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多重共线性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七章多重共线性第七章多重共线性若线性模型不满⾜假定6,就称模型有多重共线性。
§7.1 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基本概念:假定6 ()1k r X k n =+<,是指模型中所有⾃变量12,,,,k x x x 1线性⽆关,也可理解为矩阵X 的列向量线性⽆关。
若不满⾜该假定,即 ()1k r X k <+,则称12,,,,k x x x 1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12,,,,k x x x 1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这是⼀种极端情况;若12,,,,k x x x 1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是严格的,⽽是⼀种近似的线性关系,则称⾼度相关或存在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如,01122i i i i y x x u βββ=+++ 若12,λλ?不全为零,使11220i i x x λλ+=,完全多重共线性11220i i i x x v λλ++=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完全多重共线性和不完全多重共线性统称为多重共线性。
解释变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拟合优度2i R 描述,2i R 表⽰i x 对其它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21i R = 完全 21i R ≈⾼度 20i R = ⽆⼆. 产⽣的原因:在实际经济问题中主要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其产⽣的主要原因是:1. 两个解释变量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家庭能耗与住房⾯积、⼈⼝)⽣产、需求.......2. 数据收集的范围过窄,造成解释变量之间有相同或相反变化的假象;3. 某些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某种近似的线性关系;(各解释变量有相同的时间趋势)4. ⼀个变量是另⼀个变量的滞后值;供给5. 解释变量的选择不当也可能引起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
6. 过度决定模型。
(观测值个数少于参数个数)对于正确设置的模型,多重共线性基本上是⼀种样本现象。
§7.2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完全多重共线性当模型具有完全多重共线性时,⽆法进⾏参数的OLS 估计;设模型 Y XB U =+,若有完全多重共线性,即()1k r X k <+,则()1T r X X k <+ 1()T X X -?不存在1()T TB X X X Y ∧-?=不存在,同样 21()()Tj u jj V X X βσ∧-=也不存在,显著性检验和预测都⽆法进⾏。
第七章 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第一部分 学习辅导一、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2.掌握多重共线性存在的主要原因;3.理解多重共线性可能造成的后果;4.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的方法。
二、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
即多重共线性问题。
多重共线性是多元回归模型可能存在的一类现象,分为完全共线与近似共线两类。
模型的多个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时,模型的参数无法估计。
更多的情况则是近似共线性,这时,由于并不违背所有的基本假定,模型参数的估计仍是无偏、一致且有效的,但估计的参数的标准差往往较大,从而使得t 统计值减小,参数的显著性下降,导致某些本应存在于模型中的变量被排除,甚至出现参数正负号方面的一些混乱。
显然,近似多重共线性使得模型偏回归系数的特征不再明显,从而很难对单个系数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包括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以及估计多重共线性的范围两层递进的检验。
而解决多重共线性的办法通常有逐步回归法、差分法以及使用额外信息、增大样本容量等方法。
(一)多重共线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当我们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时,解释变量之间经常会出现高度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1.多重共线性的基本概念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一词由弗里希(Frish )于1934年在其撰写的《借助于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中首次提出。
它的原义是指一个回归模型中的一些或全部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有一种“完全”或准确的线性关系。
如果在经典回归模型Y X βε=+中,经典假定(5)遭到破坏,则有()1R X k <+,此时称解释变量k X X X ,,,21 间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
解释变量的完全多重共线性,也就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即数据矩阵X 的列向量线性相关。
因此,必有一个列向量可由其余列向量线性表示。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解释变量之间虽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是却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即解释变量之间高度相关。
计量经济学之多重共线性引言多重共线性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方法。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
具体来说,多重共线性指的是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性较高,可能导致回归分析的结果不准确或难以解释。
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多重共线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样本选择偏倚:当样本中存在特定的特征或者数据的选择方式导致一些变量的相关性增强。
2.变量的定义重复:有些变量可能在定义上重复,导致它们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3.缺少重要变量:当回归模型中存在遗漏的重要变量时,其他变量可能会代替这些遗漏的变量,导致多重共线性。
4.数据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也可能导致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多重共线性可能会对回归模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1.估计系数不准确: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不准确,使得对自变量的解释变得困难。
2.系数符号相反:多重共线性可能导致估计系数的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反。
3.误差项的方差增加:多重共线性会导致误差项的方差增加,从而降低了模型的精确度。
4.解释力度减弱:多重共线性会降低模型的解释力度,使得我们难以解释模型的结果。
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针对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增大样本量:增大样本量可以降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减轻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2.删除相关变量:通过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删除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的程度。
