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液现象》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案3沪教版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163.85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3、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4、学会过滤、结晶等混合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5、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等概念;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时安排:§6.1物质的溶解 2§4.2溶液组成的表示 2§6.3物质的溶解性 4实验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粗盐的提纯 1本章复习与练习 2第1课时教学内容:§6.1物质的溶解(一)1、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初步认识溶液;3、常识性介绍溶液在工农业、实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具准备:仪器:试管、滴管、药品:植物油、蔗糖、高锰酸钾、酒精、汽油、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碘酒等教学过程:提问: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溶液有哪些?新授课一、溶液(讲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分析)“均一”指微观上溶质和溶剂分散得很均匀,处处都一样。
“稳定”:只要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就长期不会分离;注意:这里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形成过程中。
“混合物”(讲解)从微观的角度想象:当溶液达到均一、稳定的状态后,其中的溶质、溶剂的微粒及在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讨论)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3、溶液的应用⑴演示: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的比较。
结论:在溶液中反应最快,解释为什么?⑵溶液的用途:略(学生看书)。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课目的: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要素。
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互相转变。
教课重难点:影响溶解性的要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教课过程:创建情形: 1. 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2.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工业制氯气往常采纳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获得的氯气越多,为何工业上只用 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沟通议论: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能否都简单溶解呢?联想与启迪: P166小结: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研究: P166实验 1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盐水好蔗糖水好熟石灰水差结论: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要素(1)不一样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研究: P167实验 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用油水差食用油汽油好结论:(2)同一种物质在不一样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
[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研究: P167实验 3填表:溶质溶剂溶解性室温硝酸钾水好加热硝酸钾水更好结论:(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相关。
沟通议论: P167阅读:P167过渡:上述实验 3 中在室温下将 3g 硝酸钾加到 5ml 水中,硝酸钾没有所有溶解,说了然什么呢?(不可以无穷制的溶解,也就是不可以无穷制地提升溶液的浓度)那么,你可否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何不用50%的食盐水呢?沟通议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能够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研究: P167小结:①大多半固体,在必定量的溶剂内,跟着温度的高升,溶解量增加。
②大多半固体,在必定温度下,跟着溶剂的量增加,溶解量增多。
③在必定温度下,必定量的溶剂中,大多半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6章《溶解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3、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4、学会过滤、结晶等混合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5、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等概念;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时安排:§6.1物质的溶解 2§4.2溶液组成的表示 2§6.3物质的溶解性 4实验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粗盐的提纯 1本章复习与练习 2第1课时教学内容:§6.1物质的溶解(一)1、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初步认识溶液;3、常识性介绍溶液在工农业、实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具准备:仪器:试管、滴管、药品:植物油、蔗糖、高锰酸钾、酒精、汽油、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碘酒等教学过程:提问: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溶液有哪些?新授课一、溶液(讲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分析)“均一”指微观上溶质和溶剂分散得很均匀,处处都一样。
“稳定”:只要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就长期不会分离;注意:这里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形成过程中。
“混合物”(讲解)从微观的角度想象:当溶液达到均一、稳定的状态后,其中的溶质、溶剂的微粒及在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讨论)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3、溶液的应用⑴演示: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的比较。
结论:在溶液中反应最快,解释为什么?⑵溶液的用途:略(学生看书)。
溶液的组成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区分常见溶液的溶剂和溶质。
2、会给溶液命名,能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3、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均可2.2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是()A. 1∶4∶5B. 5∶4∶1C. 4∶1∶5D. 20∶80∶1003.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A. 1∶2B. 2∶1C. 4∶3D. 3∶14.某电动车厂生产电瓶时,需将50 k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溶液,需蒸馏水的质量为()A.450 kg B.440 kg C.490 kg D.460 kg5.欲使100g10%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20%,可采取的措施是()A.蒸发45g水B.取出50g溶液C.蒸发50g水D.加入10g氯化钾6.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8.在常温下,向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9.将200g含水99%的食盐溶液的含水量变为98%,应蒸发掉水()A.1gB.2gC.50gD.100g盐酸(分析纯)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8g/cm 3 质量分数:36%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 11.填表溶液名称 氢氧化钠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盐酸 酒溶质名称 溶剂名称12.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 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 之比。
