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咳嗽 咳痰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咳嗽与咳痰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诱因:有无受凉、气候变化、粉尘吸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精神因素等。
2、症状和体征:咳嗽发生的轻重缓急、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有无咳嗽无效或不能咳嗽;患者有无咳痰及痰液颜色、性状、量、气味,痰液内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异物。
3、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査和呼吸功能检查结果。
4、实验室检查:痰液有无致病菌;血气分析有无PaO2和PaCO2异常,肺功能测定有无异常。
5、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是否对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影响。
二、护理措施1、清理呼吸道:(1)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2)吸入疗法。
(3)胸部叩击。
(4)体位引流。
(5)机械吸痰。
2、药物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忌滥用止咳药物。
3、病情观察:(1)观察咳嗽发生的轻重缓急、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观察痰液颜色、性状、量、气味。
(2)痰液内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1、识别和避免诱发因素: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等。
2、有效排痰的指导:宣教指导各种物理排痰措施,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3、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4、饮食护理: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5、指导合理用药:忌滥用止咳药物,防止镇咳药物影响痰液的排出。
6、运动和锻炼:生活规律,戒烟、酒,合理运动和锻炼,增强身体抗寒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四、护理评价:经过治疗和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达到:1、能进行有效咳嗽,呼吸道通畅;2、咳嗽次数减少或消失,痰量减少或无咳痰。
五、注意事项1、患儿、老年体弱者慎用强镇咳药。
2、患儿、老年体弱者取侧卧位,防止痰堵窒息。
3、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5、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源。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内异物的作用。
但长期而频繁的咳嗽则对人体不利,如咳嗽可促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等。
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类,前者为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症。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引起咳嗽和咳痰的病因很多,常见致病因素为:①感染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等。
②理化因素:肺癌生长压迫支气管;误吸;各种刺激性气体、粉尘的刺激。
③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吸入致敏物,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④其他:如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咳嗽,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后咳嗽,习惯性及心理性咳嗽等。
【护理评估】1.病史(1)病因:询问有无呼吸道感染、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吸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等导致咳嗽的原因。
(2)咳嗽:询问咳嗽发生与持续的时间、规律、性质、程度、音色、伴随症状,咳嗽与体位、气候变化的关系,有无咳嗽无效或不能咳嗽。
突然出现的干性或刺激性咳嗽多是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的表现或与异物吸入、过敏有关;较重的干咳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咽炎、气管异物、胸膜炎、支气管肿瘤、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胃食管反流等;慢性肺间质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吸入;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咳嗽多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等。
咳嗽伴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咳嗽伴胸痛常表示病变已累及胸膜;伴呼吸困难显示有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障碍。
咳嗽的发生与时间、体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咳嗽变异型哮喘常在夜间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病人往往在清晨起床或夜间刚躺下时咳嗽加剧并咳出较多的痰液。
医院患者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咳嗽发生与持续的时间、规律、性质、音色、发作程度及频率。
评估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等。
2.询问患者有无大量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吸入史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诱因。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时间、气候变化有关。
4.评估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颜色、量和性质。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维持室温(18~20℃)和湿度(50%~60%);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4. 无心、肾功能障碍患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 1.5~2L,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5.促进有效排痰,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采用胸部物理治疗,必要时予以吸痰。
6.及时采取痰标本送检。
7.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教育
1.保持环境舒适、洁净。
2.适当休息,减少机体能量消耗。
3.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咳嗽与咳痰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08-03T11:43:09.2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姜玉玲[导读] 咳嗽(cough)既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又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姜玉玲(黑龙江省呼玛县三卡乡卫生院 165100)咳嗽(cough)既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又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痰(expectoration)是借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支气管肌肉的收缩及咳嗽的冲力,将呼吸道内分泌物从口腔排出的动作。
一、护理评估(一)咳嗽、咳疾的形态了解咳嗽发生的急缓,性质,是否伴有痰液产生,持续时间,发作的程度和频度,发作的原因。
了解痰的数量、外观、黏度、气味,能否有效咳出,与体位变化的关系等。
(二)咳嗽、咳疾症状的严重程度咳嗽是否引起肌肉疼痛或晕厥,痰是否容易咳出。
一般情况下,痰量增加说明病情在进展;若痰量减少而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则提示支气管阻塞痰液引流不畅。
(三)评估咳嗽、咳痰对患者的影响(1)了解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哮鸣音,咳嗽、咳痰是否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睡眠、排泄等日常生活。
(2)了解有无焦虑、烦躁、精神不安,有无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方面的影响。
(3)了解有无影响工作与学习,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患者亲属、朋友及单位对其病情的关心、支持程度,以及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四)体格检查注意体温、呼吸节律、速率和深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
检查两侧呼吸运动是否一致,肺叩诊音与呼吸音有无变化,有无啰音及啰音性质、分布与数量;心音、心律及心率的改变;有无杵状指。
(五)实验室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重点进行痰的检查,包括痰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如痰直接涂片、真菌涂片、痰找抗酸杆菌、痰找脱落细胞、痰普通培养或厌氧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测定。
二、护理目标(1)患者的痰液变稀,分泌物潴留量减少或无分泌物潴留。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咳嗽是因咳嗽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吸运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护理常规】1.保证患者的舒适体位,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咳痰。
2.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以促进排痰。
3.促进有效排痰:在给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时可提高吸氧浓度或改用氧气驱动的喷射式雾化吸入。
