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科室风险系数评价因素释义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风险评估判断准则
一、风险级别评判标准:
风险优先系数RPN=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
二、风险水平等级:风险优先系数(RPN)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1、高风险: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2、中风险: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3、低风险: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三、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
1、很可能发生3 ;
2、可能发生2 ;
3、从未发生1。
四、发生的严重性P判断准则
1、死亡/肢体机能丧失3;
2、中等临床/经济影响2;
3、最低限度的影响1。
五、风险的应对性判断准则
1、目前准备情况,低(未准备)3;
2、中(准备情况一般)2;
3、高(准备良好)1.
附录4
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1、重点关注感染高风险环节:
如清洁与消毒灭菌、手卫生,隔离、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无菌技术操作、安全注射、医疗废物管理等;
2、重点关注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的科室:
如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腔科门诊、检验科、内镜中心、消毒供应室等。
3、重点关注高度易感人群:
如高龄老人,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癌症,血液病、
放疗、营养不良等患者。
4、重点关注可能引发感染风险高、感染后果严重的项目:
如手术等有创操作、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血液透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诊疗药械和•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产房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9D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血透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普通病房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吸痰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风险水平评定为髙,风险水平评定为中,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产房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9D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血透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普通病房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吸痰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风险水平评定为髙,风险水平评定为中,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办法根据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中感控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科室、部门应当根据所开展诊疗活动的特点,定期开展感控风险评估,针对感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判、筛查和干预,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医院各科根据本科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一、风险评估流程1评估步骤风险识别: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风险分析:增进对风险要素的理解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2计算公式①危险度评分系统(具体分值讨论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档(3,2,1)-严重程度和影响三档(3,2,1)-若有风险发生,目前的准备程度三档(3,2,1)三者相乘排序(prioritization)②风险优先系数(RPN)计算公式即RPN=PSD=可能性(P)X严重性(S)X准备程度(D)结果: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根据医院感染风险优先系数(RPN)的分布范围,将风险水平分为高、中、低。
由此优先解决高风险水平的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3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科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举)1、不重视手卫生;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7、临床操作不规范;8、血液来源不安全;9、医疗用水不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11、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自身屏障及功能破坏;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的传染病发生;14、消毒隔离执行差,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菌隔离力度不够;15、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20、不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1、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侥幸心理;22、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院风险评估表(灾害脆弱性分析评分表(HVA))自然灾害:①台风/暴风雨0 1 2 3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②流行病爆发0 1 2 3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③洪水0 1 2 3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④地震0 1 2 3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⑤极端温度0 1 2 3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⑤冰雹0 1 2 3 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技术类伤害事件:①供电故障0 1 2 3 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②信息系统故障0 1 2 3 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③供水故障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④污水系统故障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⑤供暖故障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⑥医用气体故障0 1 2 3 发生的可能性□□□□造成人员的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造成物质上损失和损坏的可能性□□□□医院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医院内部响应的时间、效率、资源应急准备□□□□医院外部的社区或互助员工和供给应急准备□□□□⑦火灾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⑧供应短缺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⑨通讯故障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⑩电梯故障(困人)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人员类伤害事件:①大规模伤害事件(医院感染)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②大规模伤害事件(外伤)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③针刺伤感染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危险品伤害事件:①危化品泄露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②危化品溅眼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③危化品失窃0 1 2 3 可能性□□□□影响因素之人力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资产影响的严重性□□□□影响因素之运营影响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准备工作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内部响应的严重性□□□□应急准备之外部响应的严重性□□□□。
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1.探视者、陪护者较多2.对各通风滤网未保洁3.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4.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5.手卫生不规范6.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泌尿道插管7.隔离病人落实不到位8.耐药菌定植或感染9.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包括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10.净化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11.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12.呼吸器械污染13.介入性操作14.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15.吸痰16.诊疗用品有洁污交叉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1)、中(2)、高(3)潜在的严重性:低(1)、中(2)、高(3)应急准备程度:低(3)、中(2)、高(1)风险优先系数(RPN):RPN=P*S*D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XXX<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1.患者皮肤准备2.手术人员口、鼻、手携带病原微生物3.血糖控制4.手卫生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6.手术室环境保洁与维护7.年龄(高龄>75岁或新生儿等)8.疾病(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9.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10.无菌技术操作11.手术器械及物品12.手术时间13.手术部位异物植入14.保温15.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16.切口维护(无菌技术、更换敷料、保持清洁)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1)、中(2)、高(3)潜在的严重性:低(1)、中(2)、高(3)应急准备程度:低(3)、中(2)、高(1)风险优先系数(RPN):RPN=P*S*D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XXX<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产房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1.