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概念范畴。
从字面理解,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是会计系统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输出过程的基本约束。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投资、管理者绩效考核、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监控等一系列的经济决策,而投资者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获取所需要的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主要过财务报告信息去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报告信息可以提供有关企业的多种信息,而盈余是企业所提供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会计信息。
投资者们在做出理性投资决策时,通常要考虑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利润及其衍生出来的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出相应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
企业会计盈余是反映公司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指标,是财务报告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但会计盈余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受制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等因素,会计盈余并不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最有价值的信息。
现行的会计盈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衡量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产物,权责发生制下所形成的会计盈余信息不仅不能体现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现金流量,而且权责发生制使企业有可能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创造性的会计技术和战略分配的方法对会计盈余进行操纵,从而使得账面盈余有时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
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做出决策。
在会计理论框架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财务报告的目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我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Alexander Wole(2009)指出,沃尔比重分析体系在分析过程中是在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能力中选定部分财务比率利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分配权重指标确定企业总体得分的分析体系。
Donaldson Brown(2010)表示,杜邦分析体系盈利能力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体系,在该体系中被分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分析过程中通过将净资产收益率层层分解,逐步分析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因素。
Kim(2017)认为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使用新的财务指标进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引起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Jason Stephen Kasozi(2018)通过对非银行融资企业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Zulkifflee Bin Mohamed与Samuel Jebaraj Benjamin(2019)对资产周转率与利润率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其实验结果指出,资产周转率与利润率这两个因素可以反映于企业同期的股利政策,还可以对企业的股利发放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国内研究现状曹晓丽(2014)提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从根本上切实提升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意识以及工作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与进步。
任风莲(2017)认为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很好展现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同时有利于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也就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谢海娟(2018)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将企业的盈利能力划分为盈利质量评价和盈利质量影响两个方面,盈利质量主要以企业经营周期内净利润为评价指标,盈利质量主要以每股市价为衡量指标。
孟健.2018)在分析某个企业盈利能力时,对该企业的期间费用进行重点研究,指出企业应该降低销售费用,并将其稳固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利用此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角度出发,在介绍盈利质量评估的指标、方法后,结合现实情况,明确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相关因素。
进而,结合案例,在一般的评估指标基础上,对八一钢铁的盈利质量进行评价,阐述现有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最后,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评价指标局限性目录一、盈利质量概述 (1)(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1)(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1)(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2)(四)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4)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5)(一)个案分析 (5)(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局限性 (9)三、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建议 (10)(一)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动态的财务指标体系 (10)(二)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12)(三)融合并扩展财务分析方法 (13)【参考文献】 (15)盈利质量分析需要结合系列财务指标,但是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质量分析,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调整。
结合更多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盈利,合理决策。
一、盈利质量概述(一)盈利质量的内涵盈利质量也就是盈利质量,它是上市公司会计盈利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①。
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盈利或者盈利也就是企业账面盈利信息可以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可信的描述。
而低质量盈利则会误导投资者。
而企业盈利包括其实际收入与利得,因此盈利质量也就包括企业的收入与利得两个层面。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结合《中国企业财务通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治理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归纳为如下五个主要指标:1.市盈率指标市盈率也就是企业股价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每股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一般情况下,处于20-30之间,表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正常,风险相对较低②。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加之国内外大型的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呈报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使投资者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收益信息是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益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各方的投资决策与切身利益,因此对上司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收益质量的含义及评价等问题尚未取得公允观点,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果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拓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深度,促使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利于限制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不法盈余管理,纠正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不正确收益信息,以规范其管理行为,对建立和健全我国法制的市场经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文献综述1.1收益质量的定义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将收益质量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也就是说,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流入能力的高低程度。
Hodge(2003)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利润表上报告的收益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
Penman(2003)则认为收益质量与过去的收益和当期报告收益有关。
Ball(2005)认为收益质量是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与公司联系的第三方组织的有用性。
1.2 收益质量的特征1990年Lipe将收益的持续性定义为当期会计收益的未预期变动在未来各会计期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Ramakrishnan和Thomas(1991)认为,利润的不同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持久性,盈利的持久性是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持久性的平均数。
