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补间动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5
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教学目标】1.知道元件的三种类型及元件的具体构成。
2.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
3.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
4.学会新建图层。
5.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
6.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学会新建图层。
(2)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问动画的创建。
教学难点:(1)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
(2)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上节课制作过的“字母A变字母B”形状补间动画制作过程,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该同学在尾关键帧中进行了哪些操作。
2.引导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该同学在最后关键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操作,那就是先把文字分离成形状,因为形状补间动画针对的是形状进行变形,而用文字工具输入的结果不是一种形状,而是“元件”,如果不分离为形状就不能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Flash 动画制作过程中,当我们用箭头工具选中一些图形对象时,该图形对象四周会出现蓝色的长方形边框,这些图形对象都是元件。
动作补间动画就是针对元件进行创设的。
4.讲授:在一个关键帧上放置一个元件,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改变这个元件的大小、颜色、位置、透明度等,Flash根据二者之间的帧的值创建的动画被称为动作补间动画。
5.揭题: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
二、元件的相关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开阔视野”部分,并思考如下内容:(1)创建元件的方法有哪些?(2)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后,可供我们选择的行为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元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引导学生按问题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适时进行评价与总结,并辅之以实例演示。
3.先用箭头工具选中某一形状,接着将该形状组合后,再次用箭头工具选中,引导学生观察两次选中时该图形对象呈现方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