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的机理
- 格式:ppt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21,43(4): 850-855DOI: 10.11844/cjcb.2021.04.0018黄芩苷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杨献光孙阁阁1丁翠红1文萍萍1f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2河南省-科技部共建细胞分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乡453007)摘要 黄芩苷(baicalin)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
目前相关细胞实验与动物实验均表明,黄芩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相关文献,着重从黄芩苷保肝、护脑、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肿瘤以及与m i c r o R N A的作用等方面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黄茶苷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芩苷;黄芩;功能机理;研究概况Biological Role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BaicalinY A N G X i a n g u a n g1,2*,S U N G e g e1,D I N G C u i h o n g1,W E N Pingping1(^College o f L ife Scienc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2S tate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 Base f or Cell Differentiation Regulatio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Abstract Baicalin is a biologically active flavonoid c o m p o u n d,w h i c h is the m a i n active ingredient of the perennial herb Scutellaria baicalensis.A t present,relevant cell experiments a n d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s h o w n that baicalin has a variety o f biological functions.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literatures at h o m e a n 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 h e functional studie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f baicalin o n liver protection,brain protection,antioxidant,antidiabetes,anti-t u m o r,as well as its effect o n m i c r o R N A are reviewed.This study provides a n e w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 e v e l 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icalin.K e y w o r d s baicalin;Scutellaria baicalensis;functional m e c h a n i s m;review黄零(S c w(e//aWa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根入 药,味苦、性寒,其药用价值以“主诸热黄疸,肠擗泄 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始记载于《神农本 草经》[N2】。
护肝药物一、常用保肝药物1、维生素及辅酶、肌苷类、氨基酸类:促进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促进三磷酸循环,促进脂肪代谢。
主要包括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及辅酶A,肌苷等。
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用。
辅酶A 100u/支基本组成辅酶A是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在某些酶促反应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由泛酸、腺嘌呤、核糖核酸、磷酸等组成的大分子,与醋酸盐结合为乙酰辅酶A,从而进入氧化过程。
作用用途辅酶A Coenzyme A (Co A) 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其中对脂肪代谢的促进作用更加重要。
本品能激活体内的物质代谢,加强物质在体内的氧化并供给能量。
适应症:主要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脂肪肝、急慢性肝炎、冠脉硬化、慢性动脉炎、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减退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及尿毒症、新生儿缺氧、糖尿病和酸中毒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临床常用以组成“能量合剂”(辅酶A、ATP、胰岛素、葡萄糖和钾盐),可能提供能量,促进糖代谢和其它代谢过程,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用法用量静滴,50U~200 U/次,50 U~400 U/日,临用前用5%GS500ml溶解后静滴。
肌注:50U~200 U/次,50 U~400 U/日,临用前用氯化钠溶液2ml溶解注射。
注意事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禁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肌苷 2ml:100mg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各种心脏疾患、急性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此外尚可治疗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药理作用本药为人体的正常成分,为腺嘌呤的前体,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体细胞,参与体内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
本药能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系,提高辅酶A的活性,活化肝功能,并使处于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继续进行代谢,有助于受损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并参与人体能量代谢与蛋白质合成。
常见护肝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摘要: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的结果,其是临床上一种相当常见的慢性进行型肝病。
目前关于治疗急性肝硬化的药物品种繁多,我们将从护肝这个类型的药物体系来分析其中对于护肝这个类型药物的功能与作用机理,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肝纤维化,药物,护肝药前言:保肝药物是指一种具有对肝脏的保护、增强其解毒、促进其肝细胞的再生等作用的药物,其中保肝药物种类繁多,因为其药物的作用不是局限性的作用,在目前临床上并无明显的药物归类,我们将其大致归类为以下几类。
1.抗氧化类抗氧化药物在肝硬化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良好的疗效、丰富的来源和较低的副作用使这类药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1]。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E、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维生素C、N-乙酰半胱氨酸。
许多临床研究者都已经表明,膳食中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E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氧和四氯化碳反应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延缓和减轻人的肝细胞纤维化,有效地捕获和清除肝自由基,保护整个人体的肝细胞膜功能免受过度氧化应激,但在保护过程中也消耗了维生素E[2-4]。
