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放射性粒子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2
碘[125I]植入治疗密封籽源结构简介和质量控制要点XX君安药业科技XX前言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镭。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镭针治疗肿瘤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1917年Barringer首次把镭针用于前列腺的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
但由于镭及以后采用的192Ir 放射性核素是长寿命的,临时植入到病灶部位,经过一定时间还要取出,且192Ir 和226Ra的放射线能量高,在治疗肿瘤时候,很难防止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因此Brachytherapy一直没有得到很广泛的使用。
125I和103Pd由于其较短的半衰期和很低的X射线能量,因此使得永久植入的近距离治疗成为可能。
1972年Whitmore使用125I针进行了前列腺的近距离治疗。
随着B超、CT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出现,可以精确地把放射性籽源植入到所需部位,并且保证肿瘤部位剂量最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籽源植入近距离治疗技术臻成熟,并获美国FDA批准。
碘[125I]籽源已进入规模生产,作商品供应,并逐渐形成产业。
在美国、欧洲已显示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应。
在我国这项治疗技术也已得到应用,并收到较好效果。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造福肿瘤患者,本文简要介绍碘[125I]籽源结构和质量控制要点,及XX君安药业科技XX推出的碘[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
1.碘[125I]籽源的结构简介碘[125I]籽源的结构,一般分为内核和外包壳两部组成。
1.1碘[125I]籽源内核结构①内核形状和材质内核形状为球、丝(柱、棒)状。
材料为高原子序数金属(银、钨、钯等)、陶瓷、离子交换树脂、镀有银的玻璃球等。
②125I在内核的分布大体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将125I浸吸在内核内部(体积分布)。
另一种是将125I镀覆(吸附)在内核表面(面分布)。
125I附着牢固度和分布均匀性是籽源质量的重要因素,即同一批生产的内核,要求在每粒内核上的125I牢固地均匀分布,和每粒间所含125I活度达到很小偏差。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错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效安全且精准度高,能持续性照射,患者的年龄、体质对其无影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碘125放射性粒子存在一定的辐射性,需要加强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优势于MRI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实现无刀手术效果,患者一般情况下两天后就能出院,经过治疗后能扩大手术范围,且后期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会比较理想。
碘125粒子存在一定的放射性,为了考虑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病人以及周围人的防护问题。
●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安全隐患按照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放射源分成五类,其中第四类和第五类对人体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而碘125放射性粒子正属于这两类,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比较长,能够持续性照射,低剂量的射线会持续性放射,影响周边人群以及环境,故此需要加强辐射防护,但部分医院对这种辐射的防护重视度并不高,比如病房中没有配置全套的防护措施。
碘125放射性粒子引起的辐射损伤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症状,导致医护人员认为这种辐射并没有伤害性,可能出现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
患者在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表示穿着防护衣不仅影响行动,而且不利于治疗操作,因此穿防护衣的依从性并不高,另外,也未能形成定期接受剂量监测和体检的行为,不理解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做好防护的目的有效的辐射防护能够避免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保证工作人员、病人、家属乃至于社会公众人士的健康和安全,且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防护要素第一,时间防护。
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照射累积剂量越大,所以,如果照射率不变,那么缩短照射时间能减少照射剂量,鉴于此,可以从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角度出发,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照射时间,以达到防护效果。
碘125粒子生产报告书报告表摘要:一、碘125粒子生产概述二、碘125粒子生产工艺三、碘125粒子产品质量控制四、碘125粒子应用领域五、我国碘125粒子产业现状与展望正文:一、碘125粒子生产概述碘125粒子生产是一项涉及放射性物质的高科技产业,主要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碘125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具有较高的辐射能量,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碘125粒子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应用领域以及我国产业现状与展望。
二、碘125粒子生产工艺1.原料制备:选用高质量的无氧碘化钠作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碘125。
2.碘125粒子制备:将制备好的碘125与适宜的载体结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再通过特殊工艺将混合物制成碘125粒子。
3.粒子分离与纯化:采用分离技术,如离子交换色谱、萃取等,对碘125粒子进行分离和纯化,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放射性纯度。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碘125粒子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粒子大小、形态、放射性活度等指标。
三、碘125粒子产品质量控制1.严格把控原料质量,确保无氧碘化钠的纯度、粒度等指标达到要求。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碘125粒子的产率、纯度和均匀性。
3.设立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4.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四、碘125粒子应用领域1.医学诊断:碘125粒子可用于显像剂,如甲状腺显像、肝胆显像等。
2.肿瘤治疗:碘125粒子具有较高的辐射能量,可杀死肿瘤细胞,用于肿瘤内照射治疗。
3.放射性核素监测:碘125粒子可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五、我国碘125粒子产业现状与展望1.产业现状:我国碘125粒子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2.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放射性药物研发的投入,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
