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汉语 第二册 第16课 《早饭你吃了吗》
- 格式:ppt
- 大小:8.27 MB
- 文档页数:5
小班语言《早餐,你吃了什么》小班语言《早餐,你吃了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班语言教材《早餐,你吃了什么》。
该章节主要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早餐食物,并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吃了什么早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参与到对话中,表达自己吃了什么早餐。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不同的早餐食物。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早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参与到对话中,表达自己吃了什么早餐。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不同的早餐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早餐食物图片、早餐食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问候,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同学们,早上好!你们昨天吃了什么早餐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早餐的故事,你们准备好了吗?”2.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跟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例如:“故事的名字叫《早餐,你吃了什么》,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吃了各种各样的早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他们都吃了什么。
”3. 实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不同的早餐食物。
例如:“请你们看看这幅图,这是什么早餐食物呢?它是什么味道的呢?”4.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早餐食物,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吃了什么早餐。
例如:“请大家用彩色笔在作业本上写下你今天吃了什么早餐,并简单描述一下它的味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早餐,你吃了什么》1. 小兔吃了胡萝卜2. 小猪吃了红薯3. 小鸟吃了面包4. 小狗吃了鸡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色笔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吃了什么早餐,并简单描述一下它的味道。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参与到对话中,表达自己吃了什么早餐。
但在认识不同的早餐食物这一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第三课我吃了早饭就来了一、教学重点1.课文2.语法副词“就”和“才”的用法要是……就……虽然……但是……二、教具有关房间的图片三、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逐段背说下来。
2.掌握副词“就”和“才”的语义及用法。
3. 了解怎么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就……)和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四、教学步骤【第一、二节课】(一)组织教学(二)处理生词1.带领全班背说第一~二课课文。
2.听写生词(请三四个学生分别到黑板前面听写,每人听写八九个词,其他学生在下面听写)。
3.全班一起认读生词。
4.老师领读生词(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个别认读,老师纠正发音和声调。
6.老师组词组句,让全班学生跟说。
老师组的句子要跟课文有关,既要体现语法点又要能结合班上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学生既有亲切感,又感到有用。
每个句子都尽量让全班每个学生跟说一遍,要求他们懂意思,能流利地说出来,同时还要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声调、语调。
例如:租→租房子/租车套→一套房子(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满意→很满意/不太满意房租→一个月房租是多少?要是……就……→要是决定了就给我来电话。
/要是太贵了我就不买了。
就←→才→昨天晚上他九点多就睡了。
要问学生一下:他睡得早不早?今天早上我七点才起床。
要问学生一下:我起得晚不晚?虽然……但是……→学习汉语虽然比较难,但是很有意思。
交通→交通方便不方便?/你住的地方交通方便不方便?附近→学校附近有书店/部局/医院/体育馆吗?周围→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环境很好,西边有山,山下是一条小河,河边是一个很大的公园。
还是→我还是希望一个人住一个房间。
(三)处理课文1.引入课文。
教师可以就班上的学生说出这样的句子:今天姜美玉七点四十九来教室了。
麦克八点十分才来。
然后问:谁来得早?坐飞机去上海,两个小时就到了,坐火车去上海,要十几个小时才到,老师:坐飞机快还是坐火车快?老师:麦克,要是你,你愿意坐飞机去还是愿意坐火车去?总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一步步引出课文中主要的语法点,然后进行课文讲练2.领说课文两遍。
