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 这儿真美》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27.49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这儿真美》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这儿真美》的大意,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模仿和创作等方式,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模仿,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这儿真美》的文本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通过让学生跟读、感受、理解课文《这儿真美》,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课文创作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创作,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表达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保护。
(二)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0分钟)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看过课文,让他们先花10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口头说出自己对《这儿真美》这篇课文的感受。
2. 课文理解(20分钟)让学生跟读完整篇课文,理解全文大意。
老师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发问,引导学生思考。
3. 课文分析(20分钟)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和语言艺术,让学生深入理解《这儿真美》中所表达的思想,掌握作者运用语言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课文创作(30分钟)在分析完课文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方法后,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文本的组合和创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和自然景色的基础上,构思适当的描述,表达自己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保护。
5. 朗读分享(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自己创作的文本,并进行点评,让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6. 课后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课程内容与重难点,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文本的创作等方面。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创作表现评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
该习作位于教材第五章“多彩景物”中,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描绘一个美丽场所,通过丰富词汇、生动比喻和形象描绘,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美景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语言描绘美景。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美景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习作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美景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习作《这儿真美》,讲解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美景,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绘。
4. 学生展示与评价(15分钟)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这儿真美》习作指导2. 内容: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美景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乡”为题,运用所学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写一篇习作。
2. 答案示例:我家乡位于一片美丽山水之间,这儿真美!春天,满山遍野桃花如粉色云霞;夏天,碧绿稻田像一块块翡翠;秋天,金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宝石;冬天,白雪皑皑,仿佛进入一个银色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如何描绘美景,提高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美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描绘不同季节美景,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能使用合适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表达对美好地方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这儿真美”,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认为美丽的地方,可以是自己所在的城市、乡村、学校、公园等。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进行写景作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运用合适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或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环境,发现美的存在,并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写作指导: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方法,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以及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
4. 实践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现场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这儿真美2. 写作方法:总分总结构3. 描述景物:形容词、动词4. 表达情感:赞美、喜爱七、作业设计1.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这儿真美”为主题的作文。
2. 收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进行欣赏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次习作,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是否掌握了写景作文的基本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合适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写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重点:观察自然景物,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作文本、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描绘景物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美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这儿真美》为例,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进行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到的景物,展开想象,完成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7. 互评互改: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大《这儿真美》习作指导2. 副观察自然景物,描绘身边美景3. 主要内容:a. 观察方法:看、听、闻、触、想b.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c. 写作要点:发挥想象,表达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2. 答案示例:例文:我眼中的美景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黄山。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在山间,云雾缭绕。
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山间的松树挺拔苍翠,如同一位位英勇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景,学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景,学会用语言表达。
2. 学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3. 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作文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现场观察校园或教室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写在作文纸上。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写在作文纸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习作:这儿真美》2. 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家附近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写在作文纸上。
2. 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写在作文纸上。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景有很大的兴趣,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并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词汇量不足、表达不清晰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培养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 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部首查字法: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美丽的图片、音乐和文字。
2. 字典:为学生提供部首查字法的工具。
3. 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4. 课时安排:共40分钟。
【导入】1. 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课导入】1. 讲解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学习生字词。
【课堂讲解】1. 讲解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 示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练习与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布置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习作,题目为《这儿真美》。
2. 要求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的美景,学会运用学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下来。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交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身边的美景,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2. 能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的美景,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例文稿、评价表。