Lev和Thiagajan(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只有牢牢把握核心竞争力、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导,未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而收益的持久性增强,相应的收益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求关于"盈利质量分析"的文献综述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王安武(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一、研究目的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
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
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
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
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
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
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一是收益的收现性,即会计收益与现金流的配比性;二是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即收益是否可以延续到以后的会计年度,而不是仅涉及当前的会计年度。
本文以98年-07年为研究窗口,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在97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分行业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行业自身收益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采掘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收益质量呈上升趋势;制造业的收益质量呈周期性波动;房地产业的收益质量呈下降趋势;农业、信息技术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业的收益可持续增长性呈下降趋势✧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信息技术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在收益的收现性表现较好;而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农业在收益的收现性方面表现较差。
总的来说,收现性因子主要与行业的销售方式和竞争程度有关,采用现销方式的批发与零售贸易业以及垄断类的行业如传播与文化产业等收现性因子得分都较高。
而像房地产和建筑业等通常垫支经营的行业收现因子得分较低。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观测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收益质量的收现性因子得分,从00年-07年,整体呈周期性的下降的趋势,在02年和05年达到两个高点,说明在这两个年度,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有较好的现金流保证,而07年为时间序列中的最低点,所以我们要对07年上市公司整体的收益状况持谨慎的态度。
✧对各行业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因子计算得分,结果显示:综合类、制造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农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因子得分较高;房地产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收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因子得分较低。
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通常与行业的竞争结构以及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如信息技术业等行业是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利润增长较快,因此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因子得分较高。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是衡量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
映了公司经营活动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对上市公司盈利
质量的分析。
首先,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表来评估。
利润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而
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公司在同一期间内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一、收入质量:
二、成本管理:
三、净利润质量:
净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净利润质量可以通过净
利润与收入的比例、公司的税负和其他相关指标来评估。
如果净利润与收
入比例较低,可能意味着公司存在高额的成本和费用,或者会计处理不当。
公司的税负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高税负可能意味着公司存在税务风险。
四、现金流量质量:
现金流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质量。
较高的现金流量意味着公
司能够在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的现金,支撑公司的运营和未来发展。
然而,一些公司可能通过财务手段进行现金流量的调整,所以投资者还需要仔细
研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确保其中的项目真实可靠。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摘要:在我国经济更新迭代加快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在现代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是一种偏低的状态。
盈利质量信息无外乎是利益相关者最重视的信息,不仅如此,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能体现出来。
因而,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状况正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对于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具有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现状及其盈利质量不高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更易实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一、盈利质量分析的理论基础1.盈利质量的含义盈利质量(profit quality)就是收益质量,能反映企业经济各种价值信息的可靠程度。
盈利质量的概念内容丰富且不局限于某一部分,企业真正获得的收入和利得也可以是盈利质量,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收入数据可以是盈利质量。
收益质量的高质量是指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会计收益的描述是可信赖的。
相反的,低收益就是对企业过去、现在经营成果和经济前景的说法具有错误指导,那么该收益会被认为是不可信赖的。
2.盈利质量指标的评价持续稳定性指标、成长性指标、获利性指标和现金保障性指标四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全面正确认识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其中结构稳定性指标主要是指主营业务利润比重、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率;成长性指标主要是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获利性指标主要是指销售净利率、期末每股摊薄收益;现金保障性指标主要是指营业利润现金比率、销售现金比率。
(1)结构稳定性指标从盈利的营业利润、经常性损益、投资净收益的情况等来看稳定性。
盈利质量与盈利的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
要提升结构稳定性指标,提升盈利质量的能力,就要提升主营业务利润和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
相反,主营业务利润和经常性损益比率值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企业的经营正在走下坡路。
(2)成长性指标公司预期盈利能够逐步上升就是具有成长性的表现。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摘要:从当前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的普遍问题及成因。
上市公司若要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和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收益质量分析体系,以及有效地汲取国际上先进质量分析发展经验,这对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当下国际收益质量分析的先进理论,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东风汽车收益分析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提出了新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杜邦分析综合分析法一、引言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质量分析有助于公司管理当局更好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科学地进行经济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有助于投资者较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正确地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以及防止企业经理人利润操纵行为;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促使其健康地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扩大其规模以增强竞争力,收益质量分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提出新的发展建议来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地探讨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使得企业能够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实现既定增值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健康发展。
随着大背景环境下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收益质量分析,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来讲,当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还比较薄弱,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以及保持配股资格,一些上市公司会粉饰会计报表。
