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图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1
姓名:曹团团学号:20122070601 班级:100706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4.试述数据流图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基本组成。
答:数据流图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
数据流图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外部项、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
5.试述数据流图的绘制原则、主要步骤、以及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与规则。
答:(1)绘制原则:①明确系统界面②自顶向下逐层扩张③合理布局④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不反映任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也不反映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⑤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就是系统逻辑模型的形成过程,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接触,详细讨论、不断修改。
⑵主要步骤:①确定所开发系统的外部项②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③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把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④绘制数据流草图⑤绘制数据流草图,直到逐层分解结束⑥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⑦和用户进行交流⑧用计算机或其他制图工具、编辑工具画出正规的数据流图⑨将正规的数据流图提交系统分析人员评审。
⑶自顶向下的方法与原则①数据流必须通过加工②数据存储环节一般作为两个加工环节的界面来安排③命名④每个加工环节和每张数据流图都要编号⑤只画所描述的系统稳定工作下的数据流图。
⒒试述实体-联系模型中实体、实例、属性、联系的定义、识别方法与建模步骤。
⑴实体指一类事物的抽象⑵实体的属性是只该实体表示的一类事物的所有实例的特征。
⑶联系描述实体之间固有的和业务的联系⑷建模步骤:①识别与定义实体识别与定义属性③确定实体的主键和外键④识别与定义实体之间的联系⑤在识别与定义实体、确定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实体之后,要进一步识别实体间是否存在不确定联系,若实体间联系出现不确定时,需定义关联实体。
数据流图(DataFlowDiagram,简称DFD)声明:本资料来源于个⼈对⽹上相关资料的整理;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应⽤数据流图,通过对系统中数据、数据加⼯的全⾯分析,准确勾画出系统的框架,系统开发⼈员问以此为交流平台,共同分析可⾏性、合理性等,有助于系统缺陷在分析阶段被及时的发现和消除,为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阶段提供准确⽽充分的分析,是确保系统及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采⽤语⾔描述、控制流图、程序框图分析是不是⽐⽤数据流图更好呢?⽤语⾔描述进⾏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形的,只有对这个系统需要完成功能的描述.是否对所有数据的输⼈、输出、数据的处理过程进⾏分析是不可见的,也就⽆法考证分析的正确性和充分性,分析是不可控的,必然导致软件的缺陷,要到软件开发阶段后期才能发现,有可能对系统产⽣⼀定危害.⽤控制流图进⾏分析,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控制,通过标识其状态描述系统的⾏为;标识这些状态是如何达到的,并定义状态间的变迁.信息处理领域的系统S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控制流图的分析不能涵盖所有数据,只对能产⽣系统⾏为的数据被分析,分析是不充分的,那么某些软件的缺陷在软件开发阶段早期不会被发现.⽤程序框图进⾏分析,分析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系统的功能,注重的是细节,它应使⽤在软件开发的设计阶段.在分析阶段要注重系统的框架,⽤程序框图的分析不能清楚地看出系统的框架,将分析和设计过程混在⼀起,容易掩盖软件的缺陷.⽤数据流图进⾏分析,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数据,将⾯向控制的信息作为数据进⾏处理,涵盖系统的所有数据,能准确的抽象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概括的描述信息流和当数据从输⼈移动到输出时被应⽤的变换,每⼀层都明确强调“⼲什么“,“需要什么”,“给出什么”;可以反映出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数据流图分层进⾏分析,对顶层图的分析可以发现是否有输⼊信息或需要输出的信息被遗漏,容易及早发现系统各部分的逻辑错误,也容易修正.这样逐层分解下去,系统被严密的展开,系统的框架被展现出来.数据流图还有助于消除通常存在于软件开发⼈员与系统总体及硬件⼈员的交流隔阂.系统开发⼈员通过数据流图更容易理解软件要完成什么功能,数据来源于哪⾥,结果要输出到哪等等,他们可以给软件⼈员更多合理的建议.由于采⽤数据流图进⾏分析,提⾼分析的可见性和可控性,有助于软件的缺陷在软件开发阶段早期被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数据流图的基本元素数据流图中只能有四种基本元素,如下:描述⼀个处理.输⼊数据在此进⾏变换产⽣输出数据.其中注明处理的名称.描述⼀个输⼊源点或输出汇点.其中注明源点或汇点的名称.描述⼀个数据流.被加⼯的数据及其流向.流线上注明数据名称,箭头代表数据流动⽅向.