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谜——华夏史上大的谜团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邪地之一昆仑死亡谷千年诅咒之谜
导语:昆仑山是我国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也有很多古墓,就像很多盗墓小说里讲述的,其实有很多考古队来到过这里,但是也遭遇到过很多未知的灵异事
昆仑山是我国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也有很多古墓,就像很多盗墓小说里讲述的,其实有很多考古队来到过这里,但是也遭遇到过很多未知的灵异事件,这里的人们都称这是诅咒,那么昆仑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在昆仑有一个叫做死亡谷的地方,一般进入到死亡谷的生物,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不会活着出去,在死亡谷的周围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有很多尸骸,同时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古墓,非常阴森恐怖,之前先后来过一些考古队,几十个专家,回来的寥寥无几,当地人一直都流传着昆仑死亡谷千年诅咒之谜。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死亡谷,一个牧民的马群一不小心进入了死亡谷,牧民为了找回马群也进入到了死亡谷,可是最后马群回去了,牧民却没有在回来,后来人们找到了他的尸体,鞋子不见了,眼睛瞪得特别大,面目狰狞,非常恐怖。
可是人们在他的身上没有发现打斗的痕迹,不禁让人们更加相信诅咒的传说了。
为了解开这里的秘密,又有一些专家来到这里进行了地质勘测。
专家发现在这里的周围有很强的磁场,而且越接近谷底,磁场就越强烈,当谷底的磁场和云层的电荷产生的空气放电,就会使这里面层雷区,攻击的对象也是那些奔跑的生物。
其实,所谓的诅咒也就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不得不说大自然是神秘的!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十大未解之谜大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风云变幻,经历了以往难以想象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在这期间,各种离奇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有些已经在随后的科学发展中得以解答,但仍有一些离奇的事件,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成为了让人们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
中国未解之谜与震惊事件有哪些?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十大未解之谜大全,一起来看看中国未解之谜大全集吧!中国十大未解之谜大全_中国未解之谜与震惊事件_中国未解之谜大全集1.北京怪坡谜团昌平十三陵德陵附近的一座石拱桥处发现怪坡,汽车竟往“坡上”溜。
专家在考察后解释,怪坡是由视觉误差造成的。
视觉误差主要出现在对地形的判断上,这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参考点造成的。
2.破解救星石之谜贵州平塘发现巨石上有“中国共产党”五个横排大字凸起于石面之后,有学者宣称“贵州平塘神秘‘天书’,疑是外星人所为”。
去年年初,有关专家借助本报批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在2.7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过程中,这部分海底随着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一起“隆升于地表”,成为陆地和山脉,这部分岩石也就暴露在空气中,受后期溶蚀、淋滤、风化作用,平塘的巨石奇文就形成了。
3.八达岭高速路有个死亡之谷据统计,八达岭高速路自开通至今已有百余人死亡,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发生在距离北京56到51公里处的“死亡之谷”。
专家分析,持续的拐弯,陡峭的落差,导致了车轮胎上的刹车毂越来越热,很多大型货车最终刹车失灵。
