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事件背景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温州鞋业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英文题目 Analysizing the reasons and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Wenzhoushoes industry often suffering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from EU毕业论文《选题报告》院(系):浅析温州鞋业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之一,正被广泛使用。
本文通过欧盟对温州鞋业反倾销这一事件的现状,受到的损害以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力求使出口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从而,寻找出能够积极预防和有力抗辩欧盟对温州鞋业反倾销投诉、变被动为主动、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欧盟鞋业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AbstractOwing to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trade protectionism is starting to rise. Anti-dumping are being widely used as the legitimate means allowed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o protect the domestic industry. We get the methods to dealing with the EU on Wenzhou’s anti-dumping sho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stat us of this incident and the damage of the reason. That is clos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export enterprises, trade associations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inding out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which are to prevent actively and powerful defense of our shoes EU anti-dumping complaints,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 and prevent or reduce loss of effective measures.【Keywords】: EU shoe industry anti-dumping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目录引言 1 第一章温州鞋业出口欧盟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21.1 温州鞋业出口欧盟现状 21.2 温州鞋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特征 21.2.1 温州鞋类产品遭遇欧盟贸易壁垒事件回顾 21.2.2 温州鞋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特点 31.3 欧盟反倾销对温州鞋业出口造成的影响 41.3.1 成本提高,利润减少 41.3.2 面临失去欧盟市场的危险 41.3.3 容易造成声誉受损,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5 第二章温州鞋业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 62.1 欧盟方面的原因 62.2 本国方面的原因72.2.1 出口企业自身的原因72.2.2 政府方面的原因82.2.3 行业协会方面的原因9 第三章应对欧盟鞋业反倾销的策略103.1 出口企业采取的措施103.1.1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和设计103.1.2 抓紧品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改善其国际形象113.1.3 巩固主要市场,努力开拓新领域,通过海外投资规避反倾销113.1.4 加强温州制鞋出口企业自律和自我完善,积极应诉反倾销调查123.1.5 健全商务档案,规范管理制度123.2 政府采取的措施123.2.1 加快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制度123.2.2 加强对反倾销人才的培养133.2.3 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合理待遇133.3 行业协会采取的措施143.3.1 规范鞋业出口市场,避免无序竞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143.3.2 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欧盟市场商情143.3.3 积极联合企业,选择合适律师15 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引言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之一,正被各个国家广泛使用。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不断增多,涉及多个行业,包括钢铁、太阳能、塑料加工、电子产品等。
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企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本课题旨在探究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和对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介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基本程序、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等基本信息,概述欧盟反倾销调查的规模、频率和趋势,分析欧盟反倾销调查的主要行业和产品。
2. 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探究欧盟反倾销措施对我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的影响,分析这些调查措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欧盟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和反击举措的影响。
3. 我国的应对措施:总结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欧盟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应对措施,详细阐述我国反倾销制度的基本法规、程序以及主要的实施措施,看看在这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对我国未来的应对策略会有什么影响。
4. 建议及启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探讨我国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启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
