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6.49 KB
- 文档页数:2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咳嗽咳痰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呼吸道感染、过敏、气道炎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咳嗽咳痰,都需要一些护理措施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咳嗽咳痰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
1.饮食调理: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等。
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咖啡、烟酒等,因为它们可能加重咳嗽症状。
2.保持适当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咳嗽咳痰。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放置在房间内。
另外,多喝水也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减少咳嗽痰液的黏稠度。
3.避免刺激:避免吸烟、二手烟、空气污染物、粉尘等刺激物。
这些刺激物可以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咳嗽症状加重。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以避免传播病菌。
5.适当休息:咳嗽咳痰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或疲劳,因此要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可以选择平躺或侧卧的姿势,以减轻胸部不适。
6.咳嗽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咳嗽药物来缓解咳嗽症状。
有些咳嗽药物可以促进痰液排出,有些可以缓解咳嗽刺激。
但是,不要滥用咳嗽药物,且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
7.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洗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
8.注意观察:如果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较长、症状加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除了上述的常规护理措施,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咳嗽咳痰,还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总之,咳嗽咳痰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但是对于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内异物的作用。
但长期而频繁的咳嗽则对人体不利,如咳嗽可促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等。
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类,前者为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症。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引起咳嗽和咳痰的病因很多,常见致病因素为:①感染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等。
②理化因素:肺癌生长压迫支气管;误吸;各种刺激性气体、粉尘的刺激。
③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吸入致敏物,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④其他:如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咳嗽,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后咳嗽,习惯性及心理性咳嗽等。
【护理评估】1.病史(1)病因:询问有无呼吸道感染、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吸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等导致咳嗽的原因。
(2)咳嗽:询问咳嗽发生与持续的时间、规律、性质、程度、音色、伴随症状,咳嗽与体位、气候变化的关系,有无咳嗽无效或不能咳嗽。
突然出现的干性或刺激性咳嗽多是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的表现或与异物吸入、过敏有关;较重的干咳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咽炎、气管异物、胸膜炎、支气管肿瘤、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胃食管反流等;慢性肺间质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吸入;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咳嗽多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等。
咳嗽伴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咳嗽伴胸痛常表示病变已累及胸膜;伴呼吸困难显示有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障碍。
咳嗽的发生与时间、体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咳嗽变异型哮喘常在夜间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病人往往在清晨起床或夜间刚躺下时咳嗽加剧并咳出较多的痰液。
医院患者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咳嗽发生与持续的时间、规律、性质、音色、发作程度及频率。
评估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等。
2.询问患者有无大量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吸入史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诱因。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时间、气候变化有关。
4.评估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颜色、量和性质。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维持室温(18~20℃)和湿度(50%~60%);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4. 无心、肾功能障碍患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 1.5~2L,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5.促进有效排痰,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采用胸部物理治疗,必要时予以吸痰。
6.及时采取痰标本送检。
7.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教育
1.保持环境舒适、洁净。
2.适当休息,减少机体能量消耗。
3.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的病情、咳嗽、咳痰的性质和程度。
2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
3.嘱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4.嘱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嘱患者多饮水。
5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痰等
6观察、记录患者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
7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8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9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简述咳痰护理措施引言咳痰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感冒、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时。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可以将痰或其他杂质从呼吸道中排出。
咳痰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不适,并加速康复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咳痰护理的常见措施。
咳痰护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咳痰护理措施:1. 饮水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饮水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推荐饮用温暖的水,可以加快痰液的排出。
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脱水。
2. 湿化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和咳痰。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来增加室内湿度。
另外,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毛巾敷脸也有助于湿化呼吸道。
3. 咳痰技巧正确的咳痰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咳痰技巧:•咳嗽时,尽量避免用力咳嗽,以免过度紧张伤到身体。
•呼气阶段时,通过收缩腹部肌肉来增加咳嗽力度,但不要用力过猛。
•可以尝试多种体位,如坐起、俯身和侧卧,找到最舒适和有效的咳痰姿势。
4.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某些药物来辅助咳痰的排出。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黏稠痰液溶解剂、咳嗽抑制剂或支气管舒张剂。
然而,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传播。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有效清除病毒和细菌。
•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结论咳痰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不适,并加速康复过程。
通过饮水、湿化空气和正确的咳痰技巧,可以帮助稀释痰液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在必要时,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病毒传播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咳嗽(感冒后咳嗽、感染后咳嗽)中医护理常规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临床辩证分为: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作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5.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或痰呈黄绿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一)外感咳嗽:1、风邪犯肺证证候: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证候: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外感咳嗽护理: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
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3.少在家里赤脚行动,应穿上拖鞋。
