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机械能考点例析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本章的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章知识。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第22题、2001年上海卷第23题、2002年全国理综第30题、2003年全国理综第34题、2004年上海卷第21题、2004年物理广西卷第17题、2004年理综福建卷第25题等。同学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

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

≤<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

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

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 G =mgV y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

度之积。

3.深刻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

(1) 动能22

1mV E k =是物体运动的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ΔE K 是与物理过程有关的过程量。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

重力)。表达式为W=ΔE K .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

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

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4.深刻理解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⑴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

的总量保持不变。

⑵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

持不变。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 ,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②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⑴222

121v m h mg mv mgh '+'=+,即k p k p E E E E '+'=+; ⑵0=?+?k P E E ;021=?+?E E ;减增E E ?=?

用⑴时,需要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用⑵时则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

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尤其是用ΔE 增=ΔE 减,只要把增加的机械

能和减少的机械能都写出来,方程自然就列出来了。

5.深刻理解功能关系,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1)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而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章的主要定理、定律都可由这个基本原理出发而得到。

需要强调的是:功是一个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个状态

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 ),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2)复习本章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要研究功和能的关系,尤其是功和机械能的关系。突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

1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 外=ΔE k ,这就是动能定理。 ○

2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 -ΔE P ,这就是势能定理。 ○3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 其=ΔE 机,(W 其表示除重力以外

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

4当W 其=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5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Q=fd (d 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弄清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 只

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下面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等值法

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

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Scosa 计算,从而使

问题变得简单。

例1、如图1,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 ,已

知细绳的拉力为F (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 点

前进S 至B 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

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求滑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过

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分析与解:设绳对物体的拉力为T ,显然人对

绳的拉力F 等于T 。T 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大小虽

然不变,但其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该问题是变力做功的问题。但是在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人对绳做的功就等于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而拉力F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F 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Scosa 直接计算。由图1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 的作用点的位移大小为: βαsin sin 21h h S S S -=-=?

)sin 1sin 1(.β

α-=?==Fh S F W W F T 2、微元法

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

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例2 、如图2所示,某力F=10N 作用于半径R=1m 的转盘的

边缘上,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切

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 做的总功应为:

A 、 0J

B 、20πJ

C 、10J

D 、20J.

分析与解:把圆周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个小元段可认为

与力在同一直线上,故ΔW=F ΔS ,则转一周中各个小元段做功

的代数和为W=F ×2πR=10×2πJ=20πJ=62.8J ,故B 正确。

3、平均力法

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

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 例3、一辆汽车质量为105kg ,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其牵引力的

大小与车前进的距离变化关系为F=103x+f 0,f 0是车所受的阻力。当车前进100m 时,牵引力做

的功是多少?

分析与解:由于车的牵引力和位移的关系为F=103x+f 0,是线性关系,故前进100m 过程中

的牵引力做的功可看作是平均牵引力-F 所做的功。由题意可知f 0=0.05×105×10N =5×104

N,所以前进100m 过程中的平均牵引力: N N F 54341012)10510100(105?=?+?+?=-

∴W =S =1×105×100J =1×107

J 。

4、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例4、如图3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L=3m ,BC 处

的摩擦系数为1/15,今有质量m=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

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分析与解:物体在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有重力、

AB 段的阻力、AC 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重力做功

W G =mgR ,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W f1=-μmgL ,由于物体在

AB 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外=0,

所以mgR-umgL-W AB =0

图3

即W AB =mgR-umgL=6(J)

5、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变力做功

如果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求

弹力这个变力做的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

例5、如图4所示,质量m=2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A 点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下,

在D 点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缩到B 点时的速度为零,

已知从A 到B 的竖直高度h=5m ,求弹簧的弹力对物体

所做的功。

分析与解:由于斜面光滑故机械能守恒,但弹簧

的弹力是变力,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

增加,且弹力做的功的数值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相等。

取B 所在水平面为零参考面,弹簧原长处D 点为弹性势能的零参考点,则状态A :E A = mgh+mV 02/2

对状态B :E B =-W 弹簧+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W 弹簧=-(mgh+mv 02/2)=-125(J )。

6、用功能原理求变力做功

例6、两个底面积都是S 的圆筒,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桶内装

水,水面高度分别为h 1和h 2,如图5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现

把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最后两桶水面高度相等,则这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 .

分析与解: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把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到两

桶水面高度相等的过程中,利用等效法把左管高221h h -以上部分的水等效地移至右管,如图6中的斜线所示。最后用功能关系,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选用AB 所在的平面为零重力势能平面,则画斜线部分从左管移之右管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2212121212121)(4

1)4()2()4()2(

h h gS h h gS h h h h gS h h E E p p -=--+--=-ρρρ 所以重力做的功W G =221)(4

1h h gS -ρ. 问题2:弄清滑轮系统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当牵引动滑轮两根细绳不平行时,但都是恒力,此时若将此二力合成为一个恒力再计算

这个恒力的功,则计算过程较复杂。但若等效为两个恒力功的代数和,将使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便。

例7、如图7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一条轻绳的

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绳子跨过连在滑块上的定滑轮,绳子另一

端受到一个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大小恒为F=100N 的拉力,使物

块沿斜面向上滑行1m(滑轮右边的绳子始终与斜面平行)的过程

图4

h 1 h 2 图5 h 1

h 2

图6 A B

图7

中,拉力F 做的功是( )

A.100J B.150J

C.200J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析:拉力F 做的功等效为图8中F 1、F 2两个恒力所

做功的代数和。即W=F 1·S+F 2Scos60°,而F 1=F 2=F=100N,所以

W=F ·S(1+cos60°)=150J 。即B 选项正确。

问题3:弄清求某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方法

例8、 质量为m=0.5kg 的物体从高处以水平的初速度

V 0=5m/s 抛出,在运动t=2s 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这2s

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2s 末,重力对物体做功

的瞬时功率是多少?(g 取2/10s m ) 分析与解:t=2s 内,物体在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20210212122=??==gt h m , 所以有J mgh W G 10020105.0=??==,平均功率50==t W P W 。 在t=2s 末速度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s m gt V yt /20==,所以t=2s 末瞬时功率

100==yt mgV P W 。

例9、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图9所示,则钢索拉

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10中的哪一个?

