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第十课《音乐与戏剧》(中国戏曲音乐)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中国戏曲音乐》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京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体验、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京剧音乐、表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京剧的历史、流派、代表剧目及主要唱腔,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历史、流派、代表剧目及主要唱腔,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学会京剧的唱腔、身段和表演,并能运用到实际表演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特点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京剧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表演和唱腔,初步了解京剧。
二、新课教授1. 京剧历史: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流派。
2. 京剧唱腔:讲解京剧的主要唱腔,如二黄、西皮、反二黄等,并播放相应唱腔的音频。
3. 京剧表演:介绍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如身段、手势、眼神等,并示范表演。
4. 京剧剧目:介绍京剧的代表剧目,如《白蛇传》、《玉堂春》等,并播放相关剧目的片段。
三、实践体验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京剧唱腔或表演技巧进行学习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唱腔。
3.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剧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
2. 学生分享学习京剧的感受,谈谈自己对京剧的理解。
3.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观看京剧演出,进一步了解京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京剧的历史、流派、代表剧目及主要唱腔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表现,如唱腔、表演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京剧相关书籍、视频、音频等。
2. 京剧表演场地和道具。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掌握戏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如唱腔、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 难点:学会演唱戏曲唱段,感受戏曲的韵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戏曲唱段录音带、乐器(如二胡、笛子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播放戏曲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新授课1. 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如唱腔、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a. 介绍唱腔: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剧种的唱腔特点。
b. 介绍表演形式: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的表演特点。
c. 介绍人物行当:如花脸、老生、青衣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演唱戏曲唱段,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戏曲艺术的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戏曲的收获和感受。
3. 拓展: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戏曲的资料,如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自选一首戏曲唱段,学会演唱并记录演唱过程。
2. 收集有关戏曲的资料,如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对戏曲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在实践环节,学生的演唱技巧有所提高,但仍有待加强。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国之瑰宝--京剧——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题】国之瑰宝--京剧【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音乐鉴赏》之《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艺术素养。
二、知识与技能: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能够富有韵味的演唱《卖水》片段;了解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
三、过程与方法:结合京剧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表演形式,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
对于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京剧,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多元性,课前对学生做了关于京剧知多少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京剧艺术是敬而远之,大部分学生知之甚少,主观上也不想主动学习。
所以,在进行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了京剧《卖水》和《拾玉镯》的经典唱段,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形声并茂地再现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唱”、“念”、“做”、“打”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既掌握了明晰的京剧常识,又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京剧、感受京剧,体会京剧离我们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京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
【教学难点】有韵味的表演京剧《卖水》、《拾玉镯》片段,唱、做、念结合表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片段。