对外汉语“吃了吗”语义语用探究作者:冯双艺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8期摘; ;要:国人喜爱用“吃了吗”作为亲朋好友会面、会话的打招呼方式。
然而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吃了吗”一句较难理解和掌握。
“吃了吗”从语义角度分析,有“实”与“虚”之分,有提问功能和寒暄功能之分,还有相应的前提。
从语用角度分析,“吃了吗”可以作为“言之发”,可以作为“示言外之力”,还可以作为“以言成事”。
除此之外,“吃了吗”的使用时间、地点和对象也有限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吃了吗”的典型语境,告诉学生这是随意言谈,将其直译和异化译都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历史渊源和变化发展。
关键词:“吃了吗”; ; 问候语; ; 语义; ; 语用; ; 对外汉语引言中西方打招呼的方式各有不同,英文中的“Hello”“How are you”和“How is it”等都是常用的寒暄句式,但是中国人的打招呼方式却不固定,比如“吃了吗”“上哪儿去”和“老王”等使非汉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一头雾水。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中国式问候语“吃了吗”比较好奇,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询问别人的隐私,且明明没有请客吃饭的意思却还这么“虚伪”。
有学者曾对外国学生做了调查,超过70%的学生能够理解“你吃了吗”,但是理解“你吃了吗”使用条件的学生只占51%[1]。
还有学者发现,大三及以上的外国学生很清楚“吃了吗”的含义,大二的学生对“吃了吗”的含义理解模糊,不仅不知道这是问候语,反而理解为这是说话人要邀请自己吃饭的意思[2]。
本文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搜集了有关“吃了吗”问候语的“文学”“报刊”和“篇章检索”的所有文章,对中国人的“吃了吗”语义及语用进行分析,得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吃了吗”的教学建议。
一、语义分析(一)含义:“实”与“虚”“吃了吗”指“实”,即它本身的意思;“吃了吗”往往指“虚”,没有实在意义,仅仅是一句招呼语[3](211)。
BCC语料库“文学”类搜索中,能够搜集到的中西文学含有“吃了吗”的文章共22篇,其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吃了吗”没有“虚”,只有“实”,即说话人询问听话人吃饭了没有,都是字面意思;中国文学作品中有11篇的“吃了吗”是“虚”,4篇是“实”,1篇是“虚实兼有”。
第十六课1.晚上你常做什么?2.你星期五晚上常做什么?3.你星期天常做什么?4.你常去图书馆做什么?借书还是查资料?5.你常在宿舍复习课文、预习生词吗?6.你常在宿舍做练习吗?7.你常上网吗?你常上网做什么?跟朋友聊天儿还是收发邮件?8.你星期天常去超市买东西吗?9.你常给你爸爸妈妈发微信吗?10.你常看中文电影和电视剧吗?11.你常跟朋友一起去公园玩儿吗?12.你觉得你们宿舍安静吗?第十七课1.你现在在做什么?2.你的家人现在正在做什么呢?3.你上课的时候,你家人在做什么?4.你休息的时候,你室友在做什么?5.你出来的时候,你室友在做什么?6.你的同学是不是在听音乐?7.明天你有事儿吗?8.你这个星期六想做什么?9.你要去哪儿?你打算跟谁一起去?你们打算怎么去?为什么?10.这学期你们有几门课?11.你们有没有文化课和体育课?12.张老师教你们什么(课)?13.谁教你们听力课和阅读课?14.你常问老师问题吗?第十八课今天早上我身体不太好,我室友去食堂吃饭,他____________________我去食堂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也不可以来教室上课,所以(suǒyǐ)我不懂(dǒng)。
我的同学们都非常好,他们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身体好非常好。
我要去超市买东西。
我室友有事儿,不可以去,但是他也想买一些东西。
我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
他的钱包里没有钱,他说他要先去银行__________钱,然后给我。
可是我没有时间等他。
我跟他说:“__________给我__________钱,先用我的钱买吧。
我的钱包里有很多钱。
”我__________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玛丽给我发__________,她说她也要去超市,想_________我一起去。
我说没问题。
我们打算坐__________去超市,又快又便宜。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16课我把这事儿忘了课文题目:我把这事儿忘了教学对象: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初级水平教学课型:综合课教学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2》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能够理解课文对话;掌握生词的正确书写与发音;能正确使用“把”字句。
教学重点:把字句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吗?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生词:图书馆、一会儿、生活二、学习新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一部分,宋华和丁力波去图书馆借书。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第二部分。
(二)学习生词:1、带读两遍生词,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借 jiè考试kǎo shì不错 bú cuò把 bǎ2、具体讲解借——本来不是我的东西,我把别人的东西那里拿过来用一下,就叫做借。
除了借书,我们还可以借什么呢?(借笔、借钱、借手机)考试——口语考试、语法考试不错——考得不错、味道不错把——谁做了什么动作让一个东西有了改变。