4.破解中华蜜蜂迅速消亡之谜人工养殖的中华蜜蜂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华蜜蜂种群减少。
调查人员在为死亡的中蜂蜂王做“尸体解剖”时意外发现了线索,将不同蜂种的蜇刺进行比较,发现蜂王身体上的蜇刺是意大利蜂的。
专家得出结论,这些蜂种繁殖量大、个头大,弱小的中华蜜蜂常常被这些“洋蜂”杀死。
5.景山公园人像之谜一位专家发现,俯瞰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落群,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
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巧合呢?经调查,专家认为,景山坐像的构成是与人为因素有关。
山海经中的昆仑究竟在哪?按照古地图来寻找昆仑山(细化更正版)历史上对于昆仑的地望和原型言人人殊,大多是因为将神话中的地理与现实中的地理混作一谈。
昆仑说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山海经》中的昆仑,它原本并不是指西方的一座自然高山,而只是一座人工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就是古观象台,即明堂。
昆仑山是传说中西方的一座大山,但古书中的昆仑山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山?昆仑山原本只是神话地理学中的一座神山,与现实地理无关,而研究者却苦苦探索其在现实中的位置,可谓缘木求鱼,空做努力。
一、《山海经》中的昆仑万氏认为,自《汉书》后诸家昆仑说,皆因载记之有西方大山昆仑而附会,均不可从。
万氏另有《禹贡昆仑辨》一文,认为《禹贡〉昆仑为国名而非山名2,则其可取者唯有《山海经》和《史记》载汉武帝之说,然汉武帝所案古图书,当即用《山海经》之文,则诸言昆仑山者,可信者实只有《山海经》一家,历史上错综纷乱之昆仑说,追本溯源,正在《山海经》一书。
《山海经》实为古代文献中记载昆仑最早亦最详细者,因此,寻找昆仑山的原型必须从《山海经》入手。
《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的地貌,各经对昆仑的记述虽各有不同,但其中的关联仍然有迹可循。
《山海经》为历史上诸昆仑说的源头,而《山海经》中关于昆仑的讲述又以《海经》之说为早出,所以,如果想探寻昆仑的原型,就应从《海经》中的昆仑说入手。
二、昆仑与明堂《海外南经》云:“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
”一语道破昆仑的真相。
这里的昆仑显然不是史书中所载的那座西方大山,它方方正正,不似自然造化之巍峨高山,却似匠心安排之人工建筑.《海内西经》就具体描述了这一人工建筑的结构: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方八白里,高万仞”自是夸大之词,此昆仑墟,形状正方,四面共有九门,每一门前有守门神兽开明,开明虎形。
归墟和昆仑墟的秘密“墟”这个字很神奇,能够真正配得上这个字的也只有昆仑虚和归墟。
《说⽂》中解释:墟者,⼤丘也。
也就是说,凡是能被命名为什么墟的,往往就跟⼤⼭⾼⼭有关。
昆仑墟也叫昆仑⼭,被称为万⼭之祖,雄踞在青藏⾼原,是世界龙脉。
传说昆仑墟是神仙居住的地⽅,⽐如西王母就是昆仑⼭的主⼈。
当年周穆王就曾经驾驶⼋骏到昆仑⼭与西王母相会宴饮。
作为收录世间名⼭⼤河巨著的⼭海经也明确表⽰昆仑墟是神仙⽣活的地⽅。
点击加载图⽚⼭海经还提到⼀个地⽅叫:归墟。
著名道家⽂化传⼈庄⼦曾经说:⽣者寄也,死者归也。
庄⼦所说的死后归于何处呢?死后⼈的灵魂进归墟,⾁体归⼤地。
归墟在哪⾥?⼭海经说在东海的东边。
近代地理探索发现,既然被成为归墟,那周边必定⾼⼭万丈。
东海的东边是⼤海,⼤海⾥⾯⾼⼭万丈的地⽅就是归墟的位置。
这个地⽅就是马⾥亚纳海沟。
马⾥亚纳海沟的深度约11000⽶,⽐珠穆朗玛峰还⾼。
所以说马⾥亚纳海沟就是⼭海经⾥⾯所说的归墟。
也就是灵魂的归宿。
在古⽼的周易⽂化中,⾉代表⾼⼭,对于⼈事来说代表⽣门,⽽代表海洋的兑,则代表惊门,包含⽩⾊肃杀之⽓。
设想在书写⼭海经的年代,那个时候马⾥亚纳海沟还没有被海⽔淹没。
相反在万丈深渊的下⾯还有⼀条河在流淌,那条河就是忘川河。
还有⼀个叫孟婆的⼈在忘川河桥上给过往的灵魂送⽔喝。
点击加载图⽚所以说这归墟⼀点也不逊⾊于神仙所居住的昆仑墟。
这归墟与昆仑墟的垂直距离⼤概接近两万⽶,确实可以⽤⼀个天上,⼀个地下来形容。
只是不知道后来发⽣了什么,归墟被海⽔淹没,成了我们现在的马⾥亚纳海沟。
知道今天跟我们⽆法解释昆仑⼭奇怪事情⼀样,⼈类还不能潜⼊到归墟的最底层⼀探究竟。
点击加载图⽚不过圣⼈⽼⼦早就跟众⽣指明了⽅向:渊兮似万物之宗。
正是归墟深处地下,容纳了万物,也就成了万物复苏的开始。
归墟和昆仑墟是⼈世的两个极点。
对于周⽽复始的⼤⾃然来说,代表地狱的归墟并不可怕,归墟的最深处就是通往昆仑墟的⼤门,因为物极必反吗。
