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手术切开复位)1. 早期:炎性反应期(0 - 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 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 接尚较为脆弱。
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
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放置患肢: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 腿不能并拢。
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 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不得过多行走!行走中扶双拐,患腿绝对不得受力负重!更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术后患肢摆放于伸直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1)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可能,即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收缩与 舒张的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5分/组,1组/小时。
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 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
(2) 做。
CPM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
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 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 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
髋关节屈曲角度未达到 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1 )开始直抬腿肌力练习:10— 20次/组,1 — 2组/日。
(2 )开始主动关节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 主动髋屈伸练习:坐位,足不离开床面。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 慢伸直。
10— 20次/组,1 — 2组/日。
见附录1 —图13。
(3) 加大CPM 练习角度: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 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 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
(4)开始下地扶拐行走:如无痛,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注意保护!不得摔倒! 且骨骼断端的连 逐渐增加 30次/组,组间 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临床上,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
保守治疗是指不进行手术干预,通过保守方法让骨折自行愈合。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如稳定型骨折、老年人或患者禁受手术的情况,保守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床旁修复:对于不能行走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的床垫,以减少骨折部位的压力。
2. 牵引:通过应用牵引装置来减轻骨折片的受力,促进愈合过程。
3. 牵引后定位:在应用牵引后,进行骨折片的定位,以保持骨折稳定。
4. 功能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修复后,患者需要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锻炼,以维持肌肉功能和关节灵活性。
然而,对于某些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年轻患者或骨折位移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更为常见。
手术治疗可以保证骨折片的准确复位,并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片,以促进快速愈合。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骨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将骨折片复位并使用内固定物对其进行固定。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
2. 骨外固定术:通过使用外部装置来固定骨折片,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复杂性骨折或手术困难的患者。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人或合并有严重髋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同时恢复关节功能。
无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治疗都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减轻疼痛,并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手段,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2. 肌肉力量锻炼:通过针对性的肌肉锻炼来提高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
股骨颈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股骨颈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它可以有效缓解因髋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运动障碍,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然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颈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术后第一天手术后的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患者需要尽快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以下康复训练:1. 深呼吸:患者应该进行深呼吸练习,以避免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 肢体活动:患者应该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包括屈曲和伸展,以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3. 步行训练:患者可以进行轻微的步行训练,以恢复步态和平衡能力。
二、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康复训练,以加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关节活动能力。
具体训练内容如下:1. 肢体活动:患者应该进行主动肢体活动,包括屈曲和伸展,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2. 步行训练: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
3. 轮椅训练:患者可以进行轮椅训练,以提高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4. 肌肉训练:患者可以进行肌肉训练,包括腿部肌肉和臀部肌肉训练,以加强肌肉力量和支撑能力。
5. 疼痛管理: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疼痛管理,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三、术后第八天到第十四天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进行更加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以加快恢复速度和提高运动能力。
具体训练内容如下:1. 步行训练:患者可以进行更长时间和更大距离的步行训练,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
2. 楼梯训练:患者可以进行楼梯训练,以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3. 自行车训练:患者可以进行自行车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4. 游泳训练:患者可以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全身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5. 拉伸训练:患者可以进行拉伸训练,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预防肌肉疲劳。
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需要依据年龄而进行康复锻炼,通常可分为如下情况:
1、60-70岁的患者:患者较年轻、身体较好,在术后第一天可以依靠助步器进行负重行走,同时还可以做躺卧位屈身锻炼;
2、80-90岁的患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度的屈髋、伸髋锻炼,然后逐步进行床边坐位锻炼,或由家人扶着站在床边,尝试负重锻炼。
通常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2周,50%的患者可以脱离拐杖进行行走锻炼。
在术后1个月左右,患者可以不用助步器或仅用小型单拐,进行辅助下行走锻炼。
在术后2个月,患者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行走锻炼,而对于年轻体壮的患者,甚至可以进行适当的跑步锻炼。
因此,股骨头置术换通常用于70岁以上、身体较差的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坏死后的治疗。
此类患者在术后可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包括早期肌肉收缩、关节屈伸、行走功能康复,以行走功能康复为主。
