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石灰吟
- 格式:ppt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6
包含“石头”意象的古诗词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4.《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5.《蜀道难》·李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八阵图》·杜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7.《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8.《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9.《对酒五首·其二》·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10.《李凭箜篌引》·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1.《塞下曲》·卢纶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2.《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扬子江》·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5.《马嵬》·袁枚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6.《终身误》·曹雪芹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17.《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更立西山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诗歌《石灰吟》。
2.能准确理解诗歌《石灰吟》的意思。
3.能品味诗歌《石灰吟》中的意境。
4.能正确理解并默写生字词。
5.能体味诗歌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生字词及其意义。
2.理解古文的意境。
三、学习内容及安排1.朗读并默写课文《石灰吟》。
2.分组配对,互相朗诵,点评诗歌。
3.阅读材料,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石灰制造工艺及其文化意义。
4.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文化传承对于古诗词的作用。
5.背诵诗歌并赏析,抒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方式1.集体授课和独立学习相结合。
2.分组讨论和展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
2.默写成绩。
3.分组讨论和展示交流过程评分。
4.背诵和赏析表现评价。
六、学习要求1.勤奋好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2.课下认真阅读材料,做好笔记,课堂上敢发言,敢提问。
3.切实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扩展阅读理解能力。
4.重视文化传承,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后延伸1.了解更多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如中国古建筑构成和风格、民间建筑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阅读更多中国传统诗词,如《清明上河图》、《悯农》等,欣赏古代文化艺术,提高语文素养。
3.继续探究文化传承对于修身立德的作用,从中汲取营养,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的内涵。
石灰吟[明] 于谦qi ān千qi ān 锤chu í万w àn 凿z áo 出ch ū深sh ēn 山sh ān ,烈li è火hu ǒ焚f én 烧sh āo 若ru ò等d ěn ɡ闲xi án 。
粉f ěn 骨ɡǔ碎su ì身sh ēn 全qu án 不b ú怕p à,要y ào 留li ú清q īn ɡ白b ái 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诗词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词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石灰吟明朝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石灰吟》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译文及注释篇二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关于清风廉洁的古诗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史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三年为刺史二首》
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1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坚定不移的古诗词
1.《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石灰吟古诗4篇古诗《石灰吟》的诗意篇一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古诗《石灰吟》《墨梅》教案篇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分析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
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石灰吟
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案:
1.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石灰吟第一篇:石灰吟石灰吟是宋代苏轼所作的一首诗,有着深刻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石灰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对石灰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他用“点点滴滴”来形容石灰的生成,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同时,他还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形容词,强调了自然界万物都在不断改变和变化的状态。
而人们的时间则比自然界更加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这首诗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他认为人的一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追求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我们应该像石灰一样融入到自然中,去体会生命和自然的变化和无常,去寻找人生的真谛。
在写作方面,苏轼通过明亮的色彩和鲜明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用清新的语言来描绘石灰的生命和自然的变化,让人们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增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他还用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来传递深层次的思想,让读者从中得到启示。
第二篇:石灰吟的影响石灰吟这首诗在文化和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文学领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生命哲学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音乐和美术领域,这首诗的节奏和语言也为之后的吟诵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例如,在唐宋以及明清时期,这首诗的歌谣版本广泛流传,被多位艺术家和音乐家所使用,成为玄谷派的代表作之一。
在写作方面,苏轼的语言简练却又深入人心,这对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扩大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想象力。
同时,也要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感和经历,增强作品的情感感染力和生命感。
我们要客观的记录生活,从这些记录中理解真实,洞察生命的本质和人性的深层次意义,找到追求美好生命的方向和企盼。
总而言之,石灰吟是一首具有深层思想的诗歌作品,无论在文化、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表达自强精神的古诗词
1、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释义: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宋代陆游的《读书》: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释义: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宋代陆游的《书愤二首·其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释义: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5、清代黄遵宪的《赠梁任父母同年/题梁任父同年》: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释义: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