3、学生组词、造句(三)讲解课文:1、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读课文,纠正发音。
2、提问:谁上星期考试了?——丁力波宋华去做什么了?——他去把上次借的书还了宋华为什么要交罚款?——他的书过期了他的书为什么过期了?——因为他把这事儿忘了同学们借书一定要记得还,不然就要干嘛?——罚款(四)语法点讲练1、展示语法点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话,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有“把”字)我得先把上次借的书还了。
我把这事儿忘了。
2、讲解语法点“把”字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语法重点,我们先来看一下把字句的结构。
a)“把”字句的结构A + 把 +B + V + Other elements他把书还了。
我把这事儿忘了。
b)“把”字句的否定A + (没/没有)把+B + V + Other elemesnt他没有把书还了。
我没有把这事儿忘了c)“把”字句的疑问式A + 把 +B + V +了吗?/没有?他把书还了吗/没有?你把这事儿忘了吗/没有?三、巩固练习a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用“把”字造句。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二)词汇+课文第一课入乡随俗1入乡随俗idm.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2渐渐adv. gradually; little by little3迟到v. be late4着part. used after a verb or adjective to Indicate acontinued action or state, often with the“particle”"呢"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5不好意思feel embarrassed: be ill at ease6为了prep. in order to, for7闹钟n. alarm clock8懒虫n. lazybones9该aux. have to, should, ought to10感谢v. thank11打招呼say hello, greet12有些pron. Some; not many13问好v. say hello to, send one's regards to14而conj. used to express coordination by joining two elementsopposite in meaning that show a contrast15奇怪adj. strange ;odd16下面n. following, next17邻居n. neighbor18对话n. dialogue9伞n. umbrella20肯定adv. surely: sure21却adv. but: vet22挺adv. very. rather23亲切adj. warm: cordial24熟人n. acquaintance25回答v. answer26成语n. idiom, set phrase27适应v. get used to; be accustomed to28风俗n. social custom来中国半年多了,我已经渐渐地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你吃什么》教案设计任课教师:YYY (菲律宾YYYY大学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学生:De La Salle Lipa大学CBEAM学院A4F汉语教学班43人(零基础)教材选择:《汉语口语速成(第二版)》之入门篇(上)课文题目:第三课你吃什么课程类型:汉语口语初级课时:1课时(60分钟)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汉语口语中关于日常饮食和文具的相关信息。
2.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食物、饮料和文具等方面的名词和“吃、喝、买”三个动词。
3.通过学生小组对话练习和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买什么?”等询问句的用法和“我吃…。
”、“我喝…。
”、“我买…。
”等回答用语。
4.文化展示部分:让学生了解几种中国传统乐器并欣赏由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生词:吃、什么、喝、买、饺子、米饭、面包、面条、啤酒、矿泉水、茶、书、书包、词典、本子、笔。
2.重点语法点:疑问代词“什么”的基本用法,“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买什么?”等疑问句的用法及其回答。
三.教学方法:导入话题、生词领读、生词讲解、回顾生词、小组问答对话、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文化介绍、教师表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先向同学们打招呼,复习“你好、你们好、同学们好、老师好”等日常用语。
告诉学生中国是美食国度,要在中国餐厅里点餐就必须先学习饮食方面的词汇,让学生知道这一课的实用性,引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
同时,打开PPT课件,导出课文的题目“你吃什么”。
(二)讲解、练习生词(15分钟):老师利用带图片、拼音、汉字和英文释义的PPT课件带领同学读生词、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也用部分时间让学生单独念单词,主要纠正发音。
注意快速的随机轮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念。
重点讲解“饺子、米饭、面包、面条、啤酒、矿泉水、茶、书、书包、词典、本子、笔”等词语。
如讲解“矿泉水”这个词语时,先拿着一瓶矿泉水让同学知道其意思,再呈现拼音让学生拼读这个词语,然后说明其词性是名词并展示构成这个词的每个字的意思“矿是指mineral,泉是指spring,水是water”。
The cultural refraction in the Chinese greeting
'Have you eaten?'
