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 放飞希望 (2)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1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放飞希望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希望的概念,并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让他们能够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准备:1. 展示一些与希望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家对希望的表达方式。
2. 准备画笔、颜料、画布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设计一些绘画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希望的含义,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2.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希望的视频或图片,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表达对希望的理解,可以是抽象的形式也可以是具象的图像。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
4. 分享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希望对自己的意义,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希望的理解,比如雕塑、摄影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感受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艺术作品,拓展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交流互动,提升美术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在美术课上不仅学习绘画技巧,还能够表达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在艺术创作中放飞希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希望的定义和重要性。
2.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3.制作希望卡片。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希望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希望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希望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一个人没有希望会怎么样?为什么有些人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希望?Step 3:分享(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给予鼓励和支持。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Step 4:制作希望卡片(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制作一张希望卡片。
卡片上可以写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也可以画上相关图案或贴上相关图片。
教师提供一些艺术材料和工具供学生使用。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希望卡片,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鼓励和支持。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希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四、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话题的材料。
艺术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评估方式: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制作的希望卡片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希望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变。
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各类风筝的图片,实物风筝,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70克A4复印纸、画笔等。
教学的内容要点 1. 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古时称为“鹞”或“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木鸢),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翟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2. 传统风筝典型的基本造型。
在传统的风筝造型中大多数都是以飞行动物为基本原形,如北京的沙燕风筝,山东维坊的龙形风筝,还有蝴蝶风筝,蜻蜓风筝、老鹰风筝等;在江苏的南通有由八卦风筝发展而来的“板鹞”风筝;另外还有宫灯风筝和以神话传说为造型主题的人物风筝等。
3. 南北风筝的艺术特点。
在造型、绘画的内容上以及制作材料、工艺等方面南北风筝都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欣赏、对比图片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层层深入地了解各地风筝的变化。
4. 风筝背后的民俗文化。
风筝通常都是在清明前后放飞,于是这其中就有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演绎,如高鼎的《村居》,还有了曹雪芹的《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里将沙燕的图绘寓意一一道来,有的吉祥,有的励志。
5. 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风筝的基本制作一般是基于“扎”——骨架,“糊”——裱纸,“绘”——装饰,三个部分必须是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
课程展现的几种简单的风筝制作,可以充分说明风筝制作的全貌。
教学过程与方法1、探索与查阅学生课前可以分学习小组查阅、探究各种与风筝有关的资料。
放飞希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获得放飞希望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以及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教学难点制作风筝的方法与过程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现代的风筝、一个制作好的风筝、PPT学生:剪刀、双面胶、彩纸、皱纹纸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聊一聊:春天来了,有谁周末和家人一起去放风筝了?二、新授过程1、为什么叫风筝?2、简述风筝的起源与由来风筝,古时被称为“鹦“或”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与全世界。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三、风筝的分类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你形容一下1、看风筝:欣赏大量的风筝2、风筝的分类(一)(1)无骨风筝(软体风筝):没有骨架的风筝。
(二)平面风筝(2)软翅风筝: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3)硬翅风筝: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
(4)板子风筝:就是平面板形风筝(三)立体风筝(5)桶形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
(6)串式风筝: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
(7)自由类: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
四、制作风筝1、想一想,说一说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材料:纸、竹签、双面胶(胶布)、绳子、皱纹纸...方法:剪、贴、切、扎.......2、为例出示步骤图,教师讲解示范:以三角形的平面风筝五、学生动手制作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到风筝上,进行制作,可小组合作完成。
要求:外形突出,各部分美观,体现互相帮助六、作品展示与总结美,是属于大自然的!就让我们带上载着美好梦想和愿望的风筝,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放飞我们的希望吧!。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放飞希望放飞希望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问美买说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
据说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图案的风筝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看风筝昆放飞希望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问美买说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
据说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图案的风筝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看风筝昆放飞希望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问美买说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
据说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图案的风筝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看风筝昆放飞希望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问美买说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
据说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图案的风筝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看风筝昆放飞希望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问美买说风筝的历史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传说鲁班就曾制作过它。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观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观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根底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打算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游,常常会觉察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激,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欢。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观赏。
2. 揭示课题。
二、观赏与比拟有没有同学观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拟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观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稚嫩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表达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放飞希望》教案教案:《放飞希望》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放飞希望》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并解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造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和解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2.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造力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造力的能力;2.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放飞希望》的文本材料;2.幻灯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们展示一张描绘希望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定义。