分析与解:在0~t 1时间内,重物加速上升,设加速度为a 1,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钢索

的拉力F 1=mg+ma 1,速度V t =a 1t,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 1=m(a 1+g)a 1t;

在t 1~t 2时间内,重物匀速上升,拉力F 2=mg,速度为V 1=a 1t 1,所以拉力的功率为:

P 2=mga 1t 1.

在t 2~t 3时间内,重物减速上升,设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钢索的拉力

F 2=mg-ma 2,速度V 2=a 1t 1-a 2t,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 1=m(g-a 2)(a 1t 1-a 2t).

综上所述,只有B 选项正确。

问题4:.机车起动的最大速度问题

例10、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0×103 kg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

受到的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1倍,试求: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出发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图8

F 1 F 2 t

V

t 1

t 2 0 图9 t t t t

P

P P P A B C D t t 1 t t t t 2 t 2 t t t 3 t 3 t t 3 图10

多少?

分析与解: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时,它的牵引力F 将随速度V 的变化而变化,其加速度a

也随之变化,具体变化过程可采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由此可得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a =0, kmg

P V V F P kmg f F m m =?????====12 m/s 小结:机车的速度达到最大时,一定是机车的加速度为零。弄清了这一点,利用平衡条件

就很容易求出机车的最大速度。

问题5:机车匀加速起动的最长时间问题

例11、 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0×103 kg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

受到的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1倍,试求: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0.5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则这一加速度能维持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要维持汽车加速度不变,就要维持其牵引力不变,汽车功率将随V 增大而增

大,当P 达到额定功率P 额后,不能再增加,即汽车就不可能再保持匀加速运动了.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所以,汽车达到最大速度之前已经历了两个过程:匀加速和变加速,匀加速过程能维持到

汽车功率增加到P 额的时刻,设匀加速能达到最大速度为V 1,则此时s 16:11=??

???=-==t ma kmg F FV P at V 代入数据可得额 小结:机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多长时间,一定是机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的时间。弄清了

这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就很容易求出机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的时间。

问题6:.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问题。

例12、 电动机通过一绳子吊起质量为8 kg 的物体,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20 N ,电动机的

功率不能超过1200 W ,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用最快的方式吊高90 m (已知此物体在被吊高接近90 m 时,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所需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可以用机车起动类问题的思路,即将物体吊高分为两个过程处理:第一过

程是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拉物体,使物体以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第一个过程结束时,电动机刚达到最大功率.第二个过程是电动机一直以最大功率拉物体,拉力逐渐减小,当拉力

当a=0时, 即

F=f 时,V 达到最大V

m

等于重力时,物体开始匀速上升.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

a =8

108120m ?-=-m mg F m/s 2=5 m/s 2,末速度V t =1201200=m m F P =10 m/s 上升的时间t 1=5

10=a V t s=2 s ,上升高度为h =521022

2?=a V t =10 m 在功率恒定的过程中,最后匀速运动的速率为

V m =10

81200?==mg P F P m m =15 m/s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W =P m t 2-mgh 2,动能变化量为

ΔE k =21mV 2m -2

1mV t 2 由动能定理得P m t 2-mgh 2=

21mV m 2-21mV t 2 代入数据后解得t 2=5.75 s ,所以t =t 1+t 2=7.75 s 所需时间至少为7.75 s.

小结: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由机车的最大牵引力决定的,而最大牵引力是由牵引物的

强度决定的。弄清了这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就很容易求出机车运动的最大匀加速度。

问题7: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

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例13、如图11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为S 0,以初

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分析与解: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

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设其经过和总路程为L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002

10cos sin mv L ng mgS -=-αμα 得α

μαcos 21sin mgS 200mg mv L += 问题8:利用动能定理巧求动摩擦因数 例14、如图12所示,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 由静止滑至水平部分C 点而停止。已知斜面高为h ,滑块

P

11 图12

运动的整个水平距离为s ,设转角B 处无动能损失,斜面和水平部分与小滑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此动摩擦因数。

分析与解:滑块从A 点滑到C 点,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设滑块质量为m ,动摩擦因

数为μ,斜面倾角为α,斜面底边长s 1,水平部分长s 2,由动能定理得:

mgh mg s mgs h S S h s

-?-=---==μααμμμμcos cos 1212000化简得:得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只要测出斜面高和水平部分长度,即可计算出动摩擦因数。

问题9:利用动能定理巧求机车脱钩问题

例15、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

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

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13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

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

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便。 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201)(2

1)(V m M gS m M k FL --=-- 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

2022

1mV kmgS -=- 而21S S S -=?,由于原来列车是匀速前进的,所以F=kMg 由以上方程解得m

M ML S -=?。

问题10:会用Q=fS 相简解物理问题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f

与这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Q=fS 相.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下面就举例说明这一点。

例16、如图14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木板B 和C 。重物A (A 视质点)

位于B 的右端,A 、B 、C 的质量相等。现A 和B 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 ,B 与C 发生正碰。碰后B 和C 粘在一起运动,A 在C 上滑行,A 与C 有摩擦力。已知A 滑到C 的右端面未掉

下。试问:从B 、C 发生正碰到A 刚移动到C 右端期间,C

所走过的距离是C 板长度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设A 、B 、C 的质量均为m 。B 、C 碰撞前,

V 0 图13

图14

A 与

B 的共同速度为V 0,碰撞后B 与

C 的共同速度为V 1。对B 、C 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 1

设A 滑至C 的右端时,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 2。对A 、B 、C 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

律得:2mV 0=3mV 2

设C 的长度为L , A 与C 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据摩擦生热公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2220213.2

1212.21mV mV mV mgL Q -+==μ 设从发生碰撞到A 移至C 的右端时C 所走过的距离

为S ,则对B 、C 构成的系统据动能定理可得:2122)2(21)2(21V m V m mgS -=μ 由以上各式解得37=L S . 例17、如图15所示,AB 与CD 为两个对称斜面,其

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

切,圆弧圆心角为120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 高度为h=3.0m 处,以初速度V 0=4m/s 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 2).

