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三(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201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写了几个层面。
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三)答题模式概说一.信息筛选概括命题方向(结合新语文活页筛选概括要点题目的答题方法与步骤)【解题指津】①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
②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
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恰当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模式: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
★★★理解文章的主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学会概括此类试题的本质就在于对原文信息的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所以必须明确信息筛选的基本步骤:信息指令(试题)—信息区间(范围)—筛选—提取—加工—整合—输出(答题)(一)方法点拨1: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概括…的含义[ 问答形式1]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本段的内容是什么?思路:第一:题目或开头段提出的问题,答案在正文部分找,注意每段的中心句或段末总结句第二:指定在某文段里找答案,答案一般在其出处的后边。
[答题步骤](1)找到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支起架子——“……表现在:……;(3)在出处的后边寻找答案;(4)分序号①②……,答要点,注意字数例题: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
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意思答对即可)2.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答: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②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意思答对即可)3.“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
答: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不能丢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我们知道,词语有基本义、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示例】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参考答案: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
“午”在文中的实指义是时间——“下午”“午后”,这是明的。
但是还应向深层发掘,文中还有暗寓,指荷的生命状态。
联系全文,筛选相关词语,如“喧哗”“寥落”“喧嚣”“安静”“第二年再来接唱”“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等。
最后精心提炼,组成答案即可。
2.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参考答案:(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3个步骤”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看其自身特点,关注词性、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关注句中的搭配成分,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二步:扣住语境理解其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第三步: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
(此步骤有时可省略)【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许阳①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
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
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②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
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
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③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
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
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
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④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⑤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
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情简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必备知识】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设问方式】(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心灵的呼吸》)(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窗子以外》)(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比邻而居》)(4)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粮食》)【解题思路】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①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
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②“什么话呢?”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
”④“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⑤“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
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
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⑥“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⑦“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⑧“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⑨“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3个步骤”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看其自身特点,关注词性、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关注句中的搭配成分,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二步:扣住语境理解其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第三步: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
(此步骤有时可省略)【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许阳①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
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
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②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
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
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③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
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
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
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④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⑤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
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
高考散文阅读之“理解词语含义”知识梳理案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2、基本要求(1)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2)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其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它的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3、基本方法(1)审视词语特点:一看其自身特点,看其词性,看其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看其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2)扣住语境理解其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
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义,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察考生对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4 、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解题技法点拨:品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情境,领会文章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结合语境,正确解题。
具体方法如下:1 、字词含义辨析。
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词语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还可能是临时义。
因此要准确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含义。
需要指出的是,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应用的,是临时的。
2、语言归类与词语互换,实际上是考察考生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做题时,我们可以从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上,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上,及词的用法上,词的搭配习惯上加以辨析。
一般情况下,带有喜爱,赞许意味时用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时用贬义词。
口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书面语庄重典雅,严谨准确。
3、回答词语的指代义,首先要找出指代词在文中的位置,然后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明确词语所指。
指代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
因此,我们重在“瞻前”,适当“顾后”。
一般来说,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指代词所出现处不远的地方。
找到指代的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检查与原文是否一致。
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 词语的指代义(包括代词的指代义和非代词的指代义两种)。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问: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词语的指代义答题策略:
2. 词语的语境义(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词语的语境义答题策略:
3. 词语的修辞义(比喻义、象征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问: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6分) 词语的修辞义答题策略:
【课堂检测】
1. 20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方令孺)
……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问:“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4分)
2. (2003上海)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
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
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填空:“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
3. 《高考突破》P144《往事(一)》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