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45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分布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掌握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因素;3.培养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使用图解法,通过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3.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2.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
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世界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内部和西岸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南部、东南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和气温年际
变化小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
年较差大。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南北极圈以内地区苔原、冰原气候。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设计说明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本节课设置“温故知新”环节,调动学生的旧知,迁移协助理解核心概念、读图方法。
借助“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引导学生分别描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区域认知)2.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地理实践力)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教材第86页两幅景观图,你们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是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教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观察景观图片,明确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造成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
教师:新疆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自学教材87页内容和“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气温指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测定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气温的测定。
③阅读教材第87页图5-8“百叶箱与某天4次气温观测记录”是。
学生:(1)空气摄氏度(2)①温度计②2时8时14时20时③9.5℃教师:思考当地气温在一天中、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德政镇中学中图版八年级上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张艳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世界1月气温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气温分布图找出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学习判读气温分布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三、教学难点:判读气温分布图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习题法对比法分析法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世界的气温世界1月平均气温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通常用和等状况来表示,气候的基本要素是和。
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几个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为地区,气温多在以上。
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
南极洲、北美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在以下,亚洲东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
等温线大致于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说明北半球南北温差,南半球等温线,说明南半球南北温差。
3、1月代表四季中的季,从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冬季在同一纬度上大陆地区的气温比海洋地区。
4、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
(二)、读图引导1、读课本第33页图B,注意图右下角的图例,在图上找到赤道,分出南北半球,从图上的颜色来看,南半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北半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的差异说明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个时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北半球的冬季是用几月平均气温图来表示的?2、在图上找到等温线,在同一等温线上不同地点的气温有怎样的特点?相临两条等温线间的等温距有何特点?3、除极圈地区之外全球1月的温差约是多少?30……-10度。
4、等温线的排列的疏密程度与气温的变化有何关系?等温线排列越稀疏代表这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程度小,不太明显;等温线排列越密集代表这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程度大,比较明显。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颜色说明什么?是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冬季。
在20度以上。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情况。
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3. 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2. 温度计、雨量计等测量工具3. 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连接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吗?气温和降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2. 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注意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4. 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连接,收集并整理所负责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
5. 学生使用温度计、雨量计等测量工具,实地测量所负责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6.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表。
讨论:7.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8.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气温和降水数据预测自然灾害和农作物产量?总结:9. 教师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要点,强调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0.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1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与同学分享。
12.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报的模拟演练。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制作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回顾总结,评估其对气温和降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并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2. 学生可以利用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生的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让他们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分析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地球表面的气候要素。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起着铺垫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接着阐述了降水的形成、主要类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和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主要类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3)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根据图表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3)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教学难点(1)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降水气温1、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世界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内部和西岸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南部、东南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和气温年际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