分析与解:由于滑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阻力作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将逐渐减少,最后

物体在BEC 圆弧上作永不停息的往复运动。由于物体只在在BEC 圆弧上作永不停息的往复运动之前的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W G =mg(h-R/2),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f =-μmgscos600,由动能定理得:

mg(h-R/2) -μmgscos600=0-202

1mV ∴s=280m.

问题11: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当系统内的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若机械能守恒,则可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一个方程,

但未知数有多个,因此必须利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补充方程,才能解答相关问题。

例18、如图16所示,半径为r,质量不计的圆盘与地面垂直,圆心处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

滑水平固定轴O ,在盘的最右边缘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在O

点的正下方离O 点r/2处固定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B 。放开盘让其

自由转动,问:

(1)A 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是多少?

(2)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 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该系统在自由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

功,机械能守恒。设A 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为V A ,B

球的速度为V B ,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E

图15 图17

mgr-mgr/2=mv A 2/2+mV B 2/2

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V A =2V B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V A =5/4gr

设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 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θ(如图17所示),则据机械能

守恒定律可得:

mgr.cos θ-mgr(1+sin θ)/2=0

易求得θ=sin -153 。

问题12: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

若系统的机械能和动量均守恒,则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相关问

题。

例19、如图18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用轻环套在光滑的横杆上(轻绳和轻杆的质

量都不计),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将系球的绳子绷紧并转到与横杆平行的位置,然后轻轻放手,当绳子与横杆成θ时,小球速度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大小是多少?竖直方向的分量大小是多少?

分析与解:对于轻环、小球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

受外力作用,所以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又由于轻环的质量不计,在水平方向的动量恒为零,所以小球的动量在水平方向的分量恒

为零,小球速度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零。 又因为轻环、小球构成

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所以mgLsin θ=mV y 2/2

即V y =θsin 2gL .此为速度竖直方向的分量。

例20、如图19,长木板a b 的b 端固定一档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M=4.0kg ,a 、b

间的距离S=2.0m 。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 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1.0kg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

小物块以初速V 0=4m/s 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档板相撞。碰

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 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分析与解:设木块和物块最后共同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V M m mV )(0+=

设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E ,则有:220)(2

121V M m mV E +-= 在全过程中因摩擦而生热Q=2μmgS,则据能量守恒可得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E 1=E-Q=2.4J.

问题13: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绳连问题的综合问题。

若系统内的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系统的机械能守

恒,但只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求出绳连物体的速

度关联式,才能解答相应的问题。

图18

图20

图19

例21、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穿着A 、B 两个刚性小球,两球间距离为L ,用两根长度同为L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C 球连接(如图20所示),开始时三球静止二绳伸直,然后同时释放三球。

已知A 、B 、C 三球质量相等,试求A 、B 二球速度V 的大小与C 球到细杆的距离h 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任一位置时,A 、B 球的速度和C 球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如图21所示位置,BC 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因为BC 绳不能

伸长且始终绷紧,所以B 、C 两球的速度V B 和V C 在绳方向上的投影应相等,

即 V C .COS θ=V B .Sin θ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h-3L/2)=mv C 2/2+2(mv B 2

/2) 又因为tg 2θ =(L 2-h 2)/h 2 由以上各式可得:V B =)()2/3(2222L h L h gh +-.

问题14: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面接触问题的综合问题。

若系统内的物体相互接触,且各接触面光滑,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但只有求出面接触物

体间的速度关联式才能解答相应问题。

例22、如图22所示,将楔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靠墙边处并用手固定,然后在木块和墙

面之间放入一个小球,球的下缘离地面高度为H ,木块的倾角为θ,球和木块质量相等,一切分析与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找到球着地时小球和

木块的速度的关系。因为小球和木块总是相互接触的,所以小球的速度V 1和木块 的速度V 2在垂直于接触面的

方向上的投影相等,即:V 1Cos θ=V 2Sin θ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H=mv 12/2+mv 22/2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

V 1=gH 2.sin θ, V 2=gH 2.cos θ.

问题15:会解用功能关系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例23、如图23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 位置有一只小

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 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 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 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

B 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 .在

C 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 .从A →C 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图22 B C D

图23 图21

D .从A →D 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分析与解:小球动能的增加用合外力做功来量度,A →C 小球受的合力一直向下,对小球做正功,使动能增加;C →D 小球受的合力一直向上,对小球做负功,使动能减小,所以B 正确。从A →C 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和弹性势能之和,所以C 正确。A 、D 两位置动能均为零,重力做的正功等于弹力做的负功,所以D 正确。选B 、C 、D 。

例24、物体以150J 的初动能从某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当它到达某点P 时,其动能减少了100J 时,机械能减少了30J,物体继续上升到最高位置后又返回到原出发点,其动能等于 。

分析与解:虽然我们对斜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是物体从斜面一底点P 与从点P 到最高点,这两阶段的动能减少量和机械能损失量是成比例的,设物体从点P 到最高点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E ,则100/30=(150-100)/E,由此得E=15J ,所以物体从斜底到达斜面顶一共损失机械能45J ,那么它从斜面顶回到出发点机械能也损失这么多,于是在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90J ,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60J.

例25、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 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为画出),经过

CD 区域时是倾斜的,AB 和CD 都与BC 相切。现将

大量的质量均为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 处放到传

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 处,D

和A 的高度差为h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

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 。每个箱子

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 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 。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

分析与解: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 0,在水平段运输的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设这段路程为s ,所用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对小箱有22

1at s =① at v =0② 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t v s 00= ③ 由以上可得s s 20= ④

用f 表示小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传送带对小箱做功为

202

1mv fx A == ⑤ 传送带克服小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2000212mv fx A ?

