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
- 格式:ppt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79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气温和降水》讲义一、气温(一)气温的概念气温,简单来说,就是空气的冷热程度。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的高低。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感到空气很热,气温就比较高;而在寒冷的冬天,空气让人感觉寒冷,气温就比较低。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就越高;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就越低。
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常年都比较炎热,而在两极地区,则非常寒冷。
2、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这也会影响气温。
在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
在冬季,情况则相反,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比如,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内陆地区来说就比较温和。
3、地形地势的高低对气温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就越弱。
比如,山上的气温通常比山下要低,所以在爬山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越往上爬越冷。
4、洋流洋流就像海洋中的“河流”,会带来不同温度的海水。
暖流会使流经地区的气温升高,而寒流则会使流经地区的气温降低。
比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部的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三)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1、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这是因为在这之前,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面和大气,使得气温持续上升;而气温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没有太阳辐射,地面散热使得气温达到最低。
2、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7 月,最低值出现在 1 月;海洋上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 月,最低值出现在2 月。
南半球则相反。
(四)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气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对居民生活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穿着、饮食和居住环境。
课外地理搞懂天⽓之降⽔与⽓温本⽂由地理蹊倾情⾸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成果的部分使⽤者的权利。
1、降⽔1⽓象学上,降⽔是个⽐较复杂的概念,⾬、雪、霰雹、⾬淞、霜、露、雾和雾淞等都属于降⽔的范畴。
在天⽓预报中,降⽔⼀般只指降⾬和降雪。
我们脑海中对⼩⾬、⼤⾬、暴⾬(雪)各⾃“长什么样”都会形成⼀个⼤致的印象和概念。
但天⽓预报显然没这么简单,是不能凭差不多的感觉来决定。
降⽔的等级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2012,国家标准《降⽔量等级》,如下表所⽰。
降⾬(雪)量降⾬(雪)量指的是12或24⼩时内降⾬(雪)量的总和。
打个⽐⽅,假使24⼩时中降⽔不间断,且保持⼀个节奏,⼀个频率,那么50毫⽶的降⾬分配到每个⼩时也就2毫⽶多⼀点,视觉上只是细细绵绵。
11.影响降⽔的因素降⽔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海陆位置①深居内陆,⼤陆性强,降⽔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丰富⼤⽓环流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丰富,季节变化⼩;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多②终年受⾚道低⽓压带控制,降⽔丰富,季节变化⼩③夏季受副热带⾼⽓压带控制,降⽔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多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丰富;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降⽔少⑤受信风影响,降⽔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丰富地形①迎风坡,降⽔多,背风坡,降⽔少②⾼⼤地形阻挡⽔汽进⼊,降⽔少③⾚道附近地势⾼的地区,对流减弱,降⽔少洋流①暖流增湿,降⽔较多②寒流减湿,降⽔较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降⽔多(少)⽔⽂⽔域⼴,降⽔多,反之少⼈类活动①城市湿岛、⾬岛效应,多上升⽓流,降⽔多②植被破坏,地⾯缺乏保护,⽓候⼲旱③兴修⽔库,降⽔增多④围湖造⽥,降⽔减少2.降⽔形成条件降⽔形成的条件常考分析语句充⾜的⽔汽①临海;②⾬季;③多河湖⽔域降温条件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上冷空⽓沿坡下沉,⽓温⽇较差⼤等)凝结核⼯业排放粉尘多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表相对封闭,风⼒较弱,⽔汽不易扩散,多⾬3.分布规律⾚道地区降⽔多;两极地区降⽔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多,内陆降⽔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陆东岸降⽔多,西岸和内陆降⽔少。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笔记
气温和降水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气温和降水的简要笔记。
一、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1.纬度: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
温越低。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而高纬度地区受到的辐射能量较少。
2.海陆分布:海洋对气温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沿海地
区的气温较为稳定,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3.地形:地形也会影响气温。
例如,山谷地区的气温通常
比周围地区低,因为冷空气容易积聚在低洼地带。
二、降水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1.纬度:低纬度地区的降水量通常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降
水量较少。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水汽容易蒸发到大气中。
2.海陆分布:海洋对降水的影响也较大。
一般来说,沿海
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的降水量较少。
这是因为海洋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汽。
3.地形:地形也会影响降水。
例如,山地的迎风坡通常比
背风坡降水多,因为迎风坡受到的空气流动更强烈。
总之,气温和降水是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两个要素也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气候类型降水气温1、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归纳地球上的气候因素众多,其中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之一。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归纳。
一、气温的基本概念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运动的热力学温度,是一个物体表面或空气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一般来说,气温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的。
在地球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纬度、海拔、地形、季节等等。
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1. 纬度因素:随着纬度的增大,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气温较低。
2. 海洋影响:海洋气候相对稳定,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海洋气流通常比陆地气流更温和,因此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稳定。
3. 地形因素:地形的高低差异会造成气温的不同。
山地气候通常比平原气候更寒冷。
4.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气候差异较大,气温变化也较明显。
5.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比如城市化、工业化等,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三、气温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不仅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还对自然环境、生物等方面造成影响。
比如:1. 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物种的生存和分布。
气候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繁殖、粮食的产量等。
2. 气温变化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温会引发干旱、火灾等问题,而低温则会导致雪灾、冰冻等。
3. 气温变化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
比如高温易引发热波、中暑等问题,低温则容易引发感冒、冻伤等问题。
四、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后形成的雨、雪、雾、霜、露等。
降水量用毫米(mm)来表示。
地球上的降水随地理位置、季节、气候和地形等因素而变化。
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不同气候区的降水量差异较大。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在沙漠、温带地区则较少。
2.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降水量也不同。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
3. 地形因素: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差异也很大。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一、知识要点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5图)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2、降水的特点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8图)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二、跟踪训练(益阳)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1.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D )A.哈尔滨B.上海C.北京D.广州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是( C )A.哈尔滨北京B.北京上海C.上海广州D.广州哈尔滨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5题: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雨季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4.“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B )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5.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D )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回答6~7题:6.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 C )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7.四川盆地有季风之利而无季风之害的原因是( D )A.只受夏季风的影响B.只受冬季风的影响C.夏季风影响弱,冬季风影响强D.受地形影响8.【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