音乐与戏剧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音乐与戏剧的联合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与戏剧的相互关系,探索其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戏剧表演技巧,培养其艺术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音乐与戏剧的联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1. 音乐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
2. 音乐与戏剧在表演艺术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音乐与戏剧的联合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和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音乐与戏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音乐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与戏剧的联合教学实践,例如让他们选择一段音乐配合戏剧表演,或者在戏剧表演中加入音乐元素。
4. 展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体会。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音乐与戏剧联合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表演作品和实践操作成果。
2. 学生对音乐与戏剧联合教学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展示交流和总结反思环节的表现和发言。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戏剧表演技巧。
高中音乐欣赏第十课《音乐与戏剧》(中国戏曲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一)学习目的:通过欣赏、讲解、习唱、演练与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品种的戏曲音乐知识,掌握课本中所选用的几种戏曲音乐选段和家乡戏曲唱腔选段。
(二)教学过程:1、学习任务:(1)体裁常识:介绍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知识。
(2)欣赏:《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灯红歌》等。
(3)了解我国戏曲表演中行当(生、旦、净、丑)的主要特点,感受我国几种主要戏曲的唱腔特色,并着重认识家乡(泉州地区)闽南戏曲的风格特征,学唱一段家乡的戏曲名段《灯红歌》。
(4)教学难点:①在流行音乐充分占领学生视听领域的今日,努力引导学生对戏曲音乐形成鲜明印象;②课件中生动的视听内容虽能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感受,但教材中1课时的容量太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欣赏以难使学生从深层的文化内涵里领略我国戏曲音乐的精华所在。
③课本“练习与思考”要求跟随录音学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这对于闽南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领域:(1)感受与鉴赏①音乐表现要素:对戏曲唱腔的演唱方式(如小生、旦的假嗓唱法)产生兴趣,对几种戏曲的“器乐”(乐队伴奏)音响形成一定的印象。
②音乐情绪:通过戏曲唱段的欣赏,感受不同人物性格的情绪特点,并能用文学语言进行描绘。
③音乐体裁与形式:熟识戏曲音乐这一音乐体裁,认识戏曲音乐中声乐、器乐的两个要件;认识生、旦、净、丑的不同脸谱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④音乐风格与流派:感受京剧、越剧、豫剧、高甲戏等剧种的不同唱腔风格,认识这些剧种中以方言和地方音乐素材为主要依据的旋律特色。
(2)音乐表现①演唱:1.练习演唱地方戏曲“高甲戏”选段《灯红歌》,感受方言戏曲音乐亲切、温馨的动人魅力。
2.课后学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②演奏:认识京剧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认识泉州地方戏曲的几种主要伴奏乐器。
③认读乐谱:参照课本认读《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唱段的乐谱。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二.音乐的戏剧—歌剧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歌剧《卡门》和《洪湖赤卫队》及《白毛女》的有关选段,体验这几个选段所表达的情感,增进欣赏歌剧的兴趣。
并能积极参与演唱、表演和听辨活动。
2.能概述歌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能在教师引导下归纳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描述本课选段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体验、比较及探究过程中,交流自己对各个选段聆听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卡门》和《洪湖赤卫队》中著名唱段,分析歌剧音乐的特点,归纳总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歌剧,了解歌剧的组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序曲及间奏曲等),所以本节课始终贯穿着一个线索就是:歌剧音乐的特点,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但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鉴赏、演唱感受然后归纳总结而出,培养学生对歌剧的喜爱,也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两段视频,分别是歌剧和舞剧《白毛女》的选段《北风吹》,对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观看两段视频:1.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2.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提问学生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前者以歌唱为主,后者以舞蹈为主。
相同之处是都有剧情,都是音乐和戏剧相结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歌剧艺术,去了解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 了解歌剧的概念、历史:1. 歌剧的概念:歌剧是一门以演唱为主,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2. 歌剧的历史:歌剧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在17世纪传到法国,18至20世纪遍及世界各地,使现代歌剧的内容与形式逐步确立,并趋于日臻完美的境地。
3.请学生说说知道哪些中外国著名歌剧?《卡门》《茶花女》《蝴蝶夫人》《图兰朵》《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等。
