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极域数字化校园产品综合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36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数字化创新课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数字化创新课题》一、课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务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化素养,从小学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应用场景少、教学方法单调等,亟需进行数字化创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数字化创新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创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 研究内容(1)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求,明确数字化创新的方向和重点;(2)探索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3)开发与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数字化教具和软件;(4)设计多样化的数字化课程,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化、互动化等元素;(5)建立评估体系,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创新的效果与质量。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1.研究方案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教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和认知程度。
然后,结合实验研究,探究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具和软件。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评估数字化创新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标题】关于数字化学业述评的课题申报书【序号一】研究背景1. 当今社会,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学业管理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目前,数字化学业管理已经在一些地区的学校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在整体教育系统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亟待深入。
【序号二】研究意义1. 数字化学业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它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2. 加强对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为学校及教师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学业管理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序号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业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数字化学业管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
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深入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序号四】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1. 研究目标是深入探讨数字化学业管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数字化学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总结数字化学业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
2. 预期成果包括形成关于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可操作的数字化学业管理策略和方法、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为数字化学业管理的全面推行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序号五】研究团队和研究条件1. 研究团队由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价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学术造诣。
2. 研究条件充足,学校提供实验室、图书馆、科研经费支持等必要的科研条件和保障。
【序号六】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收集整理数字化学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制定调研方案,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
2. 第二阶段: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数字化学业管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研究数字化学业管理的最佳实践。
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课题课题申报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趋势和热点。
数字化转型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数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相对较少,这制约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而数字化转型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开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为生动、直观、互动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和实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2. 开发适合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素材等;3. 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4. 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试点教学,通过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验证数字化转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效果和影响;5. 提出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
三、课题内容1. 数字化转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原则探讨:(1)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和应用原则;(3)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影响。
2. 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1)设计小学数学教材的数字化版本,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学习内容;(2)开发适合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查询和使用。
3. 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设计:(1)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字化互动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2)设计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开发小学数学教学的在线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数字化校园课题研究内容范例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高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建设方案、实施与运维管理,以及效益评估和优化对策,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数字化校园概述本部分将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发展历程、建设目标进行阐述,分析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同时,将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3. 数字化校园关键技术本部分将深入分析数字化校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通过研究这些技术的应用模式和优势,探讨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 数字化校园实践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校园实践案例,对其建设背景、实施过程、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5.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设计本部分将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方案将围绕顶层设计、平台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安全等方面展开,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 数字化校园实施与运维管理本部分将探讨数字化校园的实施策略、步骤和方法,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
同时,将深入研究数字化校园的运维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技术支持等方面,以确保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
