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动作补间动画(微课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11
《动作补间动画》微课设计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 flash 动画的兴趣。
教学对象: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对 flash 有了简单的了解,会制作逐帧动画,本节课主要让他们学习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操作,同时要加强巩固对 Flash 软件的操作,并不断强化,使其达到对 Flash 软件各个功能板块的熟悉。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动画有极大地兴趣,也便于课堂的交流。
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中的第二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动作补间动画”。
是学习完在第一节基础知识之后,另外一个新的内容。
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使学生在会简单操作 flash 软件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重点: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是对上一节逐帧动画制作以及软件操作的巩固与强化,并对以后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由于本节课涉及到之前没有学习过的图层,故应类比上学期学习的Photoshop 中图层的概念,突破本节课难点。
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教案章节一:动作补间动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动作补间动画的定义。
2. 动作补间动画的应用场景。
3. 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原理。
教学活动:1. 引入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
2. 展示动作补间动画的实例。
3. 解释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原理。
章节二: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教学目标:1. 掌握制作简单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2. 能够运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基本动作。
教学内容:1. 制作简单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2. 动作补间动画的关键帧设置。
教学活动:1. 讲解制作简单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2. 演示制作简单动作补间动画的过程。
3. 学生实践制作简单动作补间动画。
章节三:复杂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教学目标:1. 掌握制作复杂动作补间动画的技巧。
2. 能够制作具有多个关键帧的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内容:1. 制作复杂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2. 多个关键帧的设置和调整。
教学活动:1. 讲解制作复杂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2. 演示制作复杂动作补间动画的过程。
3. 学生实践制作复杂动作补间动画。
章节四:动作补间动画的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优化方法。
2. 掌握优化动作补间动画的技巧。
教学内容:1. 动作补间动画的优化方法。
2. 优化动作补间动画的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动作补间动画的优化方法。
2. 演示优化动作补间动画的过程。
3. 学生实践优化动作补间动画。
章节五:动作补间动画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综合运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复杂的动画效果。
2. 掌握动作补间动画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动作补间动画的综合应用实例。
2. 动作补间动画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动作补间动画的综合应用实例。
2. 演示动作补间动画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 学生实践运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复杂的动画效果。
章节六:动作补间动画与传统补间动画的比较教学目标:1. 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和传统补间动画的区别。
气球飘飘——设置动作补间动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掌握元件渐隐效果的设置。
(3)、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之间的区别。
(4)、巩固元件操作的基本方法。
(1)、通过学习“气球飘飘”的动作补间动画,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掌握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比较形状补间、动作补间这两种基础动画,初步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
(3)、通过学习文字渐隐效果的动画,进一步掌握文字操作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新事物、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制作物体的动作补间动画。
2、教学难点:两种基础动画制作方法的异同,触类旁通制作其他动画。
3、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Flash软件中常用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动画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制作简单动画的能力。
4、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及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异同点,在不同的动画设计中灵活选用。
本课以“气球飘飘”这一情景引入,在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探究过程中,掌握Flash软件的另外一种制作动画的基本方法——动作补间。
5、教学资源:多媒体电脑室、课件、素材、评价表6、教学设计思想及内容结构: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在学习了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以下两点:首先,学生是否能联系旧知迅速理解并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次,学习完这几种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之后,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实现不同的动画效果,值得师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在Flash动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辅助资源,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实例1]小球运动。
步骤1:打开flash软件,创建flash文档。
步骤2:插入——新建元件(图形),用椭圆工具画出一个圆球(按住shift键)。
步骤3:回到场景1,选择“视图——网格——显示网格”
步骤4:选择“窗口——库”,将元件库调出来。
步骤5:选择第一帧,将小球从元件库中拖到场景中。
步骤6:在第20 帧上插入关键帧。
步骤7:移动小球,使其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不同。
步骤8:创建运动补间动画。
[实例2] 欢迎光临
操作步骤:
步骤1:新建一个影片文档。
步骤2:新建四个图形类元件,分别输入“欢”、“迎”、“光”、“临”。
步骤3:回到场景1,选择“视图——网格——显示网格”。
选择“窗口——库”,将元件库调出来。
在第一帧中将“欢”元件拖到场景中,在第10帧和第20帧各插入一个关键帧,在第10帧中执行修改/变形/缩放与旋转命令,改变实例“欢”的大小,在第20帧中再执行修改/变形/缩放与旋转命令,将“欢”字恢复原来大小。
选中第1—20帧,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步骤4:新增一个图层,在其上第11-30帧中重复第3步操作,创建元件“迎”的实例动画。
步骤5:再新建两个图层,分别创建“光”和“临”两个元件的实例动画。
步骤6:分别右击这四个图层的第60帧,然后选择插入帧,完成影片制作。
Flash《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件及创建方法。
(2)让学生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学会设置“缩放、旋转、缓动”等选项,做出各种动画效果。
让学生养成从库中调用元件的操作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以及小组的协作学习,以任务驱动为
线索,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动画制作,教师进行讲解并及时指导。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能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