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IgG4相关疾病是一类罕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其特点是IgG4浆细胞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本文将介绍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预防措施由于IgG4相关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措施。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潜在的致病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可能与IgG4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患病的风险。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等。
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疾病迹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人,更应该定期进行体检。
二、治疗措施目前,对于IgG4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特点来确定。
1.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IgG4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阻止病情进展。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较高,然后逐渐减少至最低有效剂量。
(2)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3)其他药物:根据病情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风湿药等。
2. 手术治疗对于IgG4相关疾病的一些特殊类型,如胰腺、胆管、肾脏等器官的受累,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此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帮助去除受累器官的病变组织,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随访和监测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
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和IgG4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
56.IgG4相关性疾病概述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和硬化的疾病。
主要特征为血清IgG4水平显著增高,受累器官组织由于大量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而发生肿大或结节/硬化性病变。
病因和流行病学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
研究显示IgG4-RD患者外周血和组织浸润的浆母细胞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有关。
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细胞)、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了IgG4-RD的发生、发展。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细胞)在IgG4-RD患者外周血和组织浸润均增加,Treg细胞分泌的IL-10和Th2型细胞因子均有助于促进B细胞向IgG4+细胞分化,TGF-β可促进纤维化发展。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2~3):1。
由于认识时间较短,各国发病率不详,日本报道的发病率为2.8/100 000~10.8/100 000,而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IgG4-RD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可累及几乎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因不同器官受累就诊于不同专科,容易漏诊。
该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性进展。
可以单器官起病,逐渐累及多个器官,也可以多种器官同时发病。
少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泪腺、唾液腺为最常见受累器官。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无痛性泪腺,颌下腺或腮腺肿大,硬结,伴或不伴有鼻窦炎或眼外肌增厚。
消化系统受累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肠系膜炎等,临床可出现腹部隐痛、腹胀、消化不良、黄疸等。
肺部受累时可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肺间质病变、肺部结节/肿块以及胸膜增厚等,患者可无症状或咳嗽、气短及喘憋等。
腹膜后纤维化或腹主动脉周围炎也是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为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增厚,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和肾盂积水,少数患者发生腹主动脉瘤。
讲座与综述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祝旭颖①㊀倪兆慧①ә∗㊀本课题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81770666㊁81570604)ꎻ上海市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设项目(No.ZY(2018-2020)-FWTX-1001)①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㊀(上海㊀200127)ә㊀通讯作者㊀㊀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diseaseꎬIgG4-RD)是一类新近认识的纤维化炎症性疾病ꎬ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ꎬ包括肿块性病变㊁席纹状纤维化㊁闭塞性静脉炎㊁IgG4+浆细胞浸润ꎬ常伴有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1]ꎮIgG4-RD可以累及全身ꎬ包括胰腺㊁胆管㊁肺㊁泪腺㊁唾液腺㊁肾脏㊁淋巴结㊁甲状腺等[2]ꎮ肾脏损害是IgG-RD最常见的病变之一ꎬ统称为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IgG4-relatedkidneydiseaseꎬIgG4-RKD)ꎮIgG4-RKD可以累及肾小球㊁小管间质ꎬ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㊁膜性肾病[4]ꎮ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IgG4-RD尤其是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ꎮ㊀㊀1㊀流行病学IgG-RD常见于中老年男性ꎬ研究显示ꎬ大多数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6:1~4:1ꎬ诊断时的年龄为50~70岁[5ꎬ6]ꎮ日本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ꎬ每10万人中IgG4-RD的发