高中音乐鉴赏《戏剧音乐》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深入了解戏剧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研究戏剧音乐的概念、特点和演奏技巧。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理解戏剧音乐的功能和作用- 分辨不同戏剧音乐的风格和观赏要点- 研究基本的戏剧音乐演奏技巧教学内容1. 战争剧《雷雨》中的音乐分析- 背景介绍- 分析音乐的情绪表达和独特之处- 欣赏音乐片段并进行讨论2. 戏曲音乐《京剧》的鉴赏- 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分析京剧音乐的表演模式和技巧- 观看京剧表演片段,欣赏音乐和唱腔3. 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的音乐解读- 简要介绍百老汇音乐剧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狮子王》音乐剧中的主题曲和插曲- 欣赏音乐剧片段,理解音乐与剧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戏剧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 音乐欣赏: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表达手法和情感传达。
-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实践演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戏剧音乐演奏实践,培养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 作业评估:布置音乐作品分析和介绍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演奏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演奏中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资源- 课本:提供相关戏剧音乐的知识和案例分析。
- 多媒体资料:使用投影仪播放音乐片段和相关演示资料。
- 乐器演示:教室内提供乐器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在戏剧音乐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为15周的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45分钟的音乐鉴赏课。
教学反馈与改进每节课结束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以上是《戏剧音乐》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京剧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模块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学生进入课堂时播放《万年欢》来营造京剧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1.提问:刚才同学们听的音乐是属于什么剧种?生:“京剧”。
2.师:很好,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们对京剧了解吗?3.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头饰、服饰、靴子、脸谱(代表某个人的身份、性格和品质及角色和命运)等图片,初步感受京剧之美。
4.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唱腔。
5.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①、多媒体呈示:各种行当的分类及特点②、依次结合图片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A、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讲解: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B、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讲解:包括花旦、老旦、青衣、武旦、刀马旦等),并附旦角流派代表人物图片: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
C、净:在面部上勾画出不同的脸谱,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由男性扮演包括正净、副净等。
d、丑:属于喜剧的角色,又叫小花脸,分文丑和武丑等。
6.师:有了脸谱,有了扮相的人物,那他们又是怎样把京剧的美体现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实践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新兴的戏曲剧种-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概述人音版戏曲是近年来新兴的中国戏曲剧种,它的特点是交织着音乐与戏剧表演,深受观众青睐。
本文介绍针对人音版戏曲的《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能力和知识:1.了解人音版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人音版戏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能;3.能够通过音乐与戏剧表演的结合,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4.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音版戏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能。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理论课教学:通过讲解人音版戏曲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音版戏曲的基本知识;2.实践课教学:通过演唱人音版戏曲曲目,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气息,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括4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人音版戏曲基础知识1.演唱技巧:包括喉部调节、发声技巧、气息控制等;2.表演技能:包括动作表演、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3.音乐基础知识:包括调式、节奏、音乐速度等。
模块二:人音版戏曲曲目本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并演唱一些经典的人音版戏曲曲目,包括《三岔口》、《咏草》、《垂钓图》等。
模块三:团队合作教学本模块主要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一些小组表演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模块四:教学评价本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表演能力等方面,包括期末考试和小组表演等。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小组表演等方式进行。
1.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小组表演: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人音版戏曲是一种新兴的戏曲剧种,它将音乐和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能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沉浸于戏剧情景之中。
