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义学 期末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16
ci课程期末复习题答案CI课程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CI(Corporate Identity)的中文含义是:A. 企业形象B. 企业识别C. 企业身份D. 企业标识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CI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A. 视觉识别系统(VIS)B. 行为识别系统(BIS)C. 理念识别系统(MIS)D. 产品识别系统(PIS)答案:D3. CI战略实施的首要步骤是:A. 确定CI目标B. 设计CI方案C. 制定CI计划D. 执行CI方案答案:A二、填空题1. CI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层面。
答案: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统(VIS)2. CI的实施有助于企业_______和_______的提升。
答案:内部凝聚力、外部形象3. 企业理念是CI系统的核心,它包括企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使命、愿景、价值观三、简答题1. 简述CI系统设计的原则。
答案:CI系统设计应遵循一致性、差异性、易识别性、可持续性等原则,确保企业形象的统一、独特、易于识别并能够长期保持。
2. 描述CI战略实施的一般流程。
答案:CI战略实施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CI目标、市场调研、CI方案设计、内部沟通与培训、CI方案执行、效果评估与调整。
四、论述题1. 论述CI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答案:CI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CI有助于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CI能够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再次,CI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最后,CI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某知名企业的CI案例,并说明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答案:以苹果公司为例,其CI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1)独特的设计理念,苹果公司的产品以其简洁、优雅的设计著称;(2)一致的品牌语言,无论是产品、广告还是零售店,都传达出一致的品牌形象;(3)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和追求卓越;(4)有效的市场沟通,通过各种渠道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传递品牌价值。
产品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本文提供的是一个产品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为了展示试题和答案的对应关系,请使用表格格式。
在正文中,每个试题的答案作为一个单独的段落展示。
以下是示例的试题及答案:产品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问题描述:请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一个具有智能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音箱。
答案: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智能音箱如下:外观设计- 外壳采用圆形设计,具有简洁而现代感的外观。
- 在顶部设置一块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音箱的操作控制。
功能设计- 音箱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音箱,例如播放音乐、设置闹钟等。
- 音箱还具有智能助手功能,可以回答用户的问题、提供天气预报等服务。
-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音箱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
试题二:问题描述:请设计一个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如下:外观设计- 充电器采用折叠设计,便于携带和储存。
- 充电器的表面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以提供充电功能。
功能设计- 充电器具有USB接口,可以连接各种设备进行充电。
- 充电器内置锂电池,以提供连续不间断的充电功能。
- 充电器还具有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太阳能板的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电流和电压,以确保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试题三:问题描述:请设计一个具有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系统。
答案: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智能门锁系统如下:外观设计- 门锁的外壳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造,具有防水和防尘功能。
- 门锁还配备触摸屏,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功能设计- 门锁系统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例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打开门锁。
- 门锁系统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远程开锁、查看开锁记录等。
- 门锁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例如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居设备等,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
以上是产品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
形态语义设计复习资料考试时间:1月2日14:00—15:30,丹青楼720请自带彩铅等绘图工具。
一、填空1.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
2.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三个部分。
3.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系统的科学,主要分为语形学,语意学和语用学三个组成部分。
4.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人造物的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并将此运用于设计中。
5.产品的外延性语义主要包括产品行业语义、产品的主要功能语义、产品的操作语义,产品安装与维修的结构语义等四方面内容。
1.产品语义学的前提是以符号的认知观来认识万物。
4.外延性语意指的就是借助形态元素或事物,例如电视的屏幕、手机的听孔或音响的喇叭来表达使用上的目的。
5.功能分析是寻求产品创新点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名词解释1、产品语义学:“产品语意”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于1983年,由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和郎诺何夫妇(R.Butter) 正式提出,并在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所举办的“产品语意学研讨会”上被明确提出,并给予定义:产品语意学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并将此运用于设计中。
1984年后,克里彭多夫进一步定义:产品语意学是对旧有事实的新觉醒,产品不仅仅具备物理机能,并且还要能够:(1)指示如何使用;(2)具有象征功能;(3)构成人们生活其中的象征环境。
2、情感化产品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3、语形学:即研究符号相互间的形式关系4、语意学:即研究符号和其所指示的对象之间的关系5、语用学:即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6、外延性语义:即产品形象直接说明内容本身,如产品的构造、功能、操作等产品存在的基础意义。
7、内涵性语义:即由产品形象间接说明产品物质内容以外的方面——产品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的象征价值,也就是个人的联想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
产品语意第一讲导论1.产品语意学的定义:具体指研究产品语言(符号)的意义的学问。
研究人造物体的形态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且将其中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的学问,并进一步认为产品语意学是对旧有事物的新觉醒,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出如何操作使用,还应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构成人们生活中的象征环境。
