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10
类风关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得、硫唑嘌呤、青霉胺、金制剂等传统合成抗风湿药作用及注意事项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症状分为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
关节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关节外症状则为血管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内脏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以致残率高著称,严重的关节外并发症还可危及生命!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可以简单分为两类:控制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等。
改变病情传统合成抗风湿药、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生物制剂与生物仿制药等。
传统合成抗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的“主力军”,最常用包括五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得,其他还包括硫唑嘌呤、青霉胺、金制剂等。
五种常用csDMARD优缺点①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甲氨蝶呤最大优点是其兼顾疗效、耐受性与经济性。
疗效:甲氨蝶呤具有抑制白细胞的趋向性,有直接的抗炎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很好的阻止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并且可持续应用5—6年或以上。
耐受性:甲氨蝶呤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小剂量应用很少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些较轻的不良反应,一般通过调整剂量即可缓解。
经济性:与生物制剂、靶向合成抗风湿药乃至同类药物中的艾拉莫得等相比,甲氨蝶呤的价格更具有经济性。
甲氨蝶呤的缺点主要是其引起不良反应。
最常见是胃肠道症状、皮疹、脱发等,预防胃肠道反应可以通过餐后服药、注射给药、护胃等方法来减轻。
在甲氨蝶呤副作用中警惕的是肝毒性和骨髓抑制,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同服叶酸有助于降低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而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不宜使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不可与氯霉素、左旋咪唑、复方磺胺甲恶唑等联用。
②来氟米特来氟米特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用药,是一种低分子量异噁唑类化合物,具有抗增殖活性,可抑制免疫并发挥抗炎作用。
风湿科常用药(2010年10月)1.非甾体抗炎药(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75mg/片,75mg,po,qd~bid(2)美洛昔康(莫比可)7.5mg/片,7.5mg~15mg,po,qd~bid(3)塞来昔布(西乐葆)100mg/粒,100mg~200mg,po,qd~bid(4)洛索洛芬(乐松)60mg/片,60mg,po,qd~bid2.慢作用抗风湿药(1)甲氨蝶呤(MTX) 2.5mg/片用法:5~15mg,口服,每周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w,用药3~12w 起效。
药理作用:本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增殖和复制,修复骨破坏,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药物之一。
MTX具有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因而有直接抗炎作用。
小剂量叶酸或亚叶酸与MTX同时使用,可减少MTX的毒副作用而不影响疗效。
(2)柳氮磺吡啶(维柳芬)(SSZ/SASP)0.25g/片,0.25g,po,qd(3)来氟米特(爱若华、妥抒)(LEF)10mg/片,10mg~20mg,po,qd(4)羟氯喹(纷乐)(HCQ)0.1g/片,0.1g~0.2g,po,bid(5)沙利度胺(反应停)25mg/片用法:自身免疫性疾病:75mg~100mg,po,qn,从小剂量开始;用于其嗜睡的副作用,可用于改善患者由于使用激素后导致的兴奋失眠。
(6)硫唑嘌呤(依木兰)(AZA)50mg/片用法:起始剂量2~2.5mg/(kg。
d),起效后减至50mg,qd维持。
(7)环磷酰胺(CTX)50mg/片用法:一般50mg~100mg,po,qd;针剂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静脉冲击疗法0.75~1.0g/m2体表面积。
(8)环孢素A(新赛斯平)(C S A)25mg/粒用法: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可按照2.5~5mg/(kg.d)(9)吗替麦考酚酯(骁悉、赛可平)(MMF)0.25g/片适应证:主要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用法:诱导期:1.5~2.0g/d,东方人耐受量较西方人低,一般选用小剂量,使用至少3个月;维持期:0.5g/d,使用3年。
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
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3-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服。
【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μ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
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
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
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③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
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
但非绝对。
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2)对诊断的干扰:1)长期每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
【药品名称】麦考酚酸酯胶囊【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药理毒理】霉酚酸酯(简称MMF)是霉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
MPA是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
MPA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选择作用。
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所需的MPA浓度,对大多数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MPA还能通过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来抑制抗体的形成。
治疗量的MMF并不抑制多糖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I,也不抑制有丝分裂原激活的外周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Ⅱ和其受体表达,这点也不同于环孢霉素、FK-506。
此外,MPA介导的体外淋巴细胞三磷酸鸟苷的耗竭可抑制甘露糖和岩藻糖转化成糖蛋白。