另外,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需要避免髋关节外旋、盘腿、坐矮凳子,否则可能会引起关节脱位。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与康复目的: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科中常见的疾病,因为老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等情况,一旦有着暴力扭转等动作则会造成骨折等后果,老年股骨颈骨折会造成患者行为上存在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自理生活以及活动等能力,及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方法:本文就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时,应该全方位的从生理、心理方面进行干预,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应该全面分析、仔细观察,积极的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重视患者的功能锻炼,避免出现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
标签:老年骨颈骨折;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74.5岁。
导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原因:12例坠落伤,8例车祸,5例摔伤。
患者在患病前有10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1.2护理方法1.2.1手术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治疗,患者则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时,(2)饮食护理。
应该给予患者食用丰富果胶成分、粗纤维、高钙、维生素高、高蛋白等食品,让患者多饮水,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对于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为主。
(3)牵引治疗期的护理。
确保患者体位的正确性,卧硬板床休息,患肢制动,穿“丁”字鞋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外旋,不侧卧,两大腿间放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患者的骨盆、躯干应在同一直线上,近端肢体和牵引方向呈现直线方式,不能够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较大重量会导致骨折无法全面愈合,较小重量则会造成骨折矫正出现畸形的情况,因此,应该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4)加强观察。
股骨颈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股骨颈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疾病。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股骨颈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训练方法和效果评估。
一、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术后第一天,患者应保持床位休息,避免下床活动,避免扭转、屈曲、伸展、外展等动作。
2.术后第二天,患者可以下床行走,但需要有专业人员协助,注意避免跌倒和扭伤。
3.术后第三天,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收缩、肌肉松弛、肢体活动等。
4.术后一周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跑步等高强度运动,避免负重。
5.术后两周内,患者应避免坐在低沙发、低椅子等低位家具上,以免臀部肌肉过度收缩。
6.术后一个月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坐在硬座椅上,避免长时间蹲下、屈膝等动作。
7.术后三个月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冲刺等。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1.肌肉收缩训练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面的肌肉,是股骨颈置换手术中受到影响的肌肉之一。
患者可以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帮助恢复肌肉力量。
具体方法如下:(1)仰卧,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2)慢慢收缩股四头肌,将膝盖向上提起,保持1-2秒钟。
(3)慢慢松开股四头肌,让膝盖回到原位。
(4)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组。
2.肌肉松弛训练肌肉松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具体方法如下:(1)仰卧或俯卧,放松全身。
(2)慢慢深呼吸,感受呼吸带来的轻松感。
(3)集中注意力,逐渐放松肌肉,从脚开始,一直到头部。
(4)维持松弛状态5-10分钟,每天进行3次。
3.肢体活动训练肢体活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康复。
具体方法如下:(1)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伸直。
(2)慢慢抬起一条腿,尽量向上抬高,保持1-2秒钟。
(3)慢慢放下腿,回到原位。
(4)重复10次,换另一条腿进行训练,每天进行3组。
三、效果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需要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一种骨折,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
康复和治疗很重要,以下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的小结及措施。
1.术后的休息和护理
手术后的第一个星期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保持患
处稳定,给予必要的调整和护理,以免撕裂伤口。
同时,要保持流畅
的呼吸道和空气流动。
并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情况,合理地控制饮食,及时清洁患者伤口,做好感染防护工作。
2.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部位的恢复需要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
和身体状况来开具恰当的锻炼计划。
患者可以逐渐开始活动,依据情
况加强锻炼。
尽量多走动,注意不要过度,以免损伤到患处,同时做
好肌肉拉伸和强化练习,预防反弯、上行和体位变换。
3.药物治疗
手术后,医师会给予药物治疗,包括疼痛治疗和抗感染。
如紫杉
醇和昂丹司琼等疼痛缓解药物以及抗生素。
这些药物都要执行医生的
医嘱,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
4.定期复查
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X光检查,保持对
患者骨骼生长状态的了解,适时调整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需要患者的家人和医生一起协力完成。
家
庭病床、餐具、个人卫生等管理要做得好,使患者能够安心康复。
最
终达到成功康复和治疗的目标。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流程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部位发生骨折,通常是由于骨质疏松、外力作用或跌倒等原因造成的。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过程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
下面将介绍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流程。
1.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通常还需要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常规观察,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 术后第二天至第七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训练。
肢体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肌肉力量锻炼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
患者可以进行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抗阻力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3. 术后第八天至第十四天: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
起初,可以使用助行器进行支撑,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直到能够独立行走。
4. 术后第十五天至第二十一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正常步态训练。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指导患者正确行走姿势,避免出现步态异常。
5. 术后第二十二天至第二十八天: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开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包括上下楼梯、蹲起、坐下等。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6. 术后第二十九天至第三十五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需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跃、弯腰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运动能力。
7. 术后第三十六天至第四十二天: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包括跳跃、爬行、蹬腿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运动能力。
8. 术后第四十三天至第四十九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运动技能训练,如球类运动、跳绳等。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为日后参与各种运动活动打下基础。
9. 术后第五十天至第六十天: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水平。
股骨颈骨折术后健康宣教股骨颈骨折术后应从饮食、体位、功能锻炼三个方面来进行康复治疗。