2.语意设计:语意设计即是赋予产品意义,并将意义视觉化。
3.研究符号学的鼻祖: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符号运用研究”4.现代符号学真正建立的标志:1969年1月国际符号协会(IASS)的建立。
5.为什么说现代消费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导向的时代,消费者对物质产品已不满足于拥有,而是在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注重人的存在,强调以人为本,使物成为人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从功能与形式的简单满足转变为对产品意义的心理满足,是一种追求感性意义和价值的“符号消费”,消费因而变成一个“愉悦”的过程。
第二讲产品符号1.“符号”的含义指某种用来代替或者再现另一种事物的事物,一般可简要地理解为一种有意义的媒介物.2.“产品符号”的含义产品,作为人工物,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实践创造出来的。
它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某种使用目的或表达其他意义,因此它从一开始的创造和使用便不可避免的融入了各种观念,并被人们用来实现特定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3.为什么说产品是一种类语言符号?相同点⑴语言,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的作用.产品,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⑵产品,可以表达某种意义,还具有传达作用.⑶产品可以拥有多层意义,甚至可能是象征语言.差异⑴在双向沟通及符号系统方面与语言系统有差别.⑵其主要功能仅止于表达,还没有达到沟通阶段。
其次,语言符号有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而在产品中无法找到各造型要素结合时可以参照的固定符码系统.⑶产品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能要求它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性与设计表达的自由性.4.如何理解产品中的“意义领先”关系?产品因设计而提高了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使它具有某种功能以外的意义。
产品语义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计量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观点中,哪些属于产品语义学()。
参考答案:形式表达情感;形式传达使用状况;形式表达功能2.产品形式也可以像语言那样有一个全面而标准的符号的“辞典”和语法结构,可以像语言那样表达明确的意义。
()参考答案:错3.符号必须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对象。
()参考答案:错4.以下哪些事物可以视作符号()。
参考答案:动作;色彩;声响;气味5.符号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术语“能指”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是符号的()。
参考答案:形式;载体第二章测试1.国旗属于()。
参考答案:象征符号2.敲门声可视作()。
参考答案:指示符号3.图像符号、象征符号、指示符号的区分主要是建立在人们对符号的功能目的上的,一个符号是象征的、图像的或者指示的必须考虑到它们所处的特定使用情境。
()参考答案:对4.我们可以将图像性、象征性和指示性这三种意义与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的不同水平的设计联系起来考虑,象征性意义对应()。
参考答案:反思水平的设计5.符号的指示性意义和提示功能是产品语义学最为强调的。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实际情况中,文本是被不变的阅读的,意义是存在于文本内的,是由文本生产者(也就是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决定。
()参考答案:错2.在符号学中,特定的符号系统被称为()参考答案:符码3.产品语义学运用的关键在于理解用户是如何理解和消化产品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模型(mental model)。
()参考答案:对4.产品语义学的创始人克利彭多夫和布特将语义理解的过程区别和命名为四个阶段,其顺序为:()参考答案:形式探求;操作判断;语境认同;产品识别5.用户将个性趣味、社会特征和美学价值等因素结合其他一些与产品有关联的描述进行解读,这属于语义理解的()阶段。
参考答案:语境认同第四章测试1.“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这句话运用了()。
参考答案:隐喻2.格式塔原则表明,对于人类而言,知觉过程只是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
得分:_______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号:课程名称:产品设计原理作业题目:形态语义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学科专业:室设计学号:8114191姓名:倩任课教师:荣强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摘要关键词一产品语义学的概述语义学的概念1产品语义概念的提出2产品语义的特征二符号学2.1产品语义学来源2.2符号的概念2.3符号的特征2.4符号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2.5符号对设计创新的意义三产品语义的表达要求四产品形态4.1产品形态的认知4.2产品形态的心理特征4.3产品形态的作用4.4产品形态的基本构成规律4.5产品形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6形态的感觉语义和知觉语义4.7形态语义的修辞4.8产品语义的发展现状五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5.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归类5.2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号,以符合产品的语义涵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方法分析七小结参考文献摘要:本文从产品语义学角度对产品形态设计原理进行阐释。
从产品语义概念的提出,产品语义学的来源——符号,主要分析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介绍了符号的概念,符号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符号对设计创新的意义。
对于产品语义的表达要求,从产品形态的认知、作用和心理特征,产品形态设计的构成规律以及产品形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概括介绍。
通过对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要素存在的意义,提出了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
讲解影响产品形态设计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作用方式,归纳产品设计形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符号主要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并结合产品设计原理,分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符号其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符号产品语义设计形态传统文化一产品语义学的概述工业设计的最终载体是产品形态,设计活动就是通过形态反映产品的语义涵。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位工业设计师应该重视产品语义学的研究。
包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对产品形态直观的认识、对功能和部结构的认识,全面的了解产品取得一定的经验。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品语意学的发生、发展的论述,对优秀工业设计作品的展示,提出现代工业设计应以人机工程学和美学为基础,设计出有助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产品。
【关键词】:产品语意学、符号、象征、功能设计是时代的艺术。
当代社会,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高科技阶段,手工业、工业、高科技工业已融为一体,可持续发展、关注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被空前关注,信息化已迅速被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设计处于一个重新构造语言的时代。