因此,补充维生素E在抗氧化应激损伤方面相当有效。
1.抗炎保肝类当肝脏在没有病毒、细菌等感染的情况下,由于特殊的原因,如药物损伤等,导致发炎,非感染性的炎症,导致肝功能受损,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其他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应该都是首选,但这些激素的副作用可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人用它们的方法来治疗和保护肝脏。
甘草酸类制剂,如甘草酸单铵和甘草酸二铵,与其他糖皮质激素制剂相比具有类似的抗炎作用,副作用很小,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没有不良影响,常用于预防和改善肝脏的功能。
3.修复和保护肝细胞膜类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多烯磷脂酰胆碱,联苯双酯,熊去氧胆酸。
联苯双酯在水溶液中具有降酶、抗病毒、耐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5]。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缪晓辉近年来我国肝病科医生对保肝药物的认识和应用逐步走向理性,改变了既往过多依赖保肝药物治疗各种肝病的行为。
病因治疗得到高度重视,但也没有因此而否定肝脏细胞保护药物的治疗价值。
经过国家正式批准上市的保肝药物种类繁杂,包括各种院内自制药物在内,估计保肝药达数百种之多。
从作用机制上看,国内使用的保肝药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抑制过强免疫应答和控制各种炎症反应过程,在多个环节上减轻炎症损害;②能够结合体内代谢产物和外源性化学物质,增强肝脏解毒功能;③提供肝脏细胞膜性结构成分,以利于肝细胞修复;④针对细胞凋亡机制以减轻凋亡发生;⑤各种刺激因子促进肝脏细胞再生和修复;⑥提供肝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物质以减轻肝脏负担;⑦补充肝脏合成代谢物质以部分替代肝脏功能;⑧改善肝脏微循环,纠正肝脏缺血缺氧状态,以利肝细胞修复和功能发挥;⑨以血浆和白蛋白为主的机械人工肝疗法,既是一种替代疗法,也是广义的“保肝”。
对以上以“机制”为基础的分类已被广泛认可,但是,机制如此复杂又如此明晰,药物品种如此繁多而作用又十分有限,这也恰恰是存在争议的症结。
本文从以下方面谈对保肝药的认识。
一、病因治疗与保肝治疗孰重孰轻祛除病因是治疗各种肝病的关键,对于肥胖和高脂血症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重点在于节食和运动而不是药物,是基于对病因治疗的重要性的认识。
酒精性肝病必须首先戒酒、药物性肝损害必须首先停止使用肝损药物都是同理。
此认识自2005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颁布之后逐步深化,当然这还得益于多种可供选择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上市。
遗憾的是,某些肝病目前还无法对因治疗,比如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就无法消除病因;某些先天性肝病现阶段也是不能对因治疗的。
此外,即使是有因可查、可除的肝病,也绝非对因治疗就能解决全部问题。
比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不少患者需要长期保肝治疗,即使是在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由于在取得显效之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辅以保肝药物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药物性肝炎在停止用药之后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转氨酶不能复常、胆红素持续异常,需要适当使用保肝药物,以减轻肝脏损害;急性酒精性肝炎往往伴有短暂的肝细胞损害,有必要护肝。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等。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酒精、病毒等,导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保肝药物是治疗这些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炎症性肝病,如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常见的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双环醇等。
解毒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解毒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等。
常见的解毒保肝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等。
促进能量代谢的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肝脏的能量代谢,提高肝脏的功能,如维生素B族、辅酶A等。
抗纤维化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如秋水仙碱、干扰素等。
明确诊断:在使用保肝药物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确定肝脏疾病的原因和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
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促进肝脏健康的恢复。
保肝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它们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促进肝脏损伤修复。
然而,如何评价保肝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如何合理应用保肝药,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和解决的问题。
保肝药: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临床用药须知》1. 解毒保肝类此类药物能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可以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解毒功能,或者络合重金属将有毒物质转变成水合物,通过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减少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1.1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1.8g,45.14元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0.9g, 26.04元适应症:化疗患者:包括用顺氯铵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红比霉素、博来霉素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时。
放射治疗患者。
各种低氧血症:如急性贫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败血症等。
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药物毒性、酒精毒性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急性酒精性肝炎) 及其他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
亦可用于有机磷、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辅助治疗;解药物毒性 (如肿瘤化疗药物,抗痨药物,精神神经科药物,抗抑郁药物,扑热息痛等)。
1.2注射用硫普罗宁(凯西莱)0.1g,17.24元适应症: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
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损伤及重金属解毒。
用于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白细胞减少。
用于老年性早起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
1.3葡醛内酯片(肝泰乐) 0.1g,0.1元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1.4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西利宾胺)50mg, 1.05元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中毒性肝损害的辅助治疗。