4.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痰液的药物敏感试验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镇咳及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
如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有明显的痰鸣音,提示有窒息的发生。
及时采取机械吸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和改变活动方式。
2.饮食指导应给予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
3.用药指导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镇咳及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注意安慰患者,允许和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其表示理解,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等,尽量减少睡前活动。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
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6.复诊须知咳痰、咳嗽加剧时随时入院就诊。
咳嗽与咳痰护理常规咳嗽是因咳嗽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
还常见于肺癌、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等。
【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避免花粉、异味、刺激性气味等,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2.给予病人舒适体位,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排痰。
3.避免刺激性诱因,注意保暖。
观察病人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
4.慢性咳嗽病人,饮食上应补充足够热量,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及维生素E的摄入。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饮食。
如病人无心、肾功能障碍,应给予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量达到1500~2000ml,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以促进排痰。
5.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及时送检。
支气管扩张病人应记录24h痰量,注意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
出现咯血应及时通知医生,执行咯血护理常规,详见本章第三节“咯血护理常规”。
6.促进病人有效排痰,根据痰液性质遵医嘱给予湿化和雾化疗法,可配合采用有效咳嗽、胸背部叩击、胸壁震荡、体位引流及机械吸痰等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1)有效咳嗽:适用于意识清楚、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经口腔将肺内的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2)气道湿化: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雾化吸入和湿化疗法。
中老年人咳嗽、咳痰的护理方法及要点
咳嗽是人体为排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而产生的保护性的反射动作。
(一)咳嗽、咳痰常见于以下疾病:
1.呼吸道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等。
2.心血管疾病,如咳嗽、咳痰常伴有气急、心慌时,应去心内科就诊。
3.胸膜疾病。
如结核性胸膜炎
(二)家庭护理
1.一般的咳嗽,且无伴有任何症状时,不必就诊。
2.卧床休息,取侧卧位并深屈膝部,以利于膈肌、腹肌的运动。
3.要进行有效的咳嗽:让病人作5-6次深呼吸,再进行深吸气,病人一边抑制呼吸一边连续轻咳,使痰到咽部时,再受力咳嗽将痰咳出,随后进行腹式呼吸进行调节。
病人有伤口时,应按住伤口,避免疼痛及伤口撕裂。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有刺激性的味道(如辣椒味、油气味等)。
5.如咳嗽伴有以下症状时,应引起重视:
(1)咳嗽突然,剧烈,而且持续不断;
(2)咳嗽、咳痰而且痰中带有血丝;
(3)刺激性的干咳,带有金属音;
(4)咳嗽伴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时。
咳嗽与咳痰病人护理常规咳嗽和咳痰是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等。
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需要采取一些常规措施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针对咳嗽和咳痰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提供舒适的环境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
2.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不要过于干燥或潮湿。
3.避免病人接触刺激性气味,如烟草烟雾、香水等。
4.减轻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可以通过增加病人的液体摄入量来实现,如饮水或喝温热的茶水。
二、保持充分的休息1.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以促进睡眠。
2.帮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胸部压力并促进咳嗽和呼吸。
3.建议病人多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三、经常饮水和保持湿润1.饮用充足的水和其他液体,如温水、温热的汤和温热的茶,以帮助稀化痰液,减轻咳痰。
2.建议病人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脱水。
四、咳嗽和咳痰的护理1.鼓励病人咳嗽,但是避免剧烈和持续的咳嗽,可通过喝水、吃硬糖或咀嚼口香糖来刺激咳嗽。
2.鼓励病人正确的咳痰姿势,如盘腿坐在床上,用手支撑住胸部,收拢嘴唇,深呼吸并向上咳嗽,以便痰液可顺畅排出。
五、病人的饮食调理1.鼓励病人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煮熟的米饭、面条、汤或清粥。
2.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3.鼓励病人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苹果、梨和蔬菜。
4.建议病人避免饮酒和吸烟,以促进康复。
六、在必要时使用药物1.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咳嗽抑制剂、黏液溶解剂或咳嗽祛痰药物,以缓解咳嗽和咳痰。
2.在使用药物时,与医生或药剂师核对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七、加强个人卫生1.嘱咐病人频繁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咳痰之后,以预防细菌和病毒传播。
2.鼓励病人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喷嚏,以避免飞沫传播。
总之,针对咳嗽和咳痰病人的护理应主要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充分的休息、经常饮水和保持湿润、正确咳嗽和咳痰姿势,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
一咳嗽咳痰的护理
(一)定义
1 咳嗽(cough):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 咳痰(expectoration):借助咳嗽将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排出体外的动作。
(二)护理评估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4 了解痰液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细胞学、细菌学、寄生虫学检查)、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结果。
(三)操作要点
1 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
2 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
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瞩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 促进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
息,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背部叩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痰等。
5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
6 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四)指导要点
1 指导患者识别并避免诱因。
2 告知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饮水习惯。
3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
4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
5 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五)注意事项
1 患儿、老年体弱者慎用强镇咳药。
2 患儿、老年体弱者取侧卧位,防止痰堵窒息。
3 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 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5 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胸痛的护理
(一)定义
胸痛是指位于胸廓(颈与肋骨下缘之间)的疼痛。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以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
2 评估生命体征变化。
3 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三)操作要点
1 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 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环境。
3 遵医嘱给予治疗或药物,并观察效果和副作用。
4 合理饮食,避免便秘。
(四)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包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方法。
(五)注意事项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