无可置疑,设计精良的物品是今天视觉文化的中心,然而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产品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许多产品令使用者感到困惑,可能看上去让人难以理解它到底是一件什么产品,或者不明了如何使用它,电子器材“黑箱化”现象的泛滥,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汉诺·科赫伦(Hannu kahonen)说:“我对那些…过分的设计‟、反自然形态的设计感到厌倦,它们使产品更加复杂而难以使用,在我看来,理想的产品应有助于日常的生活并尽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 如何运用设计符号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类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是当代工业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产品语意学的本质正是在于通过产品外在视觉形态的设计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界面单纯、易于理解,从而解除使用者对于产品操作上的理解困惑,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所谓语意(Semantic)顾名思义,即语言的含义、意义;语意学(Semantics)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产品语意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借用语言学的一个名词,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符号学理论,但它的产生,却具有社会、历史、哲学的背景,工业设计史上关于产品语意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一战之后,全世界物质匮乏,现代主义提倡的功能主义顺应历史条件,满足并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当时产品设计考虑的重点是“物理机能”,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工业设计的理论支点,在1920—1950年间,功能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的重要阶段。
青科成人教育《产品造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产品造型基础课程考试试题C卷类别成教适用专业(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填空题:8小题,每小题一空,每空2分,共16分。
1.产品的形式是由产品的()、材质与机理、色彩三大造型要素共同创造的。
2.我们可以将()理解为是“点”连续不断运动的轨迹或连续“点”的叠加效果。
3.()是支撑形态和承受形态重量的构成形式。
4.连续排列的()往往能使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面”或“体”的效果。
5.材料具有心理和()的双重属性。
6.形态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可以分为实体形态和空虚形态两种。
从维度上划分,实体形态可分为二维、()、四维实体形态。
7. 产品的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
8. 几个独立的形体通过剪切和组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整体,就必然存在过渡的问题,这种过渡为面与面,体与体之间建立联系,被称之为:块面过渡,块面过渡包括两种方式:直接过渡和()。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形体构成的方法上包括组合构型、剪切构型等方式,在组合构型这种方式里,一个形体的一部分嵌入另一个形体之中,从而增强产品的层次感,这叫做()A:接触组合 B:镶嵌组合 C:贯穿组合 D:面片组合2.()是所有形态法则的总纲,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
A:节奏和韵律 B:比例和尺度 C:安定和轻巧 D:统一与变化3.()是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A:节奏 B:比例 C:安定和轻巧D:变化4.在空间的错觉中,当把同一形态放到远处观看时,许多细微的转折都会消失,形体变得更加单纯。
远看时,形态只反映近形的重点和总的趋势。
这叫做()。
A:大小的错觉 B:进深的错觉 C:远近错觉 D:透视的错觉5下列在形态的语义功能作用中,不属于形态的说明性的是()。
A:简洁性 B:认同性 C:亲和性 D:恒久性6. ()是人体感官中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感觉系统。
Ⅰ. Word or Phrase Translation (10×2’)1.分销商distributor2.高质量产品high-quality products3.信息处理中心informationprocessing center4.报价quotation5.交货日期delivery date6.break the ice 打破僵局7.Managing Director(MD)总裁8.firm offer 实盘9.FOB 到岸价10.short-weight 短重Ⅱ. Sentence Translati on (10×4’)1.销售量在我们推出广告后有所回升The sales picked up after we carried out the advertising campaign.2.很高兴你们从美国远道来访问我们公司。
I‘m very happy that you have co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visit our company.3.一旦收到你方订单,我们将立即发货。
We shall make delivery of the goods upon receipt of / immediately after we receive / as soon as we have / shortly after we receive / once we receive your order. 4.我们已收到你方4月2日来信,对于货物交付过程中的耽搁深感抱歉。
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2nd April, and very much regret the delay in delivering the goods.5.我打电话了解下我们两个月前下的订单。
I'm phoning about an order we placed two months ago.6.At the moment, we are working on some new promotion literature, which will beused in the shops.目前我们在研究一些新的适用于店铺的促销方案。
语言专业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言”的英文翻译?A. LiteratureB. LanguageC. CultureD. History答案:B2.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语言的历史B. 语言的起源C. 语言的结构D. 语言的使用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法”的正确定义?A. 语言的发音规则B. 语言的书写规则C. 语言的词汇规则D. 语言的句法规则答案:D4. 语言的“词汇”指的是什么?A. 语言的音韵系统B. 语言的语法系统C. 语言的语音系统D. 语言的词和短语5. 以下哪种语言属于罗曼语族?A. 英语B. 德语C. 法语D. 俄语答案:C6. “语音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个方面?A. 语言的词汇B. 语言的语法C. 语言的发音D. 语言的书写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义学”的正确定义?A. 研究语言的发音B. 研究语言的意义C. 研究语言的语法D. 研究语言的历史答案:B8. “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书写C. 语言的表达方式D. 语言的词汇答案:C9.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与哪种因素的关系?B. 社会C. 经济D. 技术答案:B10. “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A.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B. 语言与心理的关系C.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D. 语言与经济的关系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语音、________和语法。
答案:词汇2. 语言的________是指语言的发音规则。
答案:音韵学3. 在语言学中,________是指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
答案:语素4. 语言的________是指语言的词和短语的组合规则。
答案:句法5. 语言的________是指语言的意义规则。
答案:语义学6. 语言的________是指语言的使用规则。
答案:语用学7. 语言的________是指语言的书写规则。
