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治疗共7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74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作者:梁洪敏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
方法: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
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超声检查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受很多因素限制,在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够手术的约占20%[1]。
射频消融术(RFA)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2]。
现将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33例肝癌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者均为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男性28例,女性5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2岁,29例单发病灶,2例2个病灶,1例3个病灶,1例4个病灶,共计40个病灶,肿瘤直径1.5~11.4cm,其中瘤体最大直径5cm者2个病灶;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3例,术后行TACE1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8例,B级3例,C级2例。
1.2仪器设备射频治疗装置为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CGF3000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
工作频率:460kHz;最大射频功率:120W;控温范围:70~90#;蠕动泵流量:∃50ml/min;热疗定时时间:12min;具有一路温度曲线实时显示和温度、功率数据显示功能。
超声引导仪器采用东芝%550A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和穿刺探头(频率3.75MHz)。
1.3治疗方法1.3.1射频消融方法根据术前检查及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14G的射频针穿刺入肿瘤,按预定功率和作用时间进行RFA,单次消融直径为3cm,为确保完全消融,对于直径>2.5cm的肿瘤常在原穿刺点旁1~1.5cm处反复布针,多点交叠消融,最终在超声检测中见到肿瘤完全变为强回声,消融范围超过肿瘤直径1cm以上,最大限度地毁损病灶。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全世界大概两种不同的技术比起其他技术已经被更普遍的使用在肝脏或者肾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经皮酒精注射(PEI)和射频消融(RFA)。
1988年,Livraghi在意大利描述了使用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细胞癌[5]。
除了亚洲外,1990年,Shiina也同样描述了使用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6]。
比起其他技术,乙醇消融存在一些优势和缺点。
在肝细胞癌更高发一些国家中,由于资源局限不允许购买高端设备治疗比如冷凝治疗。
乙醇,纯酒精,相当易得和价格不贵。
使用乙醇治疗的缺点可能是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消融,并且主要应用在小肝癌(小于3cm)。
对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不能使用,比如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因为转移癌比较硬而酒精不能在病灶中传播开。
另外一项技术在全球已经流行,基本原理是射频电灼,在1990年,它被McGahan被描述[7]。
McGahan 的文章描述了在超声引导下对动物肝脏局部使用射频能量和使用18-20号针单极电灼,针尖末端未绝缘,并同时对在超声观察到的病灶使用电流。
从病理学上讲,损害病灶回声相当于凝固性坏死区域。
作者们相信此项经皮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原因有5个,(1)损害病灶可以清楚地控制。
(2)此项技术可以重复使用。
(3)存在较少的并发症。
(4)在操作时可以不用住院。
(5)此项技术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最初对射频消融的研究集中在使用一个单极针用来组织消融。
除了针尖,其余部分是绝缘的,针尖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和使周围组织凝固性坏死。
很快就被发现,损伤病灶只局限在1-1.5cm。
以此同时,射频技术已经精炼,很多作者证实新的方法可以增大组织坏死的区域。
举例说,Goldberg 和他的同事证实增大组织破坏可以使用多个针[8]。
Lorentzen证实了射频消融使用冷却电极针确实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面积[9]。
Gili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使用多叉针(Leveen 针)作为射频消融针叶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10]。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备受关注。
本文就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一、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将导向针输送至病变部位,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逐渐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二、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地减轻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等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三、联合治疗的优势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和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病灶体积,缓解症状,而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激素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
联合治疗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四、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近年来,有多篇临床研究对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这些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减轻盆腔疼痛等症状,有效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并且减少了手术的需求。
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极高。