1979年昆仑⼭事件真相揭秘:神秘事件仍是谜1979年昆仑⼭事件真相揭秘:神秘事件仍是谜(图)昆仑⼭作为中国最神秘的⼭脉,近些年来有不少⼈到昆仑⼭去探险,但多半都是有去⽆回,据说那些⼈都死在了昆仑⼭地狱之门中,后来更是被⼈们称为1979年昆仑⼭事件,不过许多⼈可能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据了解这是未公开的神秘事件,没⼈知道也是⽐较正常的事情。
1979年昆仑⼭诡异事件真相惊世骇俗昆仑⼭不仅是中国风⽔宝地,更是世界上最为恐怖的⼗⼤禁地之⼀,对于不少⼈来说1979年昆仑⼭事件可能⽆⼈知晓,因为去过昆仑⼭深处的⼈都离奇的死亡了,所以现在⼈们想要探究这件事的真相是⼀件⾮常困难的事情。
后来这件事更是成为了军,⽅未公开的神秘事件,据相关⼈⼠透露,昆仑⼭事件真相终于被⼈揭开,当时国家也派了考察队到昆仑⼭进⾏调查,他们还遇到了当地居住在昆仑⼭下的村名,村民告诉他们赶快离开这⾥⾮常的危险,但专家并没有离开,⽽是继续调查。
并且昆仑⼭事件中的考察队还执意往昆仑⼭深处⾏⾛,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昆仑⼭深处,突然发现前⾯多了⼏个睡到在地上的⼈,于是⼀名考察队成员前去查探,没想到倒在地上的⼈都死了,没有任何呼吸,⾝上也没有明显的伤痕。
不过地上的⼫体却毫⽆征兆的动了起来,就像⾏⼫⾛⾁般向前移动,本来平静的步伐,突然就加快了起来,向考察队的⼈冲了过去,当时考察队成员都吓坏了,急忙拿起路边的⽊棍进⾏反抗。
昆仑⼭事件结果仍是谜但是那⼏具死⼫过于凶猛,不到⼗⼏分钟考察队的⼀名成员就被活⽣⽣的咬死了,这时死⼫们却停⽌了攻击,⽽是为了那名刚死的⼈吃了起来,看到这个情况之后考察队其他成员⽴马往死⼫⾝后想跑出去。
不过没想到刚⾛⼏步那些死⼫却站了起来准备再次攻击⼈,吓得所有⼈都站在原地不敢动,⽽那些死⼫⼜全部蹲下吃,⼈,于是考察队专家说早晚都是死,还不如往昆仑⼭深处继续跑,看能不能找到出路。
后来所有考察队成员都往昆仑⼭深处跑了起来,奇怪的是那些死⼫却没有在追过来,好像是害怕⾥⾯有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样那⽀考察队离奇的失踪了,再也没有⼈知道他们究竟怎么样了,之后这件事还成为了军,⽅未公开的神秘事件。
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汤洪和吴玥认为,“昆仑”一名最早出现于先秦汉文文献的楚辞中,但历代楚辞注家对昆仑之异说,总计之,则有笼统之西北说、河源所出说、仙山说、日没之山说、西极之山、西域之国说,亦有具体之祁连山(酒泉南山)说、玛沁雪山(闷摩黎山)说、巴颜喀喇山说、冈底斯山说、喜马拉雅山说、和田南山说、昆仑山(于阗)说、阿耨达山说等,先人常以此为基本依据,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古代典籍如《尚书·禹贡》《山海经》《淮南子》等多有神话色彩和宗教意味,不仅屈辞注疏纷乱如此,诸如《尚书》《山海经》《尔雅》《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庄子》《列子》《管子》等先秦典籍记载“昆仑”也是莫衷一是,或山名、或部落名、或又国名,或在西、或在西北、或又在北海之北,或甘肃、或青海、或新疆、或又葱岭,或大昆仑、或小昆仑,或海内昆仑、或海外昆仑,还有西北昆仑虚、河源之昆仑、黄帝所休之昆仑、大地中央之大山、神仙居所等等,五花八门。
昆仑之名,首见于《尚书·禹贡》。
原文曰:“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意谓昆仑、析支、渠、捜等四国,其民皆穿皮,总称西戎。
《尚书正义疏》引郑玄注,则谓渠搜与昆仑、析支,乃三山名也。
《禹贡》以后,《尔雅》释地、释丘、释水,皆述及昆仑,称河所自出。
以上二书,学者多认为战国时人所作。
此外,则晋时汲县魏安釐王冢出土之《逸周书》、《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三书,亦记有昆仑。
《逸周书·王会解》列于正西诸国之首,惜与狗国、鬼亲、贯胸等相提并论,反令人疑为同属子虚乌有之乡者。
《四方献令》篇以“空同”列正北之首,而以下之国名,如:大夏、莎车、姑他、且略、貌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皆有可考。
或谓空同在陕西,姑他(Khotan)即于阗。
中国200年来的未解之谜大全本文来源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欢迎阅读以下内容。
