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血平与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867.50 KB
- 文档页数:16
长期服用利血平的高血压患者63例麻醉分析
彭卫平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3例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循环波动经积极处理后转归良好。
结论:长期服用利血平的高血压患者经妥善处理,在密切监测下的麻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总页数】2页(P26-26,27)
【作者】彭卫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二医院麻醉科鄂州 4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片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2.长期服用利血平高血压患者术中发生顽固性低血压1例护理体会
3.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
4.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5.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血平与麻醉利血平为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
服用该药的病人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
采用椎管内麻醉时,低血压反应则更为普遍,且程度也较为严重。
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
1,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
2,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升压效应却往往并不明显。
有人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毫克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
,(现代麻醉学)3,由于受个体差异,麻醉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及麻醉检测设备的影响,临床医生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包括其服用病史),最好做到术前7天停服,改换其他抗高血压药,以保证手术及麻醉安全如急诊患者正在服用利血平,应选择全麻。
术中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适当扩容,必要时可以用去氧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直接激动药提升血压。
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包括: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利血平明书 (摘要) 1,注意事项】1,利血平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合用时,需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以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这对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7.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能同时进行电休克治疗,小的惊厥性电休克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反应。
停用利血平至少14天后方可开始电休克治疗。
8.需周期性检查血电解质以防电解质失衡。
3.麻醉期间用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虽然不需停药,但必须告诉麻醉师,事先给予阿托品防止心动过缓,用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
, 2,【药物相互作用】与乙醇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1.与其它降压药或利尿药合用可加强降压作用,需进行剂量调整;与β阻滞剂合用可使后者作用增强;2.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大剂量时可引起心律失常;3.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4.与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麻黄碱、苯丙胺等合用,可使儿茶酚胺贮存耗竭,抑制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5.与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等合用,可使之作用延长;6.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利血平和抗抑郁药作用均减弱;7.巴比妥类可加强利血平的中枢镇静作用。
利血平相关的注意事项利血平是一种降压药物,作用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使用利血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前,要先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利血平是处方药,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频率,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利血平一般每天服用1至2次,剂量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用药期间,患者应严格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减少或增加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 避免突然停药。
利血平的长期应用时间可能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引发血压反跳,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4. 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利血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心悸、腹泻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血糖升高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5. 忌与某些药物同服。
利血平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相互影响,降低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常见的禁忌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在使用利血平期间,应告知医生当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调整。
6. 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同时应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包括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7.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利血平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受精卵和胎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同时需要权衡药物治疗和胎儿的风险。
同时,利血平也可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
8. 长期用药需要定期检查。
利血平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
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中医医院临床麻醉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了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用药与麻醉用药间的相互作用及麻醉中各种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抗高血压药与麻醉这类药物种类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利血平等萝芙木制剂主要是使儿茶酚胺储存耗竭,用药后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因此,20世纪60年代曾主张术前用过利血平或其他耗竭儿茶酚胺药物的患者,应停药2周再施行麻醉和手术。
但后来的研究确认麻醉过程中血压下降,主要应考虑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心血管调节功能差,而并非完全由抗高血压药与全身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相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术前停用降压药,易出现血压反跳、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有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潜在的危险,且处理上远较低血压处理困难。
所以,近年来意见已接近一致,即认为抗高血压药应继续用至术前。
在麻醉处理上,应按高血压患者的要求用药。
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应及早用血管活性药,一般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甲氧明。
利血平和a甲基多巴可耗竭中枢神经系统储存的儿茶酚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降低氟烷的MAC o可乐定(Clonidine)可激活中枢节前a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显著增加吸入麻醉药氟烷的麻醉效能。
二、B受体阻滞药与麻醉B受体阻滞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虽然吸入麻醉药与B受体阻滞药都有负性心变力作用,因而在抑制心肌收缩力方面呈现协同作用,并可加重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但也会因此降低心肌需氧量,所以只要给予适当监测和治疗仍然可以保证患者安全。
对术前长期应用B受体阻滞药治疗高血压或冠心病者,如果术前突然停药,可能会使病情恶化,使手术期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因而主张持续应用到手术当天。
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掌握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应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B受体阻滞药可减少肝血流,抑制肝脏的氧化代谢,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
手术利血平停用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手术利血平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控制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在临床手术中,医务人员常常需要停用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关于手术利血平的停用标准,医学界有统一的规定,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利血平停用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手术利血平的停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手术利血平的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类型,医生会决定停用哪种手术利血平以及停用的剂量。
一般来说,所有非必需药物都会在手术前停用,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干预。
2.停药时间:通常情况下,手术利血平需要提前停用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完全代谢及清除出体外。
一般来说,长效药物需要停用3-5天,短效药物则需要停用1-2天。
3.停药后的监测:在停用手术利血平后,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
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的替代药物。
除了以上停用标准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及医生注意:1.患者在停用手术利血平期间需要注意情绪的稳定和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2.医生在停用手术利血平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手术利血平的停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执行,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手术利血平的停用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停用标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不良反应。