因此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报表使用者所关心的。
收益质量分析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报表数据的真实与可靠。
虚假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会实际结果相关很远。
但外部投资者不能肯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往往只能被动地使用信息,因此,这成为财务分析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之一。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以下是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文章针对上市公司会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从财务报表公布时间、审计报告出具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因素、股利政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式的变化。
关联方交易,收益结构变化、应收账款持续增长七个方面分别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进行了分析。
收益质量;异常现象;评价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通常适合于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具有直观、简单、快速等特点。
该法主要依赖于评价者的个人经验,以及评价者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
一般而言,利用定性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要密切注意一些“非常现象”,这里“非常现象”主要指上市公司在会计核算、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财务数据上的突变性和非常规性。
在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每一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其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
各公司因自身情况不同,报表公布的日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通常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其年报公布日期偏晚,因此对于迟迟不能按要求公布年报的企业进行收益质量分析时,要注意分析其推迟报告日期的原因,分清是业务结算的需要还是造假原因使然。
以xx年深交所年报披露为例,截至4月30日共有480家上市公司按时披露了年报,亏损公司100家,这100家亏损企业中的51%(51家)将年报披露的时间选择在证监会规定的最后期限4月30日之前的10天内,共7796的亏损企业将年报披露的时间选择在证监会规定的最后期限前20天。
虽然年报披露时间与企业财务状况差没有理论上的必然联系,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状况却说明在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有必要对那些迟迟不能公布年报的企业加以特别的注意。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得出的结论,是投资人对企业收益质量能得到的唯一公正的评价。
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研究综述[提要]本文对近十几年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国内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可为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研究;综述一、引言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结构情况以及获取现金的能力。
同时,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分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跨库检索题名“上市公司利润质量”,2000年到2012年1月之间的研究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论文有39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
本文就其中的部分研究进行综述。
二、利润质量的概念根据百科名片,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合规性、效益性及公允性。
袁康来、邓莎莎(2010)在《湖南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一文中指出,信息质量就是使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性质,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此外,该文还提出利润质量应包括利润的内在信息质量与利润的外在报告质量两层含义。
三、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国内研究概况(一)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恶化表现研究。
朱翠兰(2004)列举分析了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恶化时表现有:企业会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收、应付账款规模和期限的不正常,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过低等九个方面。
陈芳(2006)指出,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恶化的危险信号是扩张过快,压缩酌量性成本,存货周转过于缓慢等。
(二)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的切入角度研究。
严美英(2002)、郭庆敏(2006)认为,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通常可以从利润构成与现金流量两个方面考察。
王仲兵(2002)把利润质量的特征归纳为真实性、收现性、稳定性与持续性,认为分析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要从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两个方面进行。
赵锦爱(2003)、徐涛(2003)认为分析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应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两个角度进行。
刘敏(2008)认为,从现金流量角度可以分析公司利润质量的稳定性、利润质量的现金保障程度、利润质量的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的持续性,从而分析评价公司的利润质量。
大学毕业论文_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摘要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上市公司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备受各方关注的当属其盈利质量状况。
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对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采用了统计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现状,结合不同指标的设定,以2007年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值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与此同时,举出特例,即现金流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更进一步阐述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全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现金流量;评定指标AbstractIn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of today, listed companies will undoubted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sides in the course of the quality of its earnings. Therefore, how 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 regul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ecurities market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listed status of the company's profit, combined with a different set of indicators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2007 as an example of the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the net profit for Comparison of subanalysis, and draw the appropriate conclusions. At the sametime, give a special case, that is, cash flow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quality of analysis, further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draw the full text of a perfect full stop.Key words The listed company,Earnings quality,Cash flow, The evaluation index目录摘要 .......................................................................................................................... .. (I)Abstract .............................................................................................................. . (II)第1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目的 (1)1.2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1)1.3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2)第2章盈利质量分析的基本内容 (3)2.1 盈利质量的含义 (3)2.2 盈利质量指标的评价 (3)2.2.1 盈利质量指标的特征分析 (3)2.2.2 盈利质量评价模型的确立 (5)2.3 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其他方法 (6)第3章案例分析 (8)3.1 盈利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分析 (8)3.1.1 样本选择 (8)3.1.2 样本分析 (8)3.2 特例分析——现金流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9)3.2.1 指标体系 (9)3.2.2 样本选择与分析 (11)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目的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他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人的利益,近几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许多重大财务舞弊案件,诸如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以及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厦等,这些舞弊案件都无一例外地与粉饰报告的盈利有关。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