3.展望: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我国碘125粒子产业有望迈向更高水平,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碘125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摘要】碘125作为一种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于其衰变过程简单,释放出的光子能量相对低,以及其半衰期相对较短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方面。
如骨密度测定,甲状腺肿瘤活组织检查,放射免疫,以及X 射线荧光分析等,但目前其最重要的应用还是在肿瘤治疗方面。
本文将对碘125的基本性质,制备,以及应用做介绍。
【关键词】碘125 放射性核素 骨密度测定 放免 放射自显影 X 射线荧光分析 肿瘤治疗碘125是碘的一种人工放射性核素,其衰变方式为轨道电子俘获衰变。
衰变方程为 Q v Te I ++→+-125520112553e ,其中e 12552T 是Te 的一种稳定性核素。
发射的γ射线能量为0.03548兆电子伏,半衰期为60.14天,由于其能量合适,半衰期适中,使其在生物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碘125的制备碘125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肿瘤治疗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其制备工艺就显得相当重要。
按辐照靶件主要分为3类。
主要的方法为直接将天然氙气或者低浓缩e 241X 制成高压气体靶件入反应堆辐照,此方法缺点为气体靶件制作相对困难,但由于其简易的优点,使它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有些则采用将其制成氟化氙固体靶件再入堆辐照,此方法则规避了气体靶件制作的困难,但在反应堆内氟化氙容易分解生成气体氟和氙,不利于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还有部分发达国家则采用一种需要高投资,复杂设备,技术难度大的方法,即将高浓缩的e 241X 在堆内辐照。
由于其以上缺点,因此仅有极少数发达国家使用。
2.碘125应用碘125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利用其低能内转换电子,可以进行放射自显影,如作甲状腺肿瘤活组织检查;碘125能发射能量适宜的单能光子(即低能γ射线),可用它做成简便、精确度高、剂量率低的骨密度精确测定装置;用碘125做成的低能光子源还可用于X 射线荧光分析,来测定元素周期表上从砷到镉许多元素的含量。
此外碘 125还可作为标记试剂来标记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尤其是体外放射性免疫分析用的制剂。
放射性碘125粒子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治疗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与对照组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肿瘤缩小24例,临床症状缓解14例,无显效2例,总有效率95.00%,治疗后副反应发生4例,发生率10.00%;对照组肿瘤缩小0例,临床症状缓解23例,无显效15例,总有效率60.53%,治疗后副反应发生35例,发生率92.11%。
可见治疗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结论:采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射性碘125粒子、疗效分析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简称近距离治疗)就是指把放射源(封装的放射性核素)经人体腔道放在肿瘤体附近或插植于肿瘤体内,或放置于肿瘤体表面实施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的总称[1]。
放射性碘125粒子是一种微型密封放射源,圆柱形,外形总长仅为4.5mm,直径仅为0.8mm,有效放射半径1.7cm。
通过极细的穿刺针植入肿瘤内部,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最大程度的抑制、破坏并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创伤小、放射损伤周围组织范围小、持续治疗时间长、疗效确切等特点,这种质量方法给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名恶性肿瘤患者,年龄39-81之间,平均年龄50.1岁,根据患者的肿瘤病灶位置特点以及患者及家属是否愿意接受该治疗为前提,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
1.2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首先对患者进行病灶区术前增强CT检查,影像资料在TPS计划系统下进行粒子植入计划,制定出穿刺针穿刺部位、深度、角度,粒子的分布及剂量计划;术中在CT导向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TPS治疗方案[2],通过经皮穿刺,达到肿瘤内部;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位于计划位置,经穿刺针向肿瘤内部植入粒子,根据TPS计划进行植入;植入术后进行CT复扫,确定无穿刺部位损伤(出血、气胸等)。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其实也是一种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
不过,它是在CT和超声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有3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而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常规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
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优势显著: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辐射半径小(两厘米左右),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
与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
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还可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很多人眼中,碘125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
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前列腺癌,过去常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可以不用手术,直接植入碘125粒子,抑制肿瘤生长,达到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而且保留了它的生理功能。
另外,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手术的子宫颈癌、鼻咽癌患者,碘125粒子植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选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有效控制转移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由于身体状况、肿瘤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法用手术切除的肿瘤,也可选用植入碘125粒子治疗。