描述⼀个数据存储.通常⽤于代表⼀个数据表,其中注明数据表的名称.⼆,分层数据流图为了表达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加⼯情况,⽤⼀个数据流图往往是不够的.稍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数据流图上常常出现⼗⼏个甚⾄⼏⼗个加⼯.这样的数据流图看起来很不清楚.层次结构的数据流图能很好地解决这⼀问题.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和容易理解整个系统.下图给出分层数据流图的⽰例.数据处理S包括三个⼦系统1,2,3.顶层下⾯的第⼀层数据流图为DFD/L1.第⼆层数据流图DFD/L2.1,DFD/L2.2及DFD/L2.3分别是⼦系统1,2和3的细化.对任何⼀层数据流图来说,我们称它的上层图为⽗图,在它下⼀层的图则称为⼦图.三,画数据流图的步骤和原则基本步骤:⾃外向内,⾃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基本原则:①数据流图上所有图形符号只限于前述四种基本元素.②顶层数据流图必须包括前述四种基本元素,缺⼀不可.③顶层数据流图上的数据流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④每个加⼯⾄少有⼀个输⼊数据流和⼀个输出数据流.⑤在数据流图中,需按层给加⼯框编号.编号表明该加⼯处在哪⼀层,以及上下层的⽗图与⼦图的对应关系.⑥规定任何⼀个数据流⼦图必须与它上⼀层的⼀个加⼯对应,两者的输⼊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致.此即⽗图与⼦图的平衡.⑦可以在数据流图中加⼊物质流,帮助⽤户理解数据流图.⑧图上每个元素都必须有名字.数据流和数据⽂件的名字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明流动的数据是什么.加⼯的名字应当是"名词+宾语",表明做什么事情.⑨数据流图中不可夹带控制流.⑩初画时可以忽略琐碎的细节,以集中精⼒于主要数据流.四,数据流图应⽤举例例⼦待续。
⼀、概念 它是将提供给⽤户的业务流程图(“物理模型”)进⾏功能建模,转化成开发⼈员能够理解的⼀系列“逻辑模型”图,即以图形化的⽅法描绘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的过程,这些图都应该⽤规范的DFD描述。
⼆、原理 DFD设计过程就是将数据和处理进⾏逐层分解就形成了若⼲层次的DFD。
DFD分为顶层图(只有⼀张)、0层图(也只有⼀张)、⼦图、⼦⼦图等等。
三、包含主要元素 即在DFD中包括哪些主要元素,数据流、加⼯、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1) 数据流:⽤单箭头表⽰,如――>。
是由⼀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数据的流向。
数据流图中描述的是数据流,⽽不是控制流。
除了流向数据存储或从数据存储流出的数据不必命名外,每个数据流必须要有⼀个合适的名字,以反映该数据流的含义。
(2) 加⼯:⽤圆或椭圆表⽰,如〇。
描述了输⼊数据流到输出数据之间的变换,也就是输⼊数据流经过什么处理后变成了输出数据。
每个加⼯都有⼀个名字和编号。
编号能反映该加⼯位于分层的数据流图的哪个层次和哪张图中,能够看出它是由哪个加⼯分解出来的⼦加⼯。
(3) 数据存储:⽤双杠(带⼀边开⼝,⼀边闭合)表⽰。
数据存储表⽰暂时存储的数据。
每个数据存储都有⼀个名字。
(4) 外部实体:⽤实⼼长⽅形表⽰,如███。
外部实体是存在于软件系统之外的⼈员或组织,他指出数据所需要的发源地或系统所产⽣的数据的归属地。
四、设计⽅法 1.画顶层数据流图 即画整个系统的输⼊输出(画系统也可以将各⼦系统分开画)。
把整个系统视为⼀个⼤的加⼯(也只能含⼀个加⼯),然后根据数据系统从哪些外部实体接收数据流,以及系统发送数据流到那些外部实体,就可以画出输⼊输出图。
这张图称为顶层图。
顶层图的作⽤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2.画0层数据流图 即画系统的内部。
把顶层图的加⼯分解成若⼲个加⼯,并⽤数据流将这些加⼯连接起来,使得顶层图的输⼊数据经过若⼲加⼯处理后,变成顶层图的输出数据流。
数据流图分析的六步法
1、设定目标
数据分析启动前,要先设定明确、可拆解的目标,需要清除知道自己做数据分析的最终目标,才能保证分析过程中遭遇到大量的新数据而最终偏离了目标。
2、数据挖掘
很多企业没做数据分析的原因,很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数据埋点”,以此,善用工具可以带来大量的数据积累。
3、数据监控
运营者需要对数据保持高度敏感,在中小企业还没有技术能力去做数据阀值监控的时候,要通过报表、明细去洞察数据的异常。
常见的异常如注册量异常(恶意注册等)、订单异常(虚假订单等),需要尽早发现并制止,否则企业将会蒙受损失。
4、数据处理
挖掘数据的过程中,很多数据属于原始数据,并不是每个数据都对当前分析目标有用,那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删除无效数据、合并重复数据、组合相关数据等。
5、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过后,就可以开始数据分析了。
数据分析需要聚焦在业务、产品和用户上,不要为了分析而分析。
数据分析常用有6种方法:直接判断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
法、平均分析法、漏斗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6、数据总结
数据分析总结,不需要长篇大论,因为听取总结报告的往往是管理者、团队成员等,时间都非常有限,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即可。
数据流图百科名片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目录编辑本段简介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英文缩写DFD(Data Flow Diagram)它是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
数据流程图包括:a.指明数据存在的数据符号,这些数据符号也可指明该数据所使用的媒体;b.指明对数据执行的处理的处理符号,这些符号也可指明该处理所用到的机器功能;c.指明几个处理和(或)数据媒体之间的数据流的流线符号;d.便于读、写数据流程图的特殊符号。
