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电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模具中镀铬的应用及处理方法模具镀铬是改善模具表面光滑亮丽,耐腐蚀、耐高温、抗磨损、防生锈、易脱模、摩擦系数降低,不粘模等功效。
在冲压模具上,对于一些不锈钢材料的折弯或拉深,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表面拉伤。
一般经过镀铬处理的模具,模具可耐高温600-800摄氏度、可达60-65HRC 硬度、光洁度可达GB1031-63-n14标准。
在正常保养使用的情况下,不易损坏、破裂、脱铬,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品质、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模具镀铬处理过程1.镀铬前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钢铁零件电镀黑铬,多数以镀铜或镀镍作底镀层,而高档产品则往往以铜、镍乳白铬、黑铬组合镀层做防护装饰镀层。
对铜合金零件,经除油酸洗等前处理,可以直接镀黑铬,而高档产品则以镀镍作底镀层,然后再镀黑铬,防护装饰效果更好。
当然,我们在进行镀铬处理前,需要对零件进行抛光处理。
2.镀铬后的处理电镀黑铬产品零件经清洗吹干后,若采用浸热油封闭,其防护装饰效果会进一步提高,也有在其表面喷涂有机透明涂料,从而大大提高防护装饰效果。
二.镀铬的应用1.模具及其零配件镀铬工艺在模具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广泛应用于:塑胶模、家电模、五金模、橡胶模、玩具模、电木模、百叶窗模、美耐皿模、汽车配件模具、日用品模具等。
此外,顶针、镶件、紧固件等模具零配件,也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镀铬处理。
2.机械及零配件镀铬也常用于对表面硬度要求高的机械及零配件,如:注塑机和挤出机螺杆、纸品机械、印刷机械、超声波机械、皮革机械的各类滚筒、注塑机械熔胶筒、格林柱、油压杆、耐磨机械零件、耐蚀机械零件等。
三.镀铬后镀层脱落的问题阳极电流密度不当影响镀层结合力。
电流密度过大,造成黑铬镀层容易脱落,所以必须注意控制阴极电流密度在工艺规定范围。
镀液中SiF6含量偏高,也会使黑铬镀层容易脱落,可以通过电解处理使之降低,并保持在工艺规定范围。
四.镀铬后镀层耐磨性不良据某厂生产实践对比表明,主要成分含量不当,对黑铬镀层耐磨性有影响。
模具表面的电镀技术引言模具电镀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它能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导热性。
本文将介绍模具表面电镀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给出一些常见的模具电镀技术示例。
一、模具电镀技术原理模具电镀技术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在模具表面电化学处理的同时,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合金的保护层,从而改善模具的表面性能。
模具电镀技术主要包括阳极处理、电解液选择和电镀参数控制。
1. 阳极处理阳极处理是模具电镀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是通过对模具进行清洗和除油处理,以确保模具表面光洁、无杂质和油污,并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化学反应界面。
2. 电解液选择电解液的选择对模具电镀技术至关重要。
根据模具材料的不同和电镀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电解液。
常用的电解液有硫酸铜、硫酸镍、硫酸钴等。
3. 电镀参数控制电镀参数的控制是模具电镀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电镀时间和搅拌等参数都会影响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二、模具电镀技术分类模具电镀技术根据电镀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电镀金属电镀是最常见的模具电镀技术之一,它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金属保护层,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金属电镀方法有镀铬、镀镍、镀铜等。
2. 合金电镀合金电镀是指在模具表面形成合金保护层的电镀技术。
合金电镀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常见的合金电镀方法有镀铬合金、镀钴合金等。
3. 陶瓷电镀陶瓷电镀是一种特殊的模具电镀技术,它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陶瓷保护层,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陶瓷电镀方法有氧化铝电镀、氧化锆电镀等。
三、模具电镀技术的应用模具电镀技术在各种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具电镀技术应用示例:1. 塑料模具电镀在塑料模具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电镀处理。
电镀能够增加模具的防腐蚀性能,减少模具的摩擦阻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 金属模具电镀金属模具电镀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模具表面涂层处理的6种方式
1.热喷涂:通过喷枪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喷射到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坚硬
的涂层。
常用的热喷涂材料包括硬质合金、陶瓷和金属。
2.镀层处理:采用电解或化学方法,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合金的镀层。
常见的镀层材料包括镍、铬、钛、锡等,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物理气相沉积(PVD):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常用的PVD薄膜包括TiN、TiCN、CrN等,能够提高模具的硬度和抗磨性。
4.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化学气相反应,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生