中国200年来的未解之谜大全18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详见《活了443岁的菜篮公》1826年——北京城东郊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详见《1826年北京东郊大爆炸之谜》186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
类似黄延秋案例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详见《揭秘1872年广西僵尸袭人事件》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此谜已经解开,证实是史前巨猿,不是人类骨骼。
——详见《三米高的史前巨猿与人类共同生存》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
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
——详见《营口发现龙的尸体日本人抢走龙骨》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详见《两千国民党军队失踪之谜》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详见《杜立巴石蝶之谜》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
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
昆仑之谜——华夏史上最大的谜团张望/文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赫赫我祖,源自昆仑;巍巍昆仑,万山之祖!道家的神山,中华的圣山!千古以来,无数英雄心驰神往,多少豪杰怆然慨叹!然而昆仑究竟何在?炎黄子孙苦苦求索了几千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昆仑就是现在新疆的喀喇昆仑;有人说,古昆仑是今祁连山;有人说,昆仑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根本不在现在的中国,而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还有人说,昆仑就是圣经里的阿拉拉特山,就在土耳其境内;更有人说,昆仑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甚至有一些人说,昆仑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非常之多,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的当属《山海经》。
《山海经》之《西山经——西次三经》曰:“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而有九井,以玉为槛。
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在《山海经》中《山经》专门记载山脉走向、大河源流和动植物、药材、矿产资源的分布;《大荒经》专门记载人、神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海内经》记载混乱,怪异陆离,怀疑是后人根据《山海图》所绘的内容进行描述。
这三部经中的“西”经都写到了昆仑。
昆仑⼭神秘事件,地狱之门、真龙吃⼈事件不过冰⼭⼀⾓昆仑⼭位于青藏⾼原被称为万⼭之祖,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包括盘古、西王母⼥娲、夸⽗等等神话⼈物都是从这⾥⾛出的,但现在昆仑⼭是世界著名的五⼤死亡⾕之⼀,也被称为地狱之门因为很多⼈在这⾥⽆故丧命,让这⾥变得⽆⽐诡异。
⽣活在这⾥的牧民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饿死也不敢进⼊昆仑⼭那个古⽼⽽沉寂的深⾕。
后来伴随着许多的⼈和动物都在昆仑⼭神秘死亡慢慢的昆仑⼭⼫⾻遍野,⾕⾥四处布满了狼的⽪⽑、熊的⾻骸、猎⼈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渲染着⼀种阴森吓⼈的死亡⽓息,之后再也没⼈敢去了。
点击加载图⽚现在这⾥有国家军队驻守不允许任何⼈靠近,因此也传⾔昆仑⼭⾥隐藏着惊天的秘密。
在《⼭海经》⾥也曾经记载过⼀些关于昆仑⼭的怪事,⾥⾯记载的西王母就是昆仑之主,并且她是⼀只有着豹⼦⾝体和⼈头的⽣物,有两只青⾊的鸟侍奉,不过⾄于《⼭海经》中记载的内容真实性有多⾼现在也⽆法查证。
之前曾有⼀件关于昆仑⼭的传闻那就是06年真龙吃⼈事件。
点击加载图⽚早在2006年在昆仑⼭⼀处神秘的古洞⾥有⼈发现了⼀只真龙,当时有⼀名游客真的被龙给吃了,因此06年真龙吃⼈的照⽚在⽹络上流传的沸沸扬扬,所以⾃06年之后就有很多的传⾔有说昆仑⼭隐藏神秘的千年真龙,也有⼈说昆仑⼭有神秘的⽔怪。