3.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的方法,可以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合并为一个主成分,从而避免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4.增加惩罚项:在回归模型中增加惩罚项,如岭回归或lasso回归,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5.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房地产数据等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避免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第7章 多重共线性习 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最小二乘估计量( )A.不确定,方差无限大B.确定,方差无限大C.不确定,方差最小D.确定,方差最小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各参数估计量的t 值都不显著,但模型的F 值确很显著,这说明模型存在( )A .多重共线性B .异方差C .自相关D .设定偏误 3.逐步回归法既检验又修正了( )A .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4.如果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A .无偏的 B. 有偏的 C. 不确定 D. 确定的 5.设线性回归模型为,下列表明变量之间具有完全多重共线性的是( )A .B .C .D .其中v 为随机误差项6.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A .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7.设为解释变量,则完全多重共线性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有模型中大量采用滞后变量,)(22很大或R R 01122i i i iY X X u βββ=+++1202*0*0i i X X ++=1202*0*0i i X X v +++=1200*0*0i i X X ++=1200*0*0i i X X v +++=21,x x 221211211.0.021.0(.02x x A x x B x e C x x v v D x e +==++=+=为随机误差项)B. 多重共线性是样本现象C. 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DW检验法D. 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增加样本容量二、多项选择题1.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A. 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B. t检验与F检验综合判断法C. DW检验法D. ARCH检验法E. White 检验2.如果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则会引起如下后果()A. 参数估计值确定B. 参数估计值不确定C. 参数估计值的方差趋于无限大D. 参数的经济意义不正确E. DW统计量落在了不能判定的区域3.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A. 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B. DW检验法C. t检验与F检验综合判断法D. ARCH检验法E. 辅助回归法(又待定系数法)三、判断题1.多重共线性问题是随机扰动项违背古典假定引起的。
第七章 多重共线模型案例导入:根据理论与经验分析,影响居民服装需求d C 的主要因素有可支配收入Y 、流动资产拥有量L 、服装类价格指数Pc 和总物价指数0P 。
下表给出了某地10年间有关统计资料。
服装需求函数有关统计资料年份d C (百万元) Y (百万元) L (百万元) 服装类价格指数Pc 物价总指数0P 19988.4 82.9 17.1 92 94 19999.6 88.0 21.3 93 96 200010.4 99.9 25.1 96 97 200111.4 105.3 29.0 94 97 200212.2 117.7 34.0 100 100 200314.2 131.0 40.0 101 101 200415.8 148.0 44.0 105 104 200517.9 161.8 49.0 112 109 200619.3 174.2 51.0 112 111 2007 20.8 184.7 53.0 112 111 背景知识: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典假设中,其重要假定之一是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即解释变量1X ,2X ,……,k X 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是其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
如果违背这一假定,即线性回归模型中某一个解释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就称线性回归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在经济现象中,经济变量之间常常因为存在具有相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密切关系、采用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数据收集范围过窄等原因而造成存在多重共线性。
较高程度的多重共线性可能对最小二乘估计产生如下严重后果:增大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参数估计值不稳定,对样本变化敏感;检验可靠性降低,产生弃真的错误。
由于参数估计量方差增大,在进行显著性检验时,t 检验值将会变小,可能使某些本该参数显著的检验结果变得不显著,从而将重要变量舍弃。
多重共线性是较为普通存在的现象,在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不但要检验解释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还要检验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
第七章 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一词由R. Frisch 1934年提出,它原指模型的解释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
7.1多重共线性及产生的原因 7.1.1.非多重共线性假定111211212221121111k k T T Tk x x xx xx X x x x ---=如果rk (X 'X ) = rk (X ) < k 或`0X X =称解释变量是完全共线性相关。
在实际经济问题中,完全多重共线性和完全无多重共线性两种极端情况都是极少的,大多数情况是解释变量存在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或者近似的多重共线性,可一表示为:1122110k k x x x u λλλ--++++= 7.1.2.多重共线性的经济解释(1)经济变量在时间上有共同变化的趋势。
如在经济上升时期,收入、消费、就业率等都增长,当经济收缩期,收入、消费、就业率等又都下降。
当这些变量同时进入模型后就会带来多重共线性问题。
0.E+001.E+112.E+113.E+114.E+11808284868890929496980002GDPCONS0.E +001.E +112.E +113.E +114.E +110.0E +005.0E +101.0E +111.5E +112.0E +112.5E +11C O N SG D P o f H o n g K o n g(2)解释变量与其滞后变量同作解释变量。
滞后变量与原因变量在经济意义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时间上的差异,原因变量与解释变量有相关关系,滞后变量也会有相关关系。
(见下图) (3)解释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关联度。
对同一经济现象的解释变量,往往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如生产函数,资本大,需投入的劳动力也应趆多。
0.E+001.E+112.E+113.E+114.E+11GDP0.E+001.E+112.E+113.E+114.E+110.E+001.E+112.E+113.E+114.E+11GDP(-1)GDP7.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1) 当 `0X X =,X 为降秩矩阵,则 (X 'X ) -1不存在,βˆ= (X 'X )-1 X 'Y 不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