成的涂层。
常见的CVD涂层包括碳化硅、氮化硼等,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5.氧化处理: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高模具的耐腐蚀性和表面硬度。
常见的氧化处理方法包括阳极氧化、磷酸化等。
6.高分子涂层: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喷涂或涂覆,形成一层抗磨损和耐腐蚀的
涂层。
常用的高分子涂层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氨酯、聚醚等。
模具表面涂层处理是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具材料、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层处理方式。
不同的涂层处理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涂层处理方式来提高模具的性能。
一种模具镀铬方法
一种常见的模具镀铬方法是电镀镀铬法。
该方法是通过电解溶液中的铬离子在模具表面上沉积成铬层,实现镀铬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将模具进行清洗和抛光,确保表面干净、平整。
2. 准备电解液:选择适合的镀铬电解液,如含铬酸铝等。
按照配方将所需的药剂溶解在适量的水中,调节电解液的pH值和温度以获得最佳效果。
3. 设定电镀条件:根据模具材质和形状大小,确定合适的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电解液的搅拌速度等参数。
4. 电镀过程:将模具浸入电解槽中,使其完全浸没在电解液中。
设定好电流密度,并接通电源,开始电镀。
电流通过模具和电解液之间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铬离子在模具表面还原成金属铬沉积。
5. 控制电镀质量:根据需要,可以在电镀过程中进行一些控制操作,如旋转模具、改变电流密度等,以获得更均匀和良好的镀层质量。
6. 结束电镀:按照设定的电镀时间,关断电源,取出镀铬好的模具。
7. 后处理:将镀铬好的模具进行冲洗、干燥和上光等后处理工序,以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耐腐蚀性能。
8. 质量检验:对镀铬层进行一些质量检测工作,如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耐蚀性测试等,以确保镀层质量符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电镀镀铬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化学药剂和电源设备,操作人员
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环境保护与废液处理也是该工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模具表面处理工艺一、喷涂处理喷涂处理是一种在模具表面喷涂一层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涂层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改善模具表面的性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精度。
喷涂工艺包括喷锌、喷塑、喷铝等。
二、电镀处理电镀处理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模具表面电镀一层金属或合金薄膜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赋予模具表面耐磨、耐腐蚀、导电等特性,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和性能。
电镀工艺包括镀铬、镀镍、镀铜等。
三、激光强化激光强化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对模具表面进行扫描,使表面材料快速熔化、凝结,达到强化表面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激光强化还可以用于修复模具表面缺陷和损伤。
四、渗氮处理渗氮处理是一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氮原子渗入模具表面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
渗氮处理适用于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
五、镀铬处理镀铬处理是一种在模具表面电镀一层金属铬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赋予模具表面高度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
镀铬处理适用于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
六、喷丸处理喷丸处理是一种利用高速气流将弹丸喷射到模具表面,使表面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改善模具表面的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抗疲劳性和耐磨性。
喷丸处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模具。
七、氧化处理氧化处理是一种将金属表面氧化成氧化膜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可以增强模具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氧化处理适用于钢铁、铝合金等金属材质的模具。
八、抛光处理抛光处理是一种利用抛光机械对模具表面进行抛光加工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改善模具表面的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
抛光处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模具。
九、渗碳处理渗碳处理是一种在高温下将碳原子渗入模具表面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可以增强模具的抗疲劳性和韧性。
模具镀层知识点总结一、模具镀层的分类1. 金属镀层:主要包括电镀、热浸镀、喷涂等方法。
金属镀层可以有效提高模具的抗磨性和抗腐蚀性,常用的金属包括镍、铬、钛等。
