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2
咳嗽的中医健康教育1.生活起居居住的室内宜冷暖适中。
温,湿度适宜,空气疏通。
禁止有刺激性烟尘,吸烟者,劝其戒烟。
轻症患者,若单纯只见咳嗽,可正常工作,但是应该避免劳累。
咳嗽剧烈者注意卧床休息,不能平卧者,可取半卧位。
咽痒咽干者,可予温开水徐徐咽下以润喉。
痰吐不畅者,可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2.情志的护理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忧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加重病情。
3.用药的护理按照医嘱服药,风寒咳嗽者,中药宜热服,使用热水,热粥以驱邪扶正。
风热咳嗽者,汤药热服。
服中药粉剂,应温水冲服,禁止干服。
防止粉末呛入气管而加重咳嗽。
4. 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宜,多食水果蔬菜。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健脾、补肾、养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风燥证患者可用梨炖川贝,白蜜服之以润肺止咳。
肺阴亏虚而致咳嗽者,可用麦冬沙参适量泡水代茶,以养阴清热。
阴虚者多食养阴滋润之品。
如雪梨、白木耳等。
忌食补品及过食肥腻敛邪之品。
尤忌烟酒刺激辛辣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5.功能锻炼平时调摄生活,注意保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可适当的练练太极或者呼吸操,以提高机体抵抗力!6.健康指导观察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程度,及痰的色、质、量。
指导正确留痰办法:一般于清晨起深咳嗽。
吐出的第一口痰于容器即可。
痰培养标本:病人清晨漱口后深咳出的痰置于痰标本容器内。
容器不可污染。
观察咳嗽时伴随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汗出、咳血、胸闷、胸痛、消瘦等。
及时进行X线、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及早进行治疗。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
敏和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并促进
身体恢复健康。
以下是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
入房间,有助于排除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减少咳嗽症状。
2. 保持身体温暖: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受凉。
穿暖和的衣物,尤其是头部和脖子部位,可帮助保持血液循环,并减少咳嗽的发作。
3.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和葱蒜等。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和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
4. 适当休息:咳嗽时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5. 温水漱口:用温水漱口可以缓解喉咙不适和咳嗽症状,可将
1杯温水搭配适量食盐进行漱口。
6.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诊断,可以采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贝、枇杷叶、浙贝母等,具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的作用。
但使用中药
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
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5.1护理评估5.1.1 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5.2.2 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5.2.3 心理社会状况。
5.3.4 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5. 2护理要点5.2.1 一般护理5.2.1.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5.2.1.2 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5.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5.2.2.1 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5.2.2.2 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2.2.3 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2.2.4 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2.3 给药护理5.2.3.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5.2.3.2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5.2.4 饮食护理5.2.4.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5.2.4.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5.2.4.3 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5.2.5 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5.2.6 临证(症)施护5.2.6.1 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5.2.6.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5.3 健康指导5.3.1 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 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中医咳嗽护理常规:咳嗽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经失于宣降,并受到外感风寒、火热等病邪的侵袭所引起的。
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来缓解咳嗽症状。
以下是中医护理咳嗽的常规方法。
1.温室蒸感:适用于以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在蒸感的过程中,将热蒸气引入体内,能够温暖肺脏,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痰液排出。
2.定期进行穴位按摩:按摩肺俞穴、肺腑穴、太渊穴等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肺脏功能,改善咳嗽症状。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减少刺激,缓解咳嗽。
4.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烟、酒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所以在咳嗽期间要尽量避免。
5.合理调节饮食:咳嗽期间可以适当选择滋阴降火、清热化痰的食物,如梨、雪梨、沙梨等水果,藕、茭白、莴苣等蔬菜,绿豆、扁豆等蔬菜。
6.饮食起居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咳嗽。
7.合理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加肺部功能和免疫力,改善咳嗽症状。
8.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咳嗽症状,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调理。
如风寒咳嗽可以使用葱白煮鸡蛋、川贝炖梨等,燥嗽痰黄可以使用淡竹叶决明子煲羊肉等。
9.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咳嗽的常规方法包括温室蒸感、穴位按摩、保持空气湿润、忌烟酒辛辣食物、合理调节饮食、规律饮食起居、合理运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等。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咳嗽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咳嗽(感冒后咳嗽、感染后咳嗽)中医护理常规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临床辩证分为: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作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5.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或痰呈黄绿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一)外感咳嗽:1、风邪犯肺证证候: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证候: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外感咳嗽护理: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
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3.少在家里赤脚行动,应穿上拖鞋。
(二)风热咳嗽:1、风热郁肺证证候: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2、风燥伤肺证证候: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
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5、生活护理
(1)积极提倡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保
持空气新鲜,加强劳动保护。
(2)加强身体锻炼,可以做保健操、呼吸操、打太极拳。
(3)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早晚刷牙、漱口,被褥轻
软,衣服宽大合身。
6、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作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7、起居护理
(1)慎起居,适寒暖,以防止外感时邪。
(2)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空气流通,禁止室内吸烟,防止灰尘和特殊气体的刺激,家庭中尤应避免闻及油烟、煤味。
8、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嗽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9、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