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营养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8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一)治疗基础病和纠正肾脏病加重因素:1.治疗引起慢肾衰的基础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临床和肾脏病理检查提示疾病活动程度高,治疗后往往使肾功能部分恢复。
2.纠正可逆因素是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降低尿蛋白、解除尿路梗阻、防止脱水等。
(二)延缓肾脏病进展速度:1.慢性肾衰的饮食治疗原则: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重要措施。
2.控制全身性高血压和肾小球内高压:首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三)治疗并发症:并发症的治疗能明显减少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存活率。
水肿:限制钠盐的摄入、间断使用袢利尿剂、透析治疗。
高钾血症:保守治疗无效时立即紧急透析。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治疗,严重时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高血压:控制钠、水;部分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和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首选ACEI);当有禁忌症或单药不能很好控制血压时考虑选择其他药物。
尿毒症性心包炎:透析治疗;明显心包填塞症状时应当紧急心包穿刺或引流;透析导致的心包渗液往往与血液透析使用肝素有关,可改为无肝素透析。
心力衰竭:适当减少洋地黄类药用量。
贫血:血色素小于60g/l时需要输血治疗。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肾性骨营养不良:治疗的第一步是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纤维性骨炎病人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并根据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活性调整用量。
(四)药物用量的调整:肾衰竭时经肾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在体内蓄积,在使用药物时应当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五)随诊:监测疾病的发展。
判断并发症控制情况。
判断是否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六)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可以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是Ccr<10ml/min。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成功的肾移植能恢复正常的肾脏排泄和内分泌代谢功能。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开展的共同转归,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病症。
1 .坚持饮食疗法:低盐、低蛋白、高钙低磷及低脂饮食:(1)优质蛋白饮食:可以进食一些鱼、精肉、蛋、牛奶等,限制食用植物蛋白如大豆类食品(2)低磷、低钾:包括有兔肉、红枣、卷心菜、榨菜、海鲜、菌菇类等少吃,水果类包括有桔子、橙子、西瓜、香蕉等少吃(3)钠盐、水份的摄入:无水肿、高血压,在尿量>1000mI /d情况下,不限制水、钠的摄入,一般水份的摄入=前一天的排出量+生理需要量(500m I )o.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减少氨及其他代谢产物对口腔产生的化学刺激,增强食欲。
2 .定期监测反映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密切观察病情:有无出血征象,如尿、粪中有无出血情况, 按医嘱监测血压,准确记录,过高或过低均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慢性肾衰的开展有一定的时间,同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协助疏导,让患者配合治疗,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告知患者保持愉快心情,从事轻体力工作,积极面对人生,减轻悲观情绪。
4 .防止促进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如感冒、劳累、血压血糖控制不稳等。
5 .防止使用或减少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或类:丁卡、庆大、链霉素抗菌素等。
6 .注意安全,病员外出检查应专人护送,防止意外的发生,对意识不清、烦躁、抽搐、昏迷的病员,应安放床栏,防止坠床。
7 .皮肤护理:由于代谢产物沉积在皮肤外表引起皮肤瘙痒,一般可用热水擦浴,不可用手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8 .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按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9 .其余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1.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氮负荷,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6-0.8g。
-限制钠的摄入:避免水钠潴留,减轻水肿症状,建议摄入量控制在2-3g/d。
- 限制钾的摄入:避免高血钾的危害,建议摄入量不超过2000mg/d。
- 限制磷的摄入:避免高磷血症的发生,建议摄入量控制在600-800mg/d。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钙剂。
2.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用药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用药:如利尿剂、降压药、纠正贫血的药物等。
-监测药物副作用:定期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改变、药物过敏等。
-用药时间和剂量的规范: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
3.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定期测量尿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时了解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如水肿、贫血、疲乏、食欲减退等,及时发现问题。
-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定期检测血液中的尿酸、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常规情况。
4.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沟通和倾听: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其病情和感受,提供情感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教育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环境护理:-维持良好的室温和通风环境:注意环境的干净与整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防止感染:加强手卫生,定期消毒物品和床上用品,防止感染的发生。
