一中心值为粘度牌号,共分为八个粘度等级,见表18。
表18粘度牌号粘度级(mm2/s)相当于旧牌号ISO粘度级GB2512-8140℃运动粘度(50℃运动粘度)10 9.00~11.0 7 VG1015 13.5~16.5 10 VG1522 19.8~24.2 15 VG2232 28.8~35.2 20 VG3246 41.4~50.6 30 VG4668 61.2~74.8 40(上限接近50号) VG68100 90.0~110 50,70(下限接近50号,上限接近70号) VG100150 135~165 90 VG150液压油的质量分级及应用范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液压油用字母H来表示,分为易燃烃类油、抗燃烃类油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再分为若干类。
国家标准GB7631.2—87把液压系统用油分为L-HH、L-HL、L-HM等15个品种,把液力系统用油分为L-HA、L-HL两个品种。
液压油的黏度及性能液压执行机构动作缓慢的原因估计有三:一是液压泵磨损过大使压力不够;二是油温过高使油黏度变低;三是油中赃物多或油过滤性差,使执行机构的油管部分堵塞,有空隙,充不满油。
在保证油泵是正品的前提下,应有如下原因:一是油的抗磨性能差,用了假冒伪劣油或油的质量档次偏低,二是油太脏,过滤系统失败或环境太差;三是已超过换油期而未换油。
在密封件是正品并且未损坏的前提下,液压系统泄露严重的原因可能有几种,一是油温过高,使黏度过低,二是选用了黏度过低的牌号;三是使用了质量不明的液压油。
液压油的黏度太大,液压损失大,系统效率低,油泵吸油困难;黏度太小,油泵内渗漏大,容积损失大,也使容积效率低,因此必须针对系统具体情况,结合工作环境,选择适当黏度,使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达到好的平衡。
黏度的选择主要考虑启动、工作温度和泵类型。
一般低压室内固定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笔环境温度高30-40℃,在此温度下,液压油应具有13-16mm2/s的黏度,若黏度低于10mm2/s,磨损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油品的黏度指数应大于90;而工作于户外的高压机具的液压系统,工作温度要比环境温度高50-60℃,此时工作黏度应在25mm2/s,优优户外温差大,要求有好的黏温性能,因此黏度指数应大于130;为减少泵的磨损,黏度不能太低,齿轮泵系统用油最低黏度应为20mm2/s,叶片泵系统为大于等于10mm2/s,柱塞泵系统为大于等于8mm2/s,必要时安装油冷却器,控制合适的油温以保证油在安全黏度范围内。
船用柴油机包含中小型船用柴油机,都采用中小马力的高速柴油机,也采用上述的车用柴油机油,但排水量2000t以上的近海和远洋轮的主机和辅机,要求功率高,可靠性好,采用劣质燃料以降低运行成本,这类柴油机就是中速筒状活塞柴油机和二冲程十字头低速柴油机,他们的构造、参数、燃料等有别于车用柴油机,对润滑油也有特殊要求,要求专用的柴油机油。
船用中速筒状活塞柴油机油与车用柴油机油的主要区别如下:(1)船用柴油机油功率大,燃料消耗量大,燃料费用对货物运输成本占比例,所以船用中速筒状活塞柴油机和船用低速十字头二冲程柴油机都采用重质柴油做燃料,这类燃料含硫量大,一般为2%-3%(车用柴油机用轻柴油,含硫在0.5%以下)硫燃烧后生成氧化硫,与水蒸气结合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重油残炭大,燃烧后生成沉积物多,因此中速筒状活塞柴油机油要有高的总减值以中和燃烧产物硫酸,也要有高的清净性。
稠油黏度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初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摘要】根据国内某油田24口稠油井的实验数据,绘制各井在不同温度下原油黏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及不同含水量下的原油黏温关系曲线。
测定了5—11井的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原油黏度,并利用黏温实验数据回归出相应的经验关系方程。
计算结果表明,相应点的黏度数据相对误差很小,平均值为2.927 6%。
通过测定某稠油油田24口井的原油黏度、温度、含水率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通用回归方程,用于计算某稠油油田相应井在不同温度和含水量下的黏度,其结果相对误差小,精度较高。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关键词】稠油;泵上掺水;黏度;温度;含水量;回归方程某稠油油田经过10余年的高速开发,高品位易动的石油储量逐渐减少,目前的储采比仅为4.95,作为产量接替的稠油油藏,其开采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该区稠油主要分布在某稠油油田四区边部、八区边部、九区、红柳油区、KD521块、KD53块和外围部分单元,原油密度0.98~0.99 g/cm3,25℃时原油黏度3 504~8 640 mPa·s,黏温曲线上拐点值一般为50~55℃。
现场实践表明:将掺水点改在泵上,不仅简单方便,成本低廉,还可以克服泵下掺水工艺的弊端[1-2]。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泵上掺水时,水温应不低于黏温曲线拐点值,防止由于温度太低,黏度突变(也可以对掺入水进行加热)。
因此,研究原油黏度与温度的规律性对于提高掺水降黏效率至关重要,以便确定掺水量,根据掺水量的大小和井口回压来确定掺水压力[3]。
1 实验部分1.1 原油黏温关系实验方法与设备实验设备:逆式毛细管黏度计、恒温水浴、温度计等。
测试数据:温度、原油通过上球运动时间和下球运动时间。
计算方法为式中μo为原油黏度(mPa·s);ρo为原油密度(kg/m3);T1为原油通过上球运动时间(s);T2为原油通过下球运动时间(s);C为上球常数;J为下球常数。
稠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分析朱静;李传宪;辛培刚【摘要】Viscosity—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heology behavior for heavy oil were measured and researched by using RS75 rotary viscosime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viscosity—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according with Arrhenius equation in temperature interval (80~20 ℃ ), viscosity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s in lower temperature, the activation energy rises 40 % in lower temperature interval (36.5 ~20.3 ℃ )more than in higher temperature interval(80.0 ~55.9 ℃ ), and heavy oil is Newtonian fluid above anomalistic point(35 ℃ ), non—newtonian fluid and without thixotropic property below anomalistic point.