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一章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第一节稻农皮炎一、浸渍糜烂型皮炎二、尾蚴皮炎【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 明矾120g 白酒1000ml。
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 五倍子、地榆各60g 明矾250g。
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 明矾60g。
煎水外洗敷。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 食盐适量。
煎水外洗,2-3次/日。
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
共研细末,局部外扑。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三、内治方法如继发感染,发生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时,加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治疗,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1、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水田袜,戴手套;或用上述外治药物在下田前后浸泡手足,让其自行干燥。
上述外治方法各药,不得内服。
000第二节手足癣【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为主,一般不需内治。
二、外治方法1、皮损以水疱为主,选用皂矾、枯矾、地骨皮、儿茶、黄精、侧柏叶各20克、薄荷10克,水煎冷确后外洗;2、皮损以丘疱疹、鳞屑为主,选用土槿皮酊(土槿皮10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外搽;3、皮肤枯厚、皲裂为主,选用柳酸软膏、大枫子油外涂。
三、内治疗法若出现淋巴管炎及丹毒等继发感染,可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如出现湿疹样变,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不穿公共拖鞋,不用公共浴盆、浴巾等。
脚部多汗者,鞋袜要勤洗勤晒,保持干燥。
2、彻底治愈自身癣病,家庭中患有癣病者应同时治疗。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三、中医辨证主症: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咀嚼不便。
1.热毒袭表:伴有恶寒发热、咽红等全身轻度不适。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火毒蕴结:伴壮热、头痛、烦躁、咽喉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中医适宜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1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2学时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适宜技术》是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医藏象学说、经络腌穴学、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知识,每章内容按照操作规程、常见疾病的应用、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编写。
2.课程性质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掌握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全面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4.课程作用《中医适宜技术》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中医适宜技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讲授以基层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
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材——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一种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防治疾病方法。
它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械和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驱邪排毒、促进新陈代谢、益气扶正、调节免疫能力、舒筋通络、调整关节结构等功能,对外感性疾病、疼痛型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肌肉、血管性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刮痧器械多以砭石、水牛角、玉石等为材质,介质多为油、乳等润肤增效剂。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握持刮痧板方法、刮痧的次序、刮痧的方向、刮痧的补泻和刮痧的时间。
握持刮痧板方法应根据所选的刮痧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一般为单手握板。
刮痧的次序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刮痧的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刮痧的补泻有刮痧补法、刮痧泻法和刮痧平补平泻法,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
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
刮痧疗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中医技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刮拭和过度刺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2、为了确保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建议两次刮痧之间间隔3-6天,或者等待痧退并手压皮肤无痛感后再进行下一次刮痧。
如果痧斑未退或病情需要,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以选择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痧。
3、刮痧的治疗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急性病需要治疗至痊愈,而慢性病一般以7-10次为一疗程。
4、刮痧的程度包括力量强度和出痧程度。
刮痧时应均匀用力,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一般刮至皮肤出现颜色变化、斑点或块状物,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即可。
对于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第一册及第一册第二分册:适用于25%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和70%不能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的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西医人员,主要内容是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简易治疗方法。
第二册及第二次第二分册: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诊。
第三册及第三册第二分册:适用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主要内容包括从我局发布的四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遴选的平衡针、腹针、铍针等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相关图书:第一套(第一册18,第一册第二分册25)第二套(第一册18,第二分册25)第三套(第一册18,第二分册18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28元郑重诚诺:本店所有图书均由出版社直接配送,保证正版全新,不必担心,请大家放心购买联系订购:010—51666712,136********,在线服务QQ:853879171(全国大部分地区货到付款)特别推荐:1。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国中医科技出版社定价:68。
00元2。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定价:98元3.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市场价:130元4。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市场价:150元相关--—最新畅销图书书名出版社定价1。
中国药典2010版全三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4982。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全三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03。
药品GMP指南2010版(全六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2004.新药转正标准77—88册(全12册)2011 19205.中国兽药典及兽药使用指南2010版-六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68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鉴二册人民卫生出版社868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鉴450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集二册9009.最新药品注册法规及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9810.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8011.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1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