学生准备:习作草稿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展示校园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用“这儿真美”来形容所看到的景色,顺势导入课题。
2. 范文引路,学习方法(1)出示例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例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地方的?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3. 交流讨论,明确要求(1)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观察方法,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等。
(2)讨论:如何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具体、写生动?4. 牛刀小试,尝试表达(1)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观察,列出写作提纲。
(2)根据提纲,尝试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互动交流,分享成果(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片段,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6. 修改完善,誊写作文学生根据评价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这儿真美2.板书要点:(1)观察方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等(2)写作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这儿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这儿真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关注周围环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这儿真美》的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作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谈论对那些地方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阅读课文《这儿真美》,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4. 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讨论和分享,写一篇关于美丽地方的习作。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作为作业提交。
7.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表达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美丽地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这儿真美》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美丽景色。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提到的美丽地方,回顾对那些地方的感受和体验。
2. 课文解析:深入解析课文《这儿真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
该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教材的章节内容主要围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学会用文字描绘景物。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用词准确、句子通顺的表达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恰当的词语描绘景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习作《这儿真美》教材、作文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习作《这儿真美》,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美景的描绘。
3. 讲解:分析文章中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和描绘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4. 实践: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色,进行口头描述,互相交流。
5.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地表达。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景色,仿照例题进行写作练习。
7. 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这儿真美》2.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3. 描绘方法: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使句子生动形象4. 写作要点:词句通顺、表达清晰、结构合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们的校园”为题材,写一篇描绘校园美景的作文。
2. 答案示例:我们的校园真美!春天,桃花盛开,小草绿了;夏天,树木葱郁,蝴蝶飞舞;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飘落,果实累累;冬天,雪花纷飞,校园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观察和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感觉、甜甜的味道让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村里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要摘枣子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枣儿,我们边吃边摘边聊,心里可高兴了。
冬天,白雪飘到枣树林,枝条上挂满了积雪,看上去就像挂满了无数的银条。
地上也铺满了积雪,就像铺上了白色的地毯。
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孩子们却不怕冷,跑出家门,奔向枣树林,在枣树下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地玩耍、嬉戏。
家乡的枣树林一年四季都美丽,真是个好地方。
这儿真美
假期,爸爸妈妈和我去郊外游玩,郊外的景色可真是美不胜收呀。
蔚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如同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么湛蓝、透亮。
不时飘来朵朵白云,它们在悠闲的散着步,这些云朵一会儿像小白兔,一会儿像小绵羊,一会儿像棉花糖……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啊!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大合唱,又像是在赞美这风景优美的地方。
树林里一棵棵树木如大伞般高耸入云、郁郁葱葱,茂盛的树叶密密麻麻、青翠欲滴,强劲有力的树枝铺散开来、正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生机勃勃呢!
树林边一朵朵娇艳的花儿竞相开放。
花儿有红的、白的、粉的、紫的……百花齐放、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好看极了!路旁绿油油的小草铆足了精神,正在微风中伴舞,好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观察方法,梳理写作思路。
难点: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释题目明目标同学们,我们这次习作的题目是“这儿真美”,“这儿”指的是我们去过的熟悉的地方;“真美”,是要写出某个地方美的样子。
那么究竟该怎样写呢?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找方法,理思路。
二、回忆课文找方法1.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许多美景。
通过三首古诗,我们欣赏了雄奇壮丽的天门山,秀丽多姿的西湖,湖光山色相辉映的洞庭湖。
通过学习三篇课文,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也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三个地方的美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快速翻看课文,找一找关键信息。
2.我相信许多同学都能用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展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它们不同的美呢?一起来回忆一下。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作者依次写了海水的色彩、海底的生物以及海岛上的鸟,使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在《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先写了海滨所见的海上、沙滩的景象。
然后分别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美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而整洁的海滨小城的图景。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了不同季节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使我们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既是美丽花园又是巨大宝库的特点。
4.小结:我们发现,这些课文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一个地方的多种景物进行描写。
这些写作方法是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法宝。
收好这些法宝,我们继续探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三篇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积累好词、好句子;引导学生在实行描写时;适当使用。
3、读懂例文;体会把小动物当成人来写会更加生动的好处。
教学重点: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描写时能有重点地选择小动物;有详有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
课本插图;小动物Gif图片为主要素材。
教学思路:本节课基本思路为借助多媒体;特别选择了可动的gif素材图片;使整幅画面动起来;体现这儿的美丽热闹。
按照“观察图画;激发想象---积累词语、说具体句子---读懂例文、把动物当成人来写”三步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问: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
板书:这儿真美。
一、出示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
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学生注意听;并补充。
2、提问:能按顺序把图中景物说一说吗?3、师板书引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4、PPT演示先后次序。
设计意图:有顺序观察水平培养;为能有层次的写话作铺垫。
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
二、出示PPT2。
补充想象;丰富画面。
1、引导。
PPT1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动物……2、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冷清、寂寞……)设计意图:短语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词语库。
如:绿色与嫩绿色;小鱼与活泼可爱的小鱼……体味春天的色彩美与热闹。
三、出示PPT3;学生练习说话。
1、添加Gif图片格式的小动物。
说话要求:选一种动物;把它放到合适的地方;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课件使用:不处于放映状态;在编辑状态下直接拖放图片。
2、欣赏PPT4;动物动起来的画面;感知整幅画面。
