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课件 沪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981.00 KB
- 文档页数:17
课题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备课时间9.8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李建军使用人李建军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对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总结,初步认识到凝固、液化、凝华分别是熔化、汽化、升华的相反过程,认识到凝固、液化、凝华的放热过程。
(2)从与生活、自然现象有关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学难点:难点是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规律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课件、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调整意见一、课前检查:1、什么是熔化?晶体的熔化条件?2、什么是汽化?液体沸腾的条件?3、什么叫升华?二、新课探究:(一)、课前准备利用石蜡制成各种各样的玩具或饰物或小动物学生回答并举例出示教学目标展示蜡制品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 调整意见2、收集有关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的资料。
(二)(1)活动讨论: 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归纳: ①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②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
) ③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 、达到凝固点;B 、能够放热) 2、雾与液化 (1)活动与实验: 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 ②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
补充晶体的凝固 图象并会分析 ( 观看课件) 补充凝固特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 中A 温度不变. b 继续放热 观察实验现象 生得结论 并举例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调整意见(2)学生归纳: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彖。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屮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屮的放热过程。
新课引入新课一、冰雾霜的形成,认真听讲培养学生(一)雾与液化自己获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o°c,思考、回答信息的能在o°c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力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看书、思考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观察、思考将知识与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生活、生产雹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结合,加深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对知识的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学生思考举理解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例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Hi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液化听讲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1、明白得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样规律。
3、明白得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讲明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差不多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爱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明白得教学预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一、冰雾霜的形成,(一)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形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咨询:同学们摸索: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咨询:那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咨询: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认真听讲摸索、回答看书、摸索观看、摸索学生回答学生摸索举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自己猎取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咨询: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听讲摸索、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什么缘故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物态转变中的放热进程》导学案(2)第2课时课前预备:课前每小组预备袋装冰棒一只请你探讨:用手握住冰棒袋,冰棒状态发生什么转变?同时手有什么感觉?用手握住冰棒袋时,冰棒发生现象,同时感觉手,这说明冰在成水时要热量。
空气中的水蒸气碰着冰棒也会热量,液化成,所以,液化是一个热量的进程。
其它的物态转变进程中都会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看讲义P15图11-33和图下方及左方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吸收热量的物态转变进程有,放出热量的物态转变进程有。
交流与讨论:观察讲义图11-34,讨论图中的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161.冬季人们在地窖中放几桶水,利用水时的热量,可使地窖中的温度不至于太低。
2.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能够维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乃至更低的温度,使寄存的食物,药品维持新鲜。
你明白冰箱的制冷原理吗?试探: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了哪些物态转变进程?它们发生在哪个位置?是吸热仍是放热?3.生活中还有那些利用物态转变的实例?巩固提高:1.对于“霜前冷雪后寒”可作如下解释: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吸热或放热)发生(物态转变进程)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进程,(吸热或放热),所以“雪后寒”。
2.下列物态转变中放热的是( )A.熔化B.升华C.液化D.汽化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取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数熔化4.下列物态转变进程中,提供错误条件的是()A.铁(加热)铁水B.水蒸气(放热)水C.液氮(吸热)氮气D.碘(吸热)碘蒸气5.舞台上喷洒干冰能够产生白雾,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爽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避免食物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7.小明同窗认真观察了烧开水的进程,通过初步观察,发觉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觉“白气”位置老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口位置处却什么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