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
- 格式:pptx
- 大小:131.61 KB
- 文档页数:14
5.4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的补贴这项战略性政策涉及到运用补贴来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国内厂商。
政府补贴可能使本国厂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
由于成本补贴迫使外国竞争对手削减产量,使本国厂商得到额外利润,这些利润超过政府的补贴数额,即厂商的受益超过纳税人的损失。
这说明出口补贴(或生产补贴)增加了国内经济福利。
§选择战略性产业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那么企业家或经济学家该怎样识别它们?克鲁格曼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即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会产生技术外溢。
然而,由于外溢是没有市场价格的,根据这项标准去衡量战略性部门有一定难度。
§例子:波音和空中客车波音和空中客车分别属于美国和欧洲,假定有一种的新的型号的飞机,两家公司都能生产,他们只有作出生产和不生产的决定,没有其他的选择。
•表一:两公司生产与否和所获利润关系空客波音生产不生产生产-5 -5100不生产 100§表二:欧洲政府给补贴后的结果空客波音生产不生产生产 5 -5100不生产 110•欧盟给予10单位补贴在表一中,波音公司先行生产,就没有任何的激励机制能使空中客车进入这一市场。
在表二中,欧洲政府采取行动,给空中客车10的补贴,让它进入市场,波音公司就会退出。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是指一国的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实行的、在特定时期内扶持和鼓励出口的一种特殊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制约下,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控制和调整来确定本国的贸易结构,使之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相适应,同时也为了扩大出口创汇,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安全职能、增加财政收入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职能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包括外部效应机制、企业绩效机制、出口绩效机制、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和综合效应机制。
外部效应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企业绩效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绩效机制,如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等;出口绩效机制是指企业出口成功后产生的绩效机制,它与其他出口政策相比,更直接地影响企业利润和就业机会;产业结构优化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引致的产业结构变化;综合效应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产生的一揽子综合效应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尤为突出。
与传统贸易政策的区别在于:贸易政策旨在解决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战略性贸易政策则侧重于产业之间的互补性问题;传统贸易政策以追求绝对数量目标为导向,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出取决于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成员国对外贸易协议的签订;传统贸易政策以推动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为基本目标,战略性贸易政策则将追求国际贸易成员国的国际竞争力最大化作为目标。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内产业的垄断地位,并由此使该国得到贸易差额带来的好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将改善进口替代工业的技术水平,抑制贸易条件恶化,因而有助于国内产业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置于国家安全考虑的首位,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采取的对外贸易
政策。
其目的在于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贸易促进政策、贸易保护政策、贸易调节政策和贸易谈判政策等。
其中,贸易促进政策主要包括开放型经济政策、出口导向政策和投资促进政策等,旨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市场,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保护政策则是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和国家安全,采取的限制进口和加强出口管制等政策。
例如,采取关税、配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限制进口;对出口实行出口管制,限制出口的数量和种类。
贸易调节政策是指为保持国际贸易平衡而采取的政策。
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等。
例如,通过调控汇率来调节出口和进口的平衡,或者通过政府补贴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
贸易谈判政策则是指为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而采取的政策。
国家之间或国际组织之间进行贸易谈判,通过谈判达成贸易协议,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多边化。
总之,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利益制定具体的政策,以达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 1 -。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1。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应当充分认识到,与主张自由贸易的政策相比较,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把战略性贸易政策界定为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通过实施某些既定的措施和手段来推动本国产业发展,加快本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总称。
第二个层次是由竞争所导致的对国内外产业的保护和支持,包括产业安全、产业补贴等;第三个层次则是为了确保产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平而采取的直接干预政策。
2。
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到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企业的出口增长有正效应;其次,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
其中,技术引进政策可以被细化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或购买,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层次是通过对国外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引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层次是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消化,为我所用;第四层次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
4。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时,政府应当对四个层次的技术引进政策给予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第一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着重鼓励通过购买先进技术、合作生产等形式,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对于第二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鼓励本国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掌握属于自己的技术,并开发出更多适合国内生产需求的产品;对于第三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强调自主创新,并鼓励企业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开发,掌握更多属于自己的技术;对于第四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则应该注重自主创新。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调整国内贸易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国际贸易结构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中国政府在汽车、航空、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中国政府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内贸易结构,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航空、电子信息、机器人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关税调整、贸易壁垒、贸易补贴、贸易协定等,旨在调整国际贸易关系,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帮助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通过设定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防止外国商品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可以帮助国家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引导国内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另外,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国家
可以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促进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避免出现贸易逆差过大的情况,保障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
在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时,国家需要充分考虑国内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措施,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和贸易战。
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和协商,推动形成开放、包容、互利的贸易环境,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措施,国家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动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和保护国内产业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调整关税、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制定贸易协定等手段来达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平衡的目标。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国家可以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此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部竞争的冲击。
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降低出口产品的关税,鼓励出口,促进国内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调整国际贸易平衡。
国家可以对某些特定产品实施进口配额或者禁止进口,以此来减少进口量,调整贸易结构,避免贸易逆差过大,影响国家经济稳定。
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实现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促进国际贸易平衡。
此外,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通过制定贸易协定来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促进国际贸易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关税、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制定贸易协定等手段,国家可以实现贸易平衡,保护国内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国际贸易规则和其他国家的利益,避免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影响国际贸易秩序和国际关系稳定。
因此,国家在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和国际规则,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调整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调整国际贸易结构,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和外贸配额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内产业的出口,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关税,国家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出口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国内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外贸配额管理和贸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国家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
同时,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尊重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定,避免采取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
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起源及其基本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由布兰德 (J.A.Brander )、斯潘塞 (B.J.Spencer )、克鲁格曼 ( 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体内容,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
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