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液现象》物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液现象》物物质的分散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质在其他物质中分散的不同形式,了解悬浮液、乳液和溶液的分散形式,能够列举几种生活中悬浮液和乳液的例子。
2.了解乳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基本特性4、初步建立物质溶解时会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认识,了解典型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5、初步了解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并把握其相关的应用。
练习内容:1.溶液是()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d.均一、稳定的化合物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土壤C.汽油D.蔗糖3。
以下烹饪调味品用足够的水充分搅拌。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盐黄酒白糖橄榄油。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A.番茄汁B.矿泉水C.牛奶D.蒸馏水5.小明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有固体小颗粒悬浮的是()a、白糖B.玉米粉C.苏打D.碳酸氢铵6.将下列四种液态物质分别与适量的水混合并振荡,其中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是()A.白酒B.白醋C.酒精D.油7.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用盐酸清洗水垢8.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有色溶液(是)a.煤油b.粉笔灰c.氯化钠d.高锰酸钾9.按下表进行实验,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试管编号加入液体加入其他物质a10ml稀硫酸一小粒锌b10ml含有洗洁精的水两滴菜籽油c10ml煤油1ml汽油d10ml酒精一小粒碘10.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
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一定属于溶液的是()a.油水b.污水c.硬水d.蒸馏水1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12.当外部条件保持不变时,下列混合物在放置较长时间后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豆浆;(b)莱姆牛奶;(c)浑水;(d)糖水;(13)以下操作可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a)用杵在研钵中研磨颗粒状明矾;(b)将蔗糖溶解在水中;(c)将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摇晃;(d)高锰酸钾加热;(14)将冰块和蔗糖分别加入两杯蒸馏水中,得到冰水和糖水。
溶液的计算(1)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内容:一、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式二、掌握溶液的浓缩和稀释的计算学习内容:一、5g氢氧化钠完全溶解于2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二、100g、20%的食盐水中含有多少g食盐?3、配制200g、5%的食盐水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g?4、向50 g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0 g水所得的溶液()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增加一倍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一半 D.溶液的质量维持不变五、在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是正确()A.10ml酒精溶解在20ml水中,所得酒精溶液为30ml。
B.10g 酒精溶解在20g水中,所得溶液为30g。
C.10g水中加入5g 食盐,溶解了3g ,所得溶液为15g。
D.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则食盐的质量分数为10g。
六、现有80g、20%的高锰酸钾溶液,⑴若加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⑵若加20g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7、要将100g、20%的蔗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一倍,⑴需要加多少g蔗糖溶解?⑵需要蒸发多少g水?八、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40g,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能够采用的方式有()A、蒸发20g 水B、加入3.2g NaCl固体C、蒸发24g水D、加入5gNaCl固体九、现有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某硫酸溶液(密度为1.14 g /ml),问其中有溶剂和溶质各多少?10、现有98%的浓硫酸200g,能够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要加水多少g?1二、现有98%的浓硫酸100ml,密度为1.84g/ml,能够配成多少g10%的稀硫酸?要加水多少g?13、现有98%的浓硫酸500ml,密度为1.84g/ml,能够配成多少ml 10%的稀硫酸?(密度为1.1g/ml)14、实验室需要20%的稀硫酸200g,若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去配制,需要多少ml?需要水多少ml?1五、若要配置5L、30%(密度为1.22g/ml)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ml的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要加水多少ml?溶液的计算(2)温习练习: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不是固体的是()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2.下列关于溶液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常常利用的溶剂,但溶剂并非都是水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C.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只能是水D.食盐和蔗糖在溶液里都是以分子均匀分散的3.右图是一种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扮装置。
溶解度曲线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1、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的溶解度是 g。
(2)在℃时, 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B.t 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1)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6.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t4℃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7.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 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D. a、b都属于易溶物质8.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一)(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通过分析食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后的微粒,认识物质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初步学会溶液的判断。
3、了解乳化现象及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区别乳化和溶解。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难点:物质溶解过程的探究。
三、学习过程(一)导学提纲1、物质的溶解:。
2、溶液:。
溶液的特征:、。
3、悬浊液:。
4、乳浊液:。
5.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一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为。
(二)探究导航【活动与探究一】1、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一样吗?23、实验结论。
【交流与讨论】1、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参照课本154页图6-2)2、将碘加入酒精中,形成的是溶液、悬浊液还是乳浊液?【活动与探究二】向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现象并与实验一的乳浊液比较。
