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工作流程图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27 KB
- 文档页数:1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能力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2.0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评价及确定的职责及工作程序。
2.2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源的识别与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及确定。
3.0定义:
无
4.0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审批工作。
4.2管理部
4.2.1 负责公司消防和交通方面风险控制的监督工作。
4.2.2女员工和未成年工以及职业病方面风险控制的监督工作。
4.2.3负责办公区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的监督工作。
4.2.4负责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方面风险控制的监督工作。
4.3品保部:负责组织各单位危险源的识别,公司危险源汇总与重大危险源评价及审核工作。
4.4资材部:负责工程物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回收过程中风险控制的监督工作。
4.5各区域单位:负责本单位危险源的识别和初步评价,报公司品保部确认,并负责风险控制工作。
5.0作业内容及要求:
5.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用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定性评价法,危险性以下式表示:
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危险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表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图
开始
安全风险辨识专家经验法,对照风险辨识检查表
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
分管负责人
年度辨识评估专项辨识评估专项辨识评估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清单和管控措施
形成年度辨识评估报告形成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完善补充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及管控措施
矿长组织会审发布实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低风险
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 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是否体现在相 关文件和资料
管控措施实施
(现场检查+公告警示)
结束
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按照职责划分、负责责任范围内 专项辨识评估
否
班组长或 岗位人员每班 三次或随时进行管 控,并对一般、较 大、重大风险 进行检查
结束
否
否
矿 长
管控措施是否有效
区队(厂) 负责人组织 全区队(厂)每天 进行一次管控,并 对较大、重大 风险进行 检查
分管负责人 组织相关专业 部室每周进行一次 管控检查和分析, 并对重大风险 进行检查
矿长组织
全矿进行管控,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分析,调整改进 完善管控措施。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潜在危害的工作过程。
以下将介绍一个一般性的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施调查、风险评估和制定管理措施等阶段。
一、调查准备阶段1.明确调查目标:确定需要调查的工作场所、工作项目和具体目标。
2.确定调查人员:明确负责进行调查工作的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3.收集资料:收集与调查目标相关的资料,包括工作场所平面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安装图、安全生产标准、事故记录等。
4.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标和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方法和时间计划等。
二、实施调查阶段1.现场调查:实地走访调查工作场所,了解工作环境、设备布置和工作流程等情况。
2.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式,获取与调查目标相关的工作场所情况和工作流程。
3.检查设备与工具:对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记录和安全保护措施等。
4.收集样本:采集工作场所相关的样本,如物质、废气、噪声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检测。
三、风险评估阶段1.识别潜在危险源:根据对工作场所的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识别和列出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度: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可能导致的伤害后果,包括危险源的频率、暴露时间、暴露途径和暴露量等。
3.评价危险源的可接受性: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估危险源的可接受性,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四、制定管理措施阶段1.确定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危险源的特点,确定控制目标,包括预防和减少危险源的产生,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和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等。
2.制定管理措施:根据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以减少潜在危害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