2. 非金属镀层:如化学镀、喷涂等方法。
非金属镀层通常用于提高模具的耐蚀性和抗磨性,常用的非金属包括氮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等。
二、模具镀层的优点1. 提高表面硬度:模具经过镀层处理后,表面硬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提高了模具的耐磨性和抗压性。
2. 延长使用寿命:模具表面的镀层能够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和修理的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提高表面质量:模具经过镀层处理后,表面光洁度和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 降低摩擦力:模具表面的镀层能够减少摩擦力,提高了模具的使用效率。
5. 提高产品精度:模具经过镀层处理后,能够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6. 降低生产成本:镀层处理能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和修理的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模具镀层的常见方法1. 电镀:电镀是最常见的模具镀层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模具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非金属覆盖层,形成均匀的镀层。
电镀方法有镀铬、镀镍、电镀铜、电镀锌、电镀银等。
2. 热浸镀:热浸镀是将模具浸入加热的液态金属溶液中,通过表面张力和元素扩散等过程,使金属沉积在模具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镀层。
3. 喷涂:喷涂是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通过喷枪喷洒到模具表面,然后进行烧结或烘干,形成均匀的镀层。
4. 化学镀:化学镀是利用化学还原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在模具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非金属镀层,形成均匀致密的镀层。
四、模具镀层的选材原则1. 选择合适的镀层厚度:镀层的厚度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金属镀层的厚度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非金属镀层的厚度在0.1mm以下。
2. 根据使用条件选择镀层材料:根据模具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镀层材料,如模具需要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选择具有高硬度的金属材料进行镀层,如需要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氧化性,选择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的材料进行镀层。
模具电镀的作用
模具电镀是一种用于保护金属表面的技术,是渗入金属表面,使其具有耐腐蚀能力、自清洁性和装饰性能的技术。
模具电镀的目的是提高模具表面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磨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防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或损坏,在制造模具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模具表面,使其可靠性更高,以保持模具的精度。
1、改善模具表面外观
模具电镀可以改善模具表面的外观,使其具有光洁的表面,减少模具表面粗糙度和凸起,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观,可以满足客户对模具外观和性能要求,提高模具的档次。
2、提高模具的抗腐蚀性
低价、高比表面和拓扑结构使模具抗腐蚀性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有效地改善了模具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
3、减少模具磨损
电镀可以将模具表面抛光并抗磨,形成一层耐磨的保护膜,防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或损坏,从而可以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提高模具的精度
模具电镀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精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磨损,使其具有良好的精度,保持模具的精度,为模具的使用提供便利。
总之,模具电镀是一种提高模具表面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减少
磨损,提高模具耐磨性,保护模具表面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模具表面外观、抗腐蚀性和磨损性,保护模具表面,从而提高模具的精度,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模具的档次。
连续电镀模具工艺流程连续电镀模具工艺流程是指在模具表面采用连续电镀技术进行镀层处理的一种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流程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连续电镀之前,需要对模具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模具表面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模具表面的油脂、尘埃等杂质。
可以采用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的方法进行。
清洗完毕后,需要对模具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氧化物和铁锈等。
然后,将模具表面涂覆一层镀前活化剂,以增加模具表面与液池的接触性能。
接下来是电镀工艺的处理。
在连续电镀工艺中,会采用多个步骤进行处理,包括电解清洗、镍酸镀、补镀、酸洗等。
首先是电解清洗。
将模具放入电解槽中,然后通电进行清洗。