2. 促肝细胞再生类此类药物能加速修复肝细胞,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从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2.1 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威佳) 2ml:30ug, 33.52元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72.21元适应症:用于亚急性重症肝炎(病毒性;肝功衰竭早期或中期)的辅助治疗。
2.2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善复)5ml:232.5mg, 26.14元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5ml:232.5mg, 25.28元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28mg, 1.93元适应症: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保肝作用机制综述摘要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肝病的辅助治疗,本文主要介绍其发挥保护肝脏作用的相关机制。
ABSTRACT Phosphoesterase complex enteric-coated table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 The mechanisms related to its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hosphoesterase complex enteric-coated tablet;hepatoprotective effect;mechanism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是一种含有多种酶的复合制剂,主要含有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核苷酸酶、淀粉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精氨酸酯酶、磷脂酶D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由于它的成分及生化功能与天然蛇毒极其相似,又称为“人工蛇毒”[1]。
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从大麦芽的须根中提取得到[2],主要酶成分为磷酸酯酶类,具有磷酸酯酶活性,能催化水解多种磷酸酯类,促进或调解人体新陈代谢。
临床研究证明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对肝脏疾病疗效较好[3-4]。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
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的活性酶成分可通过调节血脂、抗氧化作用等多种机制,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现对其保护肝脏的机制进行综述。
调节血脂作用当肝内合成甘油三酯(TG)的速度超过将其组合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并分泌入血液的速度时,便出现肝内TG堆积,造成脂肪肝,影响肝脏的功能。
而肝功能下降又会使脂代谢紊乱,加重高血脂,构成恶性循环。
因此,脂肪肝与体内脂肪代谢有密切[5]。
磷酸单酯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水解体内的TG,生成甘油、一磷酸甘油和二磷酸甘油,所形成的甘油经肠道吸收入血,再循环至肝脏参与脂类代谢[6]。
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程书权摘要:对近年投入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确切的新型保肝药物:疗尔健、阿波莫斯、角鲨烯、促肝康、巯基丙酰甘氨酸、思美泰、易善力、氟马西尼、乳利醇、谷胱甘肽、藻酸双酯钠、1,6-二磷酸果糖等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等临床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保肝药物分类号:R9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3-0158-02Advance in Clinical Use of Liver Protective DrugsCHENG Shu-quan(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ozuo Mineral Bureau,Jiaozuo 454150,China)目前,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药物中毒性肝病、全身疾病的肝脏损害及随之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患。
恰当有效地遴选保肝药物,不仅可迅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预后,且可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奠定基础。
近年国内外相继开发了许多新一代保肝药物或疗法,为众多难治性肝病带来了新的契机,大大地丰富了临床治疗学内容。
兹将临床效果较为确切者概述如下。
1 疗尔健(Hepadif)[1]由韩国Andreu实验室率先开发,主要成分为肉毒碱乳清酸盐和肝脏提取的抗毒成分。
其中肉毒)作为核酸生物合成的前体,碱为肝细胞线粒体完成脂肪酸β-氧化的重要生物激动剂;乳清酸(VitB13可促进损伤肝细胞DNA蛋白质合成肝酶系统正常化,加速肝细胞再生;肝抗毒成分系经特殊方法提取,为一种具有解毒作用的复合氨基酸。
进入人体可再生出解毒功能,不仅对内外源性有害物质能直接解毒,还可激活肝细胞本身的代谢酶类,提高患者自身的解毒功能。
这些成分在治疗方面互相促进,在副作用方面交互抑制。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与手术或疾病继发肝损害的防治,能有效地阻滞肝损害的发生,使已受损害的肝脏尽快恢复功能,降酶速度快,很少反跳[2]。
葡萄糖醛酸内酯保肝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葡萄糖醛酸内酯保肝原理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葡萄糖醛酸内酯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一系列的保肝功效,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肝脏损伤药物。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肝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保护肝脏健康变得日益重要。
因此,了解葡萄糖醛酸内酯的保肝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葡萄糖醛酸内酯的保肝原理主要涉及其与肝脏细胞之间的作用。
研究表明,葡萄糖醛酸内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首先,葡萄糖醛酸内酯能够抑制肝脏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组织的炎症水平,从而减少细胞损伤。
其次,葡萄糖醛酸内酯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害。
此外,葡萄糖醛酸内酯还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受损组织的恢复过程。
本文将对葡萄糖醛酸内酯的定义、特性以及保肝原理的相关要点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深入了解葡萄糖醛酸内酯的保肝机制,我们可以为开发新的肝脏保护药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保护肝脏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各个章节的主题概要。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引言部分将对葡萄糖醛酸内酯保肝原理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述,介绍其在保肝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分别探讨葡萄糖醛酸内酯的定义和特性,以及保肝原理的两个重要要点。
- 第一节将详细介绍葡萄糖醛酸内酯的定义,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生成过程和分布情况。
同时,还将探讨葡萄糖醛酸内酯的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为后续探讨保肝原理打下基础。
- 第二节将重点探讨葡萄糖醛酸内酯保肝原理的第一个要点。
此部分将涵盖葡萄糖醛酸内酯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