%采用RS75旋转粘度计对稠油的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测量及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的粘温特性在测量区间内(80~20℃)较好地符合Arrhenius方程;温度越低,稠油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不同温度区间稠油的活化能不同,低温区间(36.5~20.3℃)内的活化能比高温区间(80.0~55.9℃)内的活化能增长了45%;反常点温度为35℃,当温度高于35℃时,稠油表现为牛顿流体,温度低于35℃时,稠油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在非牛顿流体区,稠油不具有触变性.【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4页(P66-68,72)【关键词】稠油;粘温特性;Arrhenius方程;活化能;流变性【作者】朱静;李传宪;辛培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66.5稠油是指在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 Pa·s的原油。
液压油的选用和故障分析最新版5月10日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船舶、冶金设备、起重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适合的液压油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液压油的选用和故障分析。
1.粘度选择:液压油的粘度对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磨损程度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工作温度越高,粘度越低;工作温度越低,粘度越高,以确保液压系统在不同温度下正常工作,并保证液压元件之间的密封性。
2.抗氧化性:液压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氧化,产生酸性物质,对系统的密封件和金属件造成腐蚀和磨损。
因此,液压油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3.抗乳化性:液压系统在使用中会接触到水分,如果液压油乳化,会造成系统内部生锈和泡沫,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
因此,液压油应具有较好的抗乳化性能。
4.抗磨性:液压系统中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容易发生磨擦和磨损。
选用抗磨液压油能够有效减少磨损,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5.清洁性:液压油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避免悬浮污物或颗粒物进入液压系统,从而减少液压元件的磨损和堵塞。
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氧化:液压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胶状物质,导致油液粘度增加,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
此时,需要更换新的液压油,并解决导致氧化的问题,如降低工作温度、增加传热效果。
2.乳化:液压系统中存在水分时,液压油容易与水分乳化,形成乳状液体,导致系统内部生锈和泡沫。
可以通过提高油温、加入抗乳化剂等方法解决乳化问题。
3.污染:液压系统中的颗粒物、杂质等会附着在液压油中,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应定期更换液压油,并加强系统的过滤和清洁工作,以减少液压油的污染。
4.泡沫: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过度搅拌或进气时容易产生泡沫,泡沫会导致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下降,从而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可以通过增加油位、加入抗泡沫剂等方法解决泡沫问题。
5.磨损:液压系统中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是不可避免的,选用抗磨液压油可以减少磨损程度,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液压油的性质_液压油的性质及温升液压油的性质_液压油的性质及温升抗磨液压油的性质ZT标号越的高液压油越稠,温度高了以后会变得稀些,使用中发热至70度左右时就很稀了,粘度就不好。
温度高时,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亦大大降低。
同时受热后油体体积增大,容器内压增加。
在这几种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下,漏油就难免了。
液压油的性质1. 粘度和粘温特性:粘度是液压油的主要指标,对系统的平稳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粘度过小时,润滑表面容易产生磨损,从而使液压元件的内漏和外漏增加,泵容积效率降低,油温上升。
而粘度过大时,泵吸油困难,流动过程能量损失增加,系统的发热增加,油温也升高。
因此,必须具有合适的粘度。
在多数情况下,液压油一般用40℃运动粘度11.0-60.0mm2/s。
由于工程机械一般在露天工作,油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为了保证液压系统稳定工作,要求油品的粘度指数越大越好。
一般抗磨液压油的粘度指数要求不低于90,低温液压油不低于130。
2. 低温性:液压油的低温性包括三个方面:1)低温流动性。
2)低温启动性。
3)低温泵送性。
后两种性能主要与油品低温粘度有关。
因此,各种液压泵的生产厂家对出厂的液压泵规定了所用液压油最低的冷启动粘度。
3. 氧化安定性:液压油要求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以减少氧化变质形成酸性物质和沉淀物对液压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并延长油品换油期。
通常要求酸值达到2mgKOH/g的时间不少于100h 。
4. 防锈性和防腐性:液压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空气和水分,这些空气和水分会造成金属表面的锈蚀,影响液压元件的精度。
另一方面,锈蚀颗粒脱落,造成磨损。
同时,锈粒又是油品氧化变质的催化剂。
因此,要求液压油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和防腐性,以保证液压传动系统长时间地正常运转。
5. 抗磨性:在液压系统中泵和大功率的油马达是主要运动部件。
在启动和停车时往往可能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若液压油的润滑性不良、抗磨性差,则会发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造成泵和油马达性能降低,寿命缩短,系统生产故障。