通过这种机制,MPA可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慢性炎症部位的聚集。
【药代学】口服后迅速大量吸收,并代谢为活性成份MPA。
口服平均生物利用度为静脉注射的94%(根据MPA曲线下面积),口服后在循环中测不出MMF。
肾移植病人口服MMF,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但进食后血MPA峰值将降低40%。
由于肠肝循环作用,服药后6-12hr将出现第二个血浆MPA高峰,与消胆胺同时服用将使MPA曲线下面积减少约40%,表明MPA通过肠肝循环的量很多。
在临床有效浓度下,97%的MPA与血浆蛋白结合。
MPA主要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成MPA的的酚化葡萄糖苷糖(MPAG),MPAG无药理活性。
MMF代谢成的MPA有极少量(<1%)从尿液排出,多数(87%)以MPAG的形式从尿液排出。
移植后近期内(<40日),平均曲线下面积(AUG)和血峰值(Cmax)比正常志愿者和移植肾功能稳定的病人约低50%。
单剂研究显示,严重的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25mL/分/1.73m2)。
MPA曲线下面积比正常志愿者和轻度肾功能损害病人高25-75%。
同样情况下,MPAG曲线下面积高3-6倍,与MPAG 主要由肾脏排出一致。
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措施临床统计发现,风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人们对风湿病的认知也逐渐增加。
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风湿病从传统的疑难病症转为常见病。
可以说,风湿是临床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风湿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机体多组织和系统器官造成影响,损伤其正常的功能。
大部分风湿病患者都有关节症状存在,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各有差异性。
现阶段的风湿病无法治愈,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良好休息、康复锻炼、矫形治疗和手术等。
医生要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1.风湿病到底是什么呢医学研究发现,风湿病属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肌肉、骨骼、血管和关节等发生病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引发风湿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大部分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内分泌因素和物理环境变化等密切相关。
现阶段的医疗水平难以对风湿病进行彻底根治,因此大家对风湿病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引发风湿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安全保护,守护好自身健康。
1.风湿病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在风湿病发病时,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当你没有入院检查时,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出现与风湿病相关的症状。
从疾病的症状表现上看,风湿病有非常多的临床表现。
风湿病主要为慢性隐匿发病,急性发病较少,一般是发作、缓解交替进行。
常见症状是关节持续性肿胀、疼痛等,晨僵明显。
常见的受累关节是近端指尖关节、腕、肘、足趾、颈椎、胸锁、肩锁关节等。
随着疾病进展,中晚期的风湿病患者会有关节畸形、关节强直、关节脱位等情况,表现为关节向尺侧偏移。
虽然关节症状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患者也会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如全身乏累、食欲下降、消瘦、手足有刺痛感、麻木等。
风湿病的高发季节是冬春时节。
所以,当你自己对应上面的症状怀疑自己有风湿病时,需要及时入院接受血沉、拍片、类风湿因子等详细检查确诊,避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1.风湿病有哪些治疗方式3.1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风湿病,需要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狼疮肾炎、膜性肾病疾病超说明用药注意事项
类风湿关节炎。
推荐 RTX 联合甲氨蝶呤(MTX),用于对一种或多种 TNF 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的成人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
推荐 RTX 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2 岁患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寻常型天疱疮。
推荐 RTX 用于成人中重度寻常型天疱疮。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推荐 RTX 用于血清 AQP4-IgG 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SLE。
推荐 RTX 用于中重度活动性 SLE。
狼疮肾炎。
推荐 RTX 用于顽固性狼疮肾炎。
膜性肾病。
推荐 RTX 用于至少有 1 个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
FSGS 和 MCD。
推荐 RTX 用于成人频繁复发的或激素依赖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推荐 RTX 用于成人频繁复发的或激素依赖的微小病变肾病(MCD)。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推荐 RTX 用于儿童频繁复发(FRNS)或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SDNS)。
临床羟氯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他克莫司、环磷酰胺、雷公藤、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干燥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使用禁忌人群及药物注意事项对症治疗毛果芸香碱常见禁忌证为消化道溃疡、支气管哮喘以及闭角型青光眼。
茴三硫副作用较口干常用治疗药物毛果芸香碱小。
常见副作用为荨麻疹样红斑、腹胀、腹泻、恶心等症状,或是尿液变深黄色,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此药。
调节免疫羟氯喹羟氯喹是免疫调节药物,能有效抑制干燥综合征免疫反应。
服药时与牛奶食物同服,可减少胃肠道不适、皮疹、瘙痒、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出现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相对比较轻微,视情况通过减量、停药或者用药干预来缓解对身体影响不大。
服用羟氯喹可引起眼胀、眼睛不适、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眼部不良反应,服用本类药品定期眼科检查,症状持续或严重时及时就医。
甲氨蝶呤长期用药出现如下毒副作用:①胃肠道反应:口腔炎、口唇溃疡、咽炎、恶心、呕吐、胃炎、腹泻;②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全血下降、皮肤及内脏出血;③肝肾功能损害;④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畸胎、月经延迟及生殖功能减退;⑤脱发、皮炎、色素沉着及药物性肺炎。
鞘内注射剂量过大时出现头痛、背痛、呕吐、发热及抽搐等症状。
来氟米特来氟米特会引起肝脏损害、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及一些并发症。
由于有致畸作用,药物完全洗脱后方可尝试备孕。