在处理符号的前后都应是数据符号。
数据流程图以数据符号开始和结束(除9.4规定的特殊符号外)编辑本段数据流数据流是一组数据。
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在其线旁标注数据流名。
在数据流图中应该描绘所有可能的数据流向,而不应该描绘出现某个数据流的条件。
加工(处理)在数据流图中加工用圆圈表示,在圆圈内写上加工名。
一个处理框可以代表一系列程序、单个程序或者程序的一个模块。
编辑本段组成元素数据流图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元素:→: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
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
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数据源(终点)。
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他软件系统。
○:对数据的加工(处理)。
数据流图实验报告数据流图实验报告引言数据流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化工具,它展示了系统内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数据流图,探索其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构建数据流图,了解数据流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数据流图的绘制规则和符号表示法,并通过实践应用数据流图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二、实验过程1. 确定系统范围和目标在进行数据流图的绘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通过与系统相关的人员交流和调研,我们确定了一个简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实验对象。
该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包括图书的借阅、归还和查询等功能。
2. 绘制上层数据流图上层数据流图是对系统整体功能的概括性描述,用于展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
我们根据系统目标,绘制了一个简化的上层数据流图,其中包括图书管理员、读者和图书馆资源等主要组件。
通过分析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我们确定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3. 划分子功能模块根据上层数据流图,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系统的子功能模块,以便更详细地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我们划分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和借阅管理等子功能模块。
每个子功能模块都包含了一些具体的数据流和处理过程。
4. 绘制下层数据流图根据子功能模块,我们绘制了相应的下层数据流图。
下层数据流图展示了子功能模块内部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
通过分析数据流的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数据处理逻辑。
5. 完善数据流图在绘制下层数据流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通过与系统相关的人员讨论和反复修改,我们对数据流图进行了完善和优化。
例如,在借阅管理模块中,我们增加了对借阅记录的管理和统计功能,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面向结构化分析之数据流图(DFD)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第1节软件工程之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1)1.1 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 (1)1.2 分层数据流图 (1)1.3 数据流图的基本原则 (2)1.4 DD(Data Dictionary)数据字典 (3)1.4.1 数据字典的内容以及格式 (3)1.4.2 数据字典条目 (3)第2节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5)2.2 某公司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描述 (5)2.3 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5)2.3.1 提炼需求描述得到实体型 (5)2.3.2 三个实体型之间的实体联系图(E-R图) (6)2.4 系统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7)2.4.1 E-R图向关系数据库转换思想 (7)2.4.2 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9)2.5 实体型和关系模式 (9)2.6 实体-联系方法 (9)2.7 扩充的E-R模型 (10)2.8 属性类型 (10)第1节 软件工程之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1.1 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数据流图主要由4种成分(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文件、数据源点或汇点)组成,如表1.1所示:表 1.1数据流图基本成分符号名称说明加工 在圆中注明加工的名字与编号数据流 在箭头边给出数据流的名称与编号,注意不是控制流数据存储文件 文件名称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数据源点或汇点在方框中注明数据源或汇点的名称1.2 分层数据流图设计数据流图时,先画顶层数据流图(上下文数据流图),再细化为0层数据流图,然后将0层细化为1层数据流图,将1层细化为2层数据流图,……。
