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关于2010年讲师履职考评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6
附件:大连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考核量化方法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的量化以该年度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依据,采用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工作量五项之和的方法计算,即W = 5i 1W i =∑式中W 为考核量化总值,式中W i (i=1,2,3,4,5)为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对应的工作考核量化值。
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量化值考核合格的标准为1680.1.教学工作量的量化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量化值的计算方法是:W 1 = 811j j Q =∑式中W 1为教学工作量量化值;Q 1j (j=1,2,……,8)为本年度完成的有关教学工作量;P 1为教学质量系数。
1.1讲课工作量一个授课班的工作量Q 11的计算方法是:Q 11= 计划学时×L ×K ×P 1式中L 为工作量系数,见表1.K 为班数系数,和授课班人数有关。
记授课班人数为n ,则当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时,k 的取值见(1)式70,60100200,6010020012003,1001000nn n k n nn +⎧≤⎪⎪+⎪=<≤⎨⎪+⎪<⎪⎩(1)当授课对象为统分统招研究生时,k 的取值见(2)式45,52050110,20401006303,40500nn n k n nn +⎧≤≤⎪⎪+⎪=<≤⎨⎪+⎪<⎪⎩(2)注:k 取两位小数。
当授课对象为计划内MBA 、工程硕士时,k 取值为1。
L 取值与统招研究生相同。
对于成人教育学院、留学生等课程,须经各院(系)批准同意讲授方能计算工作量。
K 取值与本科生相同。
P 1为教学工作质量系数,取值见表2.研究生教学工作质量由研究生院负责认定。
1.2指导研究生教学工作量Q 12指导一年级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50小时。
指导二年级以上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硕士生100小时, 博士生150小时。
附件6大连大学教授、副教授职务业务条件复审指标体系为了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充分肯定教师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鼓励教师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教学基础建设、学科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业务条件量化赋分标准(一)教学工作1. 项目(1)纵向课题注: 1.2. 经费赋分不足1分的项目,按1分计算;无经费的研究项目,经费赋分按0分计算;3. 纵向课题赋分办法:总分 =【基础赋分(5分)+经费赋分】×课题级别修正系数。
(2)横向课题注:1.横向课题须提供有效合同,到帐时间不迟于评审会例会前一个月,并在相关职能部门备案;2.出具有效发明专利或成果转化证明的横向课题须由相关职能部门认定;3.横向课题个人赋分按照项目名次赋分权重表赋分。
2. 成果(1)奖项被一般期刊选用加赋0.5分。
(三)其它工作1.教师本人获奖2.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注:◆同一赛事中指导的不同作品可以累计加分,同一作品只取最高级别赋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计划”)指导教师比照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各等级一等奖。
3. 学位赋分对于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申报者加赋5分,只出示学历证书的申报者加赋 2.5分。
二、说明1.论文:在国内外正规出版物上已经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论文、专业译文(含国家重点的学科基地每年正规出版的论文集的论文,以及被检索的论文集论文)。
在各种期刊的增(专)刊和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不视为正规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
2.核心期刊:国外核心期刊的认定以北京大学《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为准;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编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为准。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中国法制报》等全国知名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论文及评论可视为核心期刊论文。
附件3:理工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试行方案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部署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做好我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级聘任工作,制订本试行方案。
一、指导原则1、通过岗位分级聘任,加强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完善人才遴选、聘任、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