而且,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可以在不影响生育的前提下,有效地改善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对于那些有手术禁忌的患者,联合治疗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五、患者的注意事项在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前,患者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72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42-78岁。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前通过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选择合适的微
波探头,使用适当的能量和时间进行消融治疗。
术后患者定期检查肿瘤的复发情况和生存
状况。
结果
经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并且手术时间短,平
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患者无癌症相关症状及体征,术后近期肿瘤局限性复发率为2%,长期肿瘤局限性复发率为5%。
生存分析显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9%。
讨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在保留肾脏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治疗肾细胞癌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微波消融术是通过将微波能量传导到肿瘤组织,使组织温度升高并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由于微波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
术后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肾细胞癌的微创方法。
它可以在保
留肾脏功能的同时治疗肾细胞癌,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其临床效果。
甲状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关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显示其潜在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甲状腺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采用触诊的方法进行筛查,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在5%左右,使用高分辨超声检查,其患病率可高达30%-67%。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并随访观察、乙醇注射的硬化治疗、组织间激光消融治疗、手术治疗[1]。
自1997年起自1997 年hussher 等[2]报道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以来,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减少了手术瘢痕的形成,美观得以提高,但手术创伤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微创效果,借鉴深部脏器的射频消融技术,b超引导下甲状腺介入技术也逐渐在临床开展,现将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射频消融技术的原理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990 年rossi和mc gahan等[3,4]最先报道rfa 应用于动物肝脏组织的消融,随后用这一技术治疗人类的肝脏肿瘤。
目前,rfa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器官的疾病,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此外还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非肿瘤疾病如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等。
rfa 是一种肿瘤热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损毁肿瘤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振荡撞击摩擦发热,将肿瘤区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射频热效应能使周围组织的血管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供血而防止肿瘤转移。
另外,rfa 不但可以杀灭肿瘤,也可以增强t 淋巴细胞、nk 细胞、红细胞等免疫状态,从而起到非特异性肿瘤杀灭作用[5]。
2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动物实验研究2000年hajime kanauchi等首先在一头重20kg的猪身上进行b 超引导下的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动物实验,当时仅仅对甲状腺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简单的观察[6]。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观察陈涛蔡忠红田伏洲(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目前对于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
然而对于多数肝脏肿瘤病人,当最后确诊时,限于肿瘤的位置、范围、对重要血管及远处脏器的侵犯与转移,以及病人肝脏功能储备与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等原因,根治性切除已不可能进行。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已有一些新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化疗药物、冷冻治疗以及热固化治疗等。
我院采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86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RFA)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2000年2~6月,对86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病人采用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男性5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6。
1岁(23~77岁)。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71例(82。
6%),其中AFP>400ng/ml者51例(71。
8%)。
转移性肝脏肿瘤15例(17。
4%)。
71例HCC病人中16例(22。
5%)为切除术后复发,63例HCC病人伴有肝硬化,肝脏功能Child A级13例,Child B级42例,Child C级16例。
15例肝脏转移性肿瘤病人,11例原发灶位于结、直肠,3例胆管细胞癌,平滑肌肉瘤肝转移1例。
合并黄疸、腹水者16例,合并肺转移者3例。
全部病人均有AFP和(或)病理诊断。
治疗前采用CT 或MRI测定肿瘤位置及三维直径,肿瘤直径2。
7~22cm,平均7。
3cm。
采用B 超引导局部介入RFA对总共419个瘤灶进行治疗,病人瘤灶数目3~12个。
RFA 术后1d和7d进行血清学检测,1个月后复查CT/MRI,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
2、治疗系统组成:RF—2000射频治疗系统由Radio Therapeutics Corp。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腺体内常见的一种肿物,多为良性病变。