-防止意外伤害:提供安全的床位和卫生间,防止患者意外跌倒。
以上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的一些常规内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在护理过程中,细心、耐心和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的饮食吃什么————————————————————————————————作者:————————————————————————————————日期:慢性肾衰竭的饮食吃什么,病人的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慢性肾衰竭的饮食这不是一句话可说得清的。
要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制定每个人的饮食方案。
下面给大街介绍一下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方面的知识.一、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蛋白质:一般建议蛋白质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0.6公克,例如体重为50公斤,则天天蛋白质摄取应控制在30克。
合理安排及安排饮食对维护剩余肾功能及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避免血肌酐、尿素氮继续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蛋白质摄取量严格控制下,建议至少每日愿意量的2/3由质量佳的蛋白质供给。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蛋白质,其中肉类、蛋、奶类的蛋白质质量较好,人体应用率高,可用于修补或维持肌肉强健,其它似豆类(绿豆、红豆、蚕豆、豌豆仁等)、核果类(花生、瓜子、腰果等)、面筋造品五谷杂粮、面粉造品、地瓜、芋头、马铃薯、蔬菜少而精。
经过限造蛋白质的进量可以阻断或减逐渐性肾功用衰竭的过程。
木前专家学者建议限制蛋白质饮食不该将黄豆及其造品列于禁食范畴。
二、慢性肾衰竭病人增加热量:在限制蛋白质准则下,米饭类的摄取量遭到限制,简单形成热量缺乏,使体内蛋白质消耗、尿素增加,身体日渐消瘦相持力差,所以必订多食用高热量、低蛋白质的食物(如糖类:白糖、冰糖、蜂蜜、水果糖等;植物性油脂及蛋白质粉,如澄粉、玉米粉、太白粉、藕粉、冬粉、西谷米、粉圆等)。
三、慢性肾衰竭病人限制钠离子:钠在身体内调理水份的平衡及肌肉的活动、当肾功能不全时,或许无法将体内过多的钠离子排出,形成高血压、水肿、腹水、肺积水,增加心脏背担,日久易导致心衰竭。
每日热量摄取建议:每公斤体重35-45大卡。
食盐、酱油、味素、蕃茄酱、沙茶酱、乌醋、味噌等含有大量的钠,工及腌造罐头含钠量也不少,因常生活尽量选用自然食品,烹调上可多应用白糖、白醋、葱、姜、蒜、五香、肉桂、花椒、香菜、柠檬等使食物有其它风味,增加食物可口性。
慢性肾衰竭健康教育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它会导致肾脏逐渐失去正常的功能。
在患有慢性肾衰竭的人群中,肾脏无法有效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这可能导致体内毒素的积累和水电解质的紊乱。
为了匡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慢性肾衰竭,我们提供以下健康教育内容。
1. 饮食建议:- 限制蛋白质摄入: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建议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 控制钠摄入: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加重肾脏负担。
患者应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选择低钠食品。
- 补充适量的钾和磷:肾脏功能受损时,体内的钾和磷容易积累。
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控制钾和磷的摄入量。
2. 控制血压:-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会进一步伤害肾脏功能。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限制盐摄入、适量运动等。
3. 合理用药:-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者停药。
同时,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定期监测肾功能:-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指标。
这有助于了解肾脏功能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管理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患者容易浮现一些并发症,如贫血、骨质疏松等。
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这些并发症,以减轻疾病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6. 心理支持:-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长期的疾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家人和医疗团队应赋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慢性肾衰竭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
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时,与医生和营养师进行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计划。
及时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匡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的营养治疗原则目前,慢性肾衰的营养治疗已成为该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非透析治疗的病人。
营养治疗应在慢性肾衰早期、尚无尿毒症症状、无明显分解代谢时开始,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除采用高生物价低蛋白、低磷、麦淀粉饮食外,还可以加用必需氨基酸法和α–酮酸(α–KA)疗法,具体分析如下:1、低蛋白、低磷、麦淀粉饮食(1)限制蛋白质:限制蛋白质对慢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极为有益的,对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可以减少氮代谢产物的堆积,保护残余肾单位,减缓病程进展。
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取决于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受损害程度。
若病人同时伴有蛋白尿,则尿中每丢失1g蛋白质,膳食蛋白质应增加1.3g。
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
慢性肾衰各期蛋白质参考供给量:肾储备能里下降期60~70g/d[0.8~1.0g/(kg·d)],氮质血症期40~50g/d[0.6~0.7g/(kg·d)],肾衰竭期30~40g/d[0.5~0.6g/(kg·d)] ,尿毒症期20~30g/d[0.3~0.5g/(kg·d)] 。
尿毒症期膳食只宜短期采用,必要时应加用必需氨基酸(EAA)或α–KA ,或采用透析疗法。
儿童慢性肾衰病人的蛋白质限量最好不低于1.0~2.0g/(kg·d),优质蛋白质占50%以上,以确保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麦淀粉饮食即在蛋白质限量范围内用含植物蛋白质极低的麦淀粉或玉米淀粉、土豆淀粉(含约蛋白质0.3%~0.6%)代替部分大米、面粉等主食,以满足能量的需要,将节约下来的蛋白质用高生物价的蛋白质食品(鸡蛋、牛乳、瘦肉等)补充,以提高膳食中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量,降低非必需氨基酸摄入量。