电解清洗的作用是去除模具表面的油脂、氧化铁等污染物,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清洗完毕后,进行镍酸镀。
将模具置于含有镍酸的溶液中,通电进行镀层沉积。
镍酸镀的作用是增加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这样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镀层沉积完毕后,进行补镀。
补镀的目的是修复镀层的不规则性,使其表面光滑均匀。
最后进行酸洗处理,以彻底清除模具表面的杂质。
工艺处理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和包装工作。
首先是对镀层的质量进行检验。
可以采用显微镜等工具对镀层的厚度、均匀性等进行检测。
同时还可以进行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测试。
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
将模具进行适当的包装,以保护镀层不受外界气氛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可以采用塑料包装袋、气泡膜、木箱等进行包装。
总结来说,连续电镀模具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镀工艺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多个步骤。
这种工艺流程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工等优点,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能够进一步提高连续电镀模具的品质和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十节塑胶模具表面电镀及沉镍电镀(Electroplating):将金属零件作为阴极浸入含有欲镀金属的盐溶液中,通入电流,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金属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零件表面上沉淀成为牢固的镀层的工艺,称为电镀。
可以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化学镀:利用适当的还原剂,使一定成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经催化的金属表面上还原出金属镀层的一种化学方法。
常见的有化学镀镍与化学镀铜。
热浸镀:将金属零件浸入熔融的金属液体槽中,经一定时间取出然后冷却后,使其表面形成耐蚀覆盖层的工艺,称为热浸镀。
一、电镀的主要用途:◆提高金属制品或者零件的耐蚀性能。
如钢铁制品或者零件表面镀锌。
◆提高金属制品的防护装饰性能。
如钢铁制品表面镀铜、镀镍、镀铬等。
◆修复金属零件尺寸磨损和加工失误。
如轴、齿轮等零件使用后磨损,可采用镀铁、镀铬等弥补其尺寸。
◆赋予某种制品或零件某种特殊的功能。
如镀硬铬可提高其耐磨性能等。
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
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二、电镀的金属类型:电镀分镀锌、镀铜、镀镍、镀金、镀银、镀钛、镀铬等。
镀硬铬得到耐磨抗腐表面;镀铜可防止局部渗碳。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
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
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PP、聚砜PSU 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
三、电镀方式: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模具电镀工艺流程
《模具电镀工艺流程》
模具电镀工艺是在模具表面进行镀层,以提高模具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
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清洗、酸洗、镀镍、镀铬和抛光等步骤。
第一步是清洗,将模具放入清洗槽中进行除油、除污和除锈处理,确保模具表面干净,以便后续的处理工艺。
第二步是酸洗,将清洗后的模具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残留物,增加表面粗糙度,以便后续的镀层附着。
第三步是镀镍,将模具浸泡在镀镍槽中,通过电化学反应在模具表面镀上一层镍,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第四步是镀铬,将镀有镍层的模具浸泡在镀铬槽中,再次进行电化学反应,在模具表面镀上一层铬,增加模具的抗腐蚀能力。
最后一步是抛光,将表面镀层的模具进行打磨和抛光,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泽度和平整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模具表面镀上的镍铬层不仅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模具的外观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模具电镀工艺流程在模具制造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模具电镀工艺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模具电镀工艺,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看,模具就好比是一个等待被装扮的舞台,而电镀工艺呢,就是那神奇的化妆师,能让这个舞台变得光彩照人!先来说说这电镀是咋回事儿。
就好像给模具穿上一层漂亮的外衣,这层外衣可不简单,它能让模具变得更耐用、更漂亮。
就跟咱人穿好看衣服出门一样,一下子就精神了不少!那怎么给模具电镀呢?这可得有讲究。
就像是做菜,得有合适的材料和步骤。
首先得把模具清理得干干净净的,不能有一点脏东西,要不然这“外衣”可就穿不整齐啦。
然后把模具放进电镀液里,这就像是把菜放进锅里煮一样,得掌握好火候和时间。
时间短了,“外衣”没穿好;时间长了,可能就把模具给弄坏啦。
电镀液也有很多种呢,不同的电镀液能给模具带来不同的效果。
这就跟咱选衣服一样,有不同的颜色、款式和材质,得根据咱的需求来选。
比如有的电镀液能让模具更耐磨,有的能让它更耐腐蚀,各有各的用处。
在这个过程中,可得小心谨慎。
就好像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
要是操作不当,那可就糟糕了,这模具说不定就没法用了。