7. 数字化校园效益评估与优化对策本部分将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评估体系,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效益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提升数字化校园的综合效益。
8. 结论本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同时,将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数字化校园项目申报书1.1χ建设现状 (1)12、解决方案 (3)2、方案的建设原则 (4)2.1、严谨性 (4)2.2、专业性 (4)2.3、易用性 (4)2.4、针对性 (4)2.5、整合过渡,保护原有投资 (4)2.6、开放性,易扩展性 (5)2.7、协调发展,突出应用 (5)2.8、安全性,能保障 (5)2.9、性能价格比 (6)2.10、高并发访问原则 (6)3、方案产品优势 (6)3.1、战略优势 (6)3.2、技术优势 (7)321、区域应用货架机制 (7)322、优秀的U1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8)323、SNS应用机制 (8)324、区域教育云消息推送中心 (8)325、响应式设计 (9)326、即时通讯整合统一认证 (9)327、内置应用机制的移动应用框架拓展性极强 (10)328、强大的区域教育云数据中心 (10)3.3、性能优势 (10)3・4、服务优势 (10)3.3.1. 应用汇机制,让升级更便利 (10)342、优秀的培训团队 (10)343、标准应用终身升级 (11)344、强大的客服管理系统 (11)3.5、专家团队优势 (11)351、来自资深专家团队的指导 (11)352、源于基层教师实践,产品接地气 (11)4、系统架构 (11)4.1、平台架构 (11)4.1.1 基础设施层 (12)4.1.2 平台支撑层 (12)4.1.3 平台应用层 (12)4.1.4 表现层 (13)4.1.5 用户层 (13)4.2、技术架构 (15)421数据层 (15)422行为层 (15)423接口层 (15)4.2.4表现层 (16)4.3、物理架构 (16)4.4、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17)5、应用介绍 (18)5.1、区域教育云平台架构 (18)5.1.1 弹性架构简述 (18)5.1.2 教育云基础平台(PASS) (21)5.1.3 教育云基础平台(PAAS)概述 (21)5.1.4 区域教育云基础平台框架图 (22)5.1.5 云服务中间件和云聚合中间件 (23)5.1.6 统一开放的展现层 (24)5.1.7 云+端〃的〃AAA〃应用模式 (24)5.2、区域教育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6)521、区域教育云应用货架 (26)522、区域教育云数据(用户)中心 (27)523、区域教育云消息推送中心 (28)524、区域办公平台 (29)525、区域即时通讯工具 (33)526、区域资源管理平台 (35)527、铃铛家校互动APP (37)528、教师专业发展 (55)529、教学质量分析 (58)5.3、区域教育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61)5.3.1 云端应用管理平台 (61)5.3.2 用户统一认证中心 (63)5.3.3 第三方应用接口 (63)5.3.4 系统维护 (64)5.3.5 学校基础设置 (65)5.3.6 教师管理 (67)5.3.7 生管理 (70)5.3.8 权限管理 (73)5.3.9 皮肤主题 (74)5.3.10 通知公告 (77)5.3.11 邮件系统 (80)5.3.12 在线报修 (82)5.3.13 物品申购 (85)5.3.14 物品申领 (87)5.3.15 场馆(专用教室)申请 (90)5.3.16 工作安排 (92)5.3.17 请假管理 (94)5.3.18 网盘 (96)5.3.19 门户管理 (98)5.3.20 网站集群(子网站)系统: (103)5.3.21 问卷系统 (104)5.3.22 自定义表单 (105)5.3.23 图库系统 (106)5.3.24 学生SNS(成长档案袋) (108)5.3.25 网络协同教研系统 (109)5.3.26 自主学习平台 ....................................... I1O5.3.275 校互动平台 (112)5.3.285 络电视台 (113)5.3.286 主选课平台 (116)5.3.305 资源库 (119)5.4、移动客户端 (121)5.4.1 原生移动客户端 (121)542、微信公众号整合 (124)1.建设背景ι.ι.建设现状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呼吁与重视,教育投入的增加、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手段的革新等等方面的因素已经促使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运作的新时期。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课题名称: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关键词:智慧校园、模式、物联网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23620603课题设计论证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1.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尤其在校园的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国外,该课题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比如同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在2010年实现全部中小学运用智能校园模式。
它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手段无疑成为中国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一个良好借鉴。
爱尔兰则在1997年便开始推行智慧校园,使得爱尔兰在5年之后成为了教育界的楷模。
1.2.国内研究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提出以技术驱动改革,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目前,在国内,智慧校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于智慧校园的形态、架构、建设、应用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权威的典型学校的研究成果。
多数学校已具备实现智慧校园的硬件条件, 但软件方面, 各自为政, 资源共享性差, 校园网应用单一。
大多数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主要针对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功能,比如校园一卡通、校讯通、数字图书馆等,并且大多集中在设备建设上,对于教与学方式改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一些学校在做一些尝试,比如佛山三中、汾江中学、佛山市实验学校、南庄中心小学4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每个学校都只启用一间“智慧教室”进行试验。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研究课题名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研究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74224029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从而实现管理效能高效率,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化,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最终实现促进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深入发展。
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就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的提出者。
我国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并强调了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的改革。
我国“数字校园”就是在这一教育改革的理念上提出来的。
在随后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践过程中,数字校园的理念得到了逐步扩充和完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目前,“数字校园”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策略,尤其是在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方面还没有典型的经验可以借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负责数字化校园研究的XXX,特此向您提交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批准。
1.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数字化校园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校园内信息的高效传输,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动教育的与创新。
我们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校园。
2.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评估学校当前的信息化水平,剖析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课题内容(1)调查分析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应用等,并进行评估和评价。
(2)研究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3)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安全性、隐私保护、信息泄露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4)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包括硬件设备的更新、网络拓扑的优化、信息系统的整合等。
(5)评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包括教学成效、管理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4.课题方法本课题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专家评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课题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学校提供数字化转型的科学指导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6.运行预算本课题的预计运行周期为XX个月,总经费预算为XX万元,详细费用明细请参见附件。