(热闹非凡)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具体描述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动物的观察与描述是本次写话的重点训练项目;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典型句式予以规范;同时启发学生围绕“热闹”这个中心发挥想象。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这儿真美》,了解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快乐;2.通过模仿学习,讲解如何撰写一篇简短的乡村风光描写作文。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美》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文笔流畅,以描写乡村生活为主要内容。
全文分为“引子”、“主体”、“结束”三部分,其中“引子”概括了写作主题,为全文做了铺垫;“主体”主要描写了全景式乡村风光,通过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平凡与美好;“结束”部分则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对乡村生活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弘扬了“有温度的人文精神”。
写作手法1.描写手法:本文采用全景式描写手法,通过作者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的美景,呈现出乡村的变幻多姿之美。
2.表现手法:本文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融入进去,强化了文中主题精神。
3.思维方式:本文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的全局观及空间意识,呈现出了丰富的感性和直觉式思维。
2. 习作:《这儿真美》写作要求1.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参照课文《这儿真美》的描写手法,尝试写一篇简短的乡村风光描写作文。
2.语言简练生动,朴实自然,内容真实,真情实感,体现人文关怀,反映私自的思想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在出示《这儿真美》的同时,播放有关乡村美景的照片,展示生动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唤起学生对乡村美景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这儿真美》。
2.教师对全文进行分析解读,督促学生明确文章中所表现的主题、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等特点,强化其意识和理解。
3. 模仿创作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参照课文的写作手法,找出文章之间的共通之处,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尝试写一篇简短的乡村风光描写作文(建议300字以下)。
2.学生自主交流,相互交流创作过程及体验,提高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作品分享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指出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创新,共同进步。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发现美的存在。
2. 表达感受: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的认识。
3.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写作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事物,讨论自己发现的美,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表达感受: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美。
4.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练习。
6. 交流与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发现美、表达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习作:这儿真美》2. 主要内容:观察与讨论、表达感受、写作指导、写作练习、交流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指导,进行写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写作水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难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见过最美的地方是哪里呢?板书题目:这儿真美二、审题指导1.写作主题:这儿真美。
写身边的美景。
如:田野、花园、果园、小河等。
三、写作妙招1.仔细观察。
善于调动所有感官去看、听、摸、闻、尝,从而掌握景物特点。
2.抓住特点。
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融入情感。
写景的同时,要善于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己对景物的思念、喜爱、留恋等感情。
4.关键句。
写出关键句,并围绕关键句展开。
5.动静结合。
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如:形状、大小、色彩等;也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如:景物形态颜色声音的变化。
6.顺序合理。
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
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
四、素材积累优美词语,开头结尾,优美句子。
见课件五、范文欣赏六、作业布置根据提纲写作文。
七、课堂小结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和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板书设计这儿真美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时间顺序、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总结本单元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诵读体会人生格言,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格言意思。
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默写格言。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我读过童话《丑小鸭》,童话中的丑小鸭因为长相独特、声音沙哑,遭到了亲人的遗弃,被同类嘲笑。
一天,他遇上一群善良的伙伴,他们给了他无尽的呵护和关怀,帮助他重建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美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和描述美丽的事物。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美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2.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写作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美丽的图片或景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或景物,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美丽的景物或事物。
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事物。
2. 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并尝试用词语和句式来描述。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美丽的场景,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和评价(5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写作练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观察和描述美丽的事物,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和描述其他美丽的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描述美丽的事物。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在分享和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会如何改进。
习作这儿真美学习目标:1、培养习作兴趣和信心,通过直观感受,能按一定得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能在倾听和交流中选择吸引人的地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写完后同桌互相修改。
4、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1、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学习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参观和了解了祖国许多名胜古迹。
2、让学生说一说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都看到了哪些令你难忘的风景名胜呢?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3、板书课题:风景优美的地方二、导学活动一:明确要求活动任务:讨论“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自读习作内容。
3、小组讨论:此次习作的内容及要求是什么?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1)写作范围: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
(2)通过描写风景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抓住这处风景的特点来写。
活动二:确定内容活动任务:讨论“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具体的景色来写呢?”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想一想自己了解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哪些?3、小组讨论:自己了解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哪些特点?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我们描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主要是将这处的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来。
这里所说的景物,通常是指自然景物。
活动三:学习方法活动任务:讨论“怎样才能抓住我们要描写景物的特点呢?”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回顾《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课文,想想这些作者对这些优美的风景有非常好的描写方法。
3、小组讨论:本组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写生动、具体呢?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引导学生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用上最近学过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
【设计意图】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
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设计意图】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设计意图】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
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
【设计意图】
五、抓住特点,学生习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六、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习作:这儿真美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
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
身边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是什么。
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表现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