2、岗位分级聘任采取履职考核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校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会的作用。
3、考核标准综合考虑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和贡献,既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尊重历史贡献。
4、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高级别岗位向教师倾斜。
5、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岗位分级聘任工作顺利进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级别及结构比例下表为我校拟上报教育部审核的专业技术职务各层次部结构比例三、考核聘任办法(一)正高级岗位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以4年为一个聘任周期,除两院院士和下述情形外,均应在聘期结束时参加履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原称岗位津贴)等级。
符合以下条件,本人申请,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主任会议批准可以不参加履职考核。
(1)连续2次受聘教授岗位二级岗且第2次考核结果为A;(2)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3个聘期及以上;(3)年龄在55岁以上,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2个聘期及以上。
聘期有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申请不参加履职考核。
若不参加履职考核,其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做调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含引进人才)按教授岗位的聘任周期参加履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备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受聘期间及其后的首轮聘期、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期间及其后的首轮聘期均直接聘任到正高级岗位二级岗。
全部聘期结束后,按照记录备案的考核结果或参加履职考核确定岗位等级。
1、本次岗位分级聘任办法本次岗位分级聘任为实施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首次聘任,正处于2006-2008年学校岗位聘任的中间阶段,为不打乱考核期限,正高级人员按学校原岗位津贴级别暂时过渡到相应岗位级别,待本轮聘任期满,根据履职考核结果再行调整。
附件:大连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考核量化方法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的量化以该年度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依据,采用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工作量五项之和的方法计算,即W = 5i 1W i =∑式中W 为考核量化总值,式中W i (i=1,2,3,4,5)为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对应的工作考核量化值。
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量化值考核合格的标准为1680.1.教学工作量的量化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量化值的计算方法是:W 1 = 811j j Q =∑式中W 1为教学工作量量化值;Q 1j (j=1,2,……,8)为本年度完成的有关教学工作量;P 1为教学质量系数。
1.1讲课工作量一个授课班的工作量Q 11的计算方法是:Q 11= 计划学时×L ×K ×P 1式中L 为工作量系数,见表1.K 为班数系数,和授课班人数有关。
记授课班人数为n ,则当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时,k 的取值见(1)式70,60100200,6010020012003,1001000nn nk n nn +⎧≤⎪⎪+⎪=<≤⎨⎪+⎪<⎪⎩(1)当授课对象为统分统招研究生时,k 的取值见(2)式45,52050110,20401006303,40500nn n k n nn +⎧≤≤⎪⎪+⎪=<≤⎨⎪+⎪<⎪⎩(2)注:k 取两位小数。
当授课对象为计划内MBA 、工程硕士时,k 取值为1。
L 取值与统招研究生相同。
对于成人教育学院、留学生等课程,须经各院(系)批准同意讲授方能计算工作量。
K 取值与本科生相同。
P 1为教学工作质量系数,取值见表2.研究生教学工作质量由研究生院负责认定。
1.2指导研究生教学工作量Q 12指导一年级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50小时。
指导二年级以上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硕士生100小时, 博士生150小时。
1.3体育课教学工作量 体育课的教学工作量为Q 13= Q 131+ Q 132+ Q 133一个授课班的教学工作量为Q 131=计划学时⨯3辅导校级运动队的工作量为Q 132=实际辅导时数⨯1.5辅导群体活动的工作量为Q 133=实际辅导时数⨯1注:若上课多于一个授课班,应将所有授课班的工作量累加作为Q 131的值1.4实验课工作量一门实验课工作量Q 14的计算方法是:Q 14= 计划学时×3×20n式中n 为学生数。
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在职培训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教职工在职培训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基本原则(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发展需要为前提,以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实验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人才。