== ⑥ 两者之差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 202

1mv Q = ⑦ 可见,在小箱加速运动过程中,小箱获得的动能与发热量相等。 T 时间内,电动机输出

图24

的功为 : T P W = ⑧

此功用于增加小箱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摩擦力发热,即

NQ Nmgh Nmv W ++=202

1 ⑨ 已知相邻两小箱的距离为L ,所以 NL T v =0 ⑩

联立⑦⑧⑨⑩,得][22

2gh T

L N T Nm P += ⑾ 三、警示易错试题

典型错误之一:错误认为“人做功的计算”与“某个具体力做功的计算”相同。

人做的功就是人体消耗化学能的量度,不少学生错误认为只是人对其它物体作用力所做的功。

例26、质量为m 1、m 2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人站在m 1上用恒力F 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位移分别为S 1和S 2,如图25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A .FS 2

B .F(S 1+S 2)

C .211222)(2121V m m V m ++

D .2222

1V m 错解:人所做的功等于拉力F 对物体m 2所做的功W=F ·S 2,由动能定理可得: 222221V m FS =

即AC 正确。

分析纠错: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人通过做功消耗的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物体m 1和m 2的动能以及人的动能。所以人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2112221)(2

121)(V m m mV S S F ++=+ 即B 、D 两选项正确。

典型错误之二:混淆注意“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

功的计算公式中,S 为力的作用点移动的位移,它是一个相

对量,与参照物选取有关,通常都取地球为参照物,这一点也是

学生常常忽视的,致使发生错误。

例27、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

上(如图26所示) ,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

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D)不垂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错解: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触面,作用力与

物体的位移垂直,故做功为零。即A 选项正确。 m 1 图25 m 2 m

图26 P Q 图27

P Q F F ’

分析纠错:小物块A 在下滑过程中和斜面之间有一对相互作用力F 和F',如图27所示。如果把斜面B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的位移方向和弹力方向垂直,这时斜面对物块A 不做功。但此题告诉的条件是斜劈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以自由滑动。此时弹力方向仍然垂直于斜面,但是物块A 的位移方向却是从初位置指向终末位置。如图27所示,弹力和位移方向不再垂直而是成一钝角,所以弹力对小物块A 做负功,即B 选项正确。

典型错误之三:混淆“杆的弹力方向”与“绳的弹力方向”。

绳的弹力是一定沿绳的方向的,而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所以当物体的速度与杆垂直时,杆的弹力可以对物体做功。

例28、如图28所示,在长为L 的轻杆中点A 和端点B 各固定一质量均为m 的小球,杆可绕无摩擦的轴O 转动,使杆从水平位置

无初速释放摆下。求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轻杆对A 、B 两球分别做

了多少功?

错解:由于杆的弹力总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所以轻杆对A 、B 两球均不做功。

分析纠错: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A 球和B 球的速度分别为

V A 和V B 。如果把轻杆、地球、两个小球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那么由于杆和小球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总和等于零,故系统机械能守恒。若取B 的最低点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可得: 2mgL=mgL mV mV B A 2

1212122++ 又因A 球对B 球在各个时刻对应的角速度相同,故V B =2V A 由以上二式得:512,53gL V gL V B A ==

. 根据动能定理,可解出杆对A 、B 做的功。对于A 有

W A +mgL/2=

22

1A mV -O , 所以W A =-2.0mgL.

对于B 有W B +mgL=0212-B mV ,所以W B =0.2mgL. 典型错误之四:混淆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的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是两个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因此作用力的功和反作用力的功没有直接关系。作用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反作用力也同样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例29、下列是一些说法:

①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②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③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④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图28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③

D .②④

错解:认为“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而错选B 。

分析纠错:说法○

1不正确,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段时间内冲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恒力做功的知识可知,说法○

2正确。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要认识到它们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所以功可能不同,说法○

3不正确,说法○4正确。正确选项是D 。 典型错误之五:忽视机械能的瞬时损失。

例30、一质量为m 的质点,系于长为R 的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空间的O 点,假定绳是不可伸长的、柔软且无弹性的。今

把质点从O 点的正上方离O 点的距离为R 9

8的O 1点以水平的速度gR V 430=抛出,如图29所示。试求; (1)轻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少?

(2)当质点到达O 点的正下方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多大?

错解:很多同学在求解这道题时,对全过程进行整体思维,设质点到达O 点的正下方时速度为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2202

1)98(21mV R R mg mV =++ 根据向心力公式得:R V m mg T 2=-,解得:mg T 144

1934=. 分析纠错:上述解法是错误的。这些同学对物理过程没有弄清楚,忽视了在绳被拉直瞬时过程中机械能的瞬时损失。其实质点的运动可分为三

个过程:

第一过程:质点做平抛运动。设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30所示,则θsin 0R t V =, θcos 98212R R gt -=,其中gR V 4

30= 联立解得g R t 34,2==πθ。 第二过程:绳绷直过程。绳棚直时,绳刚好水平,如图30所示.由于绳不可伸长,故绳绷直时,V 0损失,质点仅有速度V ⊥,且gR gt V 3

4==⊥。 第三过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设质点到达O 点正下方时,速度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守律有:

图29

V

V / 图30

R mg mV mV ?+=⊥22/2121 设此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T ,则R V m mg T 2

/=-,联立解得:mg T 9

43=。 四、如临高考测试

1.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做功,说明物体的位移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必然相等,且一正一负;

C.相互摩擦的物体系统中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D.某一个力的功为零,其冲量不一定为零。

2.用力拉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面匀速前进S,已知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方向斜向上,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则此力做功为:

A.μMg S B.μMg S/Cos α

C.μMg S/(Cos α+μSin α) D.μMg SCos α/(Cos α+μSin α)。

3.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1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拉力在2s 内的功不为零;

B.物体在2s 内的位移不零;

C.拉力在2s 内的冲量不为零;

D.物体在2s 末的速度为零。

4.飞机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若飞机以

速率V 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 ,则当飞机以速率nV 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 A.np B.2np C.n 2p D.n 3p 。

5.如图32所示,木块M 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m 置于M 上,并与M 一起沿光滑斜面由

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A .重力对木块m 做正功

B .木块M 对木块m 的支持力做负功

C .木块M 对木块m 的摩擦力做负功

D .木块m 所受合外力对m 做正功。 6.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

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 ,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E/2。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2E ,则有

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 ;

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2

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V ;

D.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2。

7.对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施与水平拉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 后撤去外力F,又经时间t 停下来,则:

A.撤去力F的时刻,物体的动量最大;