影响液压油质量的主要指标浅析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工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影响液压油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渗透性:液压油的渗透性是指液压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动能力。
液压油的渗透性好,能够在系统中迅速地传递压力,提供较高的工作效率。
渗透性不好的液压油会导致液压系统反应迟钝,压力损失大,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
2. 粘度:液压油的粘度是指液体在受力作用下流动的阻力大小。
粘度过高会使液压系统的动力损失增大,粘度过低会导致液体流量大增,系统易产生泄漏。
液压油的粘度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等级。
3. 闪点和燃点:液压油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高温和压力的影响,因此其具备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关系到液压系统的安全性。
液压油的闪点是指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体产生可燃蒸气前,液体表面蒸发的最低温度。
燃点是指液态蒸气与空气混合体能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和燃点的数值都越低,液压系统的安全性越高。
4. 抗氧化性: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容易产生氧化反应,形成沉积物、酸性物质等,从而降低液压油的使用性能。
好的液压油应具备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在高温状态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
5. 抗泡性和抗乳化性: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振动和水分的影响,易产生气泡和乳化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
液压油要具备较好的抗泡性和抗乳化性,以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液压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液压油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液压油的渗透性、粘度、闪点和燃点、抗氧化性以及抗泡性和抗乳化性等指标,从而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油液检测和维护,保证液压油的质量和工作效果。
文章编号:1000-4858(1999)05-0043-
01
元件·介质
液压油的黏温特性研究
胡琪琪1
顾 亮 吴克晋
(1.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海淀区白颐路 100081 电话:(010)68911370)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最常用的工作介质,温度对液压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当温度升高时,液压油黏度显著下降。
工作过程中,液压油黏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传动性能和传动效率,因此希望液压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越好。
液压油的黏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叫做液压油的黏温特性。
我国过去以液压油在50℃时的运动黏度(mm 2/s )的平均值划分液压油的黏度等级,计算液压油在温度为t ℃(30<t <150)时的运动黏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T t =T 5050t
n
(1)
式中 v t ——温度为t ℃时液压油的运动黏度,
mm 2/s
v 50——温度为50℃时液压油的运动黏度,
mm 2/s
n ——与液压油黏度有关的特性指数,见表1
表1
T 50 2.56.59.512
21
30
38
45
52
60
68
76
n 1.391.591.721.791.992.132.242.322.422.492.522.56
而现在却是以液压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的平均值(mm 2
/s)划分液压油的黏度等级,因此,计算液压油在温度为t ℃时的运动黏度的公式应改为: T t =T 4040t
m
(2)式中 T t ——温度为t ℃时(30<t <150)液压油
的运动黏度,mm 2/s
T 40——温度为40℃时液压油的运动黏度,
(T 40<150mm 2/s)
m ——与液压油黏度有关的特性指数,见表2
收稿日期:1999-03-29
表2
T 40
7
10
15
22
32
46
68
100
150
m 1.52361.61491.72961.87361.97692.12662.26212.48742.6135
将表2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所得拟合公式和式(2)联立,得方程组:
T t =v 40
40t
m
m =4.792×10-7v 403-1.675×10-4v 402+ (3) 2.24×10-2
v 40+1.4113
1.L -HL 15
2.L -HL 22
3.L -HL 32
4.L -HL 46
5.L -HL 68
6.L -HL 100图1 普通液压油黏温特性图
利用式(3),使用MAT LAB 编程,可分别计算
各种液压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值(m m 2
/s),6种普通液压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对数坐标)。
[参考文献]
[1] 盛东初.液压传动技术教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1995.
[2] 薛定宇.M A T LA B 语言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6.
*信 息* 2000年度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
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将于1999年9月开始,届时将发
布2000年开放基金项目选题指南及申请说明。
(请见)欢迎流体传动及控制、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等相关领域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士申请。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庆丰)
43
1999年第5期 液压与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