考。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以全面系统的研究思路,探讨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应对的情况,力求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分析和建议。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作者:尹越来源:《山西农经》2016年第05期摘要:反倾销法律制度是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反倾销制定的最初目的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是WTO赋予缔约国抵制贸易行为中不公平现象的主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与日俱增,本文旨在:研究欧盟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态势,目的及我国政府想赢的解决方案,控制和减少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案件数量,尽量减少因反倾销对国内经济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反倾销欧盟对策1引言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首例案件始于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我国出口的盐和糖精等类食品进行首次反倾销立案调查,从此以后,我国企业不断遭受国外政府及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贸易地位的上升、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贸易摩擦或贸易纠纷已成为国际经贸领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截止到2012年,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和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案件总计412起,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其中欧盟99起.美国78起.两国合计占总数的43%,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等四国对华反倾销的投诉也都超过了20起。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进出口大国,是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此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
据商务部统计,仅在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1起、反补贴案件14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
2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欧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欧盟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24.46亿美元,此后,随着两国经济发展,截止到2015年,欧盟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与欧盟间货物贸易额达4 672亿欧元,其中欧盟自华进口增长8%,为3025亿欧元;对华出口增长11%,达1647亿欧元,可见欧盟在中国进出口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概述•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影响分析•中国应对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引言01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历史背景自2005年以来,欧盟针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产品包括皮鞋、布鞋、运动鞋等。
国际鞋类市场竞争状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之一,欧盟则是中国鞋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调查,分析反倾销措施对中国鞋类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的通过对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的影响,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欧盟对华鞋类产品02反倾销的概述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对出口国的产品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反倾销的程序包括发起、调查、裁决和执行等阶段。
欧盟委员会负责发起反倾销调查,并授权海关执行相关措施。
反倾销调查通常由进口商或欧盟产业提出申请,经过调查后,如果存在倾销行为,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征关税、征收反倾销税等。
反倾销的定义和程序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历史和现状欧盟对华鞋类产品的反倾销始于2005年,涉及的产品包括运动鞋、皮鞋、布鞋等。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欧盟对华鞋类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不断加强,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欧盟对华鞋类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主要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和实施进口配额。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限制,许多企业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欧盟对华鞋类产品的反倾销对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量大幅下降,许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反倾销还导致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上升,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
欧盟对华皮面鞋靴反倾销案一、案情回顾2005年起,欧盟对中国产皮鞋产品发起涉案金额高达7.3亿美元的反倾销官司。
2006年4月,开始对中国产皮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同年10月决定对中国产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
2008年10月,两年的反倾销税到期,进入期满复审,复审期间16.5%的反倾销税依然执行。
2009年12月,欧委会理事长会议最后通过表决,决定延长征收16.5%的反倾销税15个月,并于2010年1月起执行,至2011年3月31日止。
就此,中国政府2010年4月8日还曾上诉WTO,就欧盟对华皮鞋实施反倾销措施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
一直以来,中国生产的皮鞋产品在欧洲市场就不断遭遇贸易摩擦。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其中反倾销67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
二、案情缘由——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措施的程序及实体不当性分析1、本质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不公正地延长对华皮鞋反倾销措施,实质上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对中国持续频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惯性使然。
欧盟对其制鞋业已经进行了长达14年的贸易保护,目前欧盟制鞋业并不存在受损情形,延长反倾销措施不会使欧盟制鞋业受益,只会损害中国相关产业的权益及欧盟消费者的利益。
2009年11月19日,在欧委会反倾销咨询委员会上,欧盟多数成员国的代表从客观事实出发,反对继续延长反倾销措施。
但欧盟最终仍屈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执意延长对中国产皮鞋的反倾销措施,显示其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欧盟违背国际承诺,公然实施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违反了WTO相关规则,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是既惩罚了欧盟成员国内的消费者,又可能伤害欧盟同中国长远政治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2、违反WTO相关程序规则。
欧盟贸易委员会在反倾销调查中违反贸易公平原则,忽视中方鞋企所提交的证据,程序明显不当。
欧盟对中国鞋业反倾销案例分析11国贸3班邓成艳201101040125 European Union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Footwear from China中国被欧美提起“双反”贸易救济调查早已司空见惯,但中国诉欧盟某些鞋类制品案则是中方运用WTO规则试图解决贸易争端的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
围绕“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个案待遇”、“税率从低原则”,专家组相关意见及其推理过程为今后我国企业更从容应对反倾销贸易争端积累了实践经验。
从该案来龙去脉入手,介绍了涉案主要实体性/程序性问题,然后进一步评析了“市场经济国家待遇”相关问题在欧盟反倾销规则语境下的情况。