一个招聘信息管理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案例如下: 1.顶层数据流图(上下文数据流图)在顶层数据流图中,整个系统就用一个加工表示,从该图只能看出系统和外部实体之间的数据流交互关系。
招聘信息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如图 1.1所示。
应聘者招聘系统部门经理工资系统应聘职位应聘者信息决策致谢信息职位要求录用者信息录用职位图 1.1 顶层数据流图2.0层数据流图0层数据流图是对顶层数据流图中加工进行细化,将顶层数据流图中的加工细化为数据存储文件、1号加工、2号加工等。
旅游管理系统数据流图分析背景介绍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数据流图的分析,探讨旅游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数据流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系统的运作机制。
系统概述旅游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功能模块的信息系统,旨在提高旅游行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该系统通常包括了预订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行程安排、财务管理等模块,以满足旅游公司或机构的不同需求。
数据流图分析主要功能模块1.预订管理:–接收来自客户的旅游需求,并将其记录在系统中。
–查询可用的旅游产品,根据客户需求生成相应的报价单或行程安排。
2.客户信息管理:–记录客户的联系方式、偏好等信息,便于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做出相应推荐或定制服务。
–统计客户的旅游消费情况,为公司提供业绩评估依据。
3.行程安排:–根据客户需求和预订信息,生成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路线、住宿、交通等信息。
–向客户发送行程确认信息,并随时更新行程信息。
4.财务管理:–记录旅游产品的销售额、成本等信息,为财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方便管理层对业务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数据流向分析数据流图主要体现了数据在系统中的流转方式。
数据流图包括了外部实体、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通过箭头表示数据的流向。
在旅游管理系统中,外部实体可以是客户、员工、供应商等。
客户可以向系统提交旅游预订需求,员工可以输入客户信息,供应商可以提供旅游产品信息。
处理过程则包括了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处理过程,如预订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行程安排、财务管理等。
数据存储则是系统中保存数据的地方,包括了客户信息数据库、产品信息数据库、订单信息数据库等。
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向通常是:客户提交需求给预订管理模块,预订管理模块查询相关信息并生成报价单或行程安排,然后通知客户并记录订单信息到数据库中,财务模块根据订单信息生成相关财务报表。
总结通过数据流图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旅游管理系统中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作逻辑。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1.1 数据负荷需求经过调查研究,学校中大部分电脑都是Win dows操作系统,而且,所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电脑,都接入了校园网,但是电脑的配置参差不齐。
据此,本系统在设计时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一方面是便于维护;另一方面降低系统开发的成本。
因此,数据负荷需求具体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浏览器端的数据负荷,另外一个是服务器端的数据负荷。
浏览器端的数据负荷较轻,没有具体的要求;服务器端的数据负荷负荷较重,有必要添加数据存储服务器,以防止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1.2 适应性需求能使用户操作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条理清晰,界面友好。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1 系统功能的划分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中负责管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另一类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
根据使用对象,整个系统可以分为2个子系统。
管理员登陆子系统主要是由负责管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招聘信息;学生登陆子系统主要是应届毕业生通过系统查看个人信息,搜索并查看企业信息,搜索并查看招聘信息。
根据功能本系统又可分为就业指导管理和信息公布管理两大模块。
其中,就业指导管理模块,可以细分为学生管理和企业管理。
2.2 系统功能描述⑴管理员登陆子系统①毕业生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添加和维护毕业生基本信息。
②企业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添加和维护企业基本信息。
③招聘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添加和维护招聘信息。
