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2.5文化创新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0
考点规范练25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通过滕子京当政岳州府后除弊兴利的一系列举措,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
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滕子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巴陵戏。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继承的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2018·福建厦门质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②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天津南开中学模拟)提笔写作,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
一个人对文学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
对材料中写作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个人的兴趣 ②文化创作与真情实感密不可分 ③文化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形式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18·江苏常州一模)近年来,在文艺市场上,有人在创作方面搞“众筹”,将个体创作变为流水作业,有人杂取他人作品简单合成,这些行为不仅令文学艺术蒙尘,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
这启示我们(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以人民群众作为检验标准 ④推出新的构思和手法,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8·湖南衡阳期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阶段提升复习六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6.观看《长津湖》感受信仰的力量热点缘由:《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1年11月1日,据灯塔专业版显示,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5亿元,观影总人次达1.16亿,荣登年度全球票房冠军,目前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2位。
命题角度1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剧通过艺术手法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借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该剧艺术形式创新,视觉效果震撼,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社交网络上形成热议。
全剧没有任何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描写,生活化地揭示了抗美援朝精神。
主创团队高度重视剧本创作,历时3年,从亲历老战士考证、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完成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长津湖》播出的文化价值。
答案(1)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有利于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有利于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命题角度2守护英雄、捍卫崇高2021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
同一天,电影《长津湖》全线公映。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标要求素养目标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决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关系;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和意义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大实践,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改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改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建性。
改错: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等资源。
改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5.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改错:文化建设应当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6.建设文化强国,须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改错:须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改错: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8.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改错: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单元检测(十)一、选择题1.2024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
“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漂亮、壮丽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哀思”“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许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
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从技术和形式上来说,网络直播早已不是什么簇新事。
直播+消遣、直播+教化、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变更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
但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饱受诟病。
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应当对网络直播规范引导,必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B.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C.自媒体时代,网络直播渐渐变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D.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根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相识3.作为沂蒙手绣典型代表的沂蒙香荷包,在颜色上既有传统的大红、大绿、粉红、黑等基本色调,又奇妙运用对比色;在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等现代时尚元素,又填充白芷、辛夷、丁香、冰片、艾草等中草药,是不行多得的养生祥瑞物,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宠儿。
可见( )①新元素的注入使传统手工艺更具活力②沂蒙香荷包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④融入现代元素是传统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媒介即讯息”。
我国主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从相加迈向相融,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媒体融合发展( )A.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C.使新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引导力D.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5.中华民族一直敬重自然、酷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规范演练2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
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②符合题意;中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并没有相互统一,③错误;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选A。
答案:A2.2019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完美落下帷幕,四季的诗词大会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诗词的盛宴,让观众们沐浴在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②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③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④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前提,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错误;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④符合题意。
专题25 文化创新1.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
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C。
2.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动画短片把藏在故宫“深闺”中的十余幅宋代工笔画“复活”。
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古画仿佛有了生命。
为了让花鸟“复活”,作者还创新出一套已申请专利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形成动画效果。
短片古韵悠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打动了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专业人士,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得以彰显和传播④依托科技的文化创新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C3.为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某市文化馆积极深入现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采编环保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民声民情,并转化为艺术创作。
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 )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正确;该文化馆的艺术创作离不开采风活动,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正确;②④观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考点26 文化创新(2021·浙江高考真题)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②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①: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现代信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①正确。
②: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说明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新,故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发展,故③不选。
④:材料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未涉及文化创新的目的,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021·浙江高考真题)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
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
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故①不选。
②:选项与设问的因果关系颠倒,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山海情》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人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这体现了该剧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21·广东高考真题)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