产品设计期末考试试题1.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英语表示computer aided design.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物质功能、产品造型艺术、物质技术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3.产品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4.产品设计意图最直观的形式是产品模式5.色彩对比的六种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位置对比6.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渐变调和、空间混合调和、隔离调和7.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8.思维的三大要素:思维材料、思维加工方法、思维产物9.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10.图解常用形式:树状图解、网状图解、逻辑结构图解、框图11.产品设计的系统思维方法的五种形式: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反馈性、动态性12.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材料本身的工程性质还有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还要注意四个方面:产品应具有的功能和所期望的的使用寿命、产品的基本结构要求,产品材料的表面机理和美感要求、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不同产品对安全性,抗腐蚀性,摩擦性及冲击性等特殊的感官要求13.产品的概念化,形态,功能14工业设计发展至今,对设计问题的关注由物研究转为人的研究,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成为设计的重要领域,设计的去物质性渐现端倪15.新产品必有:创新性、先进性、继承性,也需要包括一般产品的特征16.产品主要表现为:产品实体、产品形式、产品延伸17.产品改良设计是成熟期的市场营销策略之一,其目的就在于发现原有产品的新用途来开发新的市场,努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款式,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保持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吸引新客户,提高原来用户的使用率18.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并将该子系统作为通用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产品19.设计制图包括:效果图、外形尺寸图、零部件结构尺寸图、产品装配尺寸图、材料加工工艺20.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21.简单设计制图,按正投影法绘制出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或右视图22.设计评估的对象具有层次性,根据英国国家标准bs7000的规定,设计评估的对象包括:企业层级、部门层级、设计项目层级23.产品形态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空间24.产品形态的心理特征:力感、量感、动感、通感、求新与创新、个性、联想25.产品设计中创造的基本方法:几何形造型、仿生模拟造型26.仿生设计包括: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色彩仿生27.产品的设计指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方法通过真实的载体以一种美好的形态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28.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品从原料采集、原料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收和维修,最终在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2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这一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存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可靠性越大30.caid是指cad软件中能够帮助工业设计师进行创意,创意表述,创意审核,创意实现等软件技术31系统思维是指运用系统的理论与观念,分析,处理复杂事物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反馈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原则32.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科学的交叉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目的是通过各学科的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得以提高.33.工艺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①实用性原则适当的功能范围(性价比)优良的工作性能(质量)科学的使用功能(人际协调性,即舒适性)②经济性原则,既经济又实用③美观性原则,实用,经济美观三者密切相关的,实用是首位,美观处于从属地位,经济是前两者的约束条件34.产品造型设计应考虑的因素①产品的功能②产品的美观、形态美、色彩美、工艺美③产品的宜人性,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协调④产品的经济性⑤产品的市场销售⑥产品的包装35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更追求立足于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美,并且必须经过第二次物化(批量生产)并形成商品化,实现其最终目标②设计要融合科学与艺术双方面的因素,实现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的协调统一,既设计制造某种产品时,不单对其用途,还要对其美的形态进行合理规划③设计既要有独创和超前的一面,有必须为所属时代的使用者所接受,将独创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审美性有机的结合④设计要受一定的市场条件,技术因素,社会背景等制约,追求的事目标人群的公众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判断下追求的美36.影响产品设计的科技因素有哪些新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产品变革材料与工艺技术影响和制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完善设计表现37.新产品开发和设计实施面临的问题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与销售周期明显缩短产品技术日趋电脑化,高级化和复杂化产品设计与实施技术提高产品的系统设计与管理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38.以产品设计的最终定位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产品设计分为:改良性式样设计、方式设计、概念设计、折叠围栏,。
Final Examination for English Semantics Course Student No______________ Name______邰玉洁_____ Directions: Discuss any two from the following topics and develop your ideas into a passage within 500 words for each topic.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erential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altheoryThe referential theory and the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are both about the question of how it is that we can use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world, or in other words, how does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formed?Back to the times of Plato, he had proposed the most primitive Naming Theory, the basic idea of which is that words are just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The current referential(or denotational) theory of our times seems to bear some resemblance to the Naming Theory, in that its supporters believe we can give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sentences by showing how they relate to types of things and situations in the world. For instance, nouns are meaningful because they denote entities in the world and sentences because they denote situations and events. Therefore, we can say that in referential theory, meaning derives from the direct links between language and reality. However, many scholars brought up their doubts on this theory: for one thing, some words cannot be used todenote the outside world, yet they are not meaningless; secondly, when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note the same object, these words are not necessarily of the same meaning.