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些是大家的》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的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地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的。
本课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主人公意识为核心,引导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爱护公物,是本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这些是大家》这一课共有四个活动主题:“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校里的公物,明确这些公物的作用,从而唤起对学校里的公物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小,对“公物”这一名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公物”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爱护公物、喜欢学校、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他们在思想上提升对公物的认识,并能主动爱护公物。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校里的公物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教学目标1.认识学校里的公物,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依据课程标准二年级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2.要以爱护公物为荣.以破坏公物为耻。
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当爱护。
(依据课程标准“遵守道德规范”的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3.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依据《中小学生守则》第4条“明理守法讲美德”中的内容“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物”)教学重点:基于学校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调查了解学校的公物情况,对公物损坏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公物的作用,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玩得真开心》(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玩得真开心》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各种游戏活动,了解游戏活动的规则;二是学会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三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问,喜欢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来学习。
然而,他们的自律能力还比较弱,对于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让学生认识各种游戏活动,了解游戏活动的规则。
2.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于如何与他人合作,还比较陌生。
同时,他们自律能力较弱,对于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还不太了解。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遵守规则,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同时,我还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游戏活动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游戏规则: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如轮流、公平、遵守规则等。
第一课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一)一、《课程标准》原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秩序。
二、根据《课标解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3、青少年应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秩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重点)。
2、理解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难点)。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是。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意义和相互关系。
3、实行依法治国,对政府、公民的要求是什么?4、中学生怎样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贡献?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广大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那么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青少年能为依法治国做些什么?(打出课题)〈二〉解决“教学用题1”。
学生快速浏览课本P90-94内容,找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师提问检查,全班统一。
〈三〉解决“教学用题2”.1、有法可依。
(1)生阅P90小字段,结合课件5“建国后制定的法律法规”,思考回答:A、此资料表明了什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立法工作到此结束?B、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师检查提问,小结。
2、有法必依(解决教学用题3)。
出示案例(课件6、7)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名言感悟(课件8)小结(课件9)3、执法必严。
生阅读P92-93两案例思考交流(课件10、11、12问题)。
4、违法必究。
生阅读案例(课件13)回答问题(课件14)师小结(课件15)〈四〉解决“教学用题4”。
辨析(课件16)讨论交流(课件17)〈五〉收获平台(课件18)〈六〉巩固练习(完成课件19、20、21内容)。
补充正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
2.文本学习:面对陌生人,我们怎么做才合适呢?陌生人是指你从来没有见过,或见过但不熟悉的人。
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
面对陌生人,我们既要有礼貌,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3.文本学习:我们除了要警惕陌生人,对于一些认识的人,如邻居或者爸爸、妈妈的同事,也要提高警惕。
4.文本学习:独自在家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请演一演。
5.图片+文本学习:独自在家怎么办(1)我来帮你家修煤气。
(2)我会说:“妈妈在忙工作,不方便接待,她会再给您打电话预约修理时间。
”6.图片+文本学习:独自在家怎么办(1)我是邻居王奶奶。
(2)我会说:“爸爸正在打电话,一会儿去找您取回来7.图片+文本学习:独自在家怎么办(1)我是送快递的。
(2)我会说:“爸爸让你把货品放在门外。
”8.图片+文本学习:独自在家怎么办(1)能不能开门呢?(2)9.素材:巧妙拒绝陌生人10.文本学习:你也有过独自在家的经历吧?与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小组表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独立填写交流汇报指名汇报换看视频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点明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陌生人。
面对陌生人,我们既要有礼貌,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教学当孩子独自在家时,煤气修理工、邻居老奶奶和快递员三个不同身份的人来敲门,屋内独自在家的小女孩通过猫眼查看,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独自在家时如何面对外人来访。
结合教学呈现的情境进行模拟表演。
让学生通过模拟对话,思考在面对外人来访时该如何应对。
还可举其他例子丰富活动内容,1.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2. ......11.文本学习:在生活中独自面对陌生人来敲门,我们应做到:(1)千万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
二年级语文第9课《青蛙看海》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9课青蛙看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吸、级、渴”。
3、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3个生字。
2、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出示: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穿黑衣,长大披绿袍。
)老师读,你猜猜,它是谁?(板书:青蛙)
2、(出示大海图)看看,这是什幺?大海怎幺样?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吗?(指名说后出示一些词语)跟老师读一读。
你们喜欢大海吗?这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大海呢。
(板书:看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愿望再强烈些,再读一遍。
4、过渡: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九课做个护法小使者第一课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法律建设必须从立法开始。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我国还会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
②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a.概念: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不得违背法律。
b.有法必依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c.有法不依是藐视法律,是践踏法律,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③执法必严是法制建设的关键a.概念: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严肃,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b.要求:执法必严要求做到不徇私情;执法必严必须坚持不枉不纵,即不冤枉遵纪守法的人,也不姑息纵容违法犯罪行为。
④违法必究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a.概念: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如果不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组织、机关、部门、单位的行为若超越法律权限,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任何人,不管他官多大,地位多高,只要违法,同样要受到法律追究。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知识点 1 主要通过选择和材料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例1.下列选项符合依法治国方略要求的是()①十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中,共有76件立法项目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前,专门召开了有各界群众代表参加的立法听证会③执法机关依法查封了因生产假药而致人死亡的某制药有限公司④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某村委会向每户村民收取100元村容建设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