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并不需要接受治疗,但对于一些较大、持续增大或出现不适症状的结节,治疗是必要的。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性和微创性大大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是利用超声成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微波探头准确放置于甲状腺结节内部,通过微波能量的局部聚焦作用,造成局部组织的高温坏死。
其治疗过程能够在超声引导下实时监测,确保微波能量的准确传递和结节内温度的实时监测,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比于传统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临床优势。
其微创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小,术后疼痛轻。
治疗负担较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小。
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和认可。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治疗技术。
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显著。
一项由胡亚萍等人进行的研究显示,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显著减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项由郭韵等人进行的研究显示,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明显减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符合了患者的期望和需求。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注意事项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尽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一些治疗注意事项。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射频或微波能量在体内热凝结周围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经皮微波消融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且能够在无想象导向下准确定位治疗部位,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同时,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术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式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中,其主要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微波或射频产生高温凝固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同时,由于该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因此,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在腹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实施射频消融术,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效果。
结果:所有的肌瘤类型(肌壁间和黏膜下子宫肌瘤)治愈疗效效果均良好有效,总体治疗有效率均高。
组间差异比较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3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的有27例,治疗总有效率占96.67%。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安全性,且对卵巢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标签: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殖器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多发年龄在35~50岁的女性[1];临床上根据症状及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决定治疗方案,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有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传统开腹手术有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等副作用,已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疗效好等优点,其手术在对于治疗有适应症的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术后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3];为进一步探析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行本次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都为女性,且无心肺功能、肾脏功能不全以及重度贫血者,患者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0.5±4.6)岁,子宫肌瘤大小1.5~5.0cm,平均大小为(2.69±0.87)cm,其中肌壁间肌瘤有22例,黏膜下肌瘤有8例,比较全部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得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jié jié)微波消融术规范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甲状腺的损伤小,对甲状腺的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影响很小。
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对于(duìyú)直径不太大的肿瘤经过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
比较适合青年女性等患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人治疗。
适应症:1、良性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胶体性甲状腺潴留(zhūliú)(也有称囊肿)、肿块状的桥本氏甲状腺炎;2、恶性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复发(fù fā)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或复发癌、甲状腺淋巴癌。
3、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增生(zēngshēng),甲状旁腺囊肿等。
禁忌症:1、甲状腺结节并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未经严格术前准备;2、儿童期患甲状腺疾病不能配合者;3、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患者;4、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安装心脏起搏器及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6、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7、高龄(70岁以上)或其他不适宜手术者。