1.饮食:您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素及果胶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水果、芹菜、韭菜、虾米、豆制品、瘦肉等,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且易消化。
除此之外,您还应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
2.体位:您的肢体为外展中立位,即腿向外打开,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
不盘腿,睡觉时不侧卧,要特别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内收,防止钉子脱出。
翻身时要保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转动上身。
如需搬动时,应平托髋部与肢体。
3.功能锻炼:①骨折复位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趾及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做踝泵运动:取平卧位,慢慢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
每隔5-10分钟就可以练习数次,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您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每隔10分钟练习一次,或直到您感觉大腿有点疲劳。
②术后7日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在医生的允许下增加髋部屈曲练习。
直腿抬高训练:取平卧位,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足跟抬离床面20cm以上保持5-10分钟,以您不感到疲劳为宜。
髋部屈曲练习:您仰卧伸腿,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缓缓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
足尖保持向前,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到原位,放松5秒钟,每组20次,每日2-3组。
③遵医嘱扶拐或助行器下地活动:到时护士会督促您在助行器下做站立位练习,根据您的情况决定患肢负重程度,在此过程中您一定要双手扶好助行器,以防摔倒。
以下是出院后您的注意事项。
1.继续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体重增加,长时间站立、长途旅行、跑步等。
2.洗澡用淋浴而不用浴缸,洗澡时间一般为伤口愈合,拆线一周血痂自然脱落后即可洗澡。
3.站立位、坐位或躺下时,双腿不要交叉(俗称二郎腿)。
4.使用厕所时不要使用蹲厕,使用坐厕并有扶手帮忙起身。
股骨颈骨折植骨术后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骨折,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植骨术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
植骨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恢复性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
1. 活动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关节活动和功能性训练。
被动关节活动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师进行,帮助患者恢复股骨颈的活动度。
主动关节活动则是让患者自己进行肌肉锻炼,例如站立、行走和爬楼梯等。
功能性训练则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上下床、坐立等。
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
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如踢球、抬腿等,以增加肌肉力量。
3. 平衡训练: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平衡能力会下降。
因此,平衡训练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训练患者的平衡感来提高其平衡能力。
总之,股骨颈骨折植骨术后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在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恢复性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1 -。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活动练习:
(1)活动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肩部肌肉的力量,可以通过拉伸、屈伸、抬肩等简单的动作来练习;
(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可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肌肉的力量,可以通过拉伸、屈伸、抬肩等简单的动作来练习;
(3)肩关节拉伸:可以通过肩关节拉伸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肌肉的力量;
(4)肩部力量训练:可以通过肩部力量训练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肌肉的力量;
(5)护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肩部肌肉的力量,可以通过拉伸、屈伸、抬肩等简单的动作来练习;
(6)支撑物:可以使用支撑物来支撑患者的肩部,以减轻肩关节的负担,以及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肩部的功能。
2、药物治疗:
(1)止痛药:可以使用止痛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2)抗炎药:可以使用抗炎药来抑制炎症反应;
(3)抗生素:可以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4)营养支持:可以使用营养支持剂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加快患者的康复。
股骨颈骨折的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多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预后。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套股骨颈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一:术后8周。
1,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
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
3,上床时按相反顺序进行。
4周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也可扶双拐下地练习步行,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二:术后8周至3个月。
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
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直至患肢能单腿站立。
术后使用双拐6周后改用单拐4周。
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
三:3个月后。
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长,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
做到三不: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
四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项目;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接电话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手术切开复位)
1. 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骨骼断端的连接尚较为脆弱。
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
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放置患肢: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
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不得过多行走!行走中扶双拐,患腿绝对不得受力负重!更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术后患肢摆放于伸直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可能,即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收缩与舒张的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5分/组,1组/小时。
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
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
CPM,2次/日,3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 分钟(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
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
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站立、行走后)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3-5次/日。
2. 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
髋关节屈曲角度未达到90°前,绝对禁止正常姿势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开始直抬腿肌力练习:
10—20次/组,1—2组/日。
(2)开始主动关节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
主动髋屈伸练习:坐位,足不离开床面。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1—2组/日。
见附录1—图13。
(3)加大CPM练习角度:
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4)开始下地扶拐行走:如无痛,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注意保护!不得摔倒!