当时有专家找到了当年游客拍摄到的视频图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们⼝中的龙只是⼀种两栖动物,当然除了这些传⾔之外早在⼆⼗世纪末的时候那⾥的确发⽣过⼏件怪事。
点击加载图⽚据传在1979年的时候我国在昆仑⼭驻军研究所的军队发现了⼀具巨兽的残骸,虽然它⾝上焦⿊已经糊了,但仍然能看出它是⼀个半⼈半兽的东西,⽽且极可能是蒙受雷电的突然袭击⽽丧⽣的。
紧接着1983年有⼀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中的肥草⽽误⼊死亡⾕,牧民也不得以乘马进⼊,但是⼏天之后牧民的⽺群和马⼉依旧在草原上安静的吃草,但是牧⼈却失去了踪迹,后来有⼈在⼀个⼩⼭包上找到了失落⼈员的⼫⾸,他的⾐服破碎、光着双脚、怒⽬圆睁、嘴巴张⼤、猎枪还握在⼿中,⼀副死不瞑⽬的样⼦。
昆仑之谜——华夏史上最大的谜团张望/文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赫赫我祖,源自昆仑;巍巍昆仑,万山之祖!道家的神山,中华的圣山!千古以来,无数英雄心驰神往,多少豪杰怆然慨叹!然而昆仑究竟何在?炎黄子孙苦苦求索了几千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昆仑就是现在新疆的喀喇昆仑;有人说,古昆仑是今祁连山;有人说,昆仑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根本不在现在的中国,而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还有人说,昆仑就是圣经里的阿拉拉特山,就在土耳其境内;更有人说,昆仑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甚至有一些人说,昆仑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非常之多,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的当属《山海经》。
《山海经》之《西山经——西次三经》曰:“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而有九井,以玉为槛。
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在《山海经》中《山经》专门记载山脉走向、大河源流和动植物、药材、矿产资源的分布;《大荒经》专门记载人、神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海内经》记载混乱,怪异陆离,怀疑是后人根据《山海图》所绘的内容进行描述。
这三部经中的“西”经都写到了昆仑。
一些时代的伟人由此入手,往西探寻,对“昆仑之丘”所在进行了深入考察。
一、六众之师的浩荡征途——穆天子西巡关于古人对“昆仑之丘”进行的考察,有史可考的第一位探险者是周穆王。
据山西汲县战国墓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率六众之师,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
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1000年前后,距今已有约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各类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昆仑之丘,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
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古昆仑帝都唯一的史书记载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之丘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
这反过来证明,昆仑之丘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道教徒神话得不成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风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之丘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
我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神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与玄奘西游一样可信的。