⑵毕业生登陆子系统①个人信息查看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查看个人基本信息。
②企业信息查看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和查看企业基本信息。
③招聘信息查看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和查看招聘相关信息。
[]数据流程图(需求分析⽅法和建模⼯具)结构化分析是⾯向数据流开展需求分析⼯作的⼀种有效⽅法。
⼀般采⽤⾃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演义分析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即先把分析对象抽象成⼀个系统,然后⾃顶向下的逐层分解,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简单的、能够清楚地被理解和表达的若⼲个⼦系统。
这样就可以分别理解系统的每个细节、前后顺序和相互关系,找出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接⼝。
在结构化分析⽅法所采⽤的⼯具有数据流程图(DFD )、数据字典(DD )、结构化语⾔、判定树、判定表等。
结构化分析的核⼼是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以图形的⽅式表达在问题中信息的变换和传递过程。
它把系统看成是由数据流联系的各种概念的组合,⽤分解及抽象⼿段来控制需求分析的复杂性,采⽤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来表⽰⼀个复杂的系统。
数据流图:简称DFD ,就是采⽤图形⽅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法的主要表达⼯具及⽤于表⽰软件模型的⼀种图⽰⽅法。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由数据流和⼀系列的加⼯构成,这些加⼯将输⼊数据流加⼯为输出数据流 数据流图描述数据流和加⼯ 数据流图⽤图形符号表⽰数据流、加⼯、数据源及外部实体 数据流图具有层次结构,⽀持问题分解、逐步求精的分析⽅法 它是数据驱动的数据流图既可以表⽰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也可以表⽰软件 数据流图可以⽤来抽象地表⽰系统或软件。
它从信息传递和加⼯的⾓度,以图形的⽅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同时可以按⾃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法表⽰内容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和功能细节。
因此,数据流图既提供了功能建模的机制,也提供了信息流建模的机制,从⽽可以建⽴起系统或软件的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的意思: 1.矩形表⽰数据的外部实体; 2.圆⾓的矩形表⽰变换数据的处理逻辑; 3.少右⾯的边矩形表⽰数据的存储; 4.箭头表⽰数据流。
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种主要元素: →: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
数据流图(DFD)专题讲解及例题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技巧1.首先要懂得数据流图设计要略有时为了增加数据流图的清晰性,防止数据流的箭头线太长,减少交叉绘制数据流条数,一般在一张图上可以重复同名的数据源点、终点与数据存储文件。
如某个外部实体既是数据源点又是数据汇点,可以在数据流图的不同的地方重复绘制。
在绘制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1)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2)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为了表达较为复杂问题的数据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
一般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
根据层次关系一般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
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称它的上层数据流图为父图,在它的下一层的数据流图为子图。
顶层数据流图只含有一个加工,表示整个系统;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为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表明了系统的范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底层数据流图是指其加工不能再分解的数据流图,其加工称为“原子加工”。
中间数据流图是对父层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个加工也可以再次细化,形成子图。
中间层次的多少,一般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
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上一层父图的某个加工对应,二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保持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数据流图中的重要性质,保证了数据流图的一致性,便于分析人员阅读和理解。
在父图与子图平衡中,数据流的数目和名称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在数目上不相等,但是可以借助数据字典中数据流描述,确定父图中的数据流是由子图中几个数据流合并而成的,也即子图是对父图中加工和数据流同时进行分解,因此也属于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如图1所示。
图1 父图与子图的平衡(3)保持数据守恒。
