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架设作业培训教案目录(复训)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登高架设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安全规范。
2. 使学生了解登高架设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工具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登高架设作业中常见的危险源和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登高架设作业的初步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登高架设任务。
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能够识别登高架设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与协调能力,确保登高架设作业的顺利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登高架设作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遵守安全规范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操作为主,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登高架设作业基础知识:- 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分类- 登高架设作业的应用场景- 常见的登高架设设备与工具2. 登高架设作业安全规范:- 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与使用方法- 登高架设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安全规范的遵守与监督3. 登高架设作业操作技能:- 简单登高架设任务的步骤与方法- 常见登高架设设备的操作技巧- 团队协作在登高架设作业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登高架设任务的操作练习-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登高架设作业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登高架设作业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登高架设作业安全规范学习第三课时:登高架设作业操作技能学习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劳动与技术》第四章:登高架设作业基础知识《劳动与技术》第五章:登高架设作业安全规范《劳动与技术》第六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技能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料登高架设作业汕尾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编印目录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第一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 (1)第二节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3)第三节登高架设作业基础知识 (4)第四节登高架设作业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的使用 (6)第二章脚手架安全知识 (8)第一节脚手架基础知识 (8)第二节常用脚手架安全知识 (11)第三节工具式脚手架安全知识 (12)第四节其他脚手架安全知识 (13)第五节常用模板支架安全知识 (15)第六节临边、洞口防护架安全知识 (16)第七节脚手架拆除安全知识 (17)第八节脚手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8)第三章跨越架安全知识 (19)第一节跨越架基础知识 (19)第二节带电跨越架构造与搭设、拆除技术 (21)第三节跨越架封网 (21)第四节跨越架搭设、拆除安全防护知识 (22)第四章登高架设作业的安全管理 (22)第一节安全管理概述 (22)第二节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4)第三节脚手架、跨越架安全检查与验收 (25)第四节脚手架、跨越架安全管理 (25)第五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7)第五章施工现场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 (28)第一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 (28)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知识 (28)第六章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实际操作训练 (29)训练项目一:脚手架施工前的准备要求 (29)训练项目二: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现场搭设及拆除训练 (30)训练项目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部件的判废 (31)训练项目四:竹竿跨越架搭设与拆除 (31)训练项目五:小钢管跨越架搭设 (31)训练项目六:跨越架搭设与拆除 (32)训练项目七:跨越架搭设安全要求 (32)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第一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1.特种作业的概念: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2.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教案基础知识部分一、高处作业分级(一)基本定义与作业人员条件1、高处作业的概念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分级种类一级:(2~5米)二级:(5~15米)三级:(15~30米)特级:大于3 0M 3、高度与坠落半径2—5米R为2米;5—15米R为3米;15—30米,R为4米;3 0米以上R为5米4、标记5、登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二)登高作业事故的成因1、事故种类由屋顶坠落、脚手架倒塌、结构倒塌、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坠落、由梯子上坠落、人员由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等2、坠落的平均高度为14.26米。
最低的坠落高度是1.5米。
3、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最直接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直接的原因环境——不良对人和机器产生负面影响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间接的但却重要的原因二、力学基本知识(一)力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2、力的三要素3、力矩、实例说明力矩概念、力矩公式(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合成的概念、共点力的合成用平等四边形法则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概念、用平形四边形法则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三)自由落体运动从专业的角度:防止物品、包括人员从高空坠落。
特别是“四口”、“五临边”四口:指施工中的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五临边:基坑的周边、框架结构当中的楼层的周边、屋面周边、未安栏板的阳台边、未安栏杆的楼梯平台边登高架设实作部分一、脚手架工程的重要性脚手架工程是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建筑施工部门赖以建造房屋、工厂的一项重要的临时施工措施,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的重点,对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起重要作用。
