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病例汇报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52
神经病病例报告一、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年龄:_____岁性别:_____职业:_____二、症状表现患者于_____(具体时间)前来就诊,自述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症状。
主要包括:1、感觉障碍:患者时常感到肢体麻木,尤其在右侧上肢和下肢,这种麻木感并非由外部压迫引起,且持续时间不定,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行动。
2、运动障碍:右侧肢体的肌肉力量明显减弱,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摔倒。
上肢在进行精细动作,如系扣子、写字时,表现出明显的笨拙和不协调。
3、头痛:头痛症状频繁发作,多位于额部和颞部,疼痛程度较重,呈搏动性,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视力问题:患者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有时还会出现重影。
三、病史与家族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然而,其家族中有神经疾病的病史,患者的一位近亲曾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
四、检查与诊断过程1、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肢体的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感觉检查发现右侧肢体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3、影像学检查:头颅 CT 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有一个占位性病变,初步考虑为脑肿瘤。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又进行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证实为左侧额叶的胶质瘤。
五、治疗方案鉴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团队制定了以下综合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脑肿瘤切除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以减轻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压迫和损害。
2、放疗:手术后,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以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3、化疗:同时,患者还接受了化疗,使用了针对脑胶质瘤的化疗药物,以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
六、治疗效果与随访1、治疗效果: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右侧肢体的麻木感减轻,肌力逐渐恢复,头痛和视力问题也有所缓解。
2、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复查。
神经内科病历范文病历。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科别,神经内科。
主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头痛为双侧搏动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呕吐后可暂时缓解头痛。
病初头痛较轻,但逐渐加重,伴有头晕,行走不稳。
未就诊前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
无发热、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乏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无头部外伤史,无明显诱因的情绪波动。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
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等。
否认过敏史。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否认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等。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
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
头部无外伤,无皮肤黏膜出血点。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双侧视力正常。
双侧颈软,无抵抗感。
双侧颅神经无明显异常。
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肌束反射、病理征未引出。
躯干、四肢无明显感觉障碍。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躯干、四肢无明显感觉障碍。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未引出。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头颅MRI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诊断,本次入院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周,排除外伤、感染、药物因素,考虑为原发性头痛,需进一步鉴别诊断。
处理措施,给予患者脑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同时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头部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头颅MRI,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讨论,本病例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周,病程较长,且症状较为突出,需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脑梗死、脑膜炎等疾病,需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经过治疗后,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自理。
神经内科病历汇报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性别:女年龄:65岁住院号:XXXX二、主诉患者主诉右侧肢体无力、麻木XX月余。
三、病史摘要患者于XX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麻木,伴有头晕、恶心,无呕吐,无视物旋转。
当时未予重视,症状持续存在。
XX天前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不能持物,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
四、体格检查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
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五、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2. 鉴别诊断:与脑出血、脑栓塞等疾病相鉴别。
七、治疗方案与原则1. 改善脑循环: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滴,改善脑循环。
2. 营养脑细胞: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营养脑细胞。
3. 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抗血小板聚集。
4. 调脂稳定斑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调脂稳定斑块。
5. 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6.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
八、讨论与分析患者老年女性,因右侧肢体无力、麻木XX月余入院。
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明确。
治疗方案上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并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健康教育方面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等。