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让学生们默读《放飞希望》,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互相分享他们的答案。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或角色,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生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a.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该人物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c.该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怎样影响了故事情节的发展?Step 4:情节发展(20分钟)1.让学生们回顾故事中的情节,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学生们需要探讨以下问题:a.故事的情节发展是否合理和连贯?c.故事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桥段?Step 5:创作与表达(20分钟)1.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创作一个与希望相关的故事或场景。
2.学生们需要考虑以下问题:a.故事或场景的主题是什么?b.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希望?c.如何让故事或场景更加吸引人和引起共鸣?Step 6:总结与展示(15分钟)1.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或场景,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思路。
2.教师进行总结,并提供反馈和评价。
教学延伸:1.建议学生们在家中阅读其他描写希望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分析;2.鼓励学生们将希望的概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理想。
放飞希望教案美术教案名称:放飞希望教学目标:1. 了解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彩色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一些关于希望的图片或文字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希望有什么理解?希望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 展示一些关于希望的图片或文字素材,让学生感受希望的力量。
Step 2: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析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希望的主题。
Step 3: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希望的感觉。
2. 让学生用铅笔在彩色纸上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希望形象,然后用彩色笔填充颜色。
Step 4:创作(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创作一幅表达希望的绘画作品。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希望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艺术家对希望的表达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出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放飞希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放飞希望》的美术课程作业设计,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中色彩与线条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力与审美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色彩运用探索:学生需在指定区域内选取五种不同颜色的纸张或色块,以自己的审美为依据排列组合,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构成图。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审美观。
2. 绘制想象草图:依据《放飞希望》主题,学生需构思一个以天空、云彩和风筝为主要元素的画面,简单绘制一幅小尺寸草图,体现自己心中对于未来的向往与想象。
3. 制作手工折纸:学习制作不同种类的纸艺折纸艺术,如风车、纸鹤等。
这些手工制品不仅能提升动手能力,同时可以作为课程中作品的支架或背景。
4. 完成绘画作品:根据前两步的准备,学生需在手工折纸背景上,以线条和色彩完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表现对“放飞希望”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色彩构成图应具有明显的个人审美特征,颜色搭配合理,层次分明。
2. 想象草图应具有创意和想象力,主题明确,构图合理。
3. 手工折纸应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制作,形状规整,细节到位。
4. 绘画作品应充分体现《放飞希望》主题,色彩与线条的运用应与前两步作业相呼应,整体画面和谐统一。
5. 所有作业需保持整洁,不得有涂改痕迹或脏乱现象。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包括:1. 创意性:作品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想象力。
2. 技术性:色彩运用、线条处理及手工制作的技术水平。
3. 主题表达:作品是否充分表达了《放飞希望》这一主题。
4. 整体效果:作品的整体和谐性及美观程度。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不足,将给出改进方向;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表扬。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是在时期2.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认识以及的感悟。
3.李思训是皇亲国戚,画史上有之称,及儿子并称,是的集大成者。
4.《》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
5.《江帆楼阁图》(中国画)代。
6.《》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7.《游春图》中的和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
8.《游春图》(中国画)代。
9.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表现了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10.米点山水开始于,儿子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具有“米派”之称。
11.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12.《云山墨戏图》(中国画)南宋13.和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出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
14.《临流赋琴图》(中国画)南宋。
15.《山径春行》(中国画)南宋。
16.代山水画家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式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17.《荣腾斋图》(中国画)代。
18.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
19.《富春山居图》(局部)代,长卷,曾由明代吴洪裕收藏,因故分成前后两段,现前段在浙江博物馆,后端藏台北博物院。
20.《鹊华秋色图》(中国画)代21.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
22.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亦称为”吴门四家”、、、清代四僧:、、、。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23.是金陵八家之一,他的《》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放飞希望》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放飞希望》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风筝的欣赏,了解风筝的起源、基本造型和传统风筝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学习制作无骨风筝的方法,并学会用风筝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情感目标: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和放飞的愉悦。
2学情分析
风筝是学生们喜爱的玩具之一,但他们对风筝的其原有来种类都了解甚少,对传统风筝图案的寓意不能理解,需要老师引导发。
教师通过示范教会学生们制作无骨纸风筝,并绘制有寓意的图案。
学生们对制作简易纸风筝很感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风筝的图案设计大胆创新,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风筝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风筝的审美情趣和简单的无骨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有创意的在风筝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4教学过程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以清代高鼎《村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作业做好后,玩什么呢? 生(略)
师:如果你生在古代,你知道你会玩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问:你知道纸鸢是什么?生:风筝!
师:对,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风筝,你们看,它是用什么图形来装饰的呢? 生:这是个用青奥会会徽来装饰的风筝。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制作雕塑作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难点:1. 雕塑作品的创意和表现。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材料和工具,如黏土、雕塑刀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构思和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雕塑有所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雕塑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捏、揉、压、削等。
2. 教师展示制作雕塑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雕塑的制作方法。
三、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事先准备的构思和设计,开始制作雕塑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雕塑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强调雕塑制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自行创作一幅雕塑作品,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雕塑创作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放飞希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放飞希望》课程中,学生将通过亲手制作和绘制与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创意。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的内容主要围绕“放飞希望”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1. 创作主题:学生需围绕“放飞希望”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创作。
可以是通过画笔表达对未来的向往,或通过手工艺品的形式展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画纸、绘画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或废旧物品等手工制作材料。
3. 创意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作出独特而富有意义的美术作品。
例如,可设计一只彩色气球象征希望,绘制一幅描绘未来世界的画作等。
4. 作品制作:学生需根据所选主题和创意,完成作品的制作和绘制。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风格。
三、作业要求1. 主题明确:作品必须围绕“放飞希望”的主题进行创作,主题要明确、突出。
2. 创意独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作品应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3. 制作规范:作品应符合美术制作的基本规范,如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等。
4. 保持整洁:作业完成后需保持作品的整洁与完整,无破损、无污渍。
5. 提交要求: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并附上简要的创作说明或作品背后的故事。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主题的突出程度、创意的独特性、制作的规范性以及作品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
2.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展示交流: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