(二)按需选派、协议培养。
教职工在职培训要按照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须与学校签订在职培训协议,违反协议规定的违约方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教职工在职培训的学科专业应与本人现从事的学科专业相一致,遵循学以致用、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原则。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学校现受聘在岗的全民事业编制人员。
第四条培训类型本规定所指在职培训包括学历学位培训与非学历学位培训两种类型。
(一)学历学位培训指教职工以在职形式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在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原则上应在本校就读。
(二)非学历非学位培训指教职工在职进行短期业务培训、语言培训、国内外访问学者研修、骨干教师进修、企业博士后研究或参加企业工程实践等。
第二章申请条件第五条申请在职培训的教职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近三年年度工作量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二)申请在职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须符合当年招生简章规定,并符合以下条件:1、教学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来校工作满一年(从来校办理正式手续至入学之日计算);其他人员来校工作满三年。
2、五年内限报考2次。
3、机关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受聘领导职务七级及以上职员岗位。
(三)申请短期业务培训、语言培训、国内外访问学者研修、骨干教师进修、从事企业博士后研究等须来校工作满一年。
第三章审批程序第六条申请与审批(一)个人申请。
凡申请在职培训人员,须认真填写《教职工在职培训申请表》交所在部门。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级聘任实施意见大连理工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试行方案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依照«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治理暂行方法»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岗位设置治理工作部署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形,为做好我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级聘任工作,制订本试行方案。
一、指导原那么1、通过岗位分级聘任,加强人员分类分层次治理,完善人才遴选、聘任、评判、鼓舞与保证机制。
2、岗位分级聘任采取履职考核方式,坚持公布公平公平的原那么,建立校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判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会的作用。
3、考核标准综合考虑学术成就、学术阻碍和奉献,既鼓舞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尊重历史奉献。
4、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高级别岗位向教师倾斜。
5、处理好改革、进展和稳固的关系,确保岗位分级聘任工作顺利进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级别及结构比例下表为我校拟上报教育部审核的专业技术职务各层次内部结构比例三、考核聘任方法〔一〕正高级岗位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以4年为一个聘任周期,除两院院士和下述情形外,均应在聘期终止时参加履职考核,依照考核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原称岗位津贴〕等级。
符合以下条件,本人申请,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主任会议批准能够不参加履职考核。
〔1〕连续2次受聘教授岗位二级岗且第2次考核结果为A;〔2〕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3个聘期及以上;〔3〕年龄在55岁以上,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2个聘期及以上。
聘期内有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申请不参加履职考核。
假设不参加履职考核,其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做调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含引进人才〕按教授岗位的聘任周期参加履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备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受聘期间及其后的首轮聘期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期间及其后的首轮聘期内均直截了当聘任到正高级岗位二级岗。
全部聘期终止后,按照记录备案的考核结果或参加履职考核确定岗位等级。