神经内科病例范文神经内科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一位神经内科患者的病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0岁,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入院。
患者病史不详,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畅,颅神经无明显异常,肢体运动无明显障碍,肌力正常,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
诊断过程1. 神经影像学检查患者进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位于左侧颞叶区,大小约为3.5cm×3.0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周围水肿明显。
2. 神经内科专科会诊患者进行了神经内科专科会诊,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左侧颞叶胶质瘤。
3. 病理学检查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左侧颞叶胶质瘤。
治疗过程1. 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左侧颞叶胶质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2. 放疗治疗患者术后进行了放疗治疗,共进行了30次放疗,每次放疗剂量为2Gy,总剂量为60Gy。
3. 化疗治疗患者术后进行了化疗治疗,采用替莫唑胺、卡铂、依托泊苷等药物联合化疗,共进行了6个疗程。
随访情况患者术后进行了长期随访,每3个月进行一次头颅CT检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头颅MRI检查。
随访2年后,患者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结论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对于颞叶胶质瘤等神经内科疾病,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化疗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转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5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 5 篇”的作文,但需要说明的是,真实的大病历涉及患者的隐私,且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规范,通常不会公开分享,以下内容仅为模拟创作,供您参考。
---##在医院的神经内科,每一份大病历都像是一部独特的故事集,记录着患者的病痛、抗争与希望。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些篇章。
先来说说第一位患者,老张。
老张是一位退休教师,一直以来身体还算硬朗。
可最近几个月,他老是觉得手脚发麻,有时候走着路腿就像不听使唤似的。
来到医院的时候,老张一脸的担忧。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症状,从最初出现麻木的时间、频率,到麻木的具体部位,再到是否伴有疼痛、无力等其他感觉。
老张努力回忆着,说:“这麻木啊,最开始是右脚的脚趾头,就像是被好多小针轻轻扎着,后来慢慢往上蔓延,现在整个右脚都不太对劲。
”医生边听边记录,接着又给老张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等。
体格检查的时候,医生拿着小锤子轻轻敲老张的膝盖,观察膝跳反射的情况。
老张紧张得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医生笑着说:“老张,别紧张,放松点,咱们就是看看这神经反应正不正常。
”老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一切指标还算正常。
可影像学检查发现,老张的颈椎有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这可能就是导致他手脚麻木的原因。
医生拿着片子,耐心地给老张解释:“您看,这一块儿突出的椎间盘,就像一个捣乱的家伙,压到了神经,所以您才会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
”老张盯着片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
医生建议老张先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
老张每天都要去理疗室做牵引、按摩,还要按时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回到家,老张也不敢再长时间低头看书、看手机了,还专门买了个颈椎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张的症状慢慢有了改善。
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说:“医生啊,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这腿和脚没那么麻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啦!”再来讲讲第二位患者,小王。
神经内科病历汇报模块病历汇报2011.8.15 一.基本资料,郑春山,男,61岁,主因“左侧肢体不利伴言语不利两天”,门诊以“急性脑梗塞”于2011.7.5步行收入院。
二.病情演变1.入院当天:患者吞咽困难,洼田饮水实验3级,遵医嘱行留置胃管,鼻饲匀浆膳食,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张力较右侧减低。
2.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曾发生:高血糖。
尿潴留,腹泻,尿酮体增高,给予对症处理。
3.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仍有吞咽困难,洼田饮水实验3级,鼻饲饮食,空腹血糖制在9.2-10.1mmol/l,尿酮体正常,出入量平衡,肢体肌力,肌张力无改变。
4.患者的异常生化检查有(近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尿酮体?头颅核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片脑梗死,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灶超声心动图: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降低颈动脉超声:双侧颅内动脉内中膜增厚三(患者目前主要治疗要点为: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鼻饲匀浆膳食400ML,TID,电兴奋,循环泵康复治疗,记出入量,七点法血糖,以及口护,尿道口消毒,洗手,洗脸等生活护理计划。
2主要的治疗和用药为:输液:抗血小板凝集----NS100ML,凯时10MG QD疏通血管,改善循环——NS250M,疏血通4ML QD保护脑细胞——NS100ML,必存30MG BID脱水降压——甘油果糖 250ML QD补液——GNS500ML,K 10ML,优必林R 8U QD调节血糖——皮下注射优必林R早晚各 8U口服:乳酸菌素片 2片 TID(治疗腹泻)得理多 100MG TID (止疼)拜阿司匹林 100MG QD(抗血小板聚集)四(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需要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如下:1.神经系统——防止再梗塞,需要观察注意患者的神志,肌力,肌张力的变换,以及有无饮水呛咳,言语不利和肢体运动障碍加重。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家属发现后立即呼叫急救车送至我院。
发病后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对答切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脑血管疾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
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3. 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三、治疗与预后1.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
同时,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言语不利症状减轻。
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康复治疗。
四、讨论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仍然发生了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