病率为0.28~1.08[2]ꎮ另一项来自日本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ꎬ男女发病比例为1:0.77ꎬ平均发病年龄为58.8岁ꎮ该研究指出ꎬ只有10%的IgG4-RD病例在40岁之前发病[7]ꎮ约31~62%的患者表现为多灶性或全身性受累的疾病特征ꎬ在男性中胰腺受累更为常见ꎬ而女性以泪腺和唾液腺更为常见[5ꎬ6]ꎮ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118例诊断明确的IgG4-RD患者中ꎬ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多器官受累ꎬ仅4.2%的患者仅表现为单一器官病变ꎬ其中肾脏累及占24.6%[8]ꎮ㊀㊀2㊀发病机制目前ꎬIgG4-R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ꎮ遗传易感因素㊁细菌介导的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抗原可能与IgG4-RD的发病有关ꎮKawa等[9]发现在日本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清型DRB1∗0405和DQB1∗0401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ꎬAIP)的易感性有关ꎮAkitake等[10]提出Toll样受体配体的刺激可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gG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ꎬ可能提高了各种细菌通过固有免疫诱导IgG4的产生ꎮ自身免疫被广泛认为与IgG4-RD发病有关ꎬ但目前尚不确定IgG4-RD的自身抗原ꎮ近期一项研究发现ꎬ膜联蛋白A11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ꎬ可能参与了AIP的发病[11]ꎮT细胞与B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IgG4-RD发病的分子机制ꎮ研究显示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分泌的细胞因子IL-21和IL-4在促进IgG4生成中发挥作用[12]ꎮTreg细胞产生的IL-10和TGF-β也可诱导IgG4的生成和组织纤维化的发生[13ꎬ14]ꎮ然而IgG4没有固定补体或交联抗体的能力ꎬ无法有效地激活补体系统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ꎮ因此ꎬIgG4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尚不确定ꎮ研究显示ꎬIgG4的Fab片段能与IgG的Fc片段直接结合ꎬ使得IgG4与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促进疾病的发生[14]ꎮ总而言之ꎬIgG4-RD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ꎬIgG4-RKD的致病机制更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ꎮ㊀㊀3㊀临床表现IgG4-RD通常为亚急性起病ꎬ表现为肿瘤样肿块或一个或多个器官肿大[5ꎬ15]ꎮ在唾液腺或眼眶等浅表部位ꎬ可表现为临床可见的肿块ꎬ其他的器官肿大常需借助影响学检查发现ꎮIgG4-RD患者常合并过敏性疾病ꎬ如湿疹㊁哮喘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16]ꎮ部分患者可出现疲劳㊁体重减轻等症状ꎬ但发热很少见[6]ꎮ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是支持IgG4-RD诊断的最常见实验室指标ꎬ高于正常值6~8倍的血清IgG4水平强烈提示IgG4-RD[17]ꎬ但血清IgG4正常不能排除IgG4-RDꎮWallac等[5]报道近50%的活检证实并且疾病活动的IgG4-RD患者其血清IgG4浓度处于正常范围ꎮ因此ꎬ血清IgG4水平对于该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ꎮ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㊁高丙种球蛋白血症㊁血清IgE水平升高和低补体血症在IgG4-RD中相对常见ꎬ但并非该疾病所特有[6ꎬ18]ꎮ㊀㊀4㊀病理特征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是IgG4-RD诊断的金标准ꎬ也是指导IgG4-RD治疗的关键ꎮIgG4+淋巴浆细胞浸润㊁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是IgG4-RD的三大病理特征[19]ꎮ由于不同患者以及不同器官间IgG4+浆细胞浸润的程度不同ꎬ因此ꎬ对于IgG4+浆细胞浸润的数量的要求不同ꎮ一般认为ꎬ在内脏器官的活检标本中ꎬ每高倍镜(high-powerfieldsꎬHPF)下至少需要10个IgG4+浆细胞浸润ꎬ同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和/或闭塞性静脉炎[19]ꎮ对于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需要更高要求的IgG4+浆细胞浸润数量ꎬ推荐胰腺:>50个/HPFꎻ唾液和泪腺:>100个/HPFꎬ肺:>20个/HPF[19]ꎮ此外ꎬIgG4+/IgG+浆细胞比率通常要求大于40%[19]ꎮ仅发现IgG4+浆细胞增多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增大并不能诊断IgG4-RDꎬ需结合IgG4-RD的其他组织学和临床特征来明确诊断ꎮ闭塞性静脉炎是IgG4-RD的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ꎬ但在IgG4-RKD中非常少见[19]ꎮ4.1㊀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4.1.1㊀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㊀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ꎬTIN)是IgG4-RKD最常见的疾病类型ꎬ中老年男性患者多见ꎬ常表现为不伴蛋白尿或血尿的肾功能损伤ꎬ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ꎬ但大量蛋白尿罕见ꎬ出现大量蛋白尿通常提示合并肾小球病变[3ꎬ20]ꎮRaissian等[20]报道约75%的IgG4-TIN患者是因急性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肾活检而发现ꎬ另外约25%的患者是由于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ꎮ血清IgG4水平升高与补体水平下降是IgG4-TIN患者常见的血清学特点ꎬ据报道ꎬ约80%IgG4-TIN患者表现为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ꎬ约60%的患者存在低补体血症[20]ꎮ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水平升高[3]ꎮ此外ꎬ患者常伴有抗核抗体的弱阳性ꎬ但抗ds-DNA㊁抗Sm㊁抗SSA或SSB等疾病特异性抗体均为阴性[3]ꎮ双侧肾脏多发的低密度病灶是IgG4-TIN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ꎬ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双侧弥漫性的肾脏肿大[3ꎬ20]ꎮ伴IgG4+浆细胞浸润的纤维化是IgG4-TIN的组织病理学特点ꎬ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21]ꎮ席纹状纤维化是IgG4-TIN最具特异性的病理特征ꎬ在药物相关性或干燥综合征引起的TIN中罕见ꎮ闭塞性静脉炎在IgG4-RD其他累及器官中较为常见ꎬ而在IgG4-TIN中罕见[3ꎬ21]ꎮ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肾小管基底膜的沉积是IgG4-TIN的另一组织病理学特征ꎮRaissian等[20]研究报道超过80%的患者在肾小管基底膜中有IgG或C3沉积ꎬ并且沉积物仅限于伴有炎症浸润的肾实质ꎮ除了IgG4外ꎬ也可见到IgG1㊁IgG3或C1Q沉积ꎮ在电镜下可发现肾小管基底膜电子致密物的沉积ꎮ4.1.2㊀IgG4-RD继发性膜性肾病㊀膜性肾病(membra ̄nousglomerulonephritisꎬMGN)是IgG4-RKD最常见的肾小球损害ꎬ常见于老年男性ꎬ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ꎬ部分患者血肌酐水平升高ꎬ提示可能伴有TINꎬ在诊断时常伴有IgG4-RD的肾外临床表现[4]ꎮ血清IgG4水平几乎在所有报道的病例中均显著升高[4]ꎮ免疫荧光染色可见上皮下IgG4和C3等呈膜样沉积ꎬ电子显微镜下可发现上皮下电子致密物的沉积[4]ꎮ特发性与继发性MGN的鉴别是诊断的关键ꎮ伴有IgG4-RD的肾外表现㊁合并IgG4-TIN以及血清IgG4水平升高有助于IgG4-RD继发性MGN的诊断[4]ꎮ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是支持特发性MGN的指标ꎬ但约30%特发性MGN患者PLA2R抗体阴性ꎬ并且目前已有PLA2R抗体阳性的IgG4-RD继发性MGN的病例报道[22]ꎬPLA2R抗体与IgG4-RD继发性MGN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ꎮ4.2㊀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㊀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 ̄itonealfibrosisꎬRPF)是一类以腹膜后软组织炎症性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ꎬ可包绕输尿管及其周围软组织ꎬ主要表现为背部㊁腹部及两侧肋部疼痛ꎬ纤维化导致的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是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23ꎬ24]ꎮ既往由于缺乏对IgG4-RPF的认识ꎬ常将IgG4-RPF归类为特发性RPFꎮ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23例既往诊断为特发性RPF的患者中ꎬ57%的患者具有典型的IgG4-RD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腹膜外的临床表现[25]ꎮ有研究报道显示与特发性RPF患者比较ꎬIgG4-RPF患者疼痛发生率更高ꎬ血清IgE水平及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多ꎬ血清IgE可能是鉴别IgG4-RPF和特发性RPF的有效血清学指标[26]ꎮ4.3㊀其他器官累及㊀IgG4-RKD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累及ꎬ最常见的肾外累及为胰腺ꎮAIP共有两种类型ꎬ1型AIP即IgG4相关性胰腺炎ꎬ常表现为胰腺肿块样肿大和(或)梗阻性黄疸ꎬ具有典型的IgG4-RD组织病理学特征ꎬ而2型AIP是一类与IgG4-RD完全无关的疾病[27ꎬ28]ꎮ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是IgG4相关性胆道系统病变ꎬ表现为梗阻性黄疸㊁肝功能异常ꎬ影像学表现为胆管狭窄㊁增厚或肿块[29ꎬ30]ꎮ唾液腺和泪腺持续或反复出现无痛的单侧或双侧肿胀ꎬ伴有面部外观变化ꎬ是IgG4-RD的典型外观表现[31]ꎮIgG4相关性唾液腺炎或泪腺炎最常累及下颌下腺ꎬ腮腺累及少见ꎬ口干㊁眼干的症状较轻ꎬ且抗SSA或SSB自身抗体常为阴性[32ꎬ33]ꎮ约25%~50%IgG4-RD患者表现出淋巴结病变[5]ꎬ受累的淋巴结常为无痛性ꎬ直径约为1~3cmꎬ纤维化少见ꎬ因此ꎬ很难通过淋巴结活检来诊断IgG4-RD[31]ꎮ肺和胸膜的病变是老年男性IgG4-RD常见的累及部位ꎬ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等症状ꎬ或在肺外IgG4-RD的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34]ꎮ总之ꎬIgG4-RD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ꎬ可侵犯全身40多个部位ꎬ包括甲状腺㊁皮肤㊁宫颈㊁乳腺㊁主动脉㊁硬脑膜等[35]ꎮ㊀㊀5㊀诊断标准5.1㊀IgG4-RD诊断标准㊀2011年Umehara等[36]提出了IgG4-RD的诊断标准:(1)器官肿大或功能受损ꎻ(2)血清IgG4浓度>135mg/dlꎻ(3)组织病理学发现IgG4+浆细胞浸润>10个/HPFꎬ且IgG4+/IgG+浆细胞比率>40%ꎮ满足以上3个标准即可明确诊断为IgG4-RDꎮ仅有器官累及或功能受损且不符合血清学和组织学标准则不考虑IgG4-RDꎮ2015年Khosroshahi等[37]发表了一篇关于IgG4-RD诊治的国际共识ꎬ强调了IgG4-RD的准确评估需基于完整的临床病史㊁体格检查㊁实验室检查和恰当的影像学检查ꎬ并强烈建议通过组织活检明确诊断ꎬ以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与IgG4-RD相似的疾病ꎮ5.2㊀IgG4-RKD诊断标准㊀目前ꎬ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分别为2010年梅奥医学中心提出的关于IgG4-TIN的诊断标准[20](见表1)ꎬ以及2011年日本专家Kawano等[38]提出的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见表2)ꎬ两套诊断标准均建立在血清学㊁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的基础上ꎬ同时需排除血管炎㊁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和感染等疾病ꎮ表1㊀梅奥医学中心提出的关于IgG4-TIN的诊断标准[20]类别诊断标准组织学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浆细胞最集中区域IgG4+浆细胞>10个/HPFa免疫荧光㊁免疫组化和(或)电镜下肾小管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b影像学肾皮质周围低密度的小结节ꎬ圆形或楔形损害ꎬ或弥漫性斑片状损害ꎬ肾脏弥漫性显著增大血清学血清IgG4或总IgG水平升高其他器官累及包括AIP㊁硬化性胆管炎㊁任何器官的炎性肿块㊁唾液腺炎㊁炎性主动脉瘤㊁肺部受累㊁腹膜后纤维化㊀注:诊断IgG4-TIN需满足IgG4+浆细胞增多的富含浆细胞浸润的TIN的组织病理学特征ꎬ以及以上 影像学 ㊁ 血清学 ㊁ 其他器官累及 中的至少一条ꎮa:强制性标准ꎻb:支持标准ꎬ出现在80%以上患者㊀㊀6㊀治疗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IgG4-RD免疫抑制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ꎬIgG4-RD患者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ꎮIgG4-RKD的治疗主要参考IgG4-RDꎮ仔细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㊁器官受累情况以及复发风险是为每个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ꎮ表2㊀Kawano等[38]提出的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出现肾脏损害ꎬ表现为伴血清IgG水平升高㊁低补体血症或血清IgE水平升高的尿液分析异常㊁尿液标志物异常或肾功能下降2.肾脏影像学异常表现:a.增强CT显示多发的低密度灶ꎻb.肾脏弥漫性肿大ꎻc.低血供的肾脏孤立性占位ꎻd.不伴肾盂皮质不规则病变的肾盂壁肥厚性损伤3.血清IgG4水平升高(IgG4ȡ135mg/dl)4.肾脏组织学异常:a.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ꎬ且IgG4+浆细胞>10个/HPFꎬ和(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40%ꎻb.围绕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巢的特征性纤维化5.