医疗人员也应充分了解手术利血平的使用规范,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得到正确的药物管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此处文章结束】以上是本人为您撰写的关于【手术利血平停用标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第二篇示例:手术利血平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心脏负担,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手术利血平的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的影响,我们在手术前需要停用该药物,以避免手术期间出现出血、低血压等并发症。
利血平与麻醉利血平为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
服用该药的病人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
采用椎管内麻醉时,低血压反应则更为普遍,且程度也较为严重。
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
1,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
2,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升压效应却往往并不明显。
有人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毫克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
,(现代麻醉学)3,由于受个体差异,麻醉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及麻醉检测设备的影响,临床医生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包括其服用病史),最好做到术前7天停服,改换其他抗高血压药,以保证手术及麻醉安全如急诊患者正在服用利血平,应选择全麻。
术中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适当扩容,必要时可以用去氧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直接激动药提升血压。
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包括: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利血平明书 (摘要) 1,注意事项】1,利血平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合用时,需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以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这对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7.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能同时进行电休克治疗,小的惊厥性电休克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反应。
停用利血平至少14天后方可开始电休克治疗。
8.需周期性检查血电解质以防电解质失衡。
3.麻醉期间用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虽然不需停药,但必须告诉麻醉师,事先给予阿托品防止心动过缓,用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
,2,【药物相互作用】与乙醇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1.与其它降压药或利尿药合用可加强降压作用,需进行剂量调整;与β阻滞剂合用可使后者作用增强;2.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大剂量时可引起心律失常;3.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4.与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麻黄碱、苯丙胺等合用,可使儿茶酚胺贮存耗竭,抑制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5.与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等合用,可使之作用延长;6.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利血平和抗抑郁药作用均减弱;7.巴比妥类可加强利血平的中枢镇静作用。
利血平与麻醉利血平为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
服用该药的病人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
采用椎管内麻醉时,低血压反应则更为普遍,且程度也较为严重。
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
1,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
2,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升压效应却往往并不明显。
有人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毫克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
,(现代麻醉学)3,由于受个体差异,麻醉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及麻醉检测设备的影响,临床医生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包括其服用病史),最好做到术前7天停服,改换其他抗高血压药,以保证手术及麻醉安全如急诊患者正在服用利血平,应选择全麻。
术中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适当扩容,必要时可以用去氧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直接激动药提升血压。
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包括: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利血平明书 (摘要) 1,注意事项】1,利血平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合用时,需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以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这对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7.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能同时进行电休克治疗,小的惊厥性电休克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反应。
停用利血平至少14天后方可开始电休克治疗。
8.需周期性检查血电解质以防电解质失衡。
3.麻醉期间用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虽然不需停药,但必须告诉麻醉师,事先给予阿托品防止心动过缓,用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
, 2,【药物相互作用】与乙醇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1.与其它降压药或利尿药合用可加强降压作用,需进行剂量调整;与β阻滞剂合用可使后者作用增强;2.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大剂量时可引起心律失常;3.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4.与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麻黄碱、苯丙胺等合用,可使儿茶酚胺贮存耗竭,抑制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5.与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等合用,可使之作用延长;6.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利血平和抗抑郁药作用均减弱;7.巴比妥类可加强利血平的中枢镇静作用。
利血平与麻醉
本文由“徐医附院麻醉科”授权转载
高血压是麻醉科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其中90%~95%为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据报道美国高血压人数为5000~6000万,但在进入手术室的每5例病人就有1例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26%,约1亿人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病人术前一定要加以治疗和控制,HOT实验指出:血压低于138/83mmHg时,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故未控制的高血压是麻醉手术危险因素之一。
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在11月13日联合发布了更为严格的新版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超过130/80毫米汞柱(mmHg),取代以前首先由美国国家高血压指南(JNC7)定义、并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高血压指南认同的140/9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总之,利血平并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症,使用利血平降压患者的手术是否需要延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综合考虑患者病理病生情况,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手术紧迫性。
对于基础情况差,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择期手术患者应请心内科会诊,调整降压药物,延期手术。
这类患者的麻醉重在麻醉前准备,麻醉科医师应对这类患者高度重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风险,术前备好抢救药物及做好监测措施,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尽量避免低血压,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准确预测和积极处理。
麻醉手术前该停什么?非常有用,在新浪微博上,有位朋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利血平十年。
来我院欲行外科手术,麻醉会诊后遭拒,要求停药一段时间。
告知原因后,患者感觉是医生刁难他,心急做手术,愤愤出院。
转至另一医院,故意隐瞒病史,麻醉会诊得以通过,次日手术,麻醉后死亡。
然后要求赔偿。
这是何苦,多点信任就不会有悲剧发生。
简单点说,不要对你的医生隐瞒病情,既往病史,既往服用药物的情况。
因为,很多手术的患者,年龄比较大,所患疾病可能较多,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因此,可能服用的药物很多。
患者或家属觉得,这些药物不会对手术与麻醉有影响,就没有如实告诉医生。
可这很可能埋下隐患。
上面这个故事里,利血平之所以显得重要,那是因为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将耗竭神经递质产生降压效果,故其引起的严重的低血压,用麻黄碱与多巴胺无效。
同时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
换句话说,如果手术中出现大出血或低血压时,如果你术前没有及时停利血平,血压将很难提升与维持,便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术前合并有糖尿病,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维持治疗者,手术当日应停药。
术前合并有心绞痛、快速型心律失常,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托洛尔)维持治疗者,术前一般不主张停药,但可酌情适当调整剂量。
术前合并有心衰、心房纤颤,正用洋地黄(地高辛)维持治疗者,手术当日应停药。
术前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或冠脉安装过支架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患者,至少停用4-5天,有些医院要求时间更长,比如7天。
对高血栓栓塞风险的病人,从术前停药至术后华法林效果尚未恢复的时段是血栓栓塞的高风险时期。
手术前后约一周时间,通过肝素过渡性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围术期病人发生栓塞的风险。
术前合并有抑郁症,正在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维持治疗者,手术前应停药,最好2周以上,单胺氧化酶抑药(MAOL)是儿茶酚胺、5-羟色胺和其他单胺物质的主要灭活酶的抑制药,如帕吉林、异唑肼、苯已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