我们不能因为《西游记》中荒诞的神魔故事而否定《大唐西域记》的真实,也不能因为道教神话的离谱而推翻《穆天子传》的可信。
《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如何能一概不相信?倘若如此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史书、文献就很少了。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述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何人、做过何事,书中都有记载。
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纪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
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之丘,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带着六众之师,骑马而行。
这为我们寻找昆仑之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骏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之丘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二、白发老者的孑孓独行——老子西出那么周穆王如何得知昆仑之丘所在呢?因为他拥有禹、伯益等考查地形、治理洪水时所绘的《山海图》。
禹还将《山海图》铸刻在九鼎上,九鼎在夏、商、周三朝代表着王权,所以只有拥有天下的王才有权过目。
担任周王室“守藏室之史”(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老聃可以阅览各种珍贵典籍,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山海图》。
但当时发生了一场动乱。
周景王庶长子姬朝起兵赶走了继位的周悼王,占领都城,自立为王。
公元前5l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仕宦于姬朝。
而后晋、郑扶持周敬王组织了十国联军进行反攻。
公元前5l6年,姬朝兵败之际,率余党焚毁都城,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和青铜礼器逃往楚国隐居,而身为的楚国人的老聃也一同前往。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遣的人终于追杀了姬朝,但周敬王未能够追回典籍,只好重新向天下征集图书,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
《诗》、《书》、《礼》、《乐》、《易》等五经辗转到了孔丘之手,后与孔丘所著《春秋》一起成为儒家“六经”。
《山海图》却与老聃一同下落不明,而流传至今的《山海经》则充满了古楚语的味道。
而数十年后,有人再次见到了老聃,那就是函谷关的关令尹喜。
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之后,老聃“青牛薄辇”出关往西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老聃出关西去,究竟要去哪里?为何决心如此坚定?很有理由怀疑,当世学识最渊博的老聃看过了《山海图》,而《山海经》的后九卷满篇楚语,正是他据图所作。
但是他对这部千古奇书也充满了疑问,想按照地图找到昆仑之丘所在。
估计在路途中遇到了沙暴之类的危险或被野生动物袭击,从此成了失踪人口。
也有人传说他到了印度,点化了乔达摩·悉达多。
三、钦命使臣的实地探险——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有人进贡了一只奇异的鸟,拿各种食物喂它,它都不肯吃。
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就说它的名字叫毕方,爱吃蛙类和荸荠。
一试验,果然正如东方朔所说。
皇帝问东方朔怎么知道的,他说《山海经》中有记载,看了自会知道。
皇帝大感惊奇,于是向东方朔索读《山海经》,还下令朝廷大臣都读《山海经》,并对昆仑之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前119年,汉朝已控制了河西走廊,并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漠北,准备彻底击溃匈奴。