因此对脚手架的搭设技术、材质要求、搭设形式和拆除等要求高。
为此,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设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工程质量。
登高架设作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教案基础知识部分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和种类“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国家标准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一、高处作业的定义及种类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的高处作业高度。
基准面:所谓基准面,是指由高处坠落达到的底面。
面底面也可能高低不平,所以对基准面的规定的最低着落点。
1、高处作业的级别:一级:2~5米,二级:5~15米,三级:15~30米,特级:30米以上。
2、高处作业的种类: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在无立足或无牢靠立足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在化工企业内下列情况为化工工况高处作业:凡是框架结构化工生产装置,虽有护栏,但工作人员进行非经常性作业时有可能发生意外的视为高处作业。
在无平台、护栏的塔、釜、炉、罐等化工设备、架空管道、汽车、特种集装箱上进行作业时视为高处作业。
在高大塔、釜、炉、罐等化工设备内进行登高作业视为高处作业。
作业下部或附近有排液沟、排放管、液体贮池、熔融物或在易燃、易爆、易中毒区域等部位登高作业视为部位登高作业。
化工企业高处作业必须做到: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国务院《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化工部颁发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二章第四节及当地劳动部门制定的有关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
教案名称:高处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任课教师:杨唯梅磊第一章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了解登高架设作业的含义和基础知识;要求:记清楚登高架设作业的种类和高处作业的分级等。
二、教学学时安排学时:8学时三、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四、教学重点:熟悉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和种类五、教学内容1、高处作业的定义术语;2、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作(又称架子)及分类;按架杆配件材料和连接方法分(六)类,按用途划分(四类),按设置部位分(两类),按设置状态分(五类)等。
六、教学小结了解熟悉登高架设作业的概念及基本知识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高处作业。
2、登高架设作业的种类是什么种类、如何分类。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任课教师:杨唯梅磊第二节:登高架设作业力学常识一、教学目的及要求:对架子工讲解一般的力学知识,要求并掌握一般的力学。
二、教学学时安排:安排4个学时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板书、画图方法。
四、教学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如何表示3、力的合力与分力4、荷载概念、内力、应力、强度极限、允许应力与安全系数等。
五、教学内容:①力的概念、三要素②力的平衡③杆件的变形④荷载⑤内力⑥应力与强度极限⑦允许应力与安全系数⑧稳定与丧失稳定性⑨几何组成稳定性⑩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预防。
六、教学小结:力学常知对脚手架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环节。
七、作业题:①力的三要素②什么是作力的合成,什么是作力的分解③杆件的主要变形形式有哪几种④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是如何传递的。
教案名称:登高架设作业安全培训教案任课教师:杨唯梅磊第二章:登高作业的安全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真正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熟悉脚手架的作用与要求,及组成和安全技术,事故预防。
二、教学学时安排学时安排6个学时,现场实习(训)3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面授、实训场地(实习)等,现场讲述(解)四、教学重点:掌握熟悉安全施工,操作有关规定,安全生活有关法律法规五、教学内容:(一)基本规定:共十条基本规定:1、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将预防高处坠落列为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
登高作业教学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提高教师对登高作文的教学理解和方法2. 培养学生对登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3. 促进学校的登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培训内容1. 登高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 登高作文的类型和特点3. 登高作文的教学方法与策略4. 登高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5. 登高作文的教学案例分析6. 登高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应用7. 登高作文写作训练8. 登高作文教学评估三、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2天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培训对象1. 中小学语文教师2. 中小学学生辅导员3. 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五、培训方式1. 专家讲座2. 教学案例分析3. 互动讨论4. 作文写作训练六、培训流程第一天上午:9:00-9:30 开班仪式9:30-10:30 登高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求10:30-10:45 休息10:45-11:45 登高作文的类型和特点下午:1:30-3:00 登高作文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00-3:15 休息3:15-4:30 登高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第二天上午:9:00-10:30 登高作文的教学案例分析10:30-10:45 休息10:45-12:00 登高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应用下午:1:30-3:00 登高作文写作训练3:00-3:15 休息3:15-4:30 登高作文教学评估七、培训师资及教材培训师资:语文教育专家、中小学语文教师教材:《登高作文教学指南》、《登高作文写作指南》八、培训评估1. 培训后填写满意度调查表2. 观摩教学案例并进行评价3. 培训总结和展望九、培训成果1. 提高教师对登高作文的教学理解和方法水平2. 提升学生对登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3. 学校的登高作文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十、培训考核1. 考核内容:填写培训总结报告2. 考核方法:书面考核3. 考核标准:合格或不合格根据上述培训计划,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登高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对登高作文的写作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