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程序的设计第2章 C 语言基础-PPT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79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编号:080714 开课院(部):工程学院、金融学院本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讲授32学时,实验32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第2学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述本课程是工程与应用数学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算法基础知识、C语言中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去解决工程与数学应用问题。
二、课程要求(一)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能用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解决基本问题,并能较熟练地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C语言对实践的要求较高,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才能巩固和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课后要多进行上机实践。
(二)教学手段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
(三)课外作业每章节都配有相应的复习思考题和实验题。
(四)辅导答疑使用课后辅导、E-mail等多种方式辅导答疑。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三、教材或者主要教学参考资料[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五、课程内容第1章程序设计基本概念(1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C语言和程序设计的背景2.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特性教学重点、难点: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算法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程序和程序设计第二节算法第三节结构化程序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复习思考题:1. C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包含哪些内容?2. 什么是算法,它具备哪些特性?第2章 C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3学时)教学目的:1. 了解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2. 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3. 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1.常用数据类型2.常用运算符和优先级3.数学公式转化为C语言表达式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节简单C语言程序的构成和格式第二节标识符、常量和变量第三节整型数据第四节实型数据第五节算术表达式第六节赋值表达式第七节自加、自减和逗号运算符复习思考题:1.输入秒数,将它按小时、分钟、秒的形式来输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习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习题第1章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概述习题一、判断题1.Visual Basic是以结构化的Basic语言为基础、以事件驱动作为运行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
2.属性是Visual Basic对象性质的描述,对象的数据就保存在属性中。
3.同一窗体中的各控件可以相互重叠,其显示的上下层次的次序不可以调整。
4.在Visual Basic 中,有一些通用的过程和函数作为方法供用户直接调用。
5.控件的属性值不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修改。
6.许多属性可以直接在属性表上设置、修改,并立即在屏幕上看到效果。
7.所谓保存工程,是指保存正在编辑的工程的窗体。
8.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对象是指可以访问的实体。
9.决定对象是否可见的属性是Visible属性,决定对象可用性的属性是Enabled属性。
10.保存Visual Basic文件时,若一个工程包含多个窗体或模块,则系统先保存工程文件,再分别保存各窗体或模块文件。
11.xxx.vbp文件是用来管理构成应用程序xxx的所有文件和对象的清单。
12.事件是由Visual Basic预先定义的对象能够识别的动作。
13.事件过程可以由某个用户事件触发执行,它不能被其他过程调用。
14.窗体中的控件,是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上画出的各图形对象。
15.同一个窗体文件只能用于一个工程中。
16.由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有解释和编译两种执行方式。
17.在打开一个Visual Basic工程进行修改后,要另存为一个版本,只需单击“工程另存为…”就行,因为系统将同时保存其他文件。
18.单击“启动”菜单项将窗体装入内存时,一定触发窗体的load事件和Activate 事件。
19.“方法”是用来完成特定操作的特殊子程序。
20.“事件过程”是用来完成事件发生后所要执行的程序代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题目:数据加密解密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06月信息工程学院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 .1 C语言概述 (3)1 .2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3)第二章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的介绍 (4)2 .1 开发环境的介绍 (4)2 .2 有关开发环境的技术 (4)第三章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6)3 .1 本程序解决的有关技术问题 (6)3 .2 本程序流程图 (9)第四章编码实现 (12)4 .1 程序的总体实现与使用方法 (12)4 .2 实现本程序的关键C技术 (13)第五章调试与测试 (16)第六章总结与心得 (19)附录: 参考文献 (20)源代码 (21)摘要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一种方式,对于信息的加密技巧起源于欧洲,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是最先使用象形文字作为信息编码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文明都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保护他们的书面信息(明文)。
后来,被Julias Caesar(凯撒大帝)使用,也曾用于历次战争中,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
最广为人知的编码机器是德国的German Enigm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利用它创建了加密信息系统,从而解决军事信息的保密通讯问题。
此后,由于Alan Turing和Ultra计划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泄努力,盟军终于对德国人的密码成功破译了,进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初,美国人对于计算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用于破解德国人的通讯密码,这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技术此后的发展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从而在全球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运算能力的增强,传统的密码知识和技能都变得十分简单了而很容易被人破解,于是人们又不断地研究出了新的数据加密方式,如私有密钥算法和公共密钥算法。
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推动了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
电脑二级C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资料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考点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是指一组有穷的指令集,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
