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时性知觉丧失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能,促进身心健康。
但同时,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方法反而导致运动损伤,往往使锻炼者的身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因此,防患于未然显得尤其重要。
普通来说,在体育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高。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一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时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虽然短期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住手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浮现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非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韧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放松活动是指通过放松的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及肌肉的应激反应恢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
从预防损伤的角度来看,这同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一样重要。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浮现的肌肉酸痛,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除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外,也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处理锻炼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
肌肉酸痛的早期可做温水浴、物理疗法或者自我按摩。
如果疼痛继续或者加重,应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同时教育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早发现运动损伤的早期症状,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对体育器械、设备、场地等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例如: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检查器械的高度、助跑道的平整度、垫子的弹性(普通不要太软)等:学生的胸针、校徽、铅笔刀等锋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不佩戴。
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运动项目及脚的大小选择一双弹性好、大小适中并且防滑的鞋子。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及其防治李波概述身体运动,有时会使人体产生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破坏,从而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或产生运动性疾病。
本节主要讲授运动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及其处理办法。
主要讲述内容一肌肉酸痛二过度疲劳三肌肉痉挛四运动中腹痛五低血糖症六运动性贫血七运动性晕厥八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九极点一、肌肉酸痛原因: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所致。
处理1、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对酸痛的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张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3、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使血液循环,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缓解痉挛。
4、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的修复和缓解。
(三) 预防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情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
2、锻炼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炼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运动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
4、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防止肌纤维痉挛。
二、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是指在工作或运动之后,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
它是一种由于连续疲劳积累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一)原因1、生活无规律,为应付繁重课程或考试而休息不足。
2、病后身体尚未恢复,过早为补课而加班或参加某些比赛过分强化训练。
3、参加某些劳动或活动之后,疲劳尚未清除,体力尚未恢复便参加大运动量训练。
4、训练不当,见于部分赛前训练,因时间紧任务重,训练缺乏渐进和系统性,运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单打一的训练。
5、短期内参加过多的比赛,休息不足。
(二)表现第一阶段:感觉异常阶段。
自觉疲劳,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学习效率差,对训练不感兴趣,有厌倦情绪,成绩停滞。
第二阶段:体重下降,脉搏较快,心脏机能实验有良反应,易疲劳,恢复慢,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成绩下降。
运动性昏厥
(一)原因和症象
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
1,原因
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也和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低血糖有关。
2,症象
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二)处置和预防
1,处置
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
同时由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氨气闻嗅。
如由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如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轻度休克者,应由同伴搀扶漫漫走一段时间,帮助进行人工呼吸,即可消失症状。
2,预防
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不要带病参加剧烈运动;急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不要在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