案件事实经过中欧鞋类制品案(WT/DS405/R, European Union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Footwear from China)是欧盟成立十年来经手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涉案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起因在于欧盟对进口鞋取消配额保护后,一些成员国的制鞋业无法应对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
在中国鞋到来之前,欧盟每年生产的皮鞋中,意大利约占40%。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定,2005年起,欧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对中国鞋配额保护,中国鞋出口猛增。
当地媒体称,一双中国鞋的批发价才三、四欧元,而意大利鞋的生产成本至少是这个价钱的5倍到6倍。
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首的鞋类产品对欧盟有些成员国相关产业及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如同此前的打火机案、紧固件等贸易产品,遭到欧盟当局的反倾销救济也不意外。
但此次中国政府再一次启动WTO贸易救济程序规则,维护本国鞋类产业利益。
围绕本案前后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0月7日征收正式反倾销税之前阶段。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6日至2008年10月5日的征收正式反倾销税。
第三阶段,从2008年10月起到2011年3月为期终复审及延长征收反倾销税阶段。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论文报告:一、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背景与现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系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
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长期以来存在着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
2017年,欧盟将中国列为强制反倾销国家,并于2018年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产品实施了更加严格的反倾销措施,此举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欧盟反倾销的法律基础与程序欧盟反倾销的法律基础主要是欧盟的反倾销法及贸易保护法规。
具体程序为:欧盟委员会接到欧盟成员国或相关利害关系方的申诉后,将进行初步调查和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包括信息收集、调查书面答复和现场检查等;调查结果将会形成调查报告,欧盟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需要实行反倾销措施的决定。
三、欧盟反倾销的影响和负面效应欧盟反倾销措施的执行确实可以保护其本国产业,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欧盟反倾销措施会削弱市场竞争,使得欧盟本地企业的产品比外国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这将导致欧盟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被抬高。
另外,欧盟反倾销措施也会对中国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可能会受到欧盟的处罚和限制,从而减少其在欧盟市场的销售额,并对其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损害。
四、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的策略与措施中国针对欧盟反倾销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积极参与欧盟反倾销调查,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加强贸易合作,深化与欧盟的合作关系,扩大贸易规模和贸易品种;探索与欧盟成员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协定达成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五、案例分析1、2017年欧盟对中国冷轧钢板征收反倾销税该案是欧盟对中国大型钢铁公司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代表案例。
欧盟指责中国冷轧钢板在进入欧盟市场时存在倾销,对中国厂商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征收了超过百分之60的反倾销税。
2、2018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该案是欧盟对中国制造业实行反倾销措施的典型案例。
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
对于一个出口大国来说,遭遇反倾销调查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而最近,欧盟开始对一些国家的出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本文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一)市场扭曲市场扭曲是出口遭遇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过多年的监管和调控,欧盟的市场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
但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低价、低质量、过剩产能的商品却给欧盟市场带来了冲击。
这一方面是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产品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也与欧盟市场扭曲本身有关。
(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出口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在贸易市场上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冲击,但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很多国家倾向于对其它国家的商品施加限制或者实行反倾销政策,这也是欧盟采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缺失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高,要想进军国际市场、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能力。
但是一些出口国家由于本身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在经营贸易时往往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也使欧盟国家采取反倾销政策的可能性增加。
二、对策建议(一)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了避免遭遇反倾销,出口国家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为此,出口国家需要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研发经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掌握市场情况,防范风险出口国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贸易壁垒、产业政策等情况,切实防范风险。
同时,在出口贸易合同中要严格约定合同条款,防止出现因合同条款不规范或漏洞而导致欧盟反倾销调查。
(三)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如果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出口国家不能消沉自闭,而是应该积极应对。
首先,要尊重欧盟的反倾销决定,对于自身的问题要实事求是、严肃治理。
同时,出口国家也要通过多边机制或者通过调节谈判来维护其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利益。
欧盟对华奥康皮鞋反倾销案分析摘要:2015年11月15日欧洲法院下达判决书,最终裁定欧盟普通法院在审理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案例上,判决中国奥康鞋业胜诉。
这标志着中国奥康皮鞋公司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双重胜利。