大工院继发[2011] 30号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关于表彰2010-2011学年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的决定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生奖惩条例》规定,对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学习刻苦、热心为同学服务、并能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的学生,授予“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经各学习中心推荐,学院资格审查、公示,并经院长批准,确定表彰名单如下:一、2010~2011学年优秀学生(218人)安徽安庆奥鹏学习中心吴峰安徽巢湖奥鹏学习中心刁俊宗蒋文波周梅安徽池州奥鹏学习中心方文燕汪珏印安徽肥东工作站奥鹏学习中心张开明安徽阜阳奥鹏学习中心程海影安徽六安舒城奥鹏学习中心马丽安徽马鞍山奥鹏学习中心程曾谷贤吴孝明安徽省直奥鹏学习中心陈桂荣安徽铜陵奥鹏学习中心孙兰奥鹏远程教育北京大钟寺学习中心(直属)肖继军奥鹏远程教育福州学习中心(直属)陈仙陈言新刘坤灵柳家厚倪凡奥鹏远程教育哈尔滨学习中心(直属)吴微奥鹏远程教育杭州学习中心(直属)胡宜鄂金晶梁大伟苏立剑张杰奥鹏远程教育惠州学习中心(直属)王飞奥鹏远程教育济南学习中心(直属宋传宗奥鹏远程教育南京学习中心(直属)陈杰邓瑞顾仲佺姜宁平刘军王召远奥鹏远程教育宁波学习中心(直属)曹江辉陈华飞王挺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罗勇邬杆严伟奥鹏远程教育芜湖学习中心(直属)王伟奥鹏远程教育西安学习中心(直属)崔富强黄宏刚刘菁谢永康杨有平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奥鹏学习中心李国梁李卓洋左双双北京顺义奥鹏学习中心李艳霞北京延庆奥鹏学习中心李璠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直属学习中心石玉娟李曼丁凯峰于庆海陈昌福黄大伟杨中涛黄晓鹏孙东青韩奎元霍光李明瑾窦静修高军苗大伟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苏州学习中心孙茂源福建福鼎学院奥鹏学习中心蔡晓芳侯向阳施桂颜福建梅山实验学院奥鹏学习中心陈文理林艺超吕佛才沈国裕福建泉州奥鹏学习中心邓先富福建省人才培训测评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刘森东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陈谢进加赖森贞余永顺福建永安奥鹏学习中心陈锟黄敦彦李小明林清刘青晖苏燕银福建漳州奥鹏学习中心黄俊明福建政和奥鹏学习中心叶琳甘肃酒泉奥鹏学习中心龚建平广东丰顺奥鹏学习中心饶仰鹏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黄志华吴炯许添虎赵伟军广东开平奥鹏学习中心李晶晶广东乐昌奥鹏学习中心欧阳春尹青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奥鹏学习中心余超坦广州增城市新塘职业技术学校奥鹏学习中心李涛陆二兵河北保定奥鹏学习中心杜立娟刘占山王朝亮王苏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奥鹏学习中心孙燕斌江苏淮安金湖奥鹏学习中心王保燕江苏南通奥鹏学习中心刘美华江苏南通如皋奥鹏学习中心黄浩刘勇张怀志朱留宏江苏宿迁奥鹏学习中心曹娟朱超红江苏宿迁泗阳奥鹏学习中心刘中原江苏泰州奥鹏学习中心周峰江苏无锡江阴奥鹏学习中心丁乾锋高顺华嵇敏徐凯江苏盐城东台奥鹏学习中心马卫张建祥江苏盐城亭湖奥鹏学习中心陈静沈娟吴元海徐艳萍朱涛江西九江奥鹏学习中心陈京杨耀文张耘琳江西省奥鹏学习中心胡丽张明辽宁沈阳奥鹏学习中心1孙军贤辽宁沈阳奥鹏学习中心2李伟肖雷内蒙古呼和浩特奥鹏学习中心李涛张海军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校奥鹏学习中心韩磊王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奥鹏学习中心卫毓玲邢玉成青海奥鹏学习中心霍立新张绍雄山东日照奥鹏学习中心宋丽华赵龙刚山东省经贸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谭启昌山西公路系统奥鹏学习中心安长青白晓红郭晋励申盼郑安平山西忻州商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杨永明陕西汉中奥鹏学习中心孙丽丽陕西西安奥鹏学习中心崔耀杰姜培栋潘磊陕西新城奥鹏学习中心康琨肖建军陕西榆林奥鹏学习中心刘睿昆尹晓霞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奥鹏学习中心李立强莫海丽许丰张方方四川成都奥鹏学习中心卢少军四川宜宾奥鹏学习中心杜娟天津财贸奥鹏学习中心潘梦林闫凌赵永桂郑重天津大港奥鹏学习中心刘勇浙江工商奥鹏学习中心韩黎晖黄营浙江海宁奥鹏学习中心谢伟娟徐瑾媛许超琦姚林锋朱艳蓉浙江湖州奥鹏学习中心李永华宋翔鲍丽芳浙江嘉兴奥鹏学习中心冯志祥高国军浙江金华奥鹏学习中心姜美霞章美娟浙江宁波象山奥鹏学习中心何文娅闻吉祥浙江瑞安奥鹏学习中心黄世一浙江三门奥鹏学习中心方赞应美华浙江上虞奥鹏学习中心吴峻昕浙江省奥鹏学习中心叶龙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安立强车优飞浙江萧山奥鹏学习中心施建良浙江义乌奥鹏学习中心傅俊晓浙江舟山奥鹏学习中心刘跃波沈家舟武卫平许萌郑琦重庆涪陵奥鹏学习中心龙晓华涂兵涂红王琴杨念陈军陈胜琼王欢周燕重庆南岸奥鹏学习中心杨兴国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邢台学习中心曹鹏飞李书伟李向明王静王晓闫桂连张慧哲赵敬淼朱俊宁二、2010~2011学年优秀毕业生(86人)安徽阜阳奥鹏学习中心王万勇王迎春张怀斌安徽淮南凤台奥鹏学习中心周翔安徽宣城奥鹏学习中心陈勇奥鹏远程教育北京大钟寺学习中心(直属)柴永剑黄萍奥鹏远程教育哈尔滨学习中心(直属)田磊奥鹏远程教育杭州学习中心(直属)宋洋奥鹏远程教育济南学习中心(直属)孟森奥鹏远程教育南京学习中心(直属)胡俊贾达文李琛刘培全陆倞容国承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谷建波奥鹏远程教育芜湖学习中心(直属)乔克孙红刚王贤学吴良顺奥鹏远程教育西安学习中心(直属)郭志勇霍岩许江丽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直属学习中心白慧娟李达梁德华林耀东刘颖臣王超薛婷福建安溪奥鹏学习中心吴远辉福建光泽奥鹏学习中心傅满香福建梅山实验学院奥鹏学习中心蔡美娜郭福祥林伟明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崔莹沈华荣苏伟明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李立森河北保定奥鹏学习中心董舫王建龙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奥鹏学习中心周俊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邵建吉林延边奥鹏学习中心王仁江江苏南通如东奥鹏学习中心缪飞飞江苏南通如皋奥鹏学习中心余峰周颖江苏宿迁奥鹏学习中心陈运通江苏无锡江阴奥鹏学习中心张定峰江苏盐城奥鹏学习中心戴寅侍向阳徐燕江苏盐城亭湖奥鹏学习中心王旺徐亚南朱金艳江西九江奥鹏学习中心刘华江西南昌奥鹏学习中心胡江文辽宁丹东奥鹏学习中心刘仲皓辽宁沈阳奥鹏学习中心2 