音乐与戏剧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乐与戏剧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音乐与戏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音乐与戏剧的表达方式;3. 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乐与戏剧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素材;2. 音乐播放设备;3. 戏剧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音乐和戏剧的了解和经历。
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音乐和戏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音乐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戏剧的角色扮演和情节发展等。
2. 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和戏剧表演示范,让学生感受音乐和戏剧的表达方式和魅力。
三、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和一段戏剧进行表演。
2. 引导学生讨论并确定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设计角色和对话。
3. 学生进行排练,并辅导和指导他们在表演中运用音乐和戏剧元素。
四、展示与欣赏(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欣赏。
2. 学生可以根据观看的表演,给予反馈和评价。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音乐与戏剧的共同点和区别。
2. 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音乐和戏剧对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和戏剧,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电影或演出。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和戏剧相关的社团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戏剧演出,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他们编写自己的音乐或戏剧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在表演中运用音乐和戏剧元素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他们对音乐与戏剧的理解和兴趣。
京剧-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简介《音乐与戏剧表演》是一台融合了京剧表演和音乐表演的演出。
它采用人声模仿乐器的方式,将传统唱腔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表演艺术形式。
本教案以该演出为基础,介绍了京剧与音乐表演的基本知识,并提供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表演和音乐表演的基本知识;2.能够分析京剧表演和音乐表演中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3.能够模仿乐器的声音,对京剧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一、京剧表演基础知识1.1 京剧唱腔的构成京剧唱腔是由若干个特定的音节组成的。
这些音节分为头、中、尾三部分,头部是一个或多个声母,中部是一个或多个韵母,尾部则是一个或多个声调。
在进行京剧表演时,演员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音节的长度和强弱,从而创造出极具表现力的演出。
1.2 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表演分为唱、念、做、打四个部分。
其中唱腔是京剧表演的核心,它应该准确地反映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念是一种带旋律的对白,它与唱腔之间有着相似但又不同的表现方式。
做是一种动作,它与唱腔和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打则是对于京剧中激烈打斗场面的表演。
1.3 京剧表演中的表现技巧京剧的表演技巧非常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唱念做打”的协调运用。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根据剧情、角色和场面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表现,以保证整个表演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音乐表演基础知识2.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由四个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
旋律就是所谓的“听起来像歌声的东西”,它是音乐表演的核心。
节奏则是一首歌曲的节奏和速度,它决定了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感。
和声指的是多个声音同时发生的状态,它会影响旋律的整体效果。
音色则是乐器发出的声音的色彩,它决定了音乐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2.2 乐器模仿的表演方法乐器模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表演方式。
演员需要将自己的声音变为乐器的声音,从而达到一种非常逼真的效果。
《音乐与戏剧》之《中国歌剧》欣赏课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 n course of music and Drama《音乐与戏剧》之《中国歌剧》欣赏课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音乐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国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领域。
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不太现实。
因此,只能从本课的中心——“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入手,挑出要点,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尽力培养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带他们入门,让他们日后能主动地进一步去探索“歌剧艺术”的魅力。
中国新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已经有了一段不短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剧目。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们依据教材挑选了几首创作于歌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歌剧的代表性唱段,让学生们从中初步领略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及中国新歌剧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欧洲艺术手段,表现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