算法的基本特征: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允许有多义性;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执行;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组成要素:一个算法由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以及其控制结构这两部分组成。
算法的基本运算和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半递推技术。
【考点2】算法的复杂度算法效率的度量——算法的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通常,一个算法所用的时间包括编译时间和运行时间。
算法空间复杂度: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的空间,输入的初始数据所占的空间,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额外空间。
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并不相关。
【考点3】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能输入到电脑中并被计算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如文档,声音,视频等。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是指由某一数据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
【考点4】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可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面向问题的,是独立于电脑的。
它包括数据对象和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在电脑中的存放的方式,是面向电脑的,它包括数据元素的存储方式和关系的存储方式。
数据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关系: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不一定一一对应。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目录第1 章概述 (1)1.1 课程简介 (1)1.2 实验环境选择 (1)第 2 章实验要求 (1)2.1 实验过程要求 (1)2.2 考核及评分标准 (1)第 3 章实验内容 (2)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3.2 实验2 数据类型 (3)3.3 实验3 运算符和表达式 (4)3.4 实验4 顺序结构及输入和输出 (6)3.5 实验5 选择结构 (7)3.6 实验6 循环结构 (9)3.7 实验7 数组(1) (11)3.8 实验8 数组(2) (12)3.9 实验9 字符串及其操作 (13)3.10 实验10 函数 (14)3.11 实验11 结构体 (15)3.12 实验12 指针 (16)第 1 章概述1.1 课程简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是软件工程各专业或其它相近专业学生的公共职业基础课,是软件类各专业的入门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后继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书,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学会使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初级的程序设计。
1.2 实验环境选择VC++6.0第 2 章实验要求2.1 实验过程要求本课程中,实验者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纪律与实验制度,爱护设备及卫生。
在指定的实验时间内,必须到机房内实验,其余时间可自行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序代码,都要求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效率,多文件表示。
2.2 考核及评分标准若实验者在指定上机时间三次不到课,取消考核资格。
请假,必须提前出具正式假条,不接受事后假条。
如果发现抄袭、篡改、伪造实验数据,或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雷同,涉及的所有学生的该课程成绩计为0 分。
本课程采用结构化评分,主要由指导教师灵活处理,可以是考勤等。
第 3 章实验内容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C语言2.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大学生涯的第一个程序1)运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或者VC6.02)创建项目,选择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或者空项目,项目名为MyFirstApp3)新建项目,选择C++源文件,文件名为HelloWorld4)在程序编辑窗口,输入如下代码#include <stdio.h>/* 主程序*/void main(){printf("hello world\n");}5)执行程序,Ctrl+F56)观察输出结果,并记录2.修改程序1)增加语句,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printf("world is me\n");2)删除输出字符串中的“\n”,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3)进行换行输出,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printf("world");printf("\n");4)将上个程序块中的printf("\n");去掉,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对C语言程序的第一印象4.简单描述下,第二步骤中,输出结果相同与不同的原因;以及“\n”的用途3.2 实验2 数据类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量的命名规则和定义2.掌握C语言程序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并使用它们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定义3个变量numInt、numFloat、charInfo,他们的类型分别为整型,单精度类型,字符型;并分别初始化为2,2.0和‘A’,最后输出这三个变量的值。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重点难点分析与题解第1章应试指南第2章数据结构与算法本章节主要考查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数据结构及其基本操作、查找和排序算法。
本章的内容在历次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1.2%,都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
本章历次试题分数分布如表2-1所示。
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的定义、栈和树几乎是每次必考的知识点;查找和排序基本上每次有一道试题;线性表、队列和线性链表很少单独出题,但经常与其它知识点结合出题。
本章涉及知识点分值在历次试题中比重如图2-1所示。
2.1 算法的基本概念从图2-1可以看出,该节知识点所占试题比重为18%,属于重点考查对象,基本上每次必考,主要考查算法的定义和对算法复杂度的理解。
历次试题分值在0-4分之间波动,其变化趋势如图2-2所示。
2.1.1 考点1:算法的定义算法是对一个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求解问题的方法,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者多个操作。
一般来说,一个算法具有以下5个主要的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对任何合法的输入)在执行有穷步后能够结束,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
(3)可行性:算法中的操作能够用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
(4)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者多个输入,零个输入就是算法本身缺定了初始条件。
(5)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者多个输出,以反映出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2.1.1 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______。
[2005年4月填空第5题]答案:算法例2.1.2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确定性”等5个特性,下面对另外4个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B.有零个或多个输出C.有穷性 D.可行性答案:B例2.1.3 算法具有5个特性,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算法特性的是()。
A.有穷性 B.简洁性 C.可行性 D.确定性答案:B第3章程序设计基础本章主要考查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程序设计的方法与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