张达旭辽宁沈阳职工大学奥鹏学习中心贾柏青内蒙古奥鹏学习中心米志亮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奥鹏学习中心王晓梦青海奥鹏学习中心王现军张钰山东德州德城区奥鹏学习中心唐程程山东日照奥鹏学习中心杨前进山东省经贸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吕红宇山西公路系统奥鹏学习中心赵志国陕西汉中奥鹏学习中心何彦波张晓斌陕西西安奥鹏学习中心祝利明陕西榆林奥鹏学习中心白哲高亚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奥鹏学习中心李党赵育君四川宜宾奥鹏学习中心严增凯浙江工商奥鹏学习中心阮一弘浙江嘉兴奥鹏学习中心任孝平浙江临安奥鹏学习中心章乐浙江三门奥鹏学习中心冀晓浙江省奥鹏学习中心周旭浙江舟山奥鹏学习中心安国胜胡玉华谢鸿海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邢台学习中心胡永锋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二○一一年七月二十日主题词:表彰优秀学生决定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7月20日印发。
附件4: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2012)为强化要求教师履行基本职责,特制订《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2012)。
一、教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型岗位(A类岗位)、科学研究型岗位(B类岗位)和教学为主型岗位(C类岗位,指任职期间长期承担学校公共基础课或学科大类基础课主讲任务<注释4>)。
二、副教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型岗位(A类岗位)和科学研究型岗位(B类岗位)。
注释:1、表中所列业务条件为满足教授和副教授岗位任职条件的最低要求,各部门可根据本文件规定制定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条件,但不得低于本文件要求。
2、对于积分未达到规定要求但发表论文档次高的竞聘人员,由各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分委员会讨论推荐,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审定同意,占限额参加学校评审会。
3、所有成果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的业绩成果为主,排名以参加人员总排序为准。
所有成果须与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工作业绩信息系统所填数据一致,网址http://202.118.68.3:8080/DUTHRWEB/。
业绩成果有效时间段:2007年9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
任职不满五年的为任现职起始时间至2012年10月31日校外调入人员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和原单位的业绩成果为主,但来校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博士后出站来校工作人员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和在博士后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为主,但来校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博士毕业来校工作人员以来校后取得的归属大连理工大学的业绩成果为主,但博士毕业前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论著以期刊所注收稿日期为准,教材以交稿日期为准,项目、获奖、专利以申请日期为准)等和来校以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4、学校公共基础课公共外语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画法几何与制图5、教学研究认定期刊目录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学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发展与评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大学教育科学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科学6、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排序由教务处出具证明。
摘要: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院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各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本院(系)教师职称的预审及推荐工作。
为科学合理地评定教师职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参考《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定范围凡我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符合评定条件和要求者,均可参加评定。