而且中国歌剧艺术是以欧洲“歌剧音乐”为借鉴手段来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因此,这节课听赏、分析了中国作品,顺带对学生介绍一些欧洲音乐的基本常识,这样有助于他们下节课更好地理解外国得歌剧作品。
在课程一开始,先以提问得形式帮助学生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得内容,让他们对上节课“京剧”的相关知识作个回忆,联想京剧的特点,有助他们这堂课的学习。
接下来进入正题。
先通过师生的一些对答、互动,将中国地方剧种、中国新歌剧与欧洲歌剧三者连接起来,在看他们相同之处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寻它们的区别。
京剧的音乐-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一、前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京剧音乐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京剧音乐主要由器乐、人声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其中人声部分被称为“人音”。
本文将从人音的角度出发,探讨京剧音乐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一份人音版的《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二、人音在京剧音乐中的作用在京剧表演中,人音是票友、演员和乐师们心目中的“灵魂”。
人音是通过喉咙的振动来实现的,它既可以模仿各种自然声音,如鸟鸣、动物叫声等,也可以模仿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如耕田、渔船等。
在戏剧表演中,人音不仅可以用来表现角色情感、性格、年龄、身份等特征,还可以用来描述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情景,甚至用来模拟战场上的战火、枪炮声等。
在京剧音乐中,人音往往与器乐和打击乐合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器乐演奏时,人音要根据节拍和旋律时而时弱,时而高低,实现与器乐和打击乐的有机统一。
人音的高低、轻重、急缓可以增强表演效果,使演员在舞台上更加形象、生动。
三、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3.1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音乐中人音的作用;2.能够鉴赏京剧唱段中的人音部分;3.能够仿唱一段简单的人音。
3.2 教学内容1.了解京剧音乐中人音的作用(可通过幻灯片演示、视频讲解等形式);2.鉴赏京剧唱段中的人音部分(可以选用《赵氏孤儿》中的“雁儿落”等经典唱段);3.教师示范,让学生仿唱一段简单的人音,可以选用《红楼梦》中的“墨池坞签约”中的人声部分。
3.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京剧音乐中人音的作用;2.鉴赏:播放经典京剧唱段,让学生听取人音部分,并看出人音在表演中的作用;3.模仿:教师示范并让学生仿唱一段简单的人音,辅助学生理解人音的发声方法和调节方法;4.巩固: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听取、鉴赏京剧唱段中的人音部分,并尝试仿唱。
3.4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课堂听取人音部分时的专注度;2.模仿效果:学生的仿唱是否准确、生动;3.听音辨曲:学生能否听出不同唱段中人音的特征和作用。
第10课中国戏曲和曲艺音乐鉴赏【教师】展示鉴赏与分析(一)一、《贵妃醉酒》《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
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20 世纪 50 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
图 10-1 为《贵妃醉酒》舞台剧照。
剧情简介:该剧讲述了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相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
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
但是,唐玄宗车驾竟久候不至。
乃忽报皇帝已幸梅妃,杨贵妃闻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借酒浇愁,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情难自禁。
本剧通过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柔情。
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淌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二、《天仙配》《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
《天仙配》是古代汉族神话爱情故事。
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
1951 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现在《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后来陆洪非借走班友书的改编本,在此基础上再次改编,但基本没有超出班友书已经打好的框架。
图 10-2 为《天仙配》舞台剧照(a)。
剧情简介:改编本描写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
玉帝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
七仙女一夜织锦 10 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工为百日。
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董永夫妻忍痛分别。
剧本剔除董永与七仙女的离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加强了这部神话剧反封建的现实意义。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京剧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模块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学生进入课堂时播放《万年欢》来营造京剧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1.提问:刚才同学们听的音乐是属于什么剧种?生:“京剧”。
2.师:很好,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们对京剧了解吗?3.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头饰、服饰、靴子、脸谱(代表某个人的身份、性格和品质及角色和命运)等图片,初步感受京剧之美。
4.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唱腔。