B.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F;

C.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F2 t 2/4M 图33

图32 图31

D.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2 t/4M 。

8.质量为m 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恒力F 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地由A 点运动到B 点,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如图33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A.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B.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mgh

C.恒力F 与摩擦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D.恒力F 做功为mg 。

9.如图34,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紧靠墙壁,在木块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F,使弹簧压缩,当撤去外力后;

A.A尚未离开墙壁前,弹簧和B的机械能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的动量守恒;

C.A离开墙壁后,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壁后,系统机械能守恒。

10.如图35所示,两物体A 、B 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 、B 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F 2,使A 、B 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A 、B 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整个过程中

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动量始终守恒;

B.机械能始终守恒;

C.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时,A 、B 两物速度为零。

11.某地风速为V =20m/s ,设空气的密度为ρ=1.3kg/m 3,如果通过横截面积S=20m 2的风

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 ,计算其数值约为 W (取一位有效数字)。

12.如图36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1/4圆弧槽,它的下端与水平线相

切,上端离地高H 。一个小球从其上端自由滑下,如果槽光滑,要使

小球在地面上的水平射程S 有极大值,则槽的圆弧半径

R= ,最大射程S= 13.如图37所示,物块M 和m 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通

过定滑轮连接,m 放在倾角θ=300的固定的光滑斜面

上,而穿过竖直杆PQ 的物块M 可沿杆无摩擦地下滑,

M=3m ,开始时将M 抬高到A 点,使细绳水平,此

时OA 段的绳长为L=4.0m ,现将M 由静止开始下滑,

求当M 下滑到3.0m 至B 点时的速度?(g=10m/s 2)

14、面积很大的水池,水深为H ,水面上浮着一正方体

木块,木块边长为a ,密度为水的2

1,质量为m ,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38所示,现用力F 将木

块缓慢地压到池底,不计摩擦,求

(1)从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的过程中,力F 所做

的功。

图38 H

a 图37 图36

图35 图34

(2)若将该木块放在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a )的盛水足够深的长方体容器中,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39所示,现用力F 将木块缓慢地压到容器底部,不计摩擦。求从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的过程

中,

容器中水势能的改变量。

15、如图40为用于节水喷水“龙头”的示意图,喷水口距离地面高度为

h ,用效率为η的抽水机,从地下H 深的井里抽水,使水充满喷水口,并以恒定的速率从该“龙头”沿水平喷出,喷水口截面积为S ,其喷灌半径可达10h 。求带动抽水机的电动机的最小输出功率。(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不计空气阻力。)

16、滑雪者从A 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沿一平台水平飞离B 点,

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41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滑雪者

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

(1)滑雪者离开B 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雪者从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参考答案见下期讲座)

专题四《如临高考测试》参考答案: 1.BC; 2.C; 3.B; 4.AD; 5.B; 6.D; 7.BD; 8.A; 9.B;

10.D. 11../5

102s m 12.解:题中小球在立体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a=gsin θ,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到:2.sin 2

1t g a θ=和b=V 0t,即a g b V 2sin 0θ=. 13.解: 为使小球能绕O ’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高点D 对绳的拉力F 1应该大于或等

于零,即有:d

L V m mg D -≤2 ○1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cos 2

12d L d mg mV D --=θ ○2 因为小球在最低点C 对绳的拉力F 2应该小于或等于7mg ,即有:

mg mg d

L V m mg F c -≤-=-722 ○3 图39 h

10h H 图40

图41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cos 2

12d L d mg mV c -+=θ ○4 由○1○2○3○4式解得:θθcos 22cos 233+≤≤+L d L 。

公共关系的内涵

1、公共关系地内涵,基本概念及特征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日常运转中所发生地各种内部和外部地信息沟通、形象塑造、协调关系等活动,其目地最终是达到组织地和谐发展.特征:①主体性(主导性)②客体性(对象性)③双向性④长期性 特征:①主体性(主导性):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在公共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组织是公共关系地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公共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组织而不是公众.b5E2R。 ②客体性(对象性):具有明确地目标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公共关系地客体性是由其主体性决定地,是由公众对组织地认可度决定地——公众决定组织地前途和命运.p1Ean。 ③双向性(从信息传播地角度讲地):把组织地产品、服务信息传播给公众,把公众地需求信息传播给组织. ④长期性:不断积累地过程. 2、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状态,是对社会组织地公共关系状况地一种总体判断,是考察组织管理效能、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和组织与其公众关系密切程度地重要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组织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地重要指标,并集中体现为它地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地衡量指标:量度、宽度、深度和与同类产品和服务相比较地吸引力和竞争力)DXDiT。 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特殊地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地客观存在地公共关系状态地反映.(公共关系意识地强弱和自觉与否直接与社会组织地公共关系状态密切相关.包括:公众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协调意识、形象(品牌)意识、创新意识)RTCrp。 3、公共关系活动(工作) 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有计划、有目地地采取措施为组织创造并维护良好地公共关系状态所进行地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地一种社会实践形式.5PCzV。 公共关系工作地特征: (1)以组织地自我完善为前提()以真实诚信为原则 ()以协调利益为基础()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手段 ()以创造和谐地组织环境为目标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100问 发布时间:2012-11-12 ·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关是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 2.公共关系的要素是什么? 【答】公关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关的客体是公众;公关的手段是传播。 · 3.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 【答】公关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职能: 1.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2.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3.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4.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5.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 4.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公关的“四步工作法”是:调查、策划、实施、评估四个阶段。 · 5.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回顾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开创时期。 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2.适应和发展时期 1986-1993年期间,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

从1993年至今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 6.中国公关发展史上的“第一”。 【答】 1985年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公关公司之一——伟达公关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不久,历史悠久并素有世界最大公关机构之称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与新华社合作,中国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由此诞生。 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促使中国公关界与国际公关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 · 7.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 1.创始阶段的公共关系。 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1897年,美国铁路协会编的《铁路文献年鉴》也正式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名词。 2.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 主要有新闻代理,政治活动中的公关以及企业活动中的公关。 3.趋向成熟的公共关系。 在这一时期,对公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是艾维?李,他为现代公关事业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宣传与实践,使公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4.现代公共关系时期(二战后的公共关系) 二战后,公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公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行业协会亦开始成立。199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现在它的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公关协会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廉洁奉公,处事公正;求真务实,勤奋高效;顾全大局,严守机密;维护信誉,广大形象;认真钻研,锐意创新。 · 9.通知一般有那些种类?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知识点1 公共关系定义