那多可惜呀!电镀完了还不算完事儿呢,还得检查检查这“外衣”穿得好不好。
有没有漏洞啊,颜色均不均匀啊,这都得仔细看看。
要是有问题,还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你说这模具电镀工艺是不是挺神奇的?它能让一个普通的模具变得与众不同,就像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一样!咱生活中很多东西可都离不开模具电镀工艺呢。
那些漂亮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说不定都是经过了精心电镀的呢。
想想看,要是没有模具电镀工艺,那我们的生活得少多少精彩呀!那些漂亮的手机壳、精致的汽车零件,还能那么吸引人吗?所以说呀,这模具电镀工艺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技术!咱可得好好重视这个技术,让它不断发展进步。
这样我们就能用到更多更好的产品啦!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模具电镀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是不是觉得它特别有意思呀?哈哈!。
电镀模具结构
电镀模具是最常用的电镀工具,它一般包括顶芯(前后端都有锁扣的隔板,构成电镀模具的芯体)、上层模具(模具坯)、下层模具(装电极的模具)以及电极罩等。
上层模具包括有镀铬的顶芯、镀铬模具以及模具腔的顶板;下层模具包括有绝缘体的电极、电极座及模具腔的底板。
电极罩是装在模具顶芯上,用于保护电极及模具腔,形成模具外部的保护层。
二、简单模具结构
简单模具结构是最基本的电镀模具结构,主要包括上层模具、下层模具、电极罩和密封圈四个部分。
上层模具主要有黑色的顶芯及模具腔的底板;下层模具主要有电极及电极座;电极罩的结构主要有铝制管、聚氨酯套筒及密封圈。
三、复杂模具结构
复杂模具结构在简单模具的基础上增加了模具底芯、中层模具以及模具座等元素,对模具的水密性、密封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模具底芯用于固定模具,上部装有锁扣,与模具底板及模具腔固定;中层模具用于支撑下层模具,上部装有锁扣,与上层模具顶芯及模具腔固定;模具座用于调整模具的水密性、密封性,上部装有锁扣,与下层模具固定;模具底芯、中层模具及模具座上部均装有锁扣,配合上部的锁扣,完成模具的组装及拆卸。
- 1 -。
模具电镀镍钨合金工艺和解析
1前言
模具的质量与制件质量紧密相关。
许多模具(如压铸模)的表面必须进行电镀,以提高其耐蚀性、耐磨性、抗氧化性及硬度等性能。
传统的镀铬技术尽管工艺成熟,质量比较稳定,但因为六价铬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电镀镍钨合金是提高模具质量、延长模具寿命、清洁生产的良好选择。
镍、钨金属硬度高、耐磨性好,与熔融态基体粘附温度高。
镍钨合金镀层结晶细致光亮、耐磨性好,与基体结合力强、硬度高,高温下维氏硬度达到1000以上。
该技术近年来受到各方的关注,将逐步取代模具电镀铬,但是,该技术目前普遍存在镀层粗糙、不均、麻点等缺陷,严重制约其应用发展。
2镀液配方及工艺流程
镀液主要由钨酸钠、硫酸镍和柠檬酸钠组成,其含量分别为40~45gL、20
~30gL、40~50gL。
工艺流程:
喷砂→检查→除油→清洗→电镀→检验
3镀层质量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镍钨镀层质量缺陷是麻点较多,侧面及球面的镀层粗糙有白色颗粒,中央镀层与侧面、角部和R处严重不均,甚至角部、R处出现微细裂纹等。
3.1麻点
麻点是镀层上的微小白色、黑色点状缺陷,形状多样,有些明显而规则,易发现,相对好控制;少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只能用仪器检查。
原因分析:
模具基体的砂眼、气孔、点蚀、粘附物等不良引起;模具在喷砂时粘附砂粒,或砂质不良,或砂质被杂质、油、异物、尘埃等污染引起;模具在除油时粘附的乳化物、清洗时水中的杂质等;配液时使用的压缩空气、纯水及其管路、工具及环境中的杂质等污染引起;镀液、活化液中的未溶化的盐颗粒、酸化的
电极金属物等均可引起麻点。
上述麻点直观可见,而模具表面的有些薄层粘附物,经分析主要为镀前污染砂质中的碳类化合物。
它牢固,粘附力强逐渐会变成耐酸碱、抗振动的高粘度胶状物。
在除油、清洗时不易去除,一旦疏忽,流入电镀工序,必然被镀层
覆盖,肉眼不易发现,也无法弥补。
3.2镀层粗糙
原因分析:
镀液基本组成是硫酸镍、柠檬酸钠、钨酸钠等,还有盐类、有机配合物等。
试验发现:模具电镀的缺陷主要与镀液中的杂质含量有关。
化学药品的纯度不高,镀液中的异物,镀液的频繁使用,使镀液中金属杂质Cu、Fe、Cr、Co含量超出了允许范围等,均可导致镀层粗糙、麻点增加及白色颗粒。
3.3镀层厚度严重不均
中央与侧面、角部、R处镀层严重不均,甚至角部、R处出现微细裂纹。
原因分析:
镀液使用较长时间后,镀层出现缺陷的几率增加,侧面及球面的白色颗粒,角部、R处的微细裂纹尤为明显。
试验发现:当镀液中的杂质Cu、Fe、Cr、Co 含量分别显着增加到20、20、20、50mgl时,电镀质量明显下降。
试验还发现:电镀电流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镀层的均匀度。
模具的边缘、角部、R处电流密度明显比其它部位的高,相应金属沉积量多,镀层厚度大。
正常情况下,中央与侧面、角部、R处的镀层厚度差为4μm左右。
电流分布不均会导致镀层厚度差达到15μm以上,严重时镀层因为局部金属沉积量过多而
脱落。
另外,模具的形状、结构、材料等也影响镀层的质量。
4对策
(1)喷砂前,检查、消除模具基体的砂眼、气孔、点蚀、粘附物等。
(2)喷砂时先检验砂质,若有杂质、异物、油污等污染,应立即彻底更换。
喷砂后及时清扫模具表面残存的砂粒及其它粘附物。
(3)除油前先检验除油液表面,若有油状乳化剂聚集,应及时喷淋冲散;除
油后模具表面若有油状乳化物粘附,必须清洗干净。
(4)酸活化时要严格控制时间,避免模具过腐蚀;同时,控制好模具下槽深度,防止电极板、连接件等腐蚀。
其腐蚀物会污染镀液,导致电镀不良。
(5)镀液配制时化学药品尽量纯度高,并及时分析杂质含量。
另外,镀液要
定时分析,过滤,并定期更换。
(6)根据模具结构形状,科学地设计合理的电流均衡板,可以有效抑制金属
局部沉积过厚,保证镀层质量。
(7)在保证模具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优化模具设计,特别有利于提高镀
层质量。
(8)及时补充阳极,修理附件,定期清理镀槽泥渣,并进行“三废”综合治理。
(9)净化、保护工作环境,遵守工艺规程,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避免环境、
机械杂质进入镀液。
5结束语
电镀镍钨合金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提高电镀质量,必须从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综合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