肾外的组织学异常:肾外器官组织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ꎬ且IgG4+浆细胞>10个/HPFꎬ和(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40%明确的诊断:1+3+4(aꎬb)2+3+4(aꎬb)2+3+51+3+4(a)+5很可能的诊断:1+4(aꎬb)2+4(aꎬb)2+53+4(aꎬb)㊀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应排除以下疾病:Wegner肉芽肿㊁Churg-Strauss综合征㊁髓外浆细胞瘤ꎻ影像学上应排除以下疾病:恶性淋巴瘤㊁泌尿系恶性肿瘤㊁肾梗死和肾盂肾炎ꎻ少数情况下需排除Wegener肉芽肿㊁结节病和转移性肿瘤6.1㊀糖皮质激素㊀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公认的诱导活动性IgG4患者缓解的一线治疗药物ꎬ常以口服泼尼松0.6mg kg-1 d-1为起始剂量ꎬ维持2~4周ꎬ并在3~6个月内逐渐减量[37]ꎮ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年内复发ꎬ日本的一项共识建议维持激素的治疗时间在3年内[39]ꎮ6.2㊀免疫抑制剂㊀研究显示ꎬ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少期间或之后ꎬ高达46%的IgG4-RD患者出现复发[40]ꎮ因此ꎬ对于糖皮质激素难治或复发或难以耐受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ꎬ可加用免疫抑制剂ꎮ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㊁硫唑嘌呤㊁霉酚酸酯等ꎮ有研究发现ꎬ相比单用糖皮质激素ꎬ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50~100mg/d)治疗同样可以有效诱导疾病缓解ꎬ并显著减少疾病的复发[41]ꎮ最近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ꎬ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ꎬ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1~1.5g/d)可有效诱导IgG4-RD疾病缓解ꎬ并显著降低复发率[42]ꎮ一项回顾性研究报道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61.1%患者获得缓解[43]ꎮ6.3㊀生物制剂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ꎬRTX)是一种单克隆抗CD20抗体ꎬ是IgG4-RD患者最常用的B细胞耗竭剂ꎬ也是目前治疗IgG4-RD最常用的生物制剂ꎮ在一项前瞻性开放性试验中ꎬ即使没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ꎬRTX使得97%的患者在6个月时获得疾病缓解[44]ꎮHart等[45]研究报道对于免疫制剂抵抗及激素无法耐受的患者ꎬRTX可使得83%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ꎬ并且在维持治疗期间不再复发ꎮ因此ꎬRTX被认为是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IgG4-RD的有效治疗药物ꎮ6.4㊀中药治疗㊀已有研究报道在糖皮质激素治疗IgG4-TIN的基础上ꎬ加用中药黑地黄丸加减治疗ꎬ可显著改善肾功能ꎬ使得病情明显缓解[46]ꎮ另外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ꎬHPA)轴ꎬ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ꎬ研究发现淫羊藿黄酮可以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再生抵消长期使用激素对HPA轴的抑制ꎬ从而能减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ꎬ并且不影响激素的治疗效果[47]ꎮ因此ꎬ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成为IgG4-RD有效的治疗方案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KamisawaTꎬZenYꎬPillaiS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TheLancetꎬ2015ꎬ385(9976):1460-1471.2.UmeharaHꎬOkazakiKꎬMasakiYꎬetal.AnovelclinicalentityꎬIgG4-relateddisease(IgG4RD):generalconceptanddetails.ModRheumatolꎬ2012ꎬ22(1):1-14.3.SaekiTꎬNishiSꎬImaiNꎬetal.Clinico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with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KidneyIntꎬ2010ꎬ78(10):1016-1023.4.AlexanderMPꎬLarsenCPꎬGibsonIWꎬetal.Membranousglomer ̄ulonephritisisamanifestationofIgG4-relateddisease.KidneyIntꎬ2013ꎬ83(3):455-462.5.WallaceZSꎬDeshpandeVꎬMattooHꎬetal.IgG4-RelatedDis ̄ease:ClinicalandLaboratoryFeaturesinOneHundredTwenty-FivePatients.ArthritisRheumatolꎬ2015ꎬ67(9):2466-2475.6.Martinez-ValleFꎬFernandez-CodinaAꎬPinal-FernandezI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Evidencefromsixrecentcohorts.AutoimmunRevꎬ2017ꎬ16(2):168-172.7.UchidaKꎬMasamuneAꎬShimosegawaTꎬetal.PrevalenceofIgG4-RelatedDiseaseinJapanBasedonNationwideSurveyin2009.IntJRheumatolꎬ2012ꎬ2012:358371.8.LinWꎬLuSꎬChenHꎬ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mmuno ̄globulinG4-relateddisease:aprospectivestudyof118Chinesepatients.Rheumatology(Oxford)ꎬ2015ꎬ54(11):1982-1990.9.KawaSꎬOtaMꎬYoshizawaKꎬetal.HLADRB10405-DQB10401haplotypeisassociatedwithautoimmunepancreatitisintheJapanesepopulation.Gastroenterologyꎬ2002ꎬ122(5):1264-1269.10.AkitakeRꎬWatanabeTꎬZaimaCꎬetal.PossibleinvolvementofThelpertype2responsestoToll-likereceptorligandsinIgG4-relatedsclerosingdisease.Gutꎬ2010ꎬ59(4):542-545.11.HubersLMꎬVosHꎬSchuurmanARꎬetal.AnnexinA11istarge ̄tedbyIgG4andIgG1autoantibodiesinIgG4-relateddisease.Gutꎬ2018ꎬ67(4):728-735.12.AkiyamaMꎬYasuokaHꎬYamaokaKꎬetal.EnhancedIgG4pro ̄ductionbyfollicularhelper2Tcellsandtheinvolvementoffollicularhelper1Tcellsinthepathogenesisof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esTherꎬ2016ꎬ18:167.13.KawamuraEꎬHisanoSꎬNakashimaHꎬetal.Immunohistologicalanalysisforimmunologicalresponseandmechanismofintersti ̄tialfibrosisinIgG4-relatedkidneydisease.ModRheumatolꎬ2015ꎬ25(4):571-578.14.YamamotoMꎬTakahashiHꎬShinomuraY.Mechanismsandas ̄sessmentofIgG4-relateddisease:lessonsfortherheumatolo ̄gist.NatRevRheumatolꎬ2014ꎬ10(3):148-159.15.ZenYꎬNakanumaY.IgG4-relateddisease:across-sectionalstudyof114cases.AmJSurgPatholꎬ2010ꎬ34(12):1812-1819.16.DellaTorreEꎬMattooHꎬMahajanVSꎬetal.Prevalenceofato ̄pyꎬeosinophiliaꎬandIgEelevationinIgG4-relateddisease.Al ̄lergyꎬ2014ꎬ69(2):269-272.17.KhosroshahiAꎬCherykLAꎬCarruthersMNꎬetal.BriefReport:spuriouslylowserumIgG4concentrationscausedbytheprozonephenomenoninpatientswith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heumatolꎬ2014ꎬ66(1):213-217.18.StoneJHꎬBrito-ZeronPꎬBoschXꎬetal.DiagnosticApproachtotheComplexityofIgG4-RelatedDisease.MayoClinProcꎬ2015ꎬ90(7):927-939.19.DeshpandeVꎬZenYꎬChanJKꎬetal.ConsensusstatementonthepathologyofIgG4-relateddisease.ModPatholꎬ2012ꎬ25(9):1181-192.20.RaissianYꎬNasrSHꎬLarsenCPꎬetal.DiagnosisofIgG4-re ̄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JAmSocNephrolꎬ2011ꎬ22(7):1343-1352.21.YoshitaKꎬKawanoMꎬMizushimaIꎬetal.Light-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dis ̄tinctionfromnon-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NephrolDialTransplantꎬ2012ꎬ27(7):2755-2761.22.MuhsinSAꎬMasiaRꎬSmithRNꎬetal.PhospholipaseA2recep ̄tor-associatedmembranousnephropathyinapatientwithIgG4-relateddisease:Acasereport.Medicine(Baltimore)ꎬ2019ꎬ98(20):e15616.23.VaglioAꎬSalvaraniCꎬBuzioC.Retroperitonealfibrosis.Lancetꎬ2006ꎬ367(9506):241-251.24.ChoiYKꎬYangJHꎬAhnSYꎬetal.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heeraof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KidneyResClinPractꎬ2019ꎬ38(1):42-48.25.KhosroshahiAꎬCarruthersMNꎬStoneJHꎬetal.RethinkingOr ̄mond'sdisease:"idiopathic"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heeraofIgG4-relateddisease.Medicine(Baltimore)ꎬ2013ꎬ92(2):82-91.26.LiaoSꎬZhangXꎬZhuFꎬetal.ComparisonoftwosubsetsofChi ̄nesepatientswith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ermsofIgG4im ̄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heumatology(Oxford)ꎬ2018ꎬ11:2242-2249.27.ZhangLꎬChariSꎬSmyrkTCꎬetal.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type1andtype2:aninternationalconsensusstudyonhistopatho ̄logicdiagnosticcriteria.Pancreasꎬ2011ꎬ40(8):1172-1179.28.DeshpandeVꎬGuptaRꎬSainaniNꎬetal.Subclassificationofau ̄toimmunepancreatitis:ahistologicclassificationwithclinicalsignificance.AmJSurgPatholꎬ2011ꎬ35(1):26-35.29.DeshpandeVꎬSainaniNIꎬChungRTꎬetal.IgG4-associatedcholangitis:acomparativehistologicalandimmunophenotypicstudywith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onliverbiopsymateri ̄al.ModPatholꎬ2009ꎬ22(10):1287-1295.30.GhazaleAꎬChariSTꎬZhangLꎬetal.ImmunoglobulinG4-asso ̄ciatedcholangitis:clinicalprofileandresponsetotherapy.Gas ̄troenterologyꎬ2008ꎬ134(3):706-715.31.MahajanVSꎬMattooHꎬDeshpandeVꎬetal.IgG4-relateddis ̄ease.AnnuRevPatholꎬ2014ꎬ9:315-347.32.MasakiYꎬDongLꎬKuroseNꎬetal.ProposalforanewclinicalentityꎬIgG4-positivemultiorgan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analysisof64casesofIgG4-relateddisorders.AnnRheumDisꎬ2009ꎬ68(8):1310-1315.33.TakahashiHꎬYamamotoMꎬTabeyaTꎬetal.Theimmunobiology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gG4relateddiseases.JAutoim ̄munꎬ2012ꎬ39(1-2):93-96.34.ZenYꎬInoueDꎬKitaoAꎬetal.IgG4-relatedlungandpleuraldisease: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21cases.AmJSurgPatholꎬ2009ꎬ33(12):1886-1893.35.Brito-ZeronPꎬRamos-CasalsMꎬBoschXꎬetal.TheclinicalspectrumofIgG4-relateddisease.AutoimmunRevꎬ2014ꎬ13(12):1203-1210.36.UmeharaHꎬOkazakiKꎬMasakiYꎬetal.Comprehensivediag ̄nosticcriteriaforIgG4-relateddisease(IgG4-RD)ꎬ2011.ModRheumatolꎬ2012ꎬ22(1):21-30.37.KhosroshahiAꎬWallaceZSꎬCroweJLꎬetal.InternationalCon ̄sensusGuidanceStatementontheManagementandTreatmentof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heumatolꎬ2015ꎬ67(7):1688-1699.38.KawanoMꎬSaekiTꎬNakashimaHꎬetal.ProposalfordiagnosticcriteriaforIgG4-relatedkidneydisease.ClinExpNephrolꎬ2011ꎬ15(5):615-626.39.KamisawaTꎬOkazakiKꎬKawaSꎬetal.AmendmentoftheJapa ̄neseConsensusGuidelinesforAutoimmunePancreatitisꎬ2013Ⅲ.Treatmentandprognosisofautoimmunepancreatitis.JGas ̄troenterolꎬ2014ꎬ49(6):961-970.40.CampochiaroCꎬRamirezGAꎬBozzoloEP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inItaly:clinicalfeaturesandoutcomesofalargecohortofpatients.ScandJRheumatolꎬ2016ꎬ45(2):135-145.41.YunyunFꎬYuCꎬPanpanZꎬetal.EfficacyofCyclophosphamidetreatmentfor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withadditionofglucocorticoids.SciRepꎬ2017ꎬ7(1):6195.42.YunyunFꎬYuPꎬPanpanZ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lowdoseMycophenolatemofetiltreatmentfor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arandomizedclinicaltrial.Rheumatology(Ox ̄ford)ꎬ2019ꎬ58(1):52-60.43.WangYꎬLiKꎬGaoD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ofleflunomideandglucocorticoidsforthemaintenanceofremissioninpatientswithIgG4-relateddisease:aretrospectivestudyandliteraturereview.InternMedJꎬ2017ꎬ47(6):680-689.44.CarruthersMNꎬTopazianMDꎬKhosroshahiAꎬetal.RituximabforIgG4-relateddisease:aprospectiveꎬopen-labeltrial.AnnRheumDisꎬ2015ꎬ74(6):1171-1177.45.HartPAꎬTopazianMDꎬWitzigTEꎬetal.Treatmentofrelapsingautoimmunepancreatitiswithimmunomodulatorsandrituximab:theMayoClinicexperience.Gutꎬ2013ꎬ62(11):1607-1615.46.孙尚波.黑地黄丸治疗IgG4相关性间质性肾炎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ꎬ2017ꎬ18(2):160-161.47.HuangJꎬLiJꎬZhengSꎬetal.Epimediumflavonoidscounteractthesideeffectsofglucocorticoidson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ꎬ2013ꎬ2013:938425.(收稿:2019-06-01㊀修回:2019-08-22)。
igg4相关性疾病能要小孩吗IgG4相关性疾病,也被称为IgG4相关性疾病谱(IgG4-R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IgG4免疫球蛋白的特别增多。
这种疾病最常累及胰腺、胆管、肾脏和淋巴结等器官,但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影响。
很多患者担忧IgG4相关性疾病会影响他们生育力量,特殊是对于想要要孩子的夫妇来说,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依据目前的讨论和临床阅历,IgG4相关性疾病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育力量或生育健康。
虽然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器官受损或功能受限,但它并不会对生殖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患有IgG4相关性疾病的人通常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孩子。
需要留意的是,某些因素可能会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的生育方案。
IgG4相关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方案怀孕之前,患者应询问医生,了解哪些药物对胎儿的风险较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调整。
IgG4相关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状况的波动和不稳定。
这可能会对怀孕和孕期产生一些额外的挑战。
因此,建议患者在方案怀孕之前,与医生争论他们的疾病管理和监测方案,以确保他们在怀孕期间能够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护理。
IgG4相关性疾病有时可能会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
这些疾病可能会对生育力量产生影响。
因此,假如患者怀疑自己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他们应当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IgG4相关性疾病本身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育力量。
治疗药物的使用、身体状况的波动以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可能会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的生育方案。
因此,在方案怀孕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具体的争论和评估,以确保他们在孕期能够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护理。
“igg4相关性疾病对生育力量有影响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讨论表明,IgG4相关性疾病可能对生育力量产生影响。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是IgG4浆细胞浸润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56.IgG4 相关性疾病概述IgG4 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和硬化的疾病。
主要特征为血清IgG4 水平显著增高,受累器官组织由于大量淋巴细胞和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而发生肿大或结节/ 硬化性病变。
病因和流行病学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
研究显示IgG4-RD 患者外周血和组织浸润的浆母细胞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有关。
滤泡、Th2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辅助T 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 细胞)了IgG4-RD 的发生、发展。
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 细胞)在IgG4-RD 患者外周血和组织浸润均增加,Treg 细胞分泌的IL-10 和Th2 型细胞因子均有助于促进B 细胞向IgG4+细胞分化,TGF-β可促进纤维化发展。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2~3):1。