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在欧洲法院获得胜诉有望彻底解决这场官司相关的法律问题,为中国鞋企未来面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争端问题找到相关法律依据,对中国鞋企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欧盟奥康反倾销反倾销是一种被各国普遍认可的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产业的贸易措施。
随着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是全世界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家电、鞋业、光伏等多个行业在扩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不公正的对待。
2012年11月15日,欧盟高等法院裁定中国奥康鞋业公司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案件胜诉,致使浙江奥康公司历经六年时间最终赢得了胜利,给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树立了榜样。
本文详细阐述了奥康鞋业公司胜诉欧盟反倾销案例的始末,分析了奥康公司胜诉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建议。
一、奥康鞋业公司胜诉案始末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皮鞋开始大量出口到欧盟各国,由于质优价廉,每年的销售额都较大幅度增加。
1995年至2005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实施长达十年的配额限制。
2006年10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
面对欧盟反倾销的制裁,在国家商务部、中国皮革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奥康公司于当年10月23日正式聘请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从司法程序上对这一明显不公平的贸易决策向欧盟初级法院提起诉讼。
随后,温州泰马、广东金履、新生港元、万邦4家鞋企也跟随奥康联合上诉,理由是欧委会对中国企业出口欧盟鞋类产品的成本分析不准确,成为中国入世5年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辩”。
然而,欧盟的反倾销制裁并没有因为中国鞋企的奋起应诉而结束。
原本征收两年的反倾销税到2008年10月就应终止,尽管大多数成员国反对,但是欧盟委员会仍然决定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展开“日落复审”。
反倾销案例--------------------------------------------------------------------------------案例1 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概要】2006年3月我国出口的皮鞋在欧洲遭遇反倾销,在西班牙和罗马等地还被烧毁,这带给我们一些深思。
【案情】北京时间2006年3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发卖。
按照这一决定,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的4.8%过渡到19.4%;对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税将从4.2%过渡到16.8%。
不外,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随后颁发声明称:欧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中国和越南先天具备的竞争优势,针对的只是不公平的贸易扭曲行为。
此前的3月16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针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对中国鞋类成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进行了奥秘投票。
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3个国家投票赞成对原产于中国的廉价皮鞋实施制裁;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1个国家颁布颁发弃权;2个国家没有投票。
但是按照反对者不超过对折就算通过的规那么,阐发人士当时预测欧盟委员会的投票将会正式通过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增加5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13.54元)的成本。
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即将采纳的步履进行还击。
他们的理由是,当局在努力庇护那些不克不及独立保存的财产,却把昂扬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欧洲鞋业大国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登载广告,呼吁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对中国鞋采纳坚决、勇敢、迅速的步履。
意大利贸易团体ANCI认为,这一行业有60万个工作岗位,2005年已经有7500人掉去工作。
然而一位英国零售组织的参谋称“这么说太虚伪〞,因为意大利的公司同样以低成本挤压得北美和东欧的制造商关门。
欧盟双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引言:欧盟双反是指欧盟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措施。
这是欧盟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以及保障公平贸易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扩大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成为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也面临欧盟双反措施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欧盟双反措施的背景和原因1.1 欧盟双反措施的定义欧盟双反措施是指欧盟根据自身法律框架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措施。
反倾销是指欧盟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并在发现倾销行为时对其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则是指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并在发现政府补贴行为时对其征收反补贴税。
1.2 欧盟双反措施的原因欧盟双反措施的实施是为了维护欧洲企业的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公平。
欧盟认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通过倾销和补贴行为,使得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对本国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因此,欧盟决定采取双反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第二部分: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2.1 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出口商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欧盟征收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许多中国企业面临出口困难和订单减少的问题,对中国整体外贸形势产生了压力。
2.2 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双反措施导致中国相关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特别是那些依赖欧盟市场的行业,如钢铁、太阳能等,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应对欧盟双反的策略3.1 多元化市场布局面对欧盟双反的压力,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来减少风险。
不依赖单一市场,而是积极开拓其他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应积极利用。
3.2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005年7月7日,应欧洲鞋业联合体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皮面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64032000,ex64033000。
调查期为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1日。