《公共关系学》 知识点一公共关系定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其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符号为P.R,简称公关。“public”既可译为形容词“公共的”和“公众的”,也为名词“公众”。“relations”可译为“关系”。由于“relations”是“relation”的复数形式,显然这个“关系”指的是“众多人”之间的关系,所以“public relations”也可译为“公众关系”。但这种“公众关系”既可理解为“与公众的关系”,也可理解为“公众间的关系”。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前者具有单向性,后者则具有无关性,因此,将“public relations”译为“公共关系”更容易被人们准确理解。其理由是:第一,公共关系的“公众”不仅由人群构成,还包括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公共事业单位,因此译为“公共关系”更容易被接受。第二,港台等地的著述多是用这样的译法,其已成为主流译法。第三,“公共”一词与“私人”一词相对应,准确地表达了“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的不同本质。 公共关系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有多少部公共关系著作,就有多少种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在此,我们只介绍几种经典的定义。 公共关系的定义为什么会五花八门? 《韦伯斯特二十世纪新辞典》(1967年第2版)对公共关系是这样定义的: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等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我国公共关系研究者居延安认为:这一定义留下了早期公共关系活

动的痕迹。首先,它强调单向的信息发布。组织向公众报告情况,而没有提到将公众的要求、愿望、情绪及其有关信息反馈给组织。其次,它认为公共关系的目的仅仅是为组织“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就是说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的利益服务的。 美国贝逊企业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系主任康菲尔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此项原则应厘定于政策中,向社会大众阐扬,以获得谅解与信任。按照康菲尔的这个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同时它也是一种争取谅解、获得信任的活动。但是康菲尔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把公共关系视为一种向外界公众进行宣传的活动,它同样没有明确指出公共关系以组织与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为基础这一本质特征。 《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的作者、美国公共关系学研究权威卡特里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以相互满意的双向传播为基础,以好名声和负责任的行为影响舆论的有计划的努力。卡特里普和森特的这个定义,强调了公共关系活动必须以双向传播为基础,但这个定义忽略了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个独立的职能这样一种本质特征。 1975年,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组织了一次有65位公共关系权威人士参加的研究活动,试图通过对472个公共关系定义的分析,寻找到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定义。经过研究,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协助建立与维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传播、了解、接受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与纠纷的处理,协

公共关系的定义、要素与特征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一词可译作“公共的”、“公开的”,也可译作“公众的”。Relations则宜译作“关系”。因此,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这类定义把公共关系看作和计划、财务一样的经管职能,其中美国人莱克斯&8226。哈洛博士的定义便是典型代表。他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管职能,它帮助—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经管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经管职能,其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经管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与它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它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卡特李普(Scott. M.Cutlip)和森特(Allen H.Centre)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经管功能,它能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而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公众。 1.传播说 这一类定义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经管行为和职能,认为公共关系离不开传播沟通。在国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美国公共关系学权威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就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经管”。在美国的大学中,公共关系专业往往设在新闻传播学院内。 英国人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也认为:公共关系是由为达到相互理解有关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计划的沟通联络所组成的,这种沟通联络处于组织与公众之间,既是内向的,也是外向的。 国外一些大型的百科全书或综合词典也从传播或沟通的角度来定义公共关系。《美利坚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关于建立一个组织同其既定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大英百科全书》中是这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Word版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第一章 1、历史公用关系定义几种类型,各具什么特点? 答:有五种类型。 1)、管理职能论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其活动形式是“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结果是“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2)、传播沟通论这种沟通联络处于组织与公众之间,既是内向的,也是外向的。这一类强调公共关系的手段,认为公共关系不能离开传播沟通。 3)、社会关系论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必须从此入手来把握公共关系的实质。这一类定义往往比较笼统而抽象,理论色彩浓厚。 4)、现象描述论这一类观点倾向于公共关系实务,直观形象和浅显明了。但只是揭示了部分含义,从总体上讲不够全面、准确。 5)、表征综合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地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利益。 2、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是什么?),组织形象有哪几方面构成? 答: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组织形象由三方面构成:1)、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总体特征和风格(软件),另一类是外在总体特征和风格(硬件)。2)、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3)、组织形象定位3、现代公共关系含义何如表述? 答: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具体来说,这一表述包含三方面的意思:第一,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贯穿公共关系理论与运作的一条主线。第二,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沟通。换言之,社会组织、传播沟通、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第三,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从运作上讲,公共关系又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4、公共关系三大要素。 答: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5、公共关系特征包含哪几方面? 答:一、以事实为依据。(一)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二)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三)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二、以沟通为手段(一)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二)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三)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三、以互惠为原则。(一)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二)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1、你对历史上各种公共关系定义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公共关系定义的多样性源于公共关系含义的多维性,我们不必立即强求有一个同意定义。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相对来说是比较确定的,只要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住公共关系的实质,形成共识,就能对学科理论作深入研究。 其次,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定义各具特色,各有优缺点。不少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推动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务实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有一些定义具有相当大的片面性,导致了观念的偏差和行动的失误,有待于清理。 最后,公共关系的定义尚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对公共关系作出更为科学的定义。为此,我们可以从核心开始入手,作为思考的起点和共识的基础。4、如何认识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含义

文章【公共关系的含义】所有权属于原创作者,本站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引出 “公共关系”简称“公关”,英文缩写为PR。 公共关系这个概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五层含义: 1.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 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 3.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 4.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 5.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观念与思想。 二、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的内涵可概括为: 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精巧,效果感人。 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 3.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公共关系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作为一种哲学,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强调思想方法。 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它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促进有形资产增值。 三、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墨西哥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二)本书定义 1.本原属性的定义 按逻辑学的法则,公共关系的“属性”应是“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

