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即无忧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爱即无忧

闲来无事随手翻看一本宝通禅寺办的《谈心》杂志,里面有

一篇《无爱即无忧》的文章,感觉题目不错,便静心阅读下去,作者讲的是他淘一副青花瓷字对联的经过,大意是作者前后三次进一家艺品店,前二次都克服了购买的欲望,终于在第三次只用了一半的价钱淘得那件宝贝。文字不大逗人记,倒是对那副对联“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记忆深刻。

“有忍乃有济”是说能忍耐才能有大的成就,这个好理解,成语胯下之辱家喻户晓,说的是大将军韩信忍辱的典故,启示人们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无爱即无忧”的说法来自佛门,《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法句经》:“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二部经都曾经读过,当时没有认真咀嚼这几句,现在从一篇短文中看见倒引起自己的兴趣,看来学佛也要有机缘。佛家讲究境界和悟性,所以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来说,可以理解为:没有那份贪爱就不会有因那份贪爱引起的忧扰和烦恼。当然,这肯定不会是佛陀的本意。

佛门追求一种平和慈悲的心境,“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告诫人们用忍与勿爱的重要,万事随缘,淡看一切,心态平和,容纳百物,无欲无求则无忧无虑。“无爱即无忧”,可作为佛子修行的功课,但在凡夫看来未免不近人情,能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角。

红尘中无爱则无生机,无爱则不给力了。如果将这句话倒过来就好理解了,无爱即无忧——有爱即有忧,爱国爱民,就会忧国忧民,爱家爱团队自然会为家为团队呕心沥血,爱亲人就会时刻为他们操心。由此看来,“无爱即无忧”恐怕只是修身养性之人追求的清心寡欲的心境,更多的芸芸众生怕是反过来的“有爱即有忧”了。当然,有了真爱,有忧也能克服,也不可怕,有时甚至还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孜孜以求得到的成功的喜悦,美好圆满的结果,那都是对爱的回报。

符合人伦和公德良俗的爱是主流社会倡导的,佛门也推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爱思想,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向往的。“无爱即无忧”之爱从现实功利角度看应该是指贪爱,没有贪爱之心就不会有那些忧扰甚至牢狱之灾。看看那些暴露了的贪官、形形色色的骗子和被骗之人、贪吃引起的富贵病、嗜酒吸毒者……无一不是因贪爱导致的忧患。搞笑的是我驻队的一个村民在看了电线杆上的重金求子的广告后,居然想着广告画上的美妇和成就好事后的酬金,在白白丢了几百元钱后到派出所去报案。

还有一种攀比之心,不能说是贪爱,却也会有忧。社会进步了,人的负荷也更重了,心浮气躁,精神也无处安放了。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人怦然心动,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忧、或怖,一旦希望落空,便会失落、郁闷、烦恼。我辈俱是凡

夫俗子,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患得患失、不忧不怖、不喜不悲呢?《菜根谭》和《小窗幽记》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也是人们在自我减压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笑对人生。

和无爱即无忧一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把无爱理解为一种淡定,人,要淡定的活着,先从不为一点点的喜悦而得意、也不为一点点的烦恼而忧愁开始,努力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范老先生的境界。无爱不是无情、不爱,而是不执着于爱,不执着于小爱才能拥有包容一切的大爱。很多人都想达到这种境界,很多人也都想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最后,借用《小窗幽记》中的一副对联作为结尾,也给自己写这篇日志定个调。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摘自兹非(530012068)的空间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