术前准备(一)术前检查与一般准备1、手术前详细采集病史细致的查体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术前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2.凝血四项,3.大便常规,4.尿常规,5.甲功七项,6.生化全套,血钙。
7.乙肝三系定量,8.丙肝抗体(Anti-HCV),9.艾滋病抗体(HIV-Ab),10,梅毒二项,11,心电图,12,甲状腺B超检查,13,肝胆脾肾彩超检查,14,胸部平扫。
对个别有声音改变的病人可行直接喉镜检查。
2、对患者体内置有心脏起搏器、助听器、金属内支架、钛夹、内置(外置)钢板(gāngbǎn)等金属物品,则禁用微波射频消融;如患者佩戴手表、耳环、金属眼镜架等金属配饰等,则应提前摘除,以防术中发生危险。
3、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波立维、丹参滴丸、三七、红景天等抗凝、活血药物的患者,至少停药10天以上,方可行手术(shǒushù)治疗。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B超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10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半年原病灶完全坏死者54例,病灶坏死范围在50%~99%之间者35例,病灶坏死范围在20%~50%者8例,病灶坏死范围在0~20%者6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增多者3例。
术后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肝区疼痛及体温升高,经对症治疗后自行缓解。
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对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超声;护理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预后较差。
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 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切除治疗。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术是国内外新开展的非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新方法之一,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肯定及容易反复实施等特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肝癌患者10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6例,男84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4.5±7.4)岁。
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96例,胆管细胞癌10例。
最大直径8.6cm,最小直径1.2cm,平均肿瘤直径(3.5±2.4)cm。
1.2 方法治疗前先行肝脏B超或CT检查肿瘤位置、大小及血供情况。
所有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该手术均使用南京庆海公司生产的内冷式微波消融针,在B超引导下准确穿刺至肿瘤内,每次消融输出功率为50~80 W,持续10~20min,对直径≤1.5cm的肿瘤行单针单点消融,而对直径>1.5cm的肿瘤则行多针多点穿刺叠加消融。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护理体会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常常因为颈部肿块、压迫感和声音沙哑等症状而就诊。
经皮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方法,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术更是一种具有精准、安全、无创的治疗方式。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经常参与并协助医生进行这类手术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面将分享一下在护理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过程中的体会。
术前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在患者到达手术室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手术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患者手术所需的器械、消毒物品和药品等。
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做好术前访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做好心理安抚工作等。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并及时发现患者的禁忌症并予以处理。
术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正确定位和操作超声探头,确保消融电极准确的插入到肿块内,并及时调节超声仪器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块的结构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在术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手术器械和消毒物品的严格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术后的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饮食调理等,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对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通过参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护理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超声指引下肝癌射频融化的技术规范与指南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全世界原发性( HCC)50%以上发生在中国,是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
最近几年来肝癌治疗整体水平有了提升,除了初期诊疗率、外科手术方法技术的提升外,新的治疗技术应用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以射频融化(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为代表的局部融化治疗发展快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已被宽泛接受。
美国 2008 年版 NCCN相关 HCC临床实践指南,已确立RFA与手术相同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肝癌患者就诊时以中后期癌为多,肿瘤大,临床上常有的非手术适应证患者行 RFA治疗相同难度大、风险高。
尤对较大肿瘤、周边四周脏器肿瘤及富血供肿瘤三大难题,需成立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并重视影像指导下治疗。