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meaning is more than just reference.Representational theory, however,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way we interpret the world with our conceptual structure, thus meaning derives from language being a reflection of our conceptual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real world (referent) and words (symbol) are not directly linked, but rather linked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concepts in the mind.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holds that the ways we talk about the world are influenced by each language’s conventional ways of viewing situations. Except reference, a meaning also has sense. Sense places a new level between words and the world, a level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Thus a noun can denote something because it is associated with something in the speaker/hearer’s mind. This, however, raises a new question about what mental representation is. Some thinks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re images in our head, but a more explainable view is that they are concepts in our mind. One influential theory of concepts is the prototype theory.By a general comparison, we can see that referential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are two different views about mea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whether or not the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the role of men’s cogni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 Referential theory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external world, while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emphasizes mor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mind. Therefore, they can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when trying to explain how we use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wo rld. However, it’s also true that both theories have questions yet to answer, such as non-referring expressions in referential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 in representational theory.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specific culture and that the impact of culture upon the language within it is intrinsic and indispensable. In order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we should first get to know what culture is. Culture, in a broad sense, means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a people, including customs, belief, literature, systems, institutions and language and so on. Language not only expresses facts and events, but also reflects people’s attitudes, beliefs, world outlooks etc.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 person acquires a certain culture, the knowledge and beliefs in that culture are habitually encoded and transmitted in his language. For instance, the word dragon is considered evil in western culture, but inChina, dragon is a rather sacred and blessing creature of imagination. Therefore, language both expresses and embodies cultural reality.A very influential yet controversial theory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ES. The theory hold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people habitually use influences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world. This means that, language can determine our thinking patterns, and similarity between languages is relative. There has developed a strong version and a weak one of the SAPIR-WHORF HYPOTHESES. The strong one emphasize the decisive role of language as the sharper of our thinking patterns, and the weak version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this hypothesis. There is reliable evidence which suggests the validity of it, such as the study on a “timeless language” Hopi. Tho se who support the idea of linguistic universality also find counter-evidenc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or vocabulary in various languages. No matter which is more convincible, the SAPIR-WHORF HYPOTHESES has shed two important insights: firstly,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al preoccupations and constrains the way people think; secondly, it’s rather necessary to take context intoconsideration when we are trying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s.Therefore, given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give full play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language learning will be considerably beneficial. Successful mastery of a certain language has much to do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at culture. To realize the facilitating role of cultural knowledge, we can: 1) get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2) help the students transcend their own culture and see things as the members of the targeted culture will; 3) to emphasize the insepar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classroom pract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