2.综合的功能性定义 从公共关系价值功能的角度出发,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3.延伸属性的定义 四、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以公众为对象; (二)以美誉为目标; (三)以互惠为原则; (四)以长远为方针; (五)以真诚为信条; (六)以沟通为手段。 以上六个方面综合地、系统地、多角度地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公关意识以此为基础,公关工作由此而展开,公关职能缘此而设定,所以有人说,公共关系内核小、外延大,即是此理。 五、公共关系的辨析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从关系的主体、客体、中介传播手段、产生基础、产生年代背景、运作内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等八个方面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进行辨析。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也存在交叉、包容关系。 (二)公共关系与广告 1.公共关系与广告是两门交叉学科 2.公共关系与广告的相近之处 (1)都源于传播学; (2)都以传播为主要的工作手段;

最全公共关系整理资料资料讲解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公共关系实务活动是组织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组织职能。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组织行为的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包括: 1. “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自觉地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组织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2. “公众观念”表现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符合与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制定组织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的重要原则。 3. “传播观念”表现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强烈的传播意识和沟通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机会和传播媒介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并善于运用双向沟通的方法去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好感。 4. “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懂得“统筹”、“兼顾”、“缓冲”、“折衷”、“调和”、“妥协”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动态中求平衡。 5. “互惠观念”表现为在交往与合作中,将平等互利、追求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协助对方、满足对方来争取双方的共同利益。 6. “服务观念”则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实施者、行为者。 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公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xxxx/ 一、基本概念 1、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即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并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旨(zhì,用意、目的)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科学。 传播: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传递的沟通活动。 刻板印象: 组织机构:是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而组成的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专业公司: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劳务和业务咨询服务的传播型、服务型的组织机构。 性格: 2、社区关系: 心理定势: 月晕效应: 广告:广告是在印刷媒体上购买空间或在电子媒介上购买时间,以语言、文字、声像和图案等形式,传播出资人的宣传,达到宣传组织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广告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所必须采用的广告行为过程和广告媒介的使用方案。策划新闻: 社会团体: 事业机构: 3、素质: 广告目标: 公众:是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内部公众:指组织机构内部的成员,或与本组织成员直接相关的人员。 外部公众:指除了内部公众之外的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公众。 政府公众:主要指企业 顾客公众:消费者关系 顺利公众: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称为扩散影响的公众。 逆意公众:由于对组织不够了解或有偏见,而对组织的政策和行动持否定和反对态度,称为集中影响的公众。 二、基础知识 1、公共关系是什么样的活动与学科? 公共关系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但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2、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四点) (1)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经济原因);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授课对象: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1、2、3、4班 总学时:54 学分数:3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本、专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物流管理与旅游管理本科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与传播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公共关系(公众关系)就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经营管理科学、信息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构成其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原理又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公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公共关系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自觉行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等,明了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与素质,掌握公共关系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3、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 5、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6、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7、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 8、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9、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 10、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 11、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 12、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 13、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 14、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 15、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 16、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4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学界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不同看法

公共关系的概念教案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含义、层次和要素。 教学重点: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层次和要素。 教学难点:把比较抽象公共关系和当前事实相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公共关系?他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有什么关联? 二、讲授新课 公共关系的概念是研究公共关系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赢得支持和合作、实现自皇盟生存和发展,通过一定的媒介与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银行与储户的关系、报社与读者的关系、学校与师生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定义,力求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表述公共关系概念的含义。 (1)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本身既不是一门科学或艺术,也不是一种工作、方法或职能,而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公共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 (2)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结成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相关的公众”。公共关系的性质是。公共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而非私人的。这就将。拉关系、走后门、谋私利”类型的个人交往同公共关系区别开来,指明了公共关系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位置。 (3)公共关系是为特定目标面建立和维系的 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建立关系并加以维系,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行为。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同一个社会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目标需求。总的来说,建立和维系公共关系都是为了沟通、协调社会关系,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公共关系的内涵

1、公共关系的内涵,基本概念及特征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日常运转中所发生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形象塑造、协调关系等活动,其目的最终是达到组织的和谐发展。特征:①主体 性(主导性)②客体性(对象性)③双向性④长期性 特征:①主体性(主导性):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在公共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公共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组织而不是公众。 ②客体性(对象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性是由其主体性决定的,是由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度决定的——公众决定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③双向性(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的):把组织的产品、服务信息传播给公众, 把公众的需求信息传播给组织。 ④长期性:不断积累的过程。 2、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状态,是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的一种总体判断,是考察组织 管理效能、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和组织与其公众关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 名度和美誉度是组织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重要指标,并集中体现为它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衡量指标:量度、宽度、深度和与同类产品和服务相比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公共关系意识的强弱和自觉与否直接与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密切相关。包括:公众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协调意识、形象(品牌)意识、创新意识) 3、公共关系活动(工作)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为组织创造并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形式。 公共关系工作的特征: 1)以组织的自我完善为前提 3)以协调利益为基础 5)以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为目标 2)以真实诚信为原则 4)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手段 这种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述 要点难点 第一章的学习要点包括:探讨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完整涵义;并以此为基线来分析比较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若干相关学科概念及相关实践范畴的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把握公共关系这个特殊概念。了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难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及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计划:理论教学5课时、技能训练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教学目标: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学习,主要了解公共关系起源的三个阶段和历史发展的概况,我们追溯公共关系的源流,了解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诸多社会历史条件,对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公共关系思想与理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试述几种公共关系的定义,谈谈对公共关系的理解。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公共关系是怎么兴起与发展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公共关系思想的萌牙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的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象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它告诉了农民如何播种、灌溉,如何对付危害庄稼的老鼠,如何收获庄稼等等。 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并对从事这门技术的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奖酬,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在我国古代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合纵家苏秦运用游说手段,来影响公众和社会舆论,以对付秦国的吞并。连横家张仪,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诞生于20世纪初,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也可以称是一门艺术。 自公共关系形成一门学科以来,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定义的解释就有成百上千种;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看法,对其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达是多层次的;公共关系有其独特的性质。 2.在公共关系学中,“形象”有独特的内涵,谈谈你对“形象”的理解。并说明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 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 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 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组织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组织的产品形象 (二) 组织的管理形象 (三) 组织的人员形象 (四) 组织的环境形象 (五)组织的文化形象 (六)组织的社区形象 (七)组织的标识形象 (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3.结合实际谈谈公共关系观念应该包含哪些观念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服务观念等等。 “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公众观念”表现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符合与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制定组织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原重要原则。 “传播观念”表现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强烈的传播意识和沟通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机会和传播媒介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并善于运用双向沟通的方法去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好感。 “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懂得“统筹”、“兼顾”、“缓冲”、“折衷”、“调和”、“妥协”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动态中求平衡。 “互惠观念”表现为在交往与合作中将平等互利、追求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协助对方、满足对方来争取双方的共同利益。 “服务观念”则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除此之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现代的信息意识、整体意识、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 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社会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控制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它主宰着公共关系活动,决定着公共关系状态。因此,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对于全面理解公共关系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 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从三种意义上理解组织这个词。一种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履行一定的职能而组成的团体;一种是从行为活动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对人、财、物的处理和安排;再一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组织理解为特定的政治组织、群团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等。公共关系学中所讲的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即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一)社会组织的特点。 1.目的性 2.群体性 3.稳定性 4.发展性