思考:用汽油或者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够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二者的原理不相同,前者,后者。
四、巩固练习1.将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香油C.白糖D.白醋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A.可溶解于水B. 可以溶解油污C.有乳化功能D. 可以稀释油污5.日常生活里,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6.下列各种生活应用中,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B.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C.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D.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7.FeCl3溶液是色,FeCl2溶液是色,CuSO4溶液是色,KMnO4溶液是色,NaCl溶液是色, 碘酒溶液是色。
物质的溶解性
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内容: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的相互转化方法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1:将等量的熟石灰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1:在溶解性不同比如:。
实验探究2:将等量的食用油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和汽油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2:在溶解性不同比如:。
实验探究3:将等量的硝酸钾分别加到等量的水中,一份加热,一份不加热观察溶解情况知识点3:在溶解性不同比如:;
绝大多数固体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除和气体
知识点4:饱和溶液是指。
不饱和溶液时指。
知识点5: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
实验探究4: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知识点6: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1: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2: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练习4: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若温度不变,向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练习5: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练习6: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食盐后得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
50g水后,则剩余溶液中有g食盐和g水,剩余溶液是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堂练习:
1.常温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溶解在水中()
A.植物油B.面粉C.食盐D.二氧化碳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溶解速度既快,溶解的量又多()
A.食盐在净水中B.蔗糖在热水中
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消石灰D.食盐加入沸腾的油锅中
3.下列是属于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进行洗涤的()
A.用洗洁精洗碗筷B.用盐酸来洗铁锈
C.用清洗钢丝球洗锅底D.用清水洗涤盛放纯碱的瓷盆
4.物质的溶解性和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①溶剂的性质②温度的高低③溶质的性质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⑥气体的压强的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只有④⑤
D、②③④⑤
5.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小的方法是
6.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中导致溶液浓度变大的方法有
7.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8.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9.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
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若温度不变,向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
10.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
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
食盐后得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50g水后,则剩余溶液中有g水,只能溶解g食盐,剩余溶液是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后练习:
1.分别举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例子: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不同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3.用“>”“<”或“=”填空:
(1)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100mL;
(2)20℃时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时饱和状态的熟
石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5%的食盐溶液100g,取出50g,剩下溶液质量分数5%;
(4)常温下10g水溶解食用油的质量10g汽油溶解食用油的质量;
4.20℃时,往25克水中加入一定量食盐固体,充分搅拌,滤去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得滤
液34克,则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现有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
27g、9g、36g、18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分析,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要将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溶剂C.加入溶质D.倒掉一半溶液
7.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8.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性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9.20℃时,向某一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是100g
D.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1.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12.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3.20℃时,向一支盛有0.1
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10毫升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过滤得到澄清溶液,下列对于该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克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C.该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它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无色透明液体一定是溶液
C.升温,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倒掉试剂瓶中的一半溶液,则溶剂也减少一半
15.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5mL和10mL,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
往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g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1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是()
A.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10g水
C.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