7.课题成果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报告形式提交给学校领导,同时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和同行进行讨论和分享。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化校园系统和谐整合与应用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系统和谐整合与应用关键词:数字化和谐整合教学资源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数字化校园系统和谐整合与应用课题设计论证⒈课题的提出⒈⒈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使人们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同时也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
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打造数字化学校”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发展方向。
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教育信息化首先应该是“校园信息化”,校园信息化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资源信息化。
在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中,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是关键,它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生产力的劳动工具。
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评价体系,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它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这一课题,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发展五年规划”的主要着力点,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⒈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名称:《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现状述评: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根据自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高校占领信息制高点的一个有力的举措,也为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等的全面信息化,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效果和效率,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是信息化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内部分学校已建成智慧校园,部分学校处于规划立项或建设阶段。
由于对智慧校园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建设内容比较庞杂、牵涉到的相关部门较多,规划建设周期均比较长;同时,各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涵盖网络环境、物联网感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给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及新思想的涌现,教育信息化新的形态出现,即智慧校园。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极域数字化校园产品综合化中小学教师专
业发展途径探索研究
课题名称:基于极域数字化校园产品综合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研究
关键词:单位申报
申报级别:桓台县世纪中学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随着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普及,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初具规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通过使用极域公司的数字化校园产品,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我们需要过到的目标。
互动录播教室可以实现高清录播与远程互动,通过多路录制、多路录播等功能的运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路高清录制和自动跟踪录制,既帮助学校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录制资源的质量;可以对录制资源进行剪辑、合并和添加索引,既可以通过光盘存储,也可以将其发布到视频服务系统中供用户点播,并且能够将实时录制的多路视频通过视频服务系统进行直播,以便于资源的有效建设与共享。
同时学校探索实现多个学校间的实时互动与交流,从而促进校校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远至香港等地学校之间进行优质课堂共享,教学互动。
一对一数字移动电子教室是建立移动电子教室(小推车)实现移动一对一教学、同时可以进行课堂录制生成网页流媒体形式进行学校资源库进行点播或直播。
组建几个这样的移动教室,进行年级组之间的应用,把相关应用的结果及时记录与总结。
对使用中教师们提出来的建议及时进行与极域之间沟通进行协调与升级。
数字语音教室是英语教学是的语音教室与电子教室相结合,用高
品质的语音盒达到优于传统语音教室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让英语组的教师把相关的口语教学的有关内容整合到语音教室中,把相关的跟读、复读、口语考试进行相关的记录与总结,并把不同学期使用的效果进行对比提升。
电子教室分有线与无线电子教室,研究极域的电子教室中的对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管理与评价功能,如网络管理,在线考试等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让教师更方便的管理,让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中更方便的学习
一、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此阶段有马成立负责,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进一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
2、研讨“基于极域数字化校园产品综合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研究”,并形成文字,每个成员在课题项目进行中认真执行。
该项工作由世纪中学5名组员共同完成。
(二)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由李慧、于会静负责。
1、每个实验班级搞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制定好小组合作的模式与方法,为教与学的课堂做好设计
2、利用电子教室、录播教室进行一对一基本模式的探索实验。
及时反馈与总结。
3、进行组间的合作与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4、以教学评价工具为指导,进行专业成长阶段成果鉴定。
5、各实验班的教师进行成果总结,并由于会静老师写成中期总结报告,发表论文。
(三)创新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
此阶段由闫涌泉负责,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扩大实验班级数量,延伸到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并对教师合作分工进行调整。
2、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到学校管理和教师之间的合作。
3、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
(四)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此阶段由耿佃征负责,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搜集好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阶段的各种记录,通过对比,做出结论。
2、做出对比鉴定,以论文形式写出科研成果。
3、做好普及推广工作。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可行性分析
参考: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绿色班班通”在行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生态观-(祝智庭)-2009
新兴技术与教育的未来----黎家厚-2010
参与课题成员都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方面有深厚的经验。
负责人马成立校长在教育技术研究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带领我校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并且有敏锐的眼光,掌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李慧副校长在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与信息化教学方面有多年的实践,闫涌泉(信息中心主任)在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管理方面积累很多的经验,同时有学科教师田柱、耿佃征积极参与,同时分管教学的于会静等学科主任积极配合,把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实践。
我校与极域合作网络教室已经全部采用极域的电子教室软件,并建立了一个高清录播教室,一个数字语音教室,同时购置了移动电子教室设备准备配备学生用电脑组建一对一教学环境。
我校目前每个班都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时学校与联想合作建设云架构数字化校园,目前学校建设有联想“云终端”网络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1 个,在教室中部署云终端56个,全部采用千M网络互联
学校有超过1TB的资源库,十万余册电子图书,并建立有虚拟数字
化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并引进香港Eclass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极域无线电子教室软件可以实现在PC、平板等智能设备上的应用。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