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
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 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
作为投资人, 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
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 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 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 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
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 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
内涵有阐述。
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
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
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
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
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
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
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1.1国外研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
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
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
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
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企业受益质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郭瑞琪(2016)依据本文构建的收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非财务指标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方面具体评价了案例公司的收益质量,得出评价结果。
董芳芳(2016)根据收益质量的六个特征,运用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4年的收益质量,为广大投资者、公司经营管理者、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支持;管亚梅、陆静娇(2017)在综合考虑先进制造业各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 按照数据综合性、适度性和易得性等原则从五个方面选取了以下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11个指标, 建立的收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苏锡常地区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问题;郝颖琨(2017)选取72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先从房地产行业收益质量的六个特点入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思想寻找到测量收益质量的基本潜变量,最终选取16项可测量指标对潜变量进行描述和支撑,建立房地产行业的收益质量测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修正,证明所选测量指标大多较为合理;赵明浩、杨宇尘(2017)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保险业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利率水平、公司资产规模、上市年限及上市公司高管是否有政府工作背景对公司会计收益质量有显著影响;左川玉(2018)从收益的真实性、现金保障性、获利性、持续性、安全性、成长性等六个维度的十九个单独指标,分别分析了天齐锂业的收益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用于评价收益质量的综合模型,对天齐锂业历年收益质量进行打分评价;胥欣欣(2018)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收益质量的研究同时结合对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研究共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另外以2014—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收益质量评价值,据此评价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收益质量整体情况和收益各项能力分析;王飒、孟亚平(2019)提出完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如完善相关准则及监管制度、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等;赵宣(2019)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收益质量情况进行探讨, 分析其影响因素, 对探讨的问题提出相应见解;刘烨(2019)对收入质量的含义,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选择相应的指标构建收入质量指标体系。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加之国内外大型的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呈报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使投资者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收益信息是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益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各方的投资决策与切身利益,因此对上司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收益质量的含义及评价等问题尚未取得公允观点,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果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拓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深度,促使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利于限制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不法盈余管理,纠正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不正确收益信息,以规范其管理行为,对建立和健全我国法制的市场经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文献综述1.1收益质量的定义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将收益质量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也就是说,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流入能力的高低程度。
Hodge(2003)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利润表上报告的收益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
Penman(2003)则认为收益质量与过去的收益和当期报告收益有关。
Ball(2005)认为收益质量是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与公司联系的第三方组织的有用性。
1.2 收益质量的特征1990年Lipe将收益的持续性定义为当期会计收益的未预期变动在未来各会计期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Ramakrishnan和Thomas(1991)认为,利润的不同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持久性,盈利的持久性是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持久性的平均数。
Lev和Thiagajan(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只有牢牢把握核心竞争力、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导,未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而收益的持久性增强,相应的收益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Choi(1995 )认为收益的持续性即当期会计收益在未来持续或增长的可能性。
盈余反映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简称ERC) 研究的理论框架是以公司估价模型(即现金流量模型)为基础,对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美国会计学家Rober M.Brown(1986)等推翻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始终坚持的会计收益比历史现金流量信息更能够充当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指示器”的论断,认为现金流有关数据的预测能力明显强于会计收益的有关数据。
Swaminathan(1991) 、Tech和Wong(1993)等人的研究表明,由于当期收益与未来股利联系的紧密程度受收益质量的影响,因此收益质量越高,收益市场做出的反映越强烈,具体表现为如果收益质量提高,收益反映系数也将同时上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ERC反映的是未预期收益同股票报酬的相关程度,因此通过ERC度量的收益质量只是未预期收益的质量,而不是会计收益本身。
1.3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Sloan(1996)认为应计利润是收益质量的指示器,即净收益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是收益质量的核心衡量指标之一,他将会计收益分成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部分,并通过未来会计收益对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分析,发现在会计收益的组成部分中,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现金流量,即表明应计利润所占比重越高,收益质量就越低。
Konan Char (2001)等以应计利润作为收益质量的衡量指标,对收益质量与股票回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收益质量与股票的未来回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Francis和Iafond(2002)通过对收益质量的市场定价的研究,发现收益质量同公司资本成本、债务成本、权益β系数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同市盈率、负债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Scott Richardson(2003)通过研究发现,低收益质量样本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即利用会计选择将当期收益高计,但是现金流量并未受影响,因此报告的应计利润反映估计值可作为收益质量的指示器。