只要遵循上述要求,运动性昏厥时可以避免的。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一过性意识丧失健康宣教神经内科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科目,其中包括了一系列常见的疾病,而过性意识丧失则是神经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常见的一过性意识丧失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是指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短暂且可以自行恢复的意识丧失。
它是一种病症,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
原因包括了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
针对过性意识丧失,一些常见的健康宣教包括以下几方面:1.导致过性意识丧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如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等,也可能与神经病变相关,如癫痫、脑卒中等,此外还有低血糖、低血压、贫血、药物过量等。
因此,如果发生过性意识丧失,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病因。
2.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护可以预防过性意识丧失。
维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3.对于已经诊断出心脏病、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严格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定期复查、调整药物剂量等,以预防过性意识丧失的发作。
4.如果发生过性意识丧失,应及时采取一些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众人应稳定患者的头颈,扶持患者的四肢,避免患者触碰到尖锐物体或者坠落等。
如果患者恢复的较快,可以提供适量的饮水、坐下休息,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5.家庭成员可以学习一些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总之,过性意识丧失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背后隐藏着多种可能的病因。
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重大意外的发生。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护对预防过性意识丧失也至关重要。
提高公众对于该病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及时处理和预防,减少相关风险。
第三节体能训练的基本知识一、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中,适合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对人体的刺激,会使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及心理产生一系列的适合性变化。
这些变化不单能有效的增强生理功能,并且关于人的心理健康拥有踊跃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 一) 体育锻炼对生理功能的影响l、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心脏、血管、血液三部分构成了心血管系统,担负着人体代谢的运输任务。
常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改良和提升,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运动性肥大 ( 心肌营养性粗壮 ) 。
常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使心肌壁增厚,心肌力增强,心脏体积和容积增大。
因为心壁较厚而有力,每搏输出量就多,所以,运动员的心脏体积较一般人大,这类现象称为“心脏运动性肥大”或“心脏营养性肥大” 。
(2)寂静时心跳频次减慢。
常常锻炼的人,因为心肌缩短强而有力,每搏输出量多,因此寂静时心跳频次比一般人慢。
一般人每分钟心跳 70--80 次,常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减至每分钟 50--60 次,优异运动员更慢,每分钟30--40 次。
寂静时心跳的减慢,使心肌获取更多歇息时间,进而使心脏有更大的贮备力。
(3)心脏工作的“节俭化” 。
进行轻度运动时,在运动量同样的状况下,常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跳频次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不易疲惫,并且恢复也较快。
因为体育锻炼使血管保持很好的弹性,在激烈运动时,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每分钟可高达 200--220 次,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样就使心脏具备了肩负紧张工作的潜伏能力,一旦需要就能够肩负大强度工作。
可见,频次低而有力的心脏搏动不易疲惫,寂静时心率低,一般活动时心率高升少,紧张活动时心率高升好多,活动后心率能较快恢复到寂静状态,这是心脏工作“节俭化”现象,是身体锻炼给有机体带来的利处。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系统由呼吸道( 包含鼻、喉、气管、支气管) 和肺组成。
此中肺是气体的互换场所,呼吸道是气体互换的通道。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一、低血糖症(1)原因: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大脑皮层调节糖代谢创机制暂时紊乱所造成的运动前饥饿或情绪过分紧张,病后初愈即参加较长时间的运动。
(2)症象:正常状态下人体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糖应维持在80~120毫克。
当血粳低于50~60毫克时,人体会出现饥饿感,极度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重者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四肢发抖、骚动不安或精神暂时错乱(如在长距离赛跑中,出现返身向相反方向跑,甚至昏迷。
这一系列症状称为低血糖。
此症多发生于长跑、超长跑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
(3)处理:低血糖症发生时,首先要平躺保暖,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喝浓糖水或吃少量食品,一般即可恢复。
若出现昏迷,应先抗休克,即按人中、百合、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4)预防:应注意患病未愈、空腹饥饿时或体质较差时,不宜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在长时间运动中,可准备和补充一些含糖的饮料。
二、肌肉酸痛(1)原因: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进而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纠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2)症象:肌肉酸痛一般不是运动结束后立即发生的,大多是发生在运动结束1~:天以后,因此,也被称为延迟性疼痛。
由于这种酸痛现象只是局部肌纤维损伤和痉挛,才影响整块肌肉内部对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更加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使肌肉再发生酸痛。
(3)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酸痛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热敷。
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的缍织能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