手卫生不规范2.陪护者较多3.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4.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5.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6.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管理不规范7.有原发感染性疾病8.输血9.吸氧、吸痰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1)、中(2)、高(3)潜在的严重性:低(1)、中(2)、高(3)应急准备程度:低(3)、中(2)、高(1)风险优先系数(RPN):RPN=P*S*D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XXX<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潜在的严重性(S)低:1中:2高:3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低:3中:2高:1风险因素:手卫生不规范环境保洁措施不到位消毒设备未定期维护与检测有耐药菌定植或感染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无保温设施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等使用胎盘、死婴处置不规范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XXX<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针对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评估日期和科室是什么?风险因素包括什么?RPN的评定标准是什么?风险事件:新生儿医院感染评估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发生。
内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简介
内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是用于评估内科室中患者感染风险
的工具。
通过对内科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记录,可以帮助医
护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染风险评估表的内容
1. 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 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评估:评估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包
括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切口种类、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等。
3. 风险评分: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对患者的感
染风险进行评分,以便医护人员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进行相应的
管理和护理。
4. 预防措施建议: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评分,提供相应的预防
措施建议,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建议。
使用方法
1. 填写患者信息:在表格中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 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对其进行相
应的评估,并记录结果。
3. 给予感染风险评分: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感染风
险评分。
4. 提供预防措施建议: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评分,为其提供相
应的预防措施建议。
注意事项
- 填写评估表时,要准确无误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风险因素。
- 在评估和记录的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健康。
以上是内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使用说明为识别、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强化并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感染管理科设计了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表格,并获得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修订审核通过。
现就如何使用各风险评估表及其附件说明如下: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内的3人以上。
2. 评估小组成员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表一’内所列“待评估的高危因素”逐一打分。
3. 风险的可能性(P):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4. 风险的严重性(S):主要针对如果风险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5. 风险的可测性(D):分为3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6. 风险优先系数(RPN)的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发生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风险的可测性(D)。
7. 风险水平: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8. 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即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科室需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风险水平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填写表二。
(措施可参考附件: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干预措施)9. 科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表三。
10. 本评估表一式2份,一份交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留存。
11. 本评估表在评估结束后立即上交感染管理科。
表一: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ICU、EICU)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表二: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染管理科制表表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督查表评估科室:评估小组成员签名:评估日期:年月日感染管理科签收人:签收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风险管理措施落实。
为识别、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wei)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强化并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感染管理科设计了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表格,并获得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修订审核通过。
现就如何使用各风险评估表及其附件说明如下: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内的 3 人以上。
2. 评估小组成员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表一’内所列“待评估的高危因素”逐一打分。
3. 风险的可能性(P):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 3 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 3,2,1。
4. 风险的严重性(S):主要针对如果风险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 3 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 3,2,1。
5. 风险的可测性(D):分为 3 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6. 风险优先系数(RPN)的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 =风险发生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风险的可测性(D)。
7. 风险水平:RPN≥18 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 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8. 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即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科室需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风险水平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填写表二。
(措施可参考附件: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干预措施)9. 科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表三。
10. 本评估表一式 2 份,一份交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留存。
11. 本评估表在评估结束后即将上交感染管理科。
1.科内对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及干手设施等) 2.科室内部指定专人考核3.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4.每月进行手卫生督查及整改1.科内举办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2.加强多重耐药菌定植菌筛查,预防与控制临床耐药菌3.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4.每月进行自评、整改1.落实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的 SOP2.科室学习、培训、考核相关知识3.做好术前皮肤准备(淋浴、去除毛发等)、血糖控制、肠道准备等4.每月对措施施行情况自查并反馈1.按 VAP、UTI、CRBSI 的 SOP 实施2.对科室组织学习培训、考核相关知识3.针对风险评估因素,每天监测评估4.每周、每月、每季对 ICU 进行该项目的实施情况督查并反馈1.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保护性隔离3.重视手卫生4.合理用药5.减少侵入性操作1.每月科室必须自查符合规范要求2.每季度接受院感染科检查,加强整改3.科室应加强培训,持续质量改进1.自评本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情况,催促达标2.了解本科室前五位病原菌3.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宣教4.在科会上反馈,通报检查结果,持续质量改进1.所有一次性物品须从资产管理部库房领取2.每月自查一次性无菌用品的使用情况,是否规范3.库房环境清洁、阴凉、干燥,通风,物品置于物架上,离地≥20c 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
手术风险评估表与使用说明卫生部《20XX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与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与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