硫唑嘌呤具有作用强、价格低廉、孕期使用安全。
药物副作用较多,可引起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皮疹、偶见肌萎缩,但骨髓抑制作用可逆,最多发生在用药后的4-10周内,停药后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血象可恢复。
在治疗首8周内,至少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且用药期间不进行活疫苗免疫接种。
环磷酰胺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损害和骨髓抑制,长期大剂量服用有较高肿瘤发生风险。
具有明确生殖毒性和致畸性,妊娠前1-3个月停用会增加流产和先天畸形风险,使用该药治疗育龄期妇女做好避孕措施,停用6个月后才能怀孕且孕期全程及哺乳期禁用此药。
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年月日印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 )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我国患病率为~万,以~的育龄女性多见。
该病以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及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为主要特征,具有极高的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
目前可通过综合评估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损情况,制定个体化、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使大多数病人达到病情缓解。
临床上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和生物制剂。
目前国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以及抗疟药、沙利度胺、达那唑等,其中抗疟药中的氯喹因副作用大,国内已极少用于临床治疗。
生物制剂包括利妥昔单抗、贝利单抗(,)。
本文总结了国内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外用法,其中泼尼松龙片及国外指南提到的贝利单抗均尚未在国内上市,故未纳入本文的讨论中。
已批准的说明书含有适应证的药品国内说明书含有适应证的药品见表。
需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狼疮适应证的内涵不同。
例如环孢素、来氟米特仅有狼疮性肾炎(,)的适应证而无适应证。
美国数据库仅推荐环孢素治疗,而无用于治疗其他表现的依据及其等级。
年国内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由于环孢素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常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另外,并非所有相同成分的药品都有类似的狼疮适应证,如进口针剂安道生()说明书有适应证,国产注射用的说明书无适应证;成分同为环孢素的强盛、新赛斯平(口服溶液)有适应证,而新山地明、环孢素胶囊和新赛斯平(胶囊)的说明书则无适应证;成分同为来氟米特的爱若华有适应证,而关平、妥抒的说明书则无适应证。
表国内说明书有适应证的药品类型成份(化学名)有适应证的药品(别名)无适应证的药品(别名)、糖皮质激素醋酸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片醋酸泼尼松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赣鹰△利君△、强的松龙*△甲基泼尼松龙美卓乐、尤金、甲强龙、米乐松曲安奈德* 痛息通、康宁克通△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美达松地塞米松钠注射液△、息洛安△倍他米松得宝松*▲川欣、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依木兰、硫唑嘌呤片环磷酰胺安道生注射用环磷酰胺环孢素强盛♯新赛斯平(口服溶液)♯新山地明、环孢素胶囊新赛斯平(胶囊)来氟米特爱若华♯关平、妥抒、抗疟药羟氯喹纷乐、赛能、植物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昆仙胶囊雷公藤多苷片、雄激素达那唑达那唑胶囊注:* 仅限于肌注或关节腔注射,不能用于静脉注射;△适应证为红斑狼疮;▲适应证为盘状红斑狼疮、播散性红斑狼疮;§适应证为盘状红斑;♯仅有适应证;植物药成分复杂,各种制剂成分、作用和副作用均可能不一样,使用时应予以考虑。
抗风湿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说明书1. 适应症:抗风湿药是一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适应症:1.1 风湿性关节炎:抗风湿药可以有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1.2 强直性脊柱炎:该药物可以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僵硬、疼痛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1.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抗风湿药对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和皮肤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抗风湿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损伤和疼痛。
1.5 雷诺病:该药物对雷诺病患者的血管痉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风湿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1 剂量和用法:请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使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改用法。
2.2 注意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该药物过敏者应禁止使用。
2.3 注意副作用:使用抗风湿药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消化不良、头痛、皮肤过敏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风湿药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5 注意饮食:避免饮酒、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2.6 注意肾功能和肝功能监测:长期使用抗风湿药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肝功能,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总结:抗风湿药适用于多种风湿性疾病,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禁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饮食和肾功能、肝功能的监测等事项。
正确合理地使用抗风湿药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按照医嘱执行。
如果出现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呼吸科等多学科疾病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国家医疗所需的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药源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药品不良事件。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种类繁多,按照药物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如表1所示。