作者: 章礼霞[1]
作者机构: [1]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1-145页
主题词: 食文化;问候语;多元文化
摘要: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一部分总则教学进度:(六课时)一课书教学对象:留学生初级班教学课型:精读课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词汇,巩固基本词汇,掌握词语的读法与基本意思,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重点发展初级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词汇教学以多读、多写为基本教学重点。
课文以能流利的朗诵为重点。
掌握每课的基本语言点。
教学原则:1.实践性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深入语言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
2.综合性原则(语音、词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性和诱导式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4.交际性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现实情景,努力创设情景,最大可能地实现语言知识、功能与情景相结合。
5.科学性原则:①语言知识、功能与情景相结合,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
②以学生的特点、语言水平、接受能力为教学方法、教学难易程度选择的标准,从语言知识的角度、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科学施教。
③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④坚持重现性。
在词语和课文的讲解以及练习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复习前面课文基础所学过的常用句子和语法。
⑤在深刻的民族心理的指导下探索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6.互动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习内容的传递、反馈与调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在知识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
教学方法:词汇教学主要采用以旧释新法、情境法、直接教学法(包括实物教学、图片教学、多媒体教学)、翻译法:语法教学主要通过对比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主课文的教学主要通过提问法,讨论、创设情境等手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听说能力。
教案部分《周末你干什么?》课程名称:精读教学对象:初级一班留学生授课学时:4课时(课时每课时50分钟)使用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的生词意思。
从打招呼用语“吃了吗”谈中国“吃”文化学汉语的留学生,时常对中国人见面时的打招呼用语“吃了吗”、“吃了没有”感到不好理解,对其使用的时间段也存在疑问。
因此要想理解这种现象,掌握汉语中众多的与吃有关的词语,就必须了解中国丰富的“吃”文化。
一、表意丰富的“吃”字家族《辞海》(1989年缩印版)中,“吃”有chi 、ji 两个音,有5 个义项。
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001)中,“吃”有11 个义项,80 个词条。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中,吕书湘先生从词的意义作用用法方面,列了6 个义项。
其中有带“吃”的熟语,如“坐吃山空”、“吃一堑,长一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另外带“食”字的词语,如“食言”、“食口”、“食古不化”等;与食欲有关的词语,如“腻歪”、“没胃口”等;表烹饪的词语,如“蒸”、“煎”、“熬” 等,这些词语一起构成一个表意丰富,阵容壮观的“吃”字大家族。
首先,我们先来看由“吃”字构成的词语。
“吃”在汉语中是一个能产性非常强的语素,构词能力特别强。
由“吃”字造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十分丰富有趣。
“吃饭” 除指日常的饮食活动外,还用来指生活或生存。
因此“干工作” 与“挣口饭吃”经常划等号,比如我们经常说某某工作是“铁饭碗”,说靠打猎吃饭,靠种田吃饭等等,在这里,吃饭和生存是一回事。
“工作好”与“吃饱饭” 一致,丢了工作说是“丢了饭碗”。
费劲为“吃力”,经受艰苦为“吃苦”,耗费精力为“吃功夫”。
同时,由“吃”字构成的词语中还有许多是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比如说额外得到照顾,享受特殊照顾的,有“吃小灶”,“吃偏饭”。