二、工作组织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院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各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本院(系)教师职称的预审及推荐工作。
每年组织一次教师职称评定,并由个人向所在院(系、部)申报。
三、评定条件及要求1.凡申请教师职称评定人员,必须首先满足如下基本条件和要求:政治素质高,品德修养好,作风正派,诚实守信,关爱学生,公正公平,谦虚谨慎,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获高校教师资格。
通过省级外语职称考试或相应其它外语水平考试。
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工作考核为合格以上(含合格)。
2.不同职称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如下:(1)助教认真履行《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勤奋严谨,教书育人。
获学士学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一年;或获硕士学位。
至少承担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
教学质量评估得分为4分以上。
导师工作效果较好。
(2)讲师认真履行《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勤奋严谨,教书育人。
助教三年以上(含三年);或助教二年以上,其中一年考核为优秀或获学院“教育教学优秀奖”;或获博士学位。
至少承担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工作。
导师工作效果较好。
教学质量评估得分为4.2分以上。
任现职以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院内刊物发表有一定水平的论文二篇;或参与编写教材2万字以上。
(3)副教授认真履行《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具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教育教学水平较高,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担当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助手。
大工校发〔2010〕7号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2010年讲师履职考评的通知
研究生院,各学部、学院、系(部),各处、办,各直属单位:根据《大连理工大学人员补充暂行办法》文件精神,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创造性的高水平教职工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学校决定组织部分讲师进行履职考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评程序
本次履职考评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根据参评人合同签订情况分类进行。
考评采取参评人答辩、评委综合评价方式。
1、填报业绩
参加履职考评人员按要求填写《讲师岗位履职报告表》(见附件,只需对去年11月填写的表格进行局部修改)。
2、业绩审核和公示
各学部、学院(系、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材料审实和公示。
3、分类分组考核
(1)讲师履职考评按下列三个类别进行:
第Ⅰ类:入校三年的博士
参评人员范围: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期间入校的博士(含此期间正式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提前留校人员)。
第Ⅱ类:首次或第二次合同期期满的讲师
参评人员范围: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合同期满的博士,或2004年12月31日前受聘我校讲师岗位且2010年5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第二次合同期满人员。
原则上不参加考评,合同到期自然终止。
对于本人愿意继续在学校工作,经学部、学院(系、部)评议认为学科建设需要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个别人员,学部、学院(系、部)可以提出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评。
第Ⅲ类:已签订3次及以上合同或未签订合同的讲师
参评人员范围:2004年12月31日前受聘我校讲师岗位且已签订3次及以上合同或未签订合同的人员。
近五年没有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并达到以下三方面中的条件之一的第Ⅲ类人员在考评中可以给予适当倾斜:
①主讲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且教学效果良好
近五年,每年主讲公共外语、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画法几何与制图课程,年均主讲课时数不少于128学时,近五年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结果位于院系前30%;或年均主讲课时数不少于256学时,教学效果良好。
②教学效果特别突出
1)近五年获得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含青年奖)。
2)近五年获得过学校及以上级别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二等奖。
3)近五年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结果位于学校前10%。
③教学改革建设工作特别突出
1)近五年主持过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含实验室建设)项目,并取得突出业绩。