此时,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并命张骞根据《山海经》以及《尚书·禹贡》的记载找到昆仑所在。
对汉武帝颇有微词的人认为此举隐藏着求仙动机,也有人认为他其实就是为了寻找美玉。
但不管汉武帝出于何目的,他促成了张骞的这次开创历史的伟大行动。
这一次,张骞开辟了功垂千古的丝绸之路。
他也没有忘记皇帝交代的特殊任务。
依据“河出昆仑”这条重要线索,张骞派遣的专家组带领探险队顺着塔里木河寻找河源。
《汉书·西域传》称,“河有二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历尽千难万险之后,探险队终于在于阗西南方的玉龙喀什河源头找到了“群玉之山”。
这里属于葱岭(今称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有着大规模的冰川,巨大的玉矿床就在冰山之下,但是无法开采,只能到冰河中拣玉砾。
在此还可以看到西南面有座“高万仞”的大山(海拔7562米),冰雪覆盖,光芒四射,可望而不可达,当地人称之为“喀朗圭塔克(意为黑石)”。
探险队将拣到的美玉带回长安,汉武帝以及专家们根据皇室所藏图书进行校验,发现其中有种玉正是古籍中所说的“琅玕”,产于“槐江之山”。
而《山海经》称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
汉代语音“喀朗圭”与“昆仑丘”读音相近,于是汉武帝正式确认于阗西南的“喀朗圭塔克”为《山海经》中所说的“昆仑之丘”。
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大宛列传》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四、满清皇帝的翻案之举——康熙三探河源汉武帝确定了昆仑之丘所在,一千八百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疑问,但由于缺乏实地考察的条件,心怀疑问的人都未能推翻之。
隋唐时突厥人所说的“喀喇昆仑”(意为黑山)也指此处。
唐朝人还认为喀喇昆仑与祁连属同一山脉,将喀喇昆仑称作“西昆仑”,将祁连山称作“东昆仑”,二者之间的整条巨大山脉统称作“昆仑”。
同时,唐宋两代也认同《山海经》、《禹贡》、《水经注》等古籍所说的“河水”是指西域的塔里木河而非黄河。
但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却认定古人所说的“河”就是指黄河,“昆仑之丘”当为黄河的源头。
唐太宗曾派李靖探寻过黄河源头,认定遍布小湖泊和泉眼的星宿海和终年积雪的大积石山(现被藏人称作阿尼玛卿山,海拔6282米)为黄河源。
康熙既想扳倒汉武帝的这桩铁案,也想推翻唐太宗的结论。
康熙三次派遣考察队重新探寻黄河的源头,越过星宿海继续前行,找到了上源的三条支流。
虽无法确定正源,但是考察队发现了南面的一座终年积雪的高山(海拔5267米),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意为祖山),蒙古人称之为“巴颜喀拉”(意为富饶的黑山)。
康熙认为“喀拉”即“昆仑”,于是钦定巴颜喀拉山为“昆仑之丘”。
后来据说西藏有位大喇嘛进京朝觐,告诉康熙皇帝昆仑就是佛经中所说的阿耨达大山,就是喇嘛教的圣地、印度河源头冈底斯山,梵语称“开拉斯”(意为雪山,主峰海拔6721米)。
于是康熙便称冈底斯山为“大昆仑”,称巴颜喀拉山为“小昆仑”。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两昆仑”即指“大小昆仑”。
康熙此举是为了营造“满蒙汉藏本一家”的观念,起到了团结民族关系、巩固对青藏地区控制的作用。
汉武帝的定论渐渐被世人淡忘,圣祖皇帝的说法在清朝成为主流观点。
五、质疑先帝的大胆推理——魏源释昆仑康熙的说法纯粹出于政治目的,与各种地理古籍所记载基本不符,完全经不起推敲。
率先勇敢地站出来质疑圣祖皇帝的是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有一篇《释昆仑》,其观点源自于在汉武帝说法的基础上,对地图和近代地理资料的考证。
魏源也认为古籍中所说的“河”指黄河,但他认为塔里木河才是黄河的正源,于蒲昌海(即罗布泊)开始潜行地下,至甘肃小积石山复出。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只入不出,水面又没有什么升降,在还不懂蒸发原理的时代,最简单的最直觉的解释是湖水潜行地下流走了。
黄河源头又不远,所以魏源说“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塔里木河潜行地下复出为黄河的说法,如果不考虑海拔高度差的话,确实可信。
传说中,无论中国人所说的“昆仑之丘”,还是印度人的“阿耨达大山”,都在大地中央,是世界上最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