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句子默写1.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二、单项选择题3.(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B.颔联写了两人“离乡背井”和“客居话别”双重别绪,表达无限凄恻之感。
C.颈联是说真挚的友情是不受空间阻隔的,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D.尾联描写了友人在岔路口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以至于儿女们也跟着抱头哭泣的情景。
4.(2021春·辽宁铁岭·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选出对《子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B.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5.(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
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知识点汇总__式微一、创作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二、理解词义注释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
微君:如果不是你们。
故:原因,缘故。
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倒文以协韵。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三、问题归纳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四、古诗赏析《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原文:赠从弟(其二)汉代·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75页四首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内容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章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教材分析《第六章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本章选取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欣赏诗词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和创作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欣赏诗词的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写作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古诗词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经典诗词。
2. 了解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对诗词进行简单的鉴赏。
技能目标:1. 能够准确、感情真挚地朗读相应的诗词。
2. 能够借助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地达到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1. 能够感悟诗词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意蕴,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品味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领悟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 针对不同诗词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展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力。
四、教学难点1. 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表达,感受到诗歌和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价值。
2. 帮助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进一步提高,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加深印象。
2. 情境还原法:把课文中的情景还原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其中情感变化和心态转换。
3. 对比法:对比不同种类的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为什么喜欢。
2. 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
步骤二:新课学习(4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每首诗词。
2. 针对每首诗词,教师进行简单分析,介绍背景、情感表达等,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
3. 分组阅读,每组选取一首诗词,翻译、解释、评论。
4. 教师进行诗词鉴赏,结合每一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 由学生选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式微》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2.《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人们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划分句子节奏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式微/式微,胡不/归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三、古诗歌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不归(胡:为什么)
B.微.君之故(微:小)
C.胡为乎中露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D.微君之躬.(躬:身体)
【解析】B项,“微”,(如果)不是。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发出的怨词。
全诗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极端憎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引用了本文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
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9.(资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储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自己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