5.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①、多媒体呈示:各种行当的分类及特点②、依次结合图片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A、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讲解: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B、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讲解:包括花旦、老旦、青衣、武旦、刀马旦等),并附旦角流派代表人物图片: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
C、净:在面部上勾画出不同的脸谱,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由男性扮演包括正净、副净等。
d、丑:属于喜剧的角色,又叫小花脸,分文丑和武丑等。
6.师:有了脸谱,有了扮相的人物,那他们又是怎样把京剧的美体现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实践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音乐与戏剧------歌剧与音乐剧【教学目标】1、了解歌剧、音乐剧的定义及相关常识。
2、通过观看歌剧、音乐剧,让学生了解构成歌剧、音乐剧的主要元素、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及艺术特征。
3、通过对歌剧、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歌剧、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歌剧、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发展及艺术特征2.通过简短的介绍欣赏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文化修养,【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课堂2.引出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并引出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产物—----歌剧、音乐剧二、歌剧介绍欣赏1.介绍歌剧的定义2.简介歌剧起源与发展及特点3.经典剧目鉴赏: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增加对比才的介绍(配文字、图片及历史对其评价),分代表作进行欣赏及介绍。
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选段《给忙人让路》;威尔第--《图兰朵》卡拉夫的选段《今夜无人入睡》;普契尼---《茶花女》阿尔弗雷德和维奥列塔的二重唱《饮酒歌》;比才--《卡门》卡门的选段《哈巴涅拉舞曲》三、音乐剧介绍欣赏1.介绍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发展及特点(配图片)2.重点介绍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配剧照及文字)3.四大名剧赏析—重点赏析韦伯的《猫》选段《回忆memory》、《歌剧魅影》选段《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四、歌剧与音乐剧相关对比五、总结、下课。
歌剧和音乐剧这两种音乐体裁既彼此有深厚联系和相似点,又有相当的区别,分属不同的领域,但艺术上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是艺术领域内百花齐放的两支而已。
音乐的戏剧――歌剧[所用教材模块]湘艺版高中音乐课程教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3、在介绍中西方歌剧的异同时,选择播放世界著名歌剧,展示了歌剧的魅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歌剧的了解。
二、活动目标分组讨论、创作歌剧,主动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目标介绍中国歌剧《白毛女》,让学生懂得“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引导学生欣赏《洪湖赤卫队》,体味中国歌剧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中西方歌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其风格及特点的不同。
2、欣赏中西方歌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并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特点。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创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分组讨论,创作歌剧,主动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
3、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一、导入音乐进入课堂,播入歌剧《白毛女》的录音片段,以歌剧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的情景中二、阶段性学习1、介绍西方歌剧提高:“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歌剧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呢?”欣赏世界著名歌剧――威尔第的作品《阿依达》的第一段,观看歌剧《阿依达》后,请同学们谈谈歌剧艺术。
明确:歌剧是将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歌唱为主。
欣赏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歌剧阿依达,使学生对“什么是歌剧”有了感性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由他们自己概括歌剧的概念。
然后,再由教师引出歌剧的概念。
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感觉西方歌剧的魅力。
2、知识探究分小组讨论⑴歌剧《阿依达》中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什么?⑵请说说歌剧《阿依达》的剧情。
⑶西洋歌剧的渊源是怎样的?⑷常见的歌剧体裁有哪些?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出来回答问题。
明确: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
高中音乐欣赏第十课《音乐与戏剧》(中国戏曲音乐)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学习目的:
通过欣赏、讲解、习唱、演练与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品种的戏曲音乐知识,掌握课本中所选用的几种戏曲音乐选段和家乡戏曲唱腔选段。
(二)教学过程:
1、学习任务:
(1)体裁常识:介绍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知识。
(2)欣赏:《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灯红歌》等。
(3)了解我国戏曲表演中行当(生、旦、净、丑)的主要特点,感受我国几种主要戏曲的唱腔特色,并着重认识家乡(泉州地区)闽南戏曲的风格特征,学唱一段家乡的戏曲名段《灯红歌》。
(4)教学难点:
①在流行音乐充分占领学生视听领域的今日,努力引导学生对戏曲音乐形成鲜明印象;