一、超声指引 RFA治疗优势超声指引经皮 RFA治疗多可在门诊治疗室或手术室进行;在彩超指引下可灵活选择穿刺门路,指引避开异样血管、大血管、韧带构造进针;可及时察看进针深度及与相邻脏器关系;彩超敏捷显示入瘤血管及进入肿瘤的地点指导进行融化阻断;经过超声多切面扫查行立体定位、指导整体重叠融化;可及时监控融化过程,敏捷发现出血等并发症并指引进行融化止血;对非荷瘤肝组织伤害小,故对肝功能伤害小,机体恢复快;对重生灶或肝内转移可行频频多次治疗进而增添患者治疗信心。
RFA作为一项微创热凝结治疗方法,还拥有无辐射、价廉、操作简便等优势,将在局灶型肝癌及复发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对于适应证临床大批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中肝脏贮备功能不好者及非小肝癌占多半,故中国肝癌患者 RFA适应证范围较外国报导为宽。
我院 10 年来治疗肝恶性肿瘤近 1000 人次,此中 90%为非手术适应证或 TACE疗效不好者,手术及肝移植后复发占%,肿瘤 3.6 ~7.0 cm 占 47.6 %。
剖析治疗结果发现,经皮 RFA治疗适应证仅依照患者浑身状况( Child-Pugh 分级)、肿瘤 TNM分期进行选择是不充足的,尚需联合肿瘤有无包膜、地点及毗邻关系、血供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等进行综合剖析;据此,在综合文件资料基础上( NCCN2008 年肝癌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 2008 年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第 3 版提出以下HCC射频融化治疗适应证两等级提案及禁忌症,供参照。
雾凿誊令㊃经验交流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孙登华 孙亮 孙光 王丽萍 续哲莉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3.06.016作者单位:130033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孙登华㊁孙亮㊁孙光㊁续哲莉);病理科(王丽萍) 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技术成功地用于治疗肝癌㊁肺癌㊁胰腺癌㊁乳腺癌㊁肾上腺癌㊁肾腺癌㊁腹膜后肿瘤以及骨肿瘤(骨转移癌)等实体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但国内外用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本院应用射频消融术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㊂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有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均为女性,年龄范围18~62岁,平均年龄(34.5±8.5)岁;囊性肿物18例,实性肿物32例;既往均无乳腺手术史,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㊂消融前行穿刺活组织检查,全部证实为乳腺良性肿瘤㊂术前乳腺超声定位检查,根据超声影像将病例分为囊性肿物组和实性肿物组㊂病例纳入标准:术前经高频超声证实病变位于腺体内部;术前证实为良性肿瘤;肿物距皮肤的距离大于1cm;肿物距胸肌筋膜的距离大于1cm㊂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㊁糖尿病及全身状况不佳者㊂术前向患者介绍乳房肿物射频消融手术的基本过程,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并签手术知情同意书㊂1.2 仪器设备采用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RFA⁃Ⅱ型多极射频消融电极,由中央电极针㊁周围电极针㊁导针㊁导针座㊁注药口㊁前固定手柄㊁滑动手柄㊁滑动导轨㊁后固定手柄㊁电缆及插头组成㊂导针长度15cm,直径(1.8±0.2)cm,最大直径3.7cm,电极针数13针,子电极分两个层面呈星型分布,中央电极内带有测温传感器㊂1.3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㊂全麻后,常规碘伏消毒铺巾㊂在超声探头引导下,做经皮穿刺,定位到肿物中心部位,推开子针然后开启射频,随机选择80℃㊁85℃㊁90℃㊁95℃每一温度档,每个温度档持续时间均为5min,在2min 后达到设定温度㊂消融区组织的阻抗会随着消融程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当阻抗升至最高时,组织已彻底固化消融,直到整个肿块全部气化,此时整个肿物及其周围出现均匀的高回声且范围不再增大,提示消融完全,即刻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自病灶中心依次向外取不同部位送病理检查㊂2 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因皮肤灼伤终止操作外,其余患者全部成功消融㊂切除的消融病变组织由内向外呈现三个区带,依次为炭化区㊁热凝固区㊁边缘过渡区(图1)㊂(1)炭化区:消融中心为局灶性灰黑色区,可见消融后炭化组织,组织疏松,与周围热凝固区分界不明显,囊腔缩小㊂病理切片检查显示大量细胞结构消失,胞核固缩㊁裂解,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脱落㊁坏死,周围黏液变性㊂(2)热凝固区:炭化区外周呈灰白色,可见凝固性坏死细胞,细胞核异型,细胞变形,间质变性㊂(3)边缘过渡区:为热凝固区向周围正常组织过度区域,可见少量坏死细胞,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部分正常细胞成分㊂红色箭头:炭化区;蓝色箭头:热凝固区;黄色箭头:边缘过渡区图1 90℃射频消融后乳腺纤维腺瘤标本实性肿物不同温度下病灶不同部位病理检查结果见表1:根据不同层面的病理观察,实性病变在80℃条件下,距病灶中心1.0cm 以内病理证实全部坏死,2.0cm 以外细胞形态完全正常;85℃条件下,距病灶中心1.5cm 以内病理证实全部坏死,2.5cm 以外细胞形态完全正常;90℃条件下,距病灶中心2.0cm 以内病理证实全部坏死,3.0cm 以外细胞形态完全正常(图2);95℃条件下病理结果和90℃条件下病理结果一致㊂囊性病变不同温度下病灶不同部位病理检查结果见表2:80℃条件下,距病雾凿誊令a:距病灶中心0.5cm,可见消融坏死区细胞结构不清;b:距病灶中心1.5cm,可见细胞核结构变形,间质变性;c:距病灶中心2.0cm,可见核固缩㊁核分裂㊁结构变形;d:距病灶中心2.5cm,可见部分正常细胞结构图2 90℃乳腺纤维腺瘤不同部位的病理图(HE ×400)灶中心0.5cm 以内病理证实全部坏死,2.0cm 以外细胞形态完全正常;90℃条件下,距病灶中心1.0cm 以内病理证实全部坏死,2.5cm 以外证实细胞形态完全正常(图3㊁4);85℃条件下病理结果和80℃条件下病理结果一致;95℃条件下病理结果和90℃条件下病理结果一致㊂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经临床和超声复查均无复发征象㊂表1 实性肿物病理检查结果温度组例数距离肿物中心距离0.5cm 1.0cm 1.5cm 2.0cm 2.5cm 3.0cm95℃8坏死坏死坏死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90℃8坏死坏死坏死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85℃8坏死坏死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80℃8坏死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无坏死表2 囊性肿物病理检查结果温度组例数距离肿物中心距离0.5cm 1.0cm 1.5cm2.0cm 2.5cm3.0cm95℃5坏死坏死部分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90℃5坏死坏死部分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85℃4坏死部分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无坏死80℃4坏死部分坏死部分坏死无坏死无坏死无坏死图3 90℃射频消融后积乳囊肿标本3 讨论3.1 