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有助于缓解痉挛。
●按摩能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促使损伤修复。
●口服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促进结缔组织中的胶元合成,有助于损伤的结缔组爹的修复。
●针灸、电疗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预防: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运动量,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同时注意在锻炼时,应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简短的体育小知识1.有什么体育小知识1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
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
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
长期大量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2、进餐后不宜运动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
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
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饮酒后不可进行游泳等运动项目。
3、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2.体育小常识骨折和脱臼骨折和脱臼,可分别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发生。
发生突然,常伴有响声,旋即剧痛,骨折痛剧者常可引起休克。
(一)骨折常见症状与体征1.疼痛:较明显,动则加剧,可引起休克。
2.畸形:与健侧比较有成角、变短等异态。
3.活动失常:失去正常活动功能,而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出现异常活动。
4.肿胀:伤后不久便出现。
也可成血肿。
S.压痛:骨折处压痛最明显,轴线撞击时骨折处剧痛。
6.骨擦音:轻微活动或推摸局部时,断端会出现骨摩擦音。
(二)脱臼的症状与体征1.关节畸形:失去正常关节外观,骨标志改变。
2.活动失常:失去正常活动功能,常弹性固定于半屈曲状态。
3.患肢缩短。
4.局部肿胀或积血。
5.压痛。
(三)诊断根据受伤的情况,症状及体征可作如下诊断:1.闭合性单纯性骨折。
骨虽已折,无明显移位,周围软组织无严重损伤。
2021年体育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1)1.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2. 现代体育概念已经超越了“体育教育”的范畴,所含内容一般涵盖竞技运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
3. 单纯性的韧带扭伤可以进行(冷敷)、用绷带加压包扎、抬高伤肢休息等处理方法。
4. 终身体育是指(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贯穿一个人生命的整个过程。
5. (柔韧性)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等软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7.(等张)训练法的优点是肌肉运动形式与竞技运动项目的特点一致,有效提高运动成绩,还可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
8.有氧运动锻炼的目标心率(60-85%)最大心率。
9.在我们柔韧性练习正压腿中伸展肌肉(群)主要有后肌群、(小腿三头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于(1995.10.1)施行。
11.肌肉痉挛俗称经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突然性(强直)收缩。
12.肌肉力量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一般可分为最大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三种形式。
13.现代奥运之父是(顾拜旦)。
14.体重指数(BMI)是一个评估身体成分的简便方法,是衡量是否肥胖和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
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适能是指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反应时等。
17.(有氧运动)是指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这类运动包括健身走,健身跑、划船、游泳、球类活动等。
18.有氧运动锻炼的起始阶段重要的是让机体慢慢适应运动,锻炼强度不应超过(70%)最大心率。
19.力量练习中负重半蹲锻炼的肌肉主要有股四头肌、(臀大肌)等。
2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等。
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修在体育锻炼中科学的安排好(锻炼的频率、锻炼的强度、锻炼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形式)。
以下项目中,(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适能)属于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
编撰自《校运会运动昏迷原由浅析及预防、抢救》许丽平泉州师专学报1998 年第 2 期运动昏迷即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因为脑部血量减少或脑血管痉挛,使脑部忽然供血不足而忽然发生知觉丧失。
一、原由:1)缺少有效锻炼,心肺功能较差一般学生心力贮备低,强烈活动时,心输出量不足,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不可以相适应,血液循环阻碍,进而致使昏迷。
昏迷现象女生尤多,约3/4。
女生的内分泌特色使子宫出现周期性出血、女性骨髓的造血功能较差,在全血量、血浆或红细胞都比男性少。
心肌缩短力也相对单薄,别的加之缺少适合的锻炼,不可以有效供给运动时的血液供给。
2) 2)过分紧张较强烈的竟赛时,精神过分激动,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神经对血液循环的调理机能不完美,使支配血管活动的交感中枢紧张性降低。
四周小血管扩充,外周阻力减少,血压降落,致使脑部供血不足,产生昏迷。
3) 3)运动对血液比重的影响正常人血液的比重约为 1.050 一 1.060 之间,运动中血液的比重会增添,血液集中于下肢。
若疾跑后没有持续慢跑,则会使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掉肌肉缩短对它们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再加上血液自己的重力关系,使大批血液游积在下肢,循环血量减少,造成血压降落和大脑供血不足,产生昏迷。
4) 4)缺少准备活动赛前的准备活动可使浑身各系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以达到适合的水平适应机体的需要。
充足的准备对强烈运动而惹起的心脏局部缺血现象起着预防作用,如不当准备活动或不充足,将阻碍呼吸动作和氧的增补,影响静脉血回流,心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供给不足,出现昏迷。
5)低血糖运动行进餐间隔时间较长或不足,肌糖元贮备不足,不可以实时增补血糖的耗费。
较长远的强烈运动,使体内血糖大批耗费和减少,低于正常值,致使昏迷。
二、表现:突发性昏迷,但片晌即清醒;昏迷前常浑身脆弱,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神色苍白;昏迷后,意识丧失或模糊不清,手足发凉,出凉汗,脉率有所增快或正常,血压降落或正常,呼吸迟缓或加速;清醒后病人精神不好,仍有头痛、头晕、浑身无力,也可有恶心呕吐;个别病人可出现逆行性健忘。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大学生因其体质差而导致运动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低血糖、运动性腹疼、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哮喘等疾病。