然而令人遗憾是很多人都因不知这种方法,或对这种方法不甚了解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为适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局灶性肿瘤,越早放置,效果越好.什么是125碘粒子植入治疗?125碘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技术,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一种。
几种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碘 125、碘-131、铯—137、铱192和钴60)(2012—02—07 04:14:23)转载▼分类:放疗影像标签:放射性同位素碘125碘—131铯-137铱192钴60教育碘125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简写为125I。
碘125是轨道电子俘获衰变核素,发射的γ射线能量为0.03548兆电子伏。
半衰期为60.14天。
3.7×107贝可的碘125重5。
76×10—6克。
3.7×107贝可的碘125点源在1厘米远处的照射量率是0.66伦琴/时.碘125属中毒性核素,紧要器官是甲状腺,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41.7天。
碘125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
产生碘125的核反应有124Xe(n,γ)125Xe125I、123Sb(α,2n)125I、125Te(p,n)125I、125Te(d,2n)125I、127I(p,3n)125Xe125I等,其中第一个核反应最有实用价值.用天然氙(124Xe的丰度为0。
10%)气作靶材料,在液氮冷冻条件下将氙气装入厚壁锆-2合金或铝质靶筒内,焊接密封,然后送入反应堆内照射,生成碘125。
由于碘125吸收热中子的截面相当大,故碘125产品中通常总含有一定量的碘126。
而碘126衰变类型比碘125复杂且能量也高,既影响标记也不利于应用。
所以常将碘125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冷却),使比碘125半衰期短得多的碘126衰变掉,碘126的含量一般限制在2%以下。
用堆回路法可直接制备出碘126含量少、比活度高的碘125。
其方法是让氙气在一个密闭的回路里,于反应堆内外循环。
当气流流经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时,产生碘125;当碘125随气流到堆外部分时,将它收集起来,这部分碘125便不再回到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因而产生碘126的机会很少,所以产品即使不经过冷却,其碘126的含量也在1%以下。
将碘125从靶筒中或密闭回路中转移出来之后,通常是做成Na125I溶液。
几种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碘 125、碘-131、铯-137、铱192和钴60)(2012-02-07 04:14:23)转载▼标签:分类:放疗影像放射性同位素碘125碘-131铯-137铱192钴60教育碘125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简写为125I。
碘125是轨道电子俘获衰变核素,发射的γ射线能量为0.03548兆电子伏。
半衰期为60.14天。
3.7×107贝可的碘125重5.76×10-6克。
3.7×107贝可的碘125点源在1厘米远处的照射量率是0.66伦琴/时。
碘125属中毒性核素,紧要器官是甲状腺,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41.7天。
碘125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
产生碘125的核反应有124Xe(n,γ)125Xe125I、123Sb(α,2n)125I、125Te(p,n)125I、125Te(d,2n)125I、127I(p,3n)125Xe125I等,其中第一个核反应最有实用价值。
用天然氙(124Xe 的丰度为0.10%)气作靶材料,在液氮冷冻条件下将氙气装入厚壁锆-2合金或铝质靶筒内,焊接密封,然后送入反应堆内照射,生成碘125。
由于碘125吸收热中子的截面相当大,故碘125产品中通常总含有一定量的碘126。
而碘126衰变类型比碘125复杂且能量也高,既影响标记也不利于应用。
所以常将碘125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冷却),使比碘125半衰期短得多的碘126衰变掉,碘126的含量一般限制在2%以下。
用堆回路法可直接制备出碘126含量少、比活度高的碘125。
其方法是让氙气在一个密闭的回路里,于反应堆内外循环。
当气流流经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时,产生碘125;当碘125随气流到堆外部分时,将它收集起来,这部分碘125便不再回到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因而产生碘126的机会很少,所以产品即使不经过冷却,其碘126的含量也在1%以下。
将碘125从靶筒中或密闭回路中转移出来之后,通常是做成Na125I溶液。
医诊通全科碘125放射性粒子在癌症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很多癌症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并未能及时检查,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到达中晚期,并失去手术治疗机会。
近年来碘125放射性粒子在癌症临床治疗中被应用,并且具有“精准、高效、安全、持续性照射”等特点,不会受到年龄与体质的限制,并在实际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碘125放射性粒子治疗优势在CT或MRI引导下,经皮穿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无刀手术效果,避免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治疗后2天即可出院。
并且术中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将手术治疗范围扩大,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虽然碘125粒子具有放射性,但碘125粒子射程1.7厘米,不需要过度考虑环境污染及防护的问题。
2.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防护措施(1)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充分卧床休息,并对其严密监护,6小时后可进行适量活动。
碘125粒子植入后,可能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出现局部疼痛及感染症状,一些患者会出现渗血、水疱或皮损等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了解是否出现渗血与渗液等,并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观察。
患者术后穿刺部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需根据疼痛程度予以护理干预。
若疼痛程度轻,通常不予处理,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
而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需为其提供镇静及止痛药物。
另外,对于一些肿瘤患者来说,可能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减少出血的机会,回到病房后需观察穿刺部位包扎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渗血、血肿情况。
另外,患者术后可能会存在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因此术后2~3小时内可采取流质饮食,8小时后可改为半流食饮食,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保证高热量、高维生素摄入,并提供适量高蛋白食物。
患者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需保证患者良好的心态,使其乐观面对病情,并保持心情愉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除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并提升患者免疫力。
(2)防护措施首先,可采取时间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