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又名机构传讯,(英文:public relations,故多简称PR或公关)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1] 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其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卡特李普(ScottM.Cutlip)和森特(AllenH.Centre)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能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而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公众。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形象至上 在公众中塑造、建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而这种形象既与组织的总体有关,也与公众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直接相连。这就要求组织必须有合理的经营决策机制、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精神,并根据公众、社会的需要及其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便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形象是组织最大的财富,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顾客展开, 失去了社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沟通为本 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与公众打交道,实际上是通过信息双向交流和沟通来实现的。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交流和信息共享过程,才形成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互动关系。这是公共关系区别于法律、道德和制度等意识形态的地方。在这里,组织和公众之间可以进行平等自愿的、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没有任何强制力量,双方都可畅所欲言,因而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的副作用。 3.互惠互利 对于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当然应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很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却发生了迷失。有的为求得一时之利,却失去更多,有的甚至什么也没得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从来都是相互的,从来没有一厢情愿的利益。人际交往中人们常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已方便;而对社会组织而言,只有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之所以有成效、之所以必要,恰恰在于它能协调双方的利益,通过公共关系,可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具备公关意识的组织和不具备公关意识的组织的最大区别。 4.真实真诚 追求真实是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从“现代公关之父”美国人艾维·莱德拜特·李(Ivy Ledbetter Lee)提出讲真话的原则以来,告诉公众真相便一直是公关工作的不二信条。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及传媒手段空前发达,这使得任何组织都无法长期封锁消息、控制消息,以隐瞒真相,欺骗公众。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某一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你绝对不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真相总会被人知道。因此公共关系强调真实原则,要求公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向公众提供真实信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X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X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X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 (一种传播活动、管理职能) 编辑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中文名 公共关系 外文名 Public Relations 简称 公关 别称 公众关系 目录 1. 1术语起源 2. 2术语含义 3. ?含义详解 4. ?全新思维 5. 3新的模式 6. ?网络公关 7. ?新闻公关 8. ?传播说 9. ?管理职能说 10. ?特定关系说 11. ?特征综合说 12. ?经营艺术说 13. ?搜索引擎优化 1. 4一词多义 2. 5公关特征 3. ?情感性

术语含义编辑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含义详解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简称PR或公关。 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公共关系内涵的理解也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公共关系定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莱克斯·哈洛(Rex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还有人说,公共关系的定义已有上千条之多。于是有人不无幽默地说有多少公共关系学者,便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 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 由于社会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公关人员的重要性愈显增加,许多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公共关系学系,为社会培养不同领域的公关人才。 公关行业的性质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媒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公关行业的企业要接近顾客群(对公关服务有需求的组织)及媒体,所以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而成都、武汉等城市也有分布。 全新思维 危机公关凡是思维,致人智慧改变命运,不是智慧事情怎么可能用常规思维去解决呢? 比如:危机公关缺乏直接的理念指导,危机公关的核心是危机战略,站得高看的远,假如方向战略是危机公关的思维

公关定义(精)

目前,从因特网上可以查询到:仅中国大陆出版的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公共关系类图书就有1000多种。在世界范围,同类出版物有数千种之多。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也是众口不一,十分繁多。我们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定义排列如下: 1.1976年,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和教育基金会资助莱克斯?哈罗博士在收集和分析了472种定义后对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是: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此同时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测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2.1978年8月8日至10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各国公共关系协会世界第一次大会上通过如下定义:“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组织领导人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为以服务于本组织和公众共同利的艺术和社会科学。” 3.198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公共关系定义为: “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于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为。” 4.1982年11月举行的第35届美国公共关系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对公共关系定义作如下表述: (1)它是一个组织管理中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持久的活动; (2)它处理的是一个组织与其各类公众之间的关系; (3)它监测组织内外人们的意识、舆论、态度和行为;

(4)它分析组织所采取的政策、程序和行动对各类公众影响; (5)它调整那些与公众利益相冲突并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政策、程序和行动; (6)它向管理阶层的人员提供咨询,帮助制定新的政策、程序和行动方案,而这一切都是有利于组织与它的公众的; (7)它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其各类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8)它使组织内外人们的意识、舆论、态度和行为产生某些具体的变化, (9)最后,它使一个组织与它的各类公众产生新的、持久的关系。 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定义是: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领先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出它们的共同利益。” 6.美国公共关系协会征询了2000多名公共关系专家的意见,从中选出四则定义向社会推荐:“公共关系是企业管理机构经过自我检讨与改进后,将其态度公诸社会,借以获得顾客、员工及社会的好感和了解这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 “首先,公共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获取大众之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大众之兴趣而调整其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工作。其次,公共关系是对此种已调整的政策与服务方针加以说明,以获取大众了解与欢迎的一项工作。” “公共关系是一种技术,此种技术在于激发大众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了解并产生信任。” “公共关系是工商管理机构用以测验大众态度、检查本企业的政策与服务说谎针是否得到大众的解与欢迎的一种职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