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689.50 KB
- 文档页数:21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元素进行分区,以此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例如: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与它所处的族序数是4相等。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对这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案例三: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
例如,他认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它的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镓。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还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多年后也得到了证实。
:【练习】1、填空虚线左下方是______元素,虚线右上方是_______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_________元素。
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B.Li、Na、KC.Cl、Br、ID.Na、Mg、Al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同一周期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O、F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相等(O、F元素除外),A.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但O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Li、Na、K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1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l、Br、I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7价,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Na、Mg、Al最高正价分别为+1、+2、+3,所以符合题意,故D正确。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课题分析: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元素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标题认识化学元素中,该主题旨在通过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②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③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的学习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会逐步地增强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材料教材,教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元素》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D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采用拉丁文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读法:3.元素符号的涵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记忆:氢氧锂镀硼,碳氮氧氟敏钠镁铝硅磷,硫氯氤钾钙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周期:(电子层数)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纵行共成一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一►非金属一A稀有气体4.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课题2 元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3)、了解元素的涵义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初中化学的特点之一是理解与记忆并重,本课题主要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去记忆24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的规范化训练。
另外课后作业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加强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同学间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学生思维训练,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今后学好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2)、在元素周期表学习中,我还通过介绍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科学、用科学的满腔热情。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设计确实做到了“既让优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好” ,取得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由此我越发感觉到,课改的任重道远,他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