(二)风热咳嗽:1、风热郁肺证证候: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2、风燥伤肺证证候: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内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维持室温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用咳嗽、咳痰的方法。
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
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进步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
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 1 -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2)咯血病人的护理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②饮食:大量咯血禁食。
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食,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及饮料。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可服用润肠剂。
④大咯血病人慎用镇咳剂,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⑤使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时,注意窥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并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咳嗽护理常规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三)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慎起居,适寒暖,以防外感时邪。
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50%~60%。
空气流通,禁止室内吸烟,防止灰尘和特殊气味的刺激。
(3)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4)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及时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5)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6)做好入院介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量、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发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药,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服止咳糖浆药时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2)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富营养,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者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者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医院咳嗽与咳痰患者的护理常规(一)定义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进入气道内的异物。
咳嗽是由于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
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等。
因此若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则为病理状态。
咳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
(二)护理评估1.病因评估(1)呼吸道疾病:从鼻咽部至小支气管整个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咳嗽。
咽喉炎、喉结核、喉癌等可引起干咳,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各种物理(包括异物)、化学、过敏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刺激以及肺部细菌、结核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或寄生虫感染以及肺部肿瘤均可引起咳嗽和(或)咳痰。
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
(2)胸膜疾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自发性气胸或胸腔穿刺等均可引起咳嗽。
(3)心血管疾病:当二尖瓣狭窄或其他原因所致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肺水肿,或因右心及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时,肺泡及支气管内漏出物或血性渗出物,刺激肺泡壁及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
(4)中枢神经因素:从大脑皮质发出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可随意引致咳嗽或抑制咳嗽反射,脑炎、脑膜炎时也可出现咳嗽。
2.症状评估(1)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干性咳嗽,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喉癌、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以及胸膜炎等;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
(2)咳嗽的时间和节律:突然出现的发作性咳嗽,常见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所致急性咽喉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百日咳、气管或支气管分叉部受压迫等,少数支气管哮喘也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
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肺结核等。
咳嗽与咳痰病人护理常规咳嗽和咳痰是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等。
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需要采取一些常规措施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针对咳嗽和咳痰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提供舒适的环境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
2.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不要过于干燥或潮湿。
3.避免病人接触刺激性气味,如烟草烟雾、香水等。
4.减轻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可以通过增加病人的液体摄入量来实现,如饮水或喝温热的茶水。
二、保持充分的休息1.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以促进睡眠。
2.帮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胸部压力并促进咳嗽和呼吸。
3.建议病人多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三、经常饮水和保持湿润1.饮用充足的水和其他液体,如温水、温热的汤和温热的茶,以帮助稀化痰液,减轻咳痰。
2.建议病人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脱水。
四、咳嗽和咳痰的护理1.鼓励病人咳嗽,但是避免剧烈和持续的咳嗽,可通过喝水、吃硬糖或咀嚼口香糖来刺激咳嗽。
2.鼓励病人正确的咳痰姿势,如盘腿坐在床上,用手支撑住胸部,收拢嘴唇,深呼吸并向上咳嗽,以便痰液可顺畅排出。
五、病人的饮食调理1.鼓励病人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煮熟的米饭、面条、汤或清粥。
2.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3.鼓励病人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苹果、梨和蔬菜。
4.建议病人避免饮酒和吸烟,以促进康复。
六、在必要时使用药物1.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咳嗽抑制剂、黏液溶解剂或咳嗽祛痰药物,以缓解咳嗽和咳痰。
2.在使用药物时,与医生或药剂师核对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七、加强个人卫生1.嘱咐病人频繁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咳痰之后,以预防细菌和病毒传播。
2.鼓励病人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喷嚏,以避免飞沫传播。
总之,针对咳嗽和咳痰病人的护理应主要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充分的休息、经常饮水和保持湿润、正确咳嗽和咳痰姿势,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与湿度(50%~60%),减少不良刺激。
2 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
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
病人尽可能采取
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
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操作中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4)体位引流
①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
取得病人的合作。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
入、应用祛痰药(氯化氨、溴己新等)稀释痰液,或应用支气管舒张
剂,提高引流效果。
②引流原则:原则上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
拍背,以借助重力的作用使痰液排出。
③引流时间:引流宜在饭前1h,饭后1~3h进行,以免引流导致呕吐。
每次引流15~20min,每日1~3次。
一般安排在早晨起床时、晚餐前
及睡前。
④引流中观察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引流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若出现咯血、头昏、发绀、呼吸困难、出
汗、脉搏细速、疲劳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注意观察体
位引流出痰液的颜色、量、性质以及静置后是否分为三层。
⑤辅助引流措施: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以叩
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⑥引流后护理:嘱病人休息。
为消除痰液咳出时引起口臭,应用漱口水
彻底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食欲,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记
录排出的痰量和性质,必要时将痰液送检。
痰液用漂白粉等消毒剂消
毒后再弃去。
5)机械吸痰
①无力咳出粘稠痰液、神志不清或排痰困难者。
②每次吸引时间<15秒。
两次抽吸间隔时间>3分钟。
③并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氧浓度。
④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5用药护理观察止咳、祛痰药物的反应和副作用。
对痰多、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强镇咳药;服用镇咳糖浆制剂后30分钟内不要喝水。
胃溃疡患者慎用祛痰药。
6防止病菌传播嘱患者咳嗽时轻捂嘴,将痰咳在痰杯或纸上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