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周围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和离子振动㊁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㊂大部分实体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需要45~50℃,射频消融治疗时的组织局部温度可以超过60℃,组织学检查证明肿瘤组织可以完全毁损[3]㊂Todorova 等[4⁃5]研究指出射频消融治疗后组织周围过度区的亚损伤细胞HSP70表达增加,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肿瘤能力㊂1999年Jeffrey [6]等首次报道在超声引导下对5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术后a:距病灶中心0.5cm,可见消融后囊壁细胞结构不清;b:距病灶中心1.5cm,部分细胞结构变形㊁核固缩并可见部分正常细胞;c:距病灶中心2.5cm,可见正常细胞成分图4 90℃积乳囊肿不同部位的病理图(HE ×400)即刻将肿瘤切除,经HE 染色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染色检查,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率为92%~100%㊂以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是安全㊁可行的㊂3.2 不同温度下不同性质肿物的射频消融范围本研究发现:不同大小的病灶应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消融,对于实性病变,直径<2.0cm 的肿物适合选择80℃进行消融治疗;直径2.0~3.0cm 肿物适合选择85℃进行消融治疗;90℃和95℃条件下消融范围一致,对于直径3.0~4.0cm 的肿物选择90℃进行消融,而在治疗过程中设定>90℃治疗是没有必要的;对于直径>4.0cm 的病灶,由于射频消融不能完全毁损距病灶中心2.0cm 以外的组织,不应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应选择常规手术治疗㊂对于囊性病变,80℃和85℃条件下距病灶中心0.5cm 的组织能被完全毁损,而对于距病灶中心0.5~1.5cm 的组织仅部分毁损,热凝固区范围较大,在90℃和95℃条件下热凝固区范围同样较大,而完全毁损范围仅为距病灶中心4.0cm 范围,因此对于直径>2cm 的囊性肿物并不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而对于直径<2cm 的囊性肿物为了安全起见应选择90℃进行射频消融治疗㊂囊性病变相对于实性病变囊内容物热阻抗高并且囊壁为致密纤维组织,进一步阻止了射频能量向周围传导,这是导致囊性病变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㊂Seong 等[7]研究表明:囊性病变可以通过向囊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方法增加热传导来改善疗效㊂有文献报道:对于病灶>5cm 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多点消融完全毁损病灶[8]㊂但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乳腺良性肿瘤尚不确定㊂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是可行的㊁安全的㊂不同温度条件下消融范围不同,因此,不同大小的肿物应该选择不同温度进行消融㊂对于囊性病变,毁损范围较小,而热凝固区范围较大,射频消融治疗更适合乳腺实性病变㊂对于实性病变直径4.0cm 以下的肿物均可行射频消融治疗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射频消融只适用于直径2.0cm 以下的囊性肿物,并且应选择在90℃条件下进行㊂作为一种全新的诊疗手段,射频消融技术仍有许多应用局限㊂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病例数较少,未能对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远期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其远期复发率尚待进一步跟踪㊁随访㊂如何进一步扩大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应用范围,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肿瘤局部消融等微创应用上扬长避短,仍需进一步研究㊂【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B参考文献[1] Brace CL.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ablation of the liver,lung,kidney,and bone: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J].Curr Probl Diagn Radiol,2009,38(3):135⁃143.[2] Tatli S,Tapan U,Morrison PR,et al.Radiofrequencyablation:techniqu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Diagn IntervRdiol,2012,18(5):508⁃516.[3] Kolandaivelu A,Zviman MM,Castro V,et al.Noninvasiveassessment of tissue heating during cardia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using MRI thermography [J ].Circ ArrhythmElectrophysiol,2010,3(5):521⁃529.[4] Todorova VK,Klimberg VS,Hennings L,et al.Immunomodulatoryeffect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a breast cancer model [J].Immunol Invest,2010,39(1):74⁃92.[5] Widenmeyer M,Shebzukhov,Haen SP,et al.Analysis oftumor antigen⁃specific T cells and antibodies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J].Int J Cancer,2011,128(11):2653⁃2662.[6] Jeffrey SS,Birdwell RL,Ikeda DM,et al.Radiofrequencyablation of breast cancer:first report of an emerging technology [J].Arch Surg,1999,134(10):1064⁃1068.[7] Seong NJ,Yoon CJ,Kang SG,et al.Effects of arsenic trioxide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VX2liver tumor:intraarterial versu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J].Korean J Radiol,2012,13(2):195⁃201.[8] Shiina S,Tateishi R,Arano T,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10⁃year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J].Am J Gastroenterol,2012,107(4):569⁃577.(收稿日期:2013⁃03⁃05)(本文编辑:刘军兰)孙登华,孙亮,孙光,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J /CD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6):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