由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差异,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剂量分为:中剂量:0.5-1 mg/(kg*d)泼尼松大剂量:>1mg/(kg*d)泼尼松冲击剂量:7.5-30mg/(kg*d)甲泼尼龙长疗程维持剂量:2.5-15mg/d泼尼松其用药方案包括:冲击治疗,短程、中程、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应用特殊人群通常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由于这类群体特有的生理状态,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别于其他用药人群。
为此,临床应严格把控特殊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对于儿童,需根据其病情、年龄、体重确定糖皮质激素的最佳治疗方案。
孕妇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控制原发疾病;接受中等以上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mg/d)的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哺乳。
全身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亦有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
1.皮肤和外貌:皮肤紫纹、轻度多毛症、水牛背、满月脸。
2.眼:眼球突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心血管系统:液体潴留、高血压及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4.消化系统: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5.血液系统: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易被误认为细菌感染。
6.骨骼和肌肉: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
7.内分泌和代谢: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皮下脂肪分解增加、皮肤变薄。
8.神经精神系统:睡眠紊乱、谵妄、情绪不稳。
9.免疫系统: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中药祛风湿药功效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一、祛风湿药的概念凡以祛除风湿之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祛风湿药的性味功效特点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温或凉。
1.辛能散能行,既可驱散风湿之邪,又能通达经络之闭阻;2.苦味燥湿,使风湿之邪无所留着。
3.本类药物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
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三、现代药理研究现代研究证明,祛风湿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
部分祛风湿药尚有抗菌、抗肿瘤、镇静、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纤维组织炎、肩周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半身不遂及某些皮肤病等。
四、祛风湿药分类祛风湿药根据其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分别适用于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及痹证日久、筋骨无力者。
五、祛风湿药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根据痹证类型、邪犯部位、病程新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
2.如风邪偏盛的行痹,应选择善能祛风的祛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营之品;3.湿邪偏盛的着痹,应选用温燥的祛风湿药,佐以健脾渗湿之品;4.寒邪偏盛的痛痹,当选用温性较强的祛风湿药,佐以通阳温经之品;5.若风湿热三气杂至所致的热痹,及外邪入里而从热化或郁久化热者,当选用塞凉的祛风湿药,酌情配伍凉血清热解毒药;6.感邪初期,病邪在表,当配伍散风胜湿的解表药;7.病邪入里,须与活血通络药同用;8.若夹有痰浊、瘀血者,须与化痰、散瘀药同用;9.痹证日久,损及肝肾,或肝肾素虚,复感风湿者,应选用祛风湿强筋骨药,配伍补肝肾、益气血之品,以扶正祛邪。
10.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故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1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剂或丸散剂,且酒能“助药势、行血脉”,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1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2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3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4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5
糖皮质激素GC是一类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是目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或急危重症病人,能够明显改善SLE等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和预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
但其众多的副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主要为继发感染、向心性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缺血性骨坏死等。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半衰期36-54h,可影响机体分泌线
中效:甲泼尼松龙(甲基强的松)、醋酸泼尼松(强的松)、半衰期12-36h,临床应用广泛,注意给药间隔
短效: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半衰期8-12h,多用于紧急情况
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指征:
1.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般不做首选。
但有4种情况可用:①类风湿血管炎②过渡治疗③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④局部应用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治疗的基础药
3.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不建议全身使用,但有3种情况可用:①合并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关节外症状②NSAIDs不能控制症状③顽固性外肘关节炎
4.系统性血管炎:是治疗的基础药
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首选药物
注意:
1.对于用泼尼松剂量≥7.5mg/d且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
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双磷酸盐抗骨吸收治疗。
2.对于激素与NSAIDs合用,应给予胃粘膜保护药。
3.激素治疗超过2个月的患者,如接受手术,术前和术后给予足量激素替代治疗,以防止可能发现的肾上腺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