这种配膳方法可以促使病人体内代谢的氨用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使尿素生成减少,血尿素氮下降,改善负氮平衡,缓解临床症状。
除淀粉外,还可以选用一些能量高而蛋白质低的食品,如土豆、白薯、山药、芋头、藕、荸荠、南瓜、粉丝、藕粉、菱角粉、荸荠粉、团粉等。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管理与生活质量改善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无法有效地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也会影响身体的营养代谢和平衡。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原则(一)限制蛋白质摄入由于肾脏无法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 06 08 克/公斤体重。
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这些蛋白质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利用率高。
(二)控制钠的摄入钠的摄入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和水肿症状。
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 克。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高钠的食物,如咸菜、腌肉、方便面等。
(三)限制钾的摄入肾脏功能减退时,钾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高钾血症。
因此,患者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
如果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控制磷的摄入磷的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磷血症会导致皮肤瘙痒、骨骼病变等。
患者应限制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奶制品等。
(五)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情况。
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需求,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
可以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米饭、面条、植物油等。
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选择(一)主食的选择患者可以选择大米、面粉、玉米等作为主食,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如果患者出现水肿或高血压,应减少主食中盐的添加。
(二)蛋白质食物的选择优质蛋白质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首选,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
鸡蛋可以每天吃一个,牛奶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每天 250毫升左右。
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能量消耗和营养治疗医学论坛报2013-11-10分享蛋白能量消耗(PEW)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蛋白质、能量物质储备下降的状态。
PEW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合成率降低、分解速率增加,引起骨骼肌进行性消耗,患者常表现出运动障碍、肌无力、肌萎缩等相关症状,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及其他合并症危险。
很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存在PEW状态,目前临床对于PEW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仍在探讨。
此外,对CKD患者的营养治疗也是肾病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袁伟杰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杨莉教授将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CKD的肌肉消耗与分解代谢的机制、临床最新进展以及营养治疗进行专题报告。
营养干预改善CKD患者转归和生存率中国CKD患者数达1.2亿,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
进行透析的CKD 5期患者5 年生存率低于35%。
CKD患者营养不良或PEW是透析患者死亡的最强预测因素。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疾病预后质量指导(KDOQI)指南推荐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的蛋白摄入量分别为1.2 g/(kg·d)及1.2~1.3 g/(kg·d),低于推荐量的蛋白摄入会升高死亡风险。
然而,一项对5393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蛋白摄入低于1 g/(kg·d)。
在评价营养不良或消耗的指标中,血清白蛋白是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最强预测因素。
一项对56920例透析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超过60%的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患者死亡风险逐渐增高(图),而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升高,患者的生存率则随之升高。
另外,一项在8961例肾移植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患者肾移植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越高,移植后转归越好。
大部分透析患者需要额外补充蛋白质或同等当量的营养素。
慢性肾衰竭的几个饮食要点引言慢性肾衰竭是一种肾功能逐渐减退的疾病,饮食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慢性肾衰竭患者在饮食方面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1.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无法有效排泄代谢产物。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如尿素和肌酐,因此会在体内积累,加重肾脏的负担。
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之间,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高质量蛋白质的摄入推荐选择些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鸡肉、鱼类、奶制品等。
2. 控制钠盐摄入量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水钠潴留,控制钠盐的摄入对于减轻水肿症状和降低血压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慢性肾衰竭患者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3克以下。