2)近五年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前二名)。
3)近五年在正式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及以上教学改革论文。
2、讲师履职考评按下列组别分别进行:
第一组: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第二组:建设工程学部和建筑与艺术学院
第三组: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软件学院
第四组: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和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第五组: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第六组:外国语学院
第七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
第八组:学部、学院(系、部)评议认为学科建设需要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第Ⅱ类人员
二、考评结果使用
考评结果分为三档,根据考评结果:
1、继续聘用
考评结果为第一档,第Ⅰ类人员可以聘用到合同期结束,第Ⅱ类人员(不含第2次合同期满人员)和第Ⅲ类人员可以续聘一个聘期(三年)。
2、合同终止
第2次合同期满人员终止合同;
考核结果为第三档的第Ⅱ类人员终止合同。
3、调离
所有讲师经学校批准,均可申请调离学校。
对申请调离的讲师,学校提供一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机会。
4、转岗聘任
所有讲师均可参加转岗竞聘,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考评结果为第三档的第Ⅰ类和第Ⅲ类人员必须调离或参加转岗竞聘,未上岗者下岗待聘。
转岗竞聘是指参加实验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或工勤岗位竞聘。
5、聘为非校编专职科研人员
根据学校各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需要,对于满足课题组需要的讲师,均可申请转聘为非校编专职科研人员一个聘期(三年)。
对第Ⅲ类人员,聘期内学校承担工资、绩效津贴、保险、公积金等。
6、低聘
考评结果为第二档的人员原则上应调离或转岗,否则,第Ⅰ类人员按讲师十级岗位聘到合同期结束,第Ⅱ类人员(不含第2次合同期满人员)和第Ⅲ类人员按讲师十级岗位续聘一个聘期(三年)。
三、聘后管理
1、人事处组织各学部、院(系)受聘讲师岗位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2、转为非校编专职科研人员按人才派遣方式聘用。
3、因个人原因不参加履职考评的讲师,视为拒聘人员,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转聘教育管理岗、工勤岗、未上岗者或低聘至讲师十级岗位者从结果公布次月起不再享受《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暂行规定(2008年3月修订)》中规定的生活补贴。
四、时间安排
2010年讲师履职考评时间安排表
五、工作纪律
1、评委工作纪律
(1)维护考评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守考评工作的职业道德。
(2)本着对考评工作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参评人员负责的精神,履行学校赋予的使命,遵守各项考评规则和要求。
(3)严格掌握评审标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评人给予客观评价。
不打关系分,评委间不互相举荐和照顾参评人员。
(4)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准接受任何形式的宴请和馈赠,回避与参评人员的私下接触。
(5)不得泄露评审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信息。
(6)评审例会期间,评委必须保证评审时间,要认真阅卷、听取汇报和评议。
缺席半小时以上者,取消投票资格。
(7)参评人中涉及亲属时,评委和工作小组成员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违反上述评委工作纪律并经查证属实,立即解除行为人评委资格,并按照《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给予相应处分,五年内不得担任校内各项评审的评委,也不推荐担任校外评委。
2、参评人纪律
(1)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保证参评材料的真实有效。
不得伪造学历、资历、奖励证书;不得谎报教学、科研成果,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教学、科研成果,抄袭他人论文。
(2)不得以宴请、馈赠等任何形式拉拢或者贿赂评审组织成员,不得向相关评委单独汇报工作。
(3)不得诬陷、中伤参评人员、评审组成员或其他有关人员,或者无理取闹。
一旦查实有违反上述情况之一者,当年年度考核结果记为不合格,并依据《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给予相应处分。
3、审核人、负责人纪律
审核人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参评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核实。
审核人及负责人对审核签字的参评人员申报材料负有责任,一旦查实参评人员申报材料有虚假内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给予相应处分。
六、本通知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七、联系方式
人事处:任立春电话:84708715 E-mail:renlc@ 附件:《讲师岗位履职报告表》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人事工作讲师考核通知
大连理工大学学校办公室2010年4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