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汽车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优秀课件 A58
- 格式:pptx
- 大小:16.76 MB
- 文档页数:18
汽车教学信息化比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发动机火花塞的更换》。
设定此次项目的基本思路是创设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利用搜索网络资源分析、讨论引出课题,并在整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知识并完成实践工作手册、进行论坛交流答复等。
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学生以学为主,不再是学中做而是做中学,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讨,以任务驱动型的方式基于信息化环境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选用的是任务六点火系的拆装中《火花塞》部分,采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和操作规范化的培养。
本节是在学习了点火系原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火花塞检测打下基础,所以火花塞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掌握火花塞的更换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这部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二、教学对象解析所教授的对象为职高学生,该类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纯理论性教学只会导致“倒头睡觉”现象,起不到教学效果;但是面对实践性作业时,兴趣较高,不怕机油缠身,勤于思索,故而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使用教学资源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能使学生做中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效果会更加突出。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火花塞的基本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会规范化进行火花塞更换,懂得文明安全作业,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分析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事汽修行业的兴趣爱好。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火花塞的更换通过实际案例突出重点难点:发动机火花塞更换操作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五、教学方法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利用一系列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操作参考视频、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反馈、课堂竞技、学习平台答疑,论坛发言等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汽车类参赛作品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新热点。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针对传统汽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款汽车类参赛作品,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汽车类专业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二、设计目标:1.提升学生对汽车类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增加学生对汽车类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三、设计内容:我们设计的汽车类参赛作品是一款虚拟汽车装配工厂模拟软件。
通过该软件,学生可以像真正的汽车装配工人一样,参与到汽车装配过程中,了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和装配流程,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汽车装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1.装配演示模式: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汽车进行装配演示。
软件会以模拟的汽车装配工厂为背景,展示汽车的组成部分,在装配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提示进行装配操作,如安装发动机、车轮、座椅等。
通过模拟操作,学生将对汽车的装配过程和每个零件的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2.拆解与维修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已装配完成的汽车进行拆解操作,了解汽车各个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关系。
在拆解过程中,软件会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零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操作,如更换零件、修复故障等。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提高对汽车维修的能力和技巧。
3.汽车设计模式:学生可以在软件中进行汽车设计,自由选择不同的零件进行组合,设计出符合自己想法的独特汽车。
在设计过程中,软件会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汽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设计操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对汽车设计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软件的操作记录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学生在装配、拆解和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掌握情况,可以评估学生对汽车类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能力。
日期:CATALOGUE目录•汽车基础知识•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底盘与悬挂系统•汽车车身与安全装置•汽车驾驶技巧与安全驾驶•汽车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汽车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01汽车基础知识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分类汽车的定义与分类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汽车的组成结构汽车的性能指标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具有的加速、爬坡和牵引等能力。
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制动性能排放性能指汽车的燃油消耗、润滑油消耗以及维修费用等经济性。
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器的效能和反应时间等。
指汽车排放的废气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02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常见类型发动机的常见类型包括直列式、V型、水平对置式、W型等。
优缺点直列式发动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但功率较低;V型发动机功率大、运转平稳,但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水平对置式和W型发动机则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和功率。
发动机的常见类型与优缺点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等,保持发动机清洁;定期检查火花塞、点火线圈等点火系统部件,确保点火正常;定期检查冷却液位和冷却系统部件,确保发动机冷却效果。
保养定期进行发动机润滑、清洗、更换机油等保养操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定期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紧固情况,确保安全行驶;在行驶过程中注意观察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维护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VS03汽车底盘与悬挂系统底盘的组成与功能底盘的组成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部分组成。
底盘的功能底盘负责支撑发动机、车架等部件,传递动力,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悬挂系统的类型与特点悬挂系统的类型悬挂系统的特点底盘与悬挂系统的维护与保养03020104汽车车身与安全装置车身的组成与结构安全装置的种类与作用安全带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车身与安全装置的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汽车保养,保持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05汽车驾驶技巧与安全驾驶驾驶技巧的分类与运用启动与熄火技巧了解转弯和掉头的正确操作方法,提高行驶安全性和效率。
汽车漆面护理-漆面打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任务选自车身修复与美容专业《汽车装饰与美容》,该课程从专业实际出发,是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采用了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编排,完全切合了现在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模式。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汽车漆面护理-漆面打蜡,所需课时为4课时2、教学对象课程教学对象为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对汽车美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对于网络终端的使用也十分的熟练,经过调查发现该类学生对汽车美容与装饰部分有浓厚的求知欲望。
但是由于以往的传统是教学模式使得该类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反感的倾向,自身的管控力以及逻辑思维不够强。
综上情况本次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老师的教学目标做出的相应的改进。
3、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教材的编排目标,我确定的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漆面护理主要内容(2)了解漆面打蜡的操作流程技能目标:(1)能进行漆面打蜡操作职业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及实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思维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漆面打蜡的操作流程(2)能够进行漆面打蜡操作教学难点:(1)汽车漆面打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提前预习法:在学生的班级中建立学习资源群,通过学习资源群可以在本次课堂上课之前上传该课堂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能过提前预知本次课堂的内容从而可以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任务驱动法:在提前预习本次课堂的内容的前提下为学生留下任务工单,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终端查阅相关资料。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为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化理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自主的探究学生资料以及实操计划。
小组合作讨论法:为了培养学生今后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在课堂中为学分好学习小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需要庞大的信息量,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才能高效,迅速的完成任务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