要注意,钠盐不仅存在于食盐中,还广泛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因此应避免过多食用加工食品。
3. 控制钾摄入量由于肾脏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患者难以有效排泄体内的钾离子。
如果钾离子过多积累,会对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限制钾摄入量。
钾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豆类、坚果等,这些食物应避免或少吃。
4. 控制磷摄入量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磷的排泄功能也会减退,因此需要注意限制磷的摄入。
磷含量较高的食物主要包括磷酸肥料所施的农作物和肉类等。
同时,需避免过多食用富含磷的碳酸饮料和加工食品。
5.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慢性肾衰竭患者往往由于饮食限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B群对于维持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来补充,如全谷类和绿叶蔬菜。
此外,钙和铁的吸收也容易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含钙和铁的食物摄入。
6. 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尿量减少,容易导致水肿和血压升高。
因此,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甘肃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陈学梅关键词:慢性肾衰竭;饮食;护理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原因所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表现。
在此过程中,肾功能持续性地出现不可逆转的减退,最终导致肾脏不能维持正常功能,出现氮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常可危及生命。
临床上,按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可分为: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3肾衰竭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肾衰竭末期),但通过饮食护理干预后,可延长患者进入肾衰竭末期,或者浮肿症状,现汇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06—2008年 4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其中女性13例,男性34例,年龄19—73岁,平均住院天数≤25天,40例主动参与饮食干预,7例被动参与饮食干预,饮食调护方法:(一)饮食调护通过合理的膳食调配,以缓解尿毒症症状,延缓健存肾单位的破坏速度纠正代谢紊乱,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1充足的热能为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必须供给足够的热量。
充足的能量摄入才能保证在坚持低蛋白饮食的前提下,既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又能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色拉油、猪油、奶油、酪梨、腰果、核桃等)供给标准为125.5—146.4kj/(kg.d)。
由于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热能的主要来源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低蛋白质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少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保护残余肾单位,延缓病情进展,因此,适宜的蛋白质摄入在慢性肾衰的营养治疗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般是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尿素氮含量来考虑膳食中蛋白质的供应量。
最低供给量为0.26—0.6g/(kg.d ),其中50%以上应为优质蛋白质。
为满足慢性肾衰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应低于1—2 g/(kg.d ),优质蛋白质应占50% 以上。
3适宜的脂肪由于慢性肾衰可能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能量入超。
本文来于安徽中肾医院: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肾衰竭病情的治疗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肾衰竭病情的治疗?想要病情得到好的治疗,那么平时生活中的饮食方法很关键,好的饮食是可以促进病情得到好的治疗的,因此,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肾衰竭病情的治疗?看看下面合肥中肾医院专家的介绍:一、肾衰竭患者素食可减轻肾脏负担:很多慢性肾衰患者由于体内的肾脏代谢能力下降,体内毒素、尿素、肌酐等在体内积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而这些毒素均为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因此慢性肾衰患者应强调优质蛋白饮食。
可有的患者因此长期素食,害怕吃动物蛋白,认为素食不含蛋白质。
实际上这是对食物蛋白质的误解。
食物蛋白质来自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方面。
虽然大多数植物蛋白质含量较动物蛋白质含量低,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8%-9%,豆类及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同时植物性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大于50%,含必需氨基酸少,且含钾高,因此不适合慢性肾衰患者。
因此,慢性肾衰患者宜适量进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要适当控制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不宜选用植物蛋白如豆浆和豆腐等豆类及豆制品。
二、肾衰竭患者采用饥饿疗法可保护肾功能:一般情况下,慢性肾衰患者强调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还须保证足够热量的供给,即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减少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从而减轻氮质血症。
人们一般以糖作为热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大多数慢性肾衰患者每日主食应控制在250-300克以下,尽量选用淀粉、澄面、藕粉、甘薯、蜂蜜、白糖、植物油代替部分主食加大米、面粉等。
在临床上由于对慢性肾衰患者饮食的过分强调,以及患者对动物蛋白的误解,以至部分患者采取所谓“饥饿疗法”。
由于主食和动物蛋白质受到过分限制,病人往往营养不良。
由于慢性肾衰患者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饥饿疗法,更加重了营养不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且容易合并感染,加重病情,导致肾功能恶化,大家对此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