3.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
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逐步尝试患腿负重改善步态。
通过X 光检查确定是否可以开始负重!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
负重及平衡:
随骨折愈合的牢固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 0%体重逐渐过渡。
可在平板健康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
逐渐至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5分/次,2次/日。
(2)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逐渐使距离缩短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
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次,1-2次/日。
(3)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
20-30分/次,2次/日。
(4)开始腿部肌力练习
后抬腿练习:
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2-3次练习/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抗阻伸膝练习:
以沙袋或皮筋为负荷在髋关节无痛的活动范围内进行。
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提踵练习:
2分/次,休息5秒,3-5次/组,2-3组/日。
4. 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如骨折完全愈合,并具备足够牢固程度,即可开始以下练习。
(1)静蹲练习:
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
2-3组/日。
(2)跨步练习:
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练习/日。
(3)患侧单腿蹲起练习:
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股骨颈骨折康复方案(胫骨结节骨牵引保守治疗)
1. 固定期:骨牵引阶段(根据骨折断端愈合情况约8-10周不等)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等长肌力练习。
(1)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疼痛允许,即开始踝泵练习。
通过小腿肌肉收缩与舒张的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5分/组,1组/小时。
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
即大腿前方及后方肌肉的绷劲及放松。
练习时必须确保牵引的位置,不能移动肢体,不能产生膝关节屈伸动作。
大于300次/日。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2. 早期:骨牵引拆除后
目的:开始膝及髋关节活动度练习,开始肌力练习。
髋关节屈曲角度未达到90°前,绝对禁止正常姿势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1)开始直抬腿肌力练习:
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1—2组/日。
(2)开始主动关节屈伸练习:
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动作幅度在刚开始练习时无法达到图解中角度,角度必须逐渐增加。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1—2组/日。
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3)有条件可以使用CPM练习角度:
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4)开始下地扶拐行走:
如无痛,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注意保护!不得摔倒!
3. 中期:通过X光检查确定是否可以开始负重后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
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逐步尝试患腿负重改善步态。
(1)负重及平衡练习:
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负重由:1/4体重至1/3体重至1/2体重至2 /3体重至4/5体重至100%体重逐渐过渡。
5分/次,2-3次/日。
(2)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逐渐使距离缩短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
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次,1-2次/日。
如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
20-30分/次,2次/日。
(3)开始腿部肌力练习:
后抬腿练习:
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2 -3次练习/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并逐渐过渡至“立位抗阻屈膝”。
抗阻伸膝练习:
以沙袋或皮筋为负荷在髋关节无痛的活动范围内进行。
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提踵练习:
2分/次,休息5秒,3-5次/组,2-3组/日。
4. 后期:骨折完全愈合,并具备足够牢固程度,即可开始以下练习。
目的: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1)静蹲练习
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始终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
2 -3组/日。
(2)跨步练习
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练习/日。
(3)患侧单腿蹲起练习
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