还有表达正反两方面意义的都用“吃”字表示的,如有面子,受欢迎为“吃香”、“吃得开”,没市场,不受欢迎的为“不吃香”、“吃不开”;吃得来为“吃得惯”,吃不来为“吃不惯”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表达,“吃醋” 指嫉妒情绪,尤其指男女关系方面,而“吃干醋”是模仿而来,指在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上产生嫉妒情绪,此表达非常精彩而生动贴切。
早饭的拼音解释及造句早饭的拼音解释及造句早饭拼音【注音】: zao fan早饭解释【意思】:早晨吃的饭。
早饭造句:1、你已经吃过早饭了吗?2、早饭后,他读了各种报纸。
3、他狼吞虎咽地吃了早饭上学去了。
4、杰克起床下楼了,让我们吃早饭吧。
5、嗨,早饭怎么样?6、早上九点,她去做早饭,之后又回到地里直到中午。
7、我们七点差五分吃早饭。
8、从早饭开始,在左面一栏列出你吃的每一样食物、饮料和零食。
9、第二天早上他们起来做了早饭,喝点咖啡和威士忌,然后分头去钓鱼。
10、早饭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11、唔,象平常一样,我们那天是十点钟吃早饭的。
我只觉得一顿饭老是吃不完,说到这里,我得顺便告诉你,我待在舅父母那儿的一段时期,他们一直很不高兴。
12、许多个早晨,当弗兰克和斯特罗布进行作业时,我便为他们做早饭。
13、是的,我两小时前吃的早饭。
14、我们停车吃早饭,也就是在这儿,沙丘上的短跑运动员出现了。
15、起床、吃早饭、做运动,然后在户外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16、那个钟快了几分钟,所以你还有一点吃早饭的时间。
17、坐在不同的椅子上吃早饭或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工作。
18、大部分的公寓都配有厨房,你可以顺便把早饭和一些晚饭的钱节约下来。
19、早饭后我们再次脱掉衣服,准备接受医学检查,这是防范天花的一项举措。
20、昨天晚饭你吃的是什么?今天的早饭呢?上星期五的.午餐又是什么?21、我们看见居民们开始新的一天:有些人吃碗美味的面条当早饭,一个小贩把木瓜拌入色拉,女人们在一座公共厕所门前排队。
22、很多工人就是从晚饭中省出一点米饭来加点大蒜盐(大蒜粉、盐和淀粉的混合物)做第二天的早饭。
23、下一步,科学家将会着手研究驾驶是否会削弱我们唱歌、吃早饭、化妆之类的能力,当然,还有发短信。
中级汉语综合课第十六课话说“慢点儿”中级汉语综合课《汉语教程》第三册(下),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年。
第十六课话说“慢点儿”一、课文刚到中国时我才十八岁。
因为年龄小,什么也不懂。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一着急心就跳,而且跳得特别厉害。
我想这个毛病可能跟民族性格有关系吧。
在我们国家,人们最爱说的话就是:“快点儿,快点儿!”十八年里,听的最多的也是“快点儿!快点儿!”可以说我是在这句话的催促下长大的。
“快点儿”简直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可是,到中国不久我就发现,很少有人说快点儿。
经常听到的却是相反的一句话:“慢点儿!”我感到奇怪,也不理解。
我认为“慢”就是“懒”。
于是我想,这儿的人怎么这么“懒”呢?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去年冬天,清华大学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叫我去玩,放下电话我就急急忙忙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可是,到清华门口时,车子出了毛病。
幸亏附近有一家修车铺,我就把车推了进去。
里边的师傅正给一位老人修车。
我一进去就喊:“师傅,我的自行车坏了,快点儿给我修修。
”我一口气说完,修车师傅只看了我一眼,连话也没说,继续修他的车。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急得不得了。
于是就又对师傅说:“你能不能快点儿啊?”这一次他回头看着我说:“别着急,你没看见我正在给别人修车吗?这儿又不是你一个人,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你稍等一会儿,我给这位先生修完,马上就给你修。
”我只好等着。
好容易才等到他给那位先生修完车,擦着手走过来问我:“到底哪儿坏了?”我告诉他:“骑不动了。
”他看了看车,拿起工具,把车胎扒开,说:“可能是车胎破了。
”打了气就把车胎泡在一盆水里仔细地检查起来。
他的工作又慢又细,还叹了口气,也许很难找到漏气的小孔吧。
我一看他那慢腾腾的样子,我又着起急来:“你怎么这么慢啊,快点儿不行吗?”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对我说:“小姐,你已经说了三遍了。
难道我不愿意快点儿吗?”我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只好瞪眼看着他。
他看我生气了,就面带笑容慢慢地对我说:“你是想让我把你的车修好,还是想让我马马虎虎地快点儿把你打发走?”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不再催他了,还学着北京人的强调说了句:“好吧,你就慢慢来吧!”他把车胎修好了以后,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其他部件,然后才满意地对我说:“好了!”当我走出他的车铺时,他又说:“外面下雪了,路滑,要慢点儿骑!”看到一地白雪,听了师傅这句话,我心里立刻感到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