②课件中生动的视听内容虽能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感受,但教材中1课时的容量太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欣赏以难使学生从深层的文化内涵里领略我国戏曲音乐的精华所在。
③课本“练习与思考”要求跟随录音学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这对于闽南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领域:
(1)感受与鉴赏
①音乐表现要素:对戏曲唱腔的演唱方式(如小生、旦的假嗓唱法)产生兴趣,对几种戏曲的“器乐”(乐队伴奏)音响形成一定的印象。
②音乐情绪:通过戏曲唱段的欣赏,感受不同人物性格的情绪特点,并能用文学语言进行描绘。
③音乐体裁与形式:熟识戏曲音乐这一音乐体裁,认识戏曲音乐中声乐、器乐的两个要件;认识生、旦、净、丑的不同脸谱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④音乐风格与流派:感受京剧、越剧、豫剧、高甲戏等剧种的不同唱腔风格,认识这些剧种中以方言和地方音乐素材为主要依据的旋律特色。
(2)音乐表现
①演唱:1.练习演唱地方戏曲“高甲戏”选段《灯红歌》,感受方言戏曲音乐亲切、温馨的动人魅力。
2.课后学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②演奏:认识京剧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认识泉州地方戏曲的几种主要伴奏乐器。
③认读乐谱:参照课本认读《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唱段的乐谱。
认读并背唱《灯红歌》的乐谱。
(3)音乐创造
①探索声音:以方言演唱的方式,探索《灯红歌》歌唱过程的特殊声音造型,感受母语音乐文化的别样风情。
②即兴创造:戴上戏曲角色面具,根据想象即兴创造、表演相应角色的特征动作。
(4)音乐与相关文化
①音乐与社会生活:了解《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唱段中李铁梅在特定时期对父辈革命斗争事迹所展开的思索并形成深刻认识;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深层社会根源;了解《刘巧儿》虽处陕甘宁边区,但封建包办婚姻的现象尚未根除的独特社会背景。
②音乐与姊妹艺术:认识戏曲表演中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武术、人物造型、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综合性艺术的特征,了解戏曲音乐表演与其它姊妹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③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本课欣赏唱段的时代背景(如《红灯记》:抗日战争时期;《红楼梦》:明朝;《花木兰》:南北朝等)。
从人文的角度和不同方言韵味的特点出发,分析北方剧种的唱腔音调较偏向于豪放激昂、南方剧种偏向于柔和抒情的格局。
(如:豫剧唱腔的高亢和越剧唱腔的委婉。
梆子戏的伴奏乐器以板胡、梆笛、梆子等发音响亮的乐器同越剧、昆剧的伴奏乐器以二胡、曲笛等发音较柔和的乐器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
3、教案的设计思路:
(1).以课件中呈示的内容为教学依据,力图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中丰富多彩的戏曲影视资料,引发学生对戏曲音乐艺术产生热爱之情。
(2).本课件中所有影音资料的时间总和约为27分钟,其中唱段约22分钟,“练习与思考”约5分钟。
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欣赏为主,观赏与聆听相结合,讲解、设问、习唱、演练、活动为辅。
(3)对现行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十课的教学内容有所增删:略去《沙家浜》唱段和《宝玉哭灵》唱段(教材中也将这两段作为浏览或选用的非重点曲目),增加泉州高甲戏唱段《灯红歌》、《金魁星》的欣赏及音乐片段的演唱,在感受地方戏曲音乐动人魅力的同时,增进对母语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学生特征分析
在当今青少年的音乐欣赏范围中,流行音乐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戏曲音乐对于高二年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在休闲娱乐活动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冲击下,我国地方戏曲的出现青年观众断层的现象令人堪忧。
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培养戏曲年轻观众的口号,教材中安排了中国戏曲欣赏的部分,便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戏曲音乐的基本常识,使民族戏曲音乐得以发扬光大。
三、教学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教学环境选择:
多媒体音乐教室。
2、教学资源类型:
(1)课件:《中国戏曲音乐》(2)钢琴(3)投影设备、功放系统(4)脸谱
(5)高甲戏主要伴奏乐器:南音琵琶、二弦、洞箫、响盏。
四、教学情境创设
1、教学情境类型:
(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3)探索性情景
2、教学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
①生、旦、净、丑等四个行当的唱腔资料。
②戏曲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灯红歌》的视频资料。
(2)问题性情境:
①辨别京剧伴奏乐队的同异点(加入西洋管弦乐队前后的音色差异)。
②戏曲唱腔中真假声演唱方法的差异。
③“净”角色以颜色分辨忠奸的特色。
(3)探索性情景:
①戴上脸谱体验生、旦、净、丑四种行当人物造型的感受。
②视唱闽南语唱段《灯红歌》,体验以母语演唱的特殊感受。
③通过点击课件中的作业,探索从生、旦、净、丑各类细分出的类别:小生、老生、武生;小旦、老旦、武旦等。
五、教学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1)类型:抛锚式。
(2)相应内容:认识生、旦、净、丑各类细分出的类别及特征,欣赏戏曲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灯红歌》。
(3)使用资源:音乐欣赏教材、电脑课件及乐器钢琴。
(4)学生活动:辨认生、旦、净、丑等四个行当的脸谱,重点分析“净”类脸谱特征。
(5)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戏曲表演中的程式性特征,分析、归纳生、旦、净、丑各种行旦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2、协作学习设计:
(1)类型:协同。
(2)相应内容:高甲戏《灯红歌》的歌谱及视唱。
(3)使用资源:音乐欣赏教材、电脑课件。
(4)学生活动:以闽南方言演唱《灯红歌》,体验特殊的音乐感受。
(5)教师活动:讲解、钢琴伴奏。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见上图)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1)课堂提问(2)学生戴面具表演(3)视唱练习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课件片头音乐所属的剧种?《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伴奏乐队的特征与传统戏曲乐队有什么不同?戏剧表演中的笑声与日常的笑声有什么不同?你能举例表演哪种笑声?
(2)让学生戴上生、旦、净、丑等四个行当的面具,表演各自角色的特征动作。
(3)视唱练习:视唱《灯红歌》(用闽南语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