也就是说,一个加工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直接获得,或者是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
软件需求分析中的数据流图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求工程师们需要与客户沟通交流,确定软件的功能和需求,进而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定软件系统的架构和设计方案。
而在需求分析中,数据流图技术的应用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数据流图,即DFD(Data Flow Diagram),是一种图表化的表示法,用来描述信息之间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是一种清晰、简洁、易懂的图形化分析工具,能够帮助需求工程师们深入了解软件的运行机制,从而为之后的设计和编码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流图有四个级别:0 级数据流图:简答的概括整个系统。
1 级数据流图:对0 级数据流图的部分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2 级数据流图:对 1 级数据流图的某些部分继续分解,表示更精细的范围。
3 级数据流图:对 2 级数据流图的某些部分继续分解,能表现出系统更加底层的细节。
数据流图可以被视为一种模型,通过模型化数据流的过程,将复杂的数据流处理过程简化为一系列的图形化流程图,为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
在数据流图中,各种流动的数据都被标识为箭头,同时箭头顶部所表示的数据也被称为处理数据。
而在数据流图中,还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处理函数,如输入处理、输出处理、存储处理、转换处理等。
不过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数据流图进行需求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流图应该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相互协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 数据流图应该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且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都有明确的内容。
3. 数据流图应该清楚地表达处理逻辑,要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处理过程,并标明它们的输入和输出。
4. 数据流图应该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分级分层地进行分析和设计。
综上所述,数据流图技术在软件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据流图的建模,可以使得软件开发的过程更为明确和规范,减少开发中的错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从而为软件开发过程保驾护航。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软件工程导论__________学院____计算机工程学院_________班级14软件1班学号2014144141姓名秦川2016年11月8日批阅教师时间实验成绩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学号2014144141姓名秦川实验日期2016.11.8实验名称实验2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方法2、掌握数据流图的绘制实验内容:任务一绘制数据流图任务二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案例一:总务办公管理系统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实验原理:数据流图(DFD)是软件系统系统的逻辑模型,仅仅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即加工处理)。
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根据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源点或终点,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从问题描述中提取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然后依据“自顶向下、从左到右、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基本原则进行绘制。
基本符号如下:实验过程与结果:1.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2007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2007 2.选择“软件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流模型图”模板选中数据流模型图模板3.用鼠标选拉图标进行绘图任务一绘制数据流图试绘制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根据数据流图的符号说明仔细理解下图含义:这是学校教职工工资管理系统,教师根据课时表,职工根据任务表来确定个人工资情况,数据按以下方向传递:首先,对课时表或任务表进行审核,审核后的数据经排序形成专用表格;再进行一系列额外计算,包括个人所得说、住房公积金、保险费得出具体所发工资,并将工资表发给银行;然后,向教职工展示工资所得明细;最后,形成编制报表,更新分类表后,交于会计。
其中,人事科负责人事数据,教师与职工的工资由银行发放,会计做好报表的统计。
任务二分析数据流和绘制数据流图案例一:总务办公管理系统系统简介:某单位准备开发一个购买办公用品和设备的总务办公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