一、低血糖症(一)症状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机体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2.7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第二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二)急救措施1、静卧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
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三)预防措施与饮食疗法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 生理运动反应” ,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 肌肉酸痛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 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 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
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
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
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1, 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
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
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 2分钟,然后休息 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
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 C 。
维生素 C 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 预防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运动医务监督》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医务监督2、正常脊柱3、脊柱侧弯4、联合机能试验5、核心区6、核心区力量7、核心区稳定性8、过度训练9、运动性血尿10、运动性猝死11、运动性贫血12、晕厥13、兴奋剂二.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直立位标准姿势?2、简述脊柱侧弯的形状、类型和程度。
3、怎样判断腿与足弓的形状?4、机能试验有哪五种反应类型?5、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6、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7、说出8级腹桥测试的方法?8、简介核心力量主要训练方法。
(五种)9、引起过度训练的原因及早期表现有哪些?应怎样进行处理?(包括处理原则)10、晕厥的原因有哪些?(重力休克是怎样引起的?)如何处理?11、引起肌肉痉挛的原因有哪些?在游泳中若发生小腿肌肉痉挛应怎样处理?12、运动中腹痛的原因和原理,如何处理?13、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14、运动性血尿的特点有哪些?15、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和预防?16、答出兴奋剂的种类和危害。
17、自我监督包括哪些内容?《运动医务监督》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参加者的健康和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督导和协助科学的锻炼和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和机能发展规律。
2、正常脊柱:①颈椎、腰椎椎体略向前凸,胸椎、骶椎椎体略向后弯,弯弯曲度约为3—5厘米;(侧面观)②脊柱各棘突连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偏离人体中轴线不超过1厘米(前后观)。
3、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各棘突连线偏离人体中轴线超过1厘米。
4、联合机能试验:由两种以上的负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组成的负荷试验称为联合机能试验。
5、核心区:是以膈肌为顶,盆底肌为底且包括髋关节在内的区域。
6、核心区力量:是附着于核心区域的肌肉所具备的力量素质。
7、核心区稳定性:是由附着于核心区域的相关结构(骨骼、韧带、肌肉、筋膜等)所提供的一种稳定维持能力。
8、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填空题题库1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2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包括(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3 马克思曾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作为历史的第一前提。
4 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因素。
5 环境健康指的是周围环境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 构成自然环境的诸因素中主要有化学、物理和(生物)三大因素。
7 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利用,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以此形成一种食物链。
8 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9 未经处理的生活废弃物和工农业生产废弃物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前者对人多为(生物性危害),后者多为(化学性危害)。
10 大学生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吸烟、生活垃圾以及因宿舍通风不良和个人卫生不好而造成的室内异常臭味等,其中(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11 合理的营养不仅能够增进健康,而且也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
12 大学生正处于特殊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因而需要通过合理的(膳食),吸收足够的营养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13 营养素是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必须不断摄取的某些物质,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
14 水占人体总质量的(60~70%),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15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的(膳食计划)和合理膳食的(营养安排)。
16 每一种食物都不能包含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所以食物要力求___。
17 古人把这种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和经验、以求健康长寿的许多做法统称为(多样化)。
运动后突然晕倒怎么急救呢