欧盟在计算正常价值时,选择巴西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替代中国和越南。
中国涉案金额6.7亿美元,涉案企业1200多家2006年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初裁:分4个阶段征收临时反倾销税,2006年4月7日-6月1日征4.8%、6月2日-7月13日征9.7%、7月14日~9月14日14.5%、9月14日以后征19.4%,同时排除高科技鞋、儿童鞋和劳保鞋。
2006年10月6日,欧盟对此案作出肯定性终裁:对中国企业征收9.7%~16.5%的反倾销税,为期2年,此案因涉及面广,金额大,引起中欧双方高层的关注。
案件进展可谓错综复杂。
欧盟在最后将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由通常的五年改为两年,终裁税率比初裁税率有所下降。
同时终止了对中国劳保鞋的反倾销调查,纺织面料鞋也暂时没有发起反倾销调查,但欧盟在此案立案、调查和裁决过程中存在诸多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欧盟反倾销法不符的法律缺陷,损害了中国皮鞋企业的正当权利。
2007年9月6日,欧盟对由澳门转口的原产于中国的皮面鞋靴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
2008年5月1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面鞋靴作出反规避终裁:对原产于中国,且由澳门转口(无论是否原产于澳门)的涉案产品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2008年10月3日,应欧洲鞋业联合会(The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the Footwear Industry (‘CEC’))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皮面鞋靴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07年6月1日~2008年6月30日。
在本案中,欧盟委员会初步选定巴西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
2009年12月22日,欧盟官员称,欧盟部长表决同意从2010年1月起延长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皮鞋的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调查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阐明了欧盟反倾销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对欧洲鞋类产业的影响。
然后,详细描述了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调查对象的定义、调查期间的确定和调查组的组建等。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对欧盟鞋类产品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关产业的保护主义措施。
最后,提出了调查结果的结论和建议,包括对中国鞋类产品市场的进一步监管和欧盟鞋类产业的竞争力提升等。
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欧盟鞋类产业面临了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激烈竞争,这对欧洲本土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为了保护自身产业,欧盟采取了反倾销政策对中国鞋类产品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中国鞋类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程序与方法三、中国对欧盟市场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鞋类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很多,满足了欧洲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中国鞋类产品的价格相对便宜,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再次,中国鞋类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威胁到了欧盟本土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鞋类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对欧盟市场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保护主义措施为了保护本土产业,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主义措施。
首先,对中国鞋类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限制了其在欧盟市场上的销售数量和价格。
其次,加强了对中国鞋类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了进口标准和检验要求。
再次,提高了对中国鞋类产品的关税,使其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增加。
此外,欧盟还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对本土产业进行了扶持和保护,提升了其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首先,欧盟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鞋类产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其次,欧盟本土产业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竞争力。
再次,欧盟应与中国建立更加合作的贸易关系,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
十三中国遭受反倾销案例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关税北京时刻2006年3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
依照这一决定,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刻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的4.8%过渡到19.4%;对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税将从4.2%过渡到16.8%。
只是,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随后发表声明称:欧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中国和越南先天具备的竞争优势,针对的只是不公平的贸易扭曲行为。
此前的3月16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针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对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进行了隐秘投票。
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3个国家投票赞成对原产于中国的廉价皮鞋实施制裁;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1个国家宣布弃权;2个国家没有投票。
然而依照反对者不超过半数就算通过的规则,分析人士当时推测欧盟委员会的投票将会正式通过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欧洲零售商的反应: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增加5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13.54元)的成本。
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立即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击。
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在努力爱护那些不能独立生存的产业,却把高昂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欧洲鞋业大国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对中国鞋采取坚决、勇敢、迅速的行动。
意大利贸易团体ANCI认为,这一行业有60万个工作岗位,2005年差不多有7500人失去工作。
然而一位英国零售组织的顾咨询称“这么讲太虚伪”,因为意大利的公司同样以低成本挤压得北美和东欧的制造商关门。
中国鞋的相关事件中国鞋被指有毒2005年12月,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意大利卫生部近日已针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