1.4收益质量的评价指标Neill(1993)用审计声誉、会计方法选择的谨慎性和对未来前景的披露数量三个独立的指标来测量收益质量。
根据审计公司以及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将公司分成谨慎性和非谨慎性两组。
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市场对公开上市公司的错误定价和会计收益质量反向相关。
Ecker (2006) 在回归年度内,公司收益质量保持不变或波动不大的假设的前提下,以未来经营现金流量分别对前期总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回归,并以调整的模型判定系数作为收益质量的表征变量。
2 国内文献综述2.1收益质量的定义周浪波(2002)认为收益质量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它取决于会计计价基础的适当性以及收益确认过程中会计人员判断的中立性和适当性;其次是会计收益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或然性的匹配程度,体现收益信息的预测价值。
张新民(2003)在《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中的论述:“收益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
高质量的收益是指报表收益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济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是可靠和可信任的。
反之,如果报表收益对企业过去、现在经济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具有误导性,那么该收益就被认为是低质量的。
”程小可(2004)认为收益质量是收益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收益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曾祥飞(2009)将收益质量定义为收益信息含量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2.2 收益质量的特征陆建桥(1999)从非经营性损益角度对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会计收益中非经营性损益比重偏大,会计收益与实际现金流转严重偏离,而投资者对相同数量、不同质量的会计收益信息差异却不能识别。
储一昀和王安武(2000)认为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具有可比性的,但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发现上市公司收益中的问题,找出衡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标准。
他们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
王冬,王庆梅(2005)借助于核心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进行了持续增长性方面的分析。
张静,刘胜军(2006)指出影响收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收益的可持续性,并强调盈利的预测性和其可持续性成正相关关系,即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性很强,那么可以认为其可持续性很强,稳定性很高,其盈利质量也很高。
2.3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符刚、林万祥、唐滔智(2006)则从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可以揭示收益质量、收益质量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基于上市公司的综合杠杆、营业毛利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对公司盈利质量有显著解释力这一点,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来分析公司收益质量,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受风险水平高低、现金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评价收益质量来衡量相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姚芳玲(2009)从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结构两个方面对会计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影响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其他因素。
张瑞丽、李少轩(2010)通过对收益质量的内涵及特征的界定,将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会计规范的漏洞、证券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与处罚力度不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公司经济收益能力等5项,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
彭彦敏、石鹏鹏(2010)在对了股权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后,抽取2006-2007 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证实了其开始时提出的三个假设:股权集中度与收益质量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控制权竞争度与收益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五大流通股持股比例与收益质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4 收益质量的评价指标曹强(2005)通过设定预测价值指标、反馈价值指标、反映真实性指标、中立性指标、及时性指标、可验证性指标重新构建了盈利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盈利质量的综合得分,帮组盈利信息的使用者更好的进行决策。
陈玉珍(2003)根据收益质量的定义设计了两方面的评价指标:(1)收益构成指标,采用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2)盈利差异指标,即分别用应计制和现金制确定相应指标后,计算两者的差值。
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销售现金比率差异、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现金回报率差异、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现金回报率差异、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差异。
对2001 年和2002 年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获利能力不强,收现能力不高。
周建波(2004)研究了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变化以及上市公司的规模等相关变量,在考虑了盈利的现金流量指标,同时也考虑到对未来盈利的成长有利的重要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经营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毛利等8个具体的收益质量指标和综合指标以及股票回报率等进行了回归分析。
认为收益质量较高(低)的上市公司,在未来年度的收益表现也较好(差),股票回报率相应的也较高(低)。
3 总结和展望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收益质量评价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的问题,证券市场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收益质量的定义的对比可以发现,对于收益质量的定义,主要是集中于收益的可持续性、现金保障性以及真实性这三个方面,对于盈余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来验证会计收益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关系。
对收益质量的评价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大多都是从某个或某几个角度对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较为片面狭隘,没有形成系统的收益质量理论。
笔者认为若是从收益质量的理论渊源,即收益质量的定义出发,根据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选取正确的指标、设计相应的模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检验是进行研究的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透明化,促使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上市公司关注自身财务状况,应该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1]Lipe.R.The relation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accounting earnings given alternative inform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49-71.[2]B.Lev and R.Thiagarajan.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8):34-44.[3]Sloan.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Accounting Review,1996,71(3):289-315.[4]Richardson.Earnings Quality and Short Sellers[J].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49-61.[5]周浪波.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探徽[J].财会月刊,2002(10).[6]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7]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及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曾祥飞.盈余质量研究:评述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9]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10]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0(9).[11]周建波.基本财务信息、盈余质量和未来盈利——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3).[12]王冬,王庆梅.基于收益的可持续性评价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J].大众标准化, 2005(6).[13]张静,刘胜军.会计盈余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会计,2006(1).[14]符刚,林万祥,唐滔智.基本财务信息、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姚芳玲.公司会计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09(9).[16]彭彦敏,石鹏鹏.股权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2010(5).[17]陈玉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J].广东审计,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