有一些学生每次做运动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突发情况,比如有的学生上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会突然晕倒,这个时候会让很多的学生和老师非常的担心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发生的,那么运动后突然晕倒怎么急救呢,有没有好的方法进行一些急救呢,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运动时出现头晕、目眩、恶心、面色苍白甚至无力突然跌倒等现象,运动中或运动后一过性知觉丧失,都被称为运动性晕厥。
其主要原因是脑部突然缺血缺氧所致。
在跑步后突然停止活动时很容易发生。
日常生活中久站不动或久蹲突然站起时也会出现。
若出现晕厥,排除病变,仅是因脑部一时缺血造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立即平卧,头部略低;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松开衣服和衣领喝热茶或糖水。
若意识未恢复,应将头后仰,托起下颌,防止舌后坠阻塞气管。
可针刺或手掐患者旳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加速苏醒。
当意识恢复后可馒慢坐起,再慢慢站起,但至少需要休息30分钟才可站起。
预防方法:日常生活中,不要久站,站立时经常交替活动下肢,促进血流回心;下蹲很久后不要突然站起,要缓慢站起。
快跑之后不要骤然停下,要先慢跑一段,再走一段,然后再停止。
运动后突然晕倒后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急救,很多人都很害怕患者晕倒后会出现生命的危险,在第一时间之内一定要把患者的具体情况摸清楚,要知道运动后如果不及时的抢救的话,是很容易丧失生命的,希望大家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关于急救的知识。
非创伤性运动疾病(一)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腹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产生的腹部疼痛。
在中长跑、竞走和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中发生较多,随着运动的调整或停止,腹痛症状可逐步缓解并消失。
1、病因(1)胃肠痉挛:运动前暴饮暴食、空腹锻炼、饮食距运动时间过近或吃了不易消化及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胃肠痉挛。
此种痉挛的症状反应是钝痛、胀痛和阵发性绞痛。
防止发生胃肠痉挛应在饭后1~2h才可参加较剧烈的活动,应选用对胃肠刺激较小的食物和饮料。
(2)肝脾区疼痛:肝痛在右季肋处,脾痛在左季肋处。
一般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开始强度较大,运动者心肌力量较差时,会引起下腔静脉血向心回流受阻,发生肝脾淤血,牵扯肝脾被膜而产生攫性疼痛或胀痛。
(3)腹直肌痉挛:由于大量排汗丧失盐分,水盐代谢失调,加上疲劳,会引起腹直肌的痉挛。
(4)腹部慢性疾病:慢性肝炎、阑尾炎、溃疡病及肠道寄生虫等腹部慢性病患者参加剧烈活动时,会由于病变牵拉、振动或血供情况变化等刺激而产生疼痛。
2、预防及处理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呼吸的方法和节律,患有各种腹部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彻底治愈疾病,或在医生、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活动。
发生腹痛时可按压疼痛部位,加深呼吸。
如在运动中要减低速度,调整运动强度,疼痛可以减以或消失。
如果疼痛仍不减轻,反而加重,则应停止运动。
针刺、按摩都可以缓解、消除痛感。
(二)中暑的预防和处理中暑是发生在炎热季节的一种急性病,它常在炎热或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时发生。
它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最严重的是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
三种类型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处理上也应有些差异。
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引起人体大量电解质丢失,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过高而发生的肌肉痉挛。
处理时,要尽快离开热源,平卧休息,补充食盐和水分,牵引痉挛的肢体。
预防热痉挛的发生,一要注意运动前及运动中盐和水的补充;二要注意避免单一肢体或局部肌肉负荷过重。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时性知觉丧失,称为运动性晕厥,它是由脑部突然缺血所致,多见于训练水平低的青少年。
(一)原因
1.心输出量减少。
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参加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心脏机能一时跟不上运动需要,加上平时缺乏训练,动作不协调、憋气等,造成血液回流量减少。
心输出量也随之明显减少,因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
而又因平时缺乏锻炼,机体对这种情况的适应能力较差,便更容易发生晕厥。
2.重力性休克。
如久站不动、久蹲突然起身、跑步后突然停止活动等,均可因重力作用使血回流量减少,而形成脑缺血。
(二)表现
先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紧接着失去知觉,突然倒地,出现手足发凉、脉慢而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瞳孔缩小等症状。
轻者由于倒地后,脑部得到血液补充,使缺血消除,片刻可醒,但醒后仍有头昏、精神欠佳、乏力等感觉。
(三)处理
有前驱症状时,应下蹲或卧下休息片刻,可避免发生昏倒。
已晕厥者应使其乎卧,头低足高,解松衣领,注意保暖,下肢作向心性揉推按摩。
不醒者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位,或嗅氨水,一般可醒。
如停止呼吸者,可作人工呼吸,此时头要转向一侧,注意防止痰液或呕吐物阻
塞喉头。
(四)预防
1.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2.久站时,要经常交替活动下肢,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要缓缓站起。
3. 疾跑后不要骤停不动,要继续慢跑并作深呼吸片刻。
4.久病、体弱者,暂不参加剧烈运动
技术要领:准备姿势半蹲状,两臂夹紧插到球下,脚蹬地跟腰伴送球,手臂康隆对准球,手腕下压前臂击。
轻球主动抬臂垫,重球撤臂缓冲垫。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分析
1.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
2.击球的手型:垫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等
3.垫球部位:看准来球,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两臂桡骨内侧形成的平面击球的下部
4.击球动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使插、夹、抬、蹬连贯完成,灵活控制传球方向和力量
5.手臂角度:垫球手臂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对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点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来球弧度高,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小些;来球弧度平,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大些
发球犯规的几种情况:
1、发球次序错误
2、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地面
3、鸣哨8秒内未将球击出
4、球未被抛起或未使手清楚的撤离就击球
5、双手击球或单手将球抛出、推出
6、球抛起未击球
7、球触及发球队队员或未通过球网的垂直面
8、球触网后落入对方场区外
9、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