由于认识时间较短,各国发病率不详,日本报道的发病率为2.8/100 000~10.8/100 000,而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IgG4-RD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可累及几乎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因不同器官受累就诊于不同专科,容易漏诊。
该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性进展。
可以单器官起病,逐渐累及多个器官,也可以多种器官同时发病。
少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泪腺、唾液腺为最常见受累器官。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无痛性泪腺,颌下腺或腮腺肿大,硬结,伴或不伴有鼻窦炎或眼外肌增厚。
消化系统受累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肠系膜炎等,临床可出现腹部隐痛、腹胀、消化不良、黄疸等。
肺部受累时可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肺间质病变、肺部结节/肿块以及胸膜增厚等,患者可无症状或咳嗽、气短及喘憋等。
腹膜后纤维化或腹主动脉周围炎也是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为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增厚,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和肾盂积水,少数患者发生腹主动脉瘤。
IgG4相关性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
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
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历史】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现可追溯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首先于1995年由Yoshida等提出,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自身免疫性因素相关。
AIP与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浆细胞的关系于2001年首次被介绍并提出,AIP 常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如唾液腺、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而这些器官和组织的(包括AIP)典型活检标本显示,有大量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淋巴细胞浸润。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Kamisawa等于2003年首次引入IgG4系统性病概念,即IgG4相关性疾病,又称为lgG4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IgG4+-MOLPS)。
2007年Bjornsso等建议使用IgG4相关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G4associated cholangitis,IAC)这一名称。
2010年,在AutoimmunRev杂志上宣布该种疾病的诞生。
【病理】IgG4相关性疾病的病理改变为组织及多个器官中广泛的IgG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进而导致纤维化和硬化。
组织淋巴浆细胞浸润、弥漫而致密的纤维化是这类疾病的特点,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肝、肺、垂体等可表现为炎性假瘤,少见淋巴滤泡形成,淋巴浆细胞浸润导致闭塞性静脉炎,大小静脉包括门静脉均可受累。
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4+或CD8+T细胞和IgG4+浆细胞,其中IgG4+浆细胞>30个/HP。
【I gG4的特点及发病机制】人类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4。
IgG4是IgG的一个亚类,健康人血清中IgG4仅占IgG的3~6%。
IgG4的产生需要Th2的辅助,与IgE类似,因此诱导IgE产生的过敏原也可诱导产生IgG4。
在体内IgG4非常活跃,处于动态的“Fab—臂交换”过程中,这种半分子交换使之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常表现为单价抗体,不易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
此外IgG4与补体C1q和Fcγ受体的亲和力较低。
这些特点使IgG4被认为是一种非致病性的抗体。
但Zen等报道的IgG4+相关化硬性胰腺炎和胆管炎患者,受累器官组织中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调节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上调。
调节性T细胞阻止Th2免疫反应,它产生的IL-10可指导B细胞产生的抗体从IgE向IgG4转换,导致组织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而TGF-β促进组织纤维生成。
以Th2和调节性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提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过敏反应,IgG4在其中是抑制性抗体。
【IgG4浆细胞常累及的器官】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包括胰腺、胆管、胆囊、唾液腺、腹膜后、肾、肺、胃、垂体、甲状腺和前列腺等,该病临床谱广泛,包括米库利次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间质性肾炎及腹膜后纤维化等多种疾病。
【临床表现】该病主要见于老年人,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45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3:l。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IgG4相关性疾病虽然累及器官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点,包括:①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肿胀增大,似肿瘤性;②IgG4阳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而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浸润和硬化;③血清IgG4细胞水平显著增高>1350mg/L,IgG4阳性淋巴细胞在组织中浸润(IgG4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50%以上);④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但因累及的器官和组织不同,IgG4相关性疾病又可有不同的特殊表现:1、米库利兹病:以双侧对称性唾液腺肿胀为主要表现,可伴眼干、口干及关节肿痛,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可与其他脏器病变同时存在,抗SSA及抗SSB 抗体多为阴性。
2、AIP:常出现于中老年男性,可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慢性轻-中度腹痛、糖尿病,有时常出现无痛性、波动性黄疸,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腊肠型胰腺肿大。
3、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腹腔内空腔脏器梗阻、腹主动脉周围炎等症状;4、垂体炎:主要表现为内分泌调节紊乱,影像学表现为垂体弥漫性肿大。
此外,该病还可累及肾脏(间质性肾炎)、肺部(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肝门、肺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Riedel’s甲状腺炎)、胆管(硬化性胆管炎)、前列腺(前列腺炎)、蛛网膜(硬脑膜炎)、胃(胃溃疡)等,同时在眼眶、肺、室管膜和乳腺等组织或器官尤其倾向于导致炎性假瘤。
【辅助检查】多数患者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血清IgG、IgG4升高,IgG4/IgG比值升高。
IgG4>1350mg/L对诊断AIP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包括ANA、类风湿因子、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ds-DNA抗体,但其他疾病标志性抗体极少见,如干燥综合征(SS)的抗SSA/SSB 抗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BC)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系统性血管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一部分患者有炎性指标升高、低补体血症。
胰腺、胆管受累者可有淀粉酶、胆红素、肝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诊断】目前尚缺乏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改变和病理学特点来综合考虑。
目前对于AIP的诊断标准有多种:1、2006年日本胰腺协会(JPS)修改的AIP诊断标准如下:①影像学显示主胰腺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管壁不规则,胰腺弥漫或局灶性增大。
②血清γ球蛋白、IgG或IgG4异常升高,或自身抗体阳性。
③组织学显示受累器官有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满足上述3项或同时满足①+②或①+③,除外胰腺或胆管恶性肿瘤可诊断为AIP。
2、同年韩国也出台了Kim标准,除上述标准之外,还包括了对激素治疗反应和胰腺外的器官损害。
3、2008年日本和韩国联合推出亚洲标准,仍主要包括了影像学、血清学、病理学三方面,将激素实验性治疗作为可选择性标准,剔除了特异性较低的血清γ球蛋白,不包括胰腺外器官受累。
4、2006年美国Chari等提出的HISORt(组织学、影像学、血清学、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和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诊断标准更为实用:①可确诊的组织学特征;②CT、MRCP、ERCP有特征性改变及血清IgG4水平升高;③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1条标准者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胰腺癌中老年起病、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见胰腺包块的AIP需与胰腺癌相鉴别。
血清IgG4水平升高、胰腺组织免疫染色是主要鉴别方法,但少数胰腺癌IgG4>1350mg/L;AIP胰腺标本的IgG4免疫染色显示IgG4+细胞>30个/HP,胰腺癌患者也可由IgG4+细胞浸润,但一般<10个/HP。
也可使用血清CA199水平协助鉴别,因为AIP患者血清CA199水平很少超过100IU/ml,而胰腺癌患者则可明显升高。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好发年龄25~45岁,与炎性肠病、胆管癌有关,胆管呈串珠样改变,组织学为闭塞性胆管炎,胆管上皮糜烂,可伴肝硬化,病情进行性进展,激素治疗无效。
IgG4相关性胆管炎多为胆管下段狭窄,组织学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完整,70%的患者血清IgG4升高。
3、干燥综合征受累器官与IgG4相关性疾病相似,但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可有抗SSA/SSB抗体,血清IgG4不升高,受累器官如涎腺、胆管组织免疫组化少见IgG4+浆细胞。
【治疗】目前(2013年)为止IgG4相关性疾病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该类疾病普遍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敏感。
临床治疗发现,IgG4相关性疾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器官组织肿胀明显消退,血清IgG4有所减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长期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会增多,且停药后多有复发。
本病的治疗首选激素。
伴或不伴AIP的IgG4相关性疾病显示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
目前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IAC)激素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尚未达成共识。
大部分研究参照AIP的治疗方案,即开始使用泼尼松30~40mg/d(0.6mg/kg),维持1~2月后,每2~4周减量5mg,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5~10mg/d),总疗程一般为半年。
停药指征除症状缓解、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外,还应包括血清IgG4滴度恢复正常。
AIP患者激素治疗总体有效率60~70%,复发率20%左右,但大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应用激素仍有效,约6%的患者需要小剂量(5~10mg/d)维持治疗,也有小部分患者未经治疗却能自行缓解。
大部分IAC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在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改善的同时,可见胆道狭窄消失或减轻,长期观察无疾病复发。
对于这些患者,3个月疗程的激素治疗即足够。
也有部分患者激素治疗后胆管狭窄持续存在,或激素虽有效,但在激素撤退后或在撤退过程中出现疾病复发。
因此,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及撤退后,须监测血清IgG水平、生化学、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变化情况,仔细观察激素治疗效果及4疾病的复发。
对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加用免疫调节药物。
对复发者,可再次使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仍有效,但因长期使用激素的明显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故可加用硫唑嘌呤(2~2.5mg/kg),以减小激素剂量,或改用硫唑嘌呤以预防复发。
此外,霉酚酸酯(0.75g,2次/d)和环磷酰胺亦有效。
对激素、6-巯基嘌呤抵抗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有效。
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胆管支架以解除胆管梗阻。
【预后】对本病预后所知尚少,有人